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屈原和端午,你只了解粽子?这个悲剧背后还有白起的灌城焚陵

关于屈原和端午,你只了解粽子?这个悲剧背后还有白起的灌城焚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592 更新时间:2024/1/3 20:19:43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一位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所作诗词,甚至对宋朝唐朝诗人都有很大影响。屈原之所以受世人追捧,不仅因为他擅长做诗,还与他强烈爱国之心有关。

早年屈原主张对内举贤能,对外联齐抗秦,可他却因贵族诽谤不受重用,等到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投汨罗江,以身殉国。端午节由此而来。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包粽子吃粽子,以此纪念屈原。如今,人们一提到屈原,便会想到粽子,端午节等等。世人皆以为,屈原因国破悲痛而死,可殊不知,屈原以身殉国的背后,还有白起灌城焚陵。

[var1]

灌城

什么是灌城?顾名思义,就是把城市当做容器,用水灌进去。灌城在古代经常被作为攻城战术使用。

古代城池,外围通常有城墙包裹,有条件的,还可依靠险要地势,只在容易攻破之处建立城墙。然而,古代由于缺少大型机械,更没有钢筋水泥,其城墙往往只能由干草泥土沙石构成。此种城墙,虽然对古人有防御作用,但其本身有一致命弱点,怕水。

[var1]

水乃五行元素之一,古人对水十分崇敬是有道理的。古代城墙虽不怕刀枪弓箭,但用水一泡,城墙再高也会倒塌。用现代物理解释,是因为固体表面张力大于液体,城墙遇水,泥土张力减小,且易溶于水的部分泥土溶解后溜走,城墙自然无法维持原状,只能倒塌。

可是灌城战术再好用,也需要水,且需要大量的水,这些水从何而来?有两个主要来源,第一便是城池周围护城河。护城河本意是保护城池,可在灌城战术中,却被敌人用作武器对付自己;第二便是上游河堤,只要破坏上游河堤,河水便如脱缰猛兽,朝下游城池袭来。

[var1]

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一次灌城,便是战国时期白起水淹鄢城。这场惨剧,发生在秦攻灭六国之际,白起作为主帅,为秦征战三十余年,打下无数胜仗,也为那段历史,制造出无数惨剧。

白起在攻打楚国都城时,其最大阻碍便是鄢城,鄢城乃楚都郢之天然屏障,如不能快速攻破,郢城增兵,此消彼长,灭楚之计便难达成。不过,白起不愧被称之为军神,见秦军无法快速攻破鄢城,于是想到向老天借力。

他先派人观察鄢城四周地理环境,很快便发现,鄢城上游有“长谷水”流过,于是白起果断收兵,在武安镇谢家台修建南水堰坝,并修建长渠,往鄢城方向改道。

[var1]

就这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天而降” 的“长谷水”,犹如神兵天降,鄢城城墙根本抵御不住,很快,城墙倒塌,大水灌城,霎时间,秦军所见之处,只有一片汪洋,哪里还有楚国鄢城存在。鄢城军民,数十万之众被水淹死,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惨剧,由此造成。

焚陵

焚陵,顾名思义,指焚烧陵墓。焚陵如同灌城一般,同样是攻城战术,只不过,焚陵更偏向于攻城之后攻心。

[var1]

白起水淹鄢城,郢都最后一道屏障被破,秦军势如破竹直逼楚国都城郢,很快便将郢拿下,随后白起便一把火将楚陵墓焚烧,这便是焚陵。那么白起为何要这么做呢?

原因有二。首先,楚国都城被秦军占领,楚人被迫投降,可难免人投心不投。为避免楚人暗中破坏,进而产生反叛之心,白起便直接一把火将楚王陵墓烧个干净,这等于断了楚人心中念想,将楚人心目中,那位楚国信仰,彻底掐灭,这样一来,楚人丧失希望,便只能听之任之,任由摆布。

[var1]

其次,战争从来没有绝对胜者,秦灭六国同样也要付出代价。秦军攻打楚国,其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巨大,楚都被占,秦军大胜,接下来首当其冲之事,便是休整与恢复,而这一切都需要花费银两。钱从哪里来,除了楚国国库,楚王陵墓当中也有大量钱财,因此,白起烧毁陵墓,并非完全为泄愤和侮辱。

历史上,焚陵之事发生过多次,例如《明末历史风云录》记载,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也曾做过焚陵之事。除此之外,人们在秦始皇陵墓陪葬坑当中,也曾在兵马俑身上发现焚烧痕迹,这似乎说明,秦始皇陵也曾被烧过。

[var1]

屈原背后不仅只有端午

但是这和屈原有什么关系呢?提到屈原,人们便会想到,他的死是由于国家破灭,内心无法忍受痛苦导致,他也因此被世人公认为爱国诗人。其实,国家破灭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白起灌城焚陵,才是元凶所在。

诗人之所以是诗人,是因为他们具备常人所不具有的敏感内心。他们拥有强大共情能力,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看到他人遇到快乐之事,自己也能带入快乐。

[var1]

看到他人遇到悲痛之事,自己也仿佛陷入悲痛之中。共情能力强大理应是件好事,可在白起灌城焚陵之后,这种能力,反而为屈原带来了无尽痛苦。

鄢城十万百姓遭洪水淹没而亡,那不是十万牲畜,那是活生生的人呐!屈原能想到他们临死前那种绝望,诗人独有的共情能力,让他能够设身处地带入绝望,一份两份尚且能承受,十万绝望袭来,他的内心最终因承受不住而崩溃。

[var1]

