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的爷爷朱棣,是靠造反起家的,在历史上,这些造反起家的皇帝,一般都会比那些名正言顺继位的皇帝要勤奋,当时朱瞻基老爹朱高炽上台的时候,就选择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为的就是大力发展民间经济,缓解朱棣五征漠北带来的经济压力,可惜朱高炽在位时间不长,仅十个月就猝然离世。
随后儿子朱瞻基继位,朱瞻基在位期间,制定了大量的仁政,致力发展民生经济,在政治上,他加强了皇权,解决了藩王对中央的威胁,能够顺利完成这件事,还是他的叔叔朱高煦开了个好头,当时朱高炽刚刚去世,朱高煦就打算劫杀前去继位的侄子,结果被朱瞻基顺利逃脱,随后朱高煦正式造反,可朱瞻基也不是什么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直接御驾亲征,解决了朱高煦的叛乱,这就是“高煦之乱”事件。
朱高煦死后,再也没有藩王敢打皇位的主意,藩王之乱这个隐患也彻底消除,叛乱平定之后,朱瞻基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浦,夏元吉、蹇义等贤臣,前三位就是著名的“三杨”,这几位大臣识大体、顾大局,互相之间包容不猜忌,凡事都以大局为重,可以说,仁宣之治的开创有他们很大的功劳。
在治国的道路上,朱瞻基充分展现出了爱国爱民的仁政,有一次他经过农田,竟直接取来耕田工具亲自犁田,没推几下他便累的停下,经过这次事件,他深知农名的劳累,于是下令直接赏赐农民银两,后来国内地区发生蝗灾水灾,均下令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可惜好人不长命,这么一个好皇帝,年仅38岁就去世了。
年仅38岁的朱瞻基,他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分析分析,首先第一点:压力太大,我们都知道,当皇帝时一件很累的事情,明朝的皇帝就更累了,因为明朝施行的集权制度,导致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皇帝亲自批准,这事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当初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后来工作压力太大,又设置了内阁,可是内阁的职责只是担任顾问,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皇帝的工作压力,而另外的六部权力又比较弱,所以说,朱瞻基的早逝,可能是因为朝中事务太多,积劳成疾,导致身体和精神压力太大,从而英年早逝。
第二点:丹药说,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事,明朝的皇帝都喜欢没事搞点丹药吃,而朱瞻基就号长春真人,说明他崇尚道教,都信道了那吃点丹药是很正常的事情,可那丹药是给人吃的吗?里面多多少少会含有一些剧毒成分,早年朱棣就服用过丹药,朱瞻基可能步了他后尘,慢慢的毒素在体内堆积,最后毒发身亡,当然,这只是种猜测,具体的死因咱们接着往下分析。
朱瞻基为何年仅38岁就英年早逝,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第三点:蟋蟀传染病,熟悉朱瞻基的都知道,他有一个外号叫做蟋蟀皇帝,就因为他酷爱把玩蟋蟀,他对蟋蟀的喜爱到了什么地步呢?不仅每天都要跟蟋蟀玩一会,有时候还把蟋蟀捧起来,甚至睡觉的时候都要蟋蟀陪着。
这就很离谱了,蟋蟀不像咱们人一样爱干净,那玩意身上不知道有多少寄生虫和细菌,朱瞻基这样每天跟蟋蟀亲密接触,难免会感染上一些病毒,而在古代,医疗条件又不好,只要出现了感染现象,基本上都是不治之症,不过这个原因没有史料依据,只是我们后人的推测。
第四点就是:家族遗传病,很大的可能性是遗传性心脏病,这个说法从他家族史上就看得出来,朱瞻基家中长辈基本上都是死于暴毙,其发病时间短、死亡迅速,且有史书记载,他们曾出现过胸痛或胸闷的症状,如果本身就有遗传病,每天还要忙着处理政务,再加上没事吃吃有毒的丹药,朱瞻基能活到38岁已然算是个奇迹。
最后一个说法其实很不靠谱,有人说古代人本身就短命,其中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1岁,虽然朱瞻基只活了38岁,但在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中,算得上是正常的了,对于朱瞻基的死因,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下期我们来讲讲,朱瞻基的媳妇,也是大明的第一废后:胡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