没过多久,都城郢被破,皇陵被焚,楚国百姓皆受侮辱,这份屈辱与绝望,双重压迫之下,屈原再也无法忍受,留下绝笔作《怀沙》投汨罗江而亡。

综上所述,屈原之死并非单纯因国破而起,乃众多因素叠加。屈原有爱国救民之心,奈何势单力薄,力量有限,于是他只能将感情思想,寄托在古诗词当中,才有了后来的“爱国诗人”头衔。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是为了名流青史,还是一时意气用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荆轲刺秦有那么重要吗,荆轲刺秦成功了吗,刺秦荆轲简介

    [var1]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让荆轲在选择的时候有无所顾忌。在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了游侠,这类人靠的是武艺行走江湖,但是能在江湖上名声响当当的都是因为义气,这一点在古代的游侠中很是注重。高渐离和荆轲就是因此结缘的,他们之间的这种义气并不能简简单单的认为就是大义,而是他们心中自认为的义。如果谁要是背叛

  • 秦赵长平之战:赵孝成王是怎样亲自为赵国兵卒挖的深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孝成王时期赵国国力,长平战后赵国女人,秦赵长平之战中的赵国

    [var1]长平之战先来看看长平之战的起因?这场战事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前后,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上党郡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可以说是韩国的上党郡太守冯亭借刀杀人,也可以说是冯亭的借刀杀人给了秦国出兵赵国的理由。不管从哪个方面说,秦国想要东出和赵国这一仗是避免不了的。秦昭襄王逐鹿中原的野心从

  •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竹简,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膑被挖去膝盖骨视频,孙膑被挖去膝盖骨错在哪里,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之后发生了什么

    春秋战国,是多么引人入胜的时代,这是唇枪舌剑、合纵连横的战略家的舞台,也是如狼似虎、善兵善战的军事家的战场。人们都说,春秋战国是阴谋与阳谋的交相辉映,而鬼谷子作为一个隐世门派,培养出山的皆是惊世谋才!从张仪,苏秦到孙膑,庞涓,鬼谷子培养出来的人才均是这个天下的搅动者,对天下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宋江被毒死时,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为何无一人为宋江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江被杀时谁救了宋江,高人暗示过宋江可宋江没听懂,宋江为啥会被毒死

    这仿佛就是千百年来谋臣武将的宿命,功臣基本上都难免兔死狗烹的命运。梁山好汉们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从此开始了替朝廷南征北战的生活。平辽国、灭王庆、败田虎、征方腊,梁山好汉们九死一生,在付出了三分之二的伤亡后,终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殁于王事者,正将偏将,各授名爵。侥幸活着的,也各有封赏

  • 儿子造老子的反,为什么李世民能而朱棣不能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跟李世民谁厉害,李世民与朱棣谁名气大,李世民为什么叫朱棣

    我们先来看看想不想。想不想就是看有没有做皇帝的野心。李世民和朱棣想不想做皇帝?肯定想,毕竟两个人当皇帝都是主动作为,甚至使用不大光彩的手段来取得皇位的。从个人特质上看,两个人都属于进取型的。他们都是复合型人才,上可挥刀立马,下可指点见山,兼具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特质。当然,李世民还有一个书法家的身份,这

  • 朱瞻基文武双全,为何会英年早逝?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瞻基的爷爷朱棣,是靠造反起家的,在历史上,这些造反起家的皇帝,一般都会比那些名正言顺继位的皇帝要勤奋,当时朱瞻基老爹朱高炽上台的时候,就选择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为的就是大力发展民间经济,缓解朱棣五征漠北带来的经济压力,可惜朱高炽在位时间不长,仅十个月就猝然离世。随后儿子朱瞻基继位,朱瞻基在位期间,制

  • 同为史学经典,史记里儒宗叔孙通和资治通鉴里的叔孙通为啥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记中叔孙通是一个怎样的人,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记录了哪个时期,史记和资治通鉴什么关系

    韩王信一边向朝廷求援,一边与匈奴和谈企图拖延时间。但是汉高祖刘邦对他有所猜疑,听说他跟匈奴在底下勾勾搭搭,派使者前来斥责。韩王信害怕被刘邦清算,就献出马邑投降匈奴。匈奴单于冒顿随即率领大军越过句注山,进攻太原,抵达晋阳。准备大举进攻汉朝腹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

  • 契丹害怕李存勖,而统一的大宋却患了恐辽症,根本原因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建立,并已经统一全国之后,国家力量空前强大。但在与契丹的两次作战中,都被契丹打得大败,整个大宋上下都患了恐辽症。公元979年,宋太宗灭掉北汉以后,为了夺回五代时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企图乘辽国不备,一举夺取幽州。结果宋军三面受敌,全线溃退,死者万余人,宋太宗的脚也被射伤,乘驴车仓惶逃回。公元98

  •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是怎么回事?说法准确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宋朝十大名相分析,北宋跟南宋相隔多少年

    基于宋代如此特殊的政治、军事环境,我们得出了“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准确总结。“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是真的吗?要说无应该是夸张了,毕竟北宋有狄青、杨家将等著名将领,南宋也有陆秀夫、文天祥、张浚、李纲、虞允文等名相。那么,既然北宋也有将,南宋也有相,为什么还会有“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说法的?这个说

  • 成吉思汗4600兵力是如何消灭30万克里姆林宫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可汗国王和成吉思汗之间的关系不断受到挑衅。最后,可汗国王带头挑起战争,消灭成吉思汗。克里姆林宫偷袭成吉思汗。幸运的是,有人向他通风报信,以便他能做出回应。然而,当成吉思汗接到王可汗即将进攻的消息时,他很匆忙。他没有时间组织一支大军抵抗。唯一的办法是撤退到有利的地形,然后组织反击成吉思汗的撤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