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是袁崇焕的伸冤者?浅谈乾隆皇帝对文件密级的处理态度

乾隆是袁崇焕的伸冤者?浅谈乾隆皇帝对文件密级的处理态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67 更新时间:2024/1/25 6:31:56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英雄,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英雄当中,最令人唏嘘的并不是他们在对敌作战中英勇捐躯,而是被自己人所杀害。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到了明朝末年,出现了一位被誉为“东莞岳飞”的英雄,此人便是袁崇焕。他在抗击后金入侵的过程中建立卓越的功勋,却被朝廷当成叛徒冤杀,曾一度遭到世人唾弃。

不曾想造化弄人,最后为袁崇焕平冤昭雪的竟然是取代明朝入主中土的后金,即清王朝。本篇就来了解袁崇焕平反的过程中,清高宗乾隆皇帝所起的作用。以及通过这起平反事件,谈谈乾隆皇帝对绝密文件的处理态度。

一.袁崇焕的军旅一生

1.弃文从军真报国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阉党横行,边塞军备废弛。正值此时,地处东北的建州女真部族崛起,在首领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统一了女真各部,摆脱明朝的羁縻统治,建立后金国。

之后,努尔哈赤开始向辽河地区扩张,开始对明朝用兵。在萨尔浒之战中后金大败明军,乘势攻占沈阳、辽阳及辽东大部。

由于一败再败,明朝的军队及官员闻金色变,想方设法远离京师地带。时任福建邵武知县的袁崇焕,满怀报国之心。1622年他借地方官进京接受考核的机会,要求调往辽西边境任职。袁崇焕的请求很快得到批准,以监军之职到山海关赴任。

在兵部尚书孙承宗的支持下,袁崇焕重新修筑了宁远城,派重兵驻守,作为山海关东面的重要屏障。并且在宁远东面构建了以锦州、右屯卫、大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为一体的防御体系。

2.宁锦大捷建功勋

宁锦防线形成不久,孙承宗就遭阉党弹劾。魏忠贤换上自己的亲信到山海关,将关外的驻军统统撤入关内做消极防御。唯有袁崇焕不愿放弃宁远要塞,据理力陈,誓与此城共存亡。随着周边的守军撤离,宁远就是孤城一座。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六万精锐直扑宁远。袁崇焕面对强敌,依然沉着应战。他身先士卒,伤而不退,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坚守的信心。

而且通过合理的调度和布防,充分发挥出西洋大炮和火器的威力,给敌军以极大的杀伤。后金围城三天,就阵亡四千人,伤者不计其数,最后被迫撤围而归。明军取得对战后金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战后从未尝败绩的努尔哈赤郁郁而终,其子皇太极继位。而袁崇焕擢升为辽东巡抚,总管辽东军务。之后双方开始和谈,休战一年多。随着谈判破裂,在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大军冲击宁锦防线。此时该防线除了宁远、锦州外,其余城防均未完工。

袁崇焕采取放弃小堡守大城的战略,亲自镇守宁远,派赵率教守锦州,令满桂等将领在外围策应。皇太极先攻锦州,宁远则派军骚扰其粮道;待后金转攻宁远,锦州兵则偷袭其大营。如此往返制肘二十多天,后金伤亡过半而未进寸土,不得已回撤。明军又取得大胜。

3.仓促救驾含冤死去

后金人的实力不仅仅在于强横的武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已开始学习汉人的文化并能将其运用自如。皇太极就非常喜欢读《三国》、《水浒》,而且能将其中的战略战术精要在实战中加以应用。

他见明东面山海关一带的防御坚固,而后金铁骑又不善于攻坚,于是通过外交手段与蒙古喀尔喀、科尔沁等部结盟。在1629年,皇太极带领一支精锐之师,借道蒙古西行至明军防守薄弱的龙井关,兵分三路突入关内,随后攻占遵化,威胁京畿地区。

明廷急调袁崇焕率辽师回援。袁崇焕领军星夜赶赴蓟州,想凭借坚固的城防阻挡敌军。谁料皇太极竟然绕过蓟州直接攻击北京城。袁崇焕无奈只能与敌军在京城外展开野战。就在战事陷入胶着之时,崇祯皇帝明思宗突然下旨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临阵囚帅,这是兵家之大忌,但袁崇焕的罪名竟是谋逆。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却在当时迅速定罪,三个月后,袁崇焕被押赴西市,接受史上最重的刑罚-凌迟。一代名将就此终结一生。

二.明末至清中叶袁案的转变

1.明朝官方民间对袁案的态度

冤案中明朝官方判定袁崇焕谋逆的缘由有如下几点:一是袁引敌入京畿,且消极防御;二是明军十倍于敌,袁却一直主张和谈;三是袁以营中久留的白喇嘛,是为通敌之细作;四是说袁擅杀大将,既排除异己,又取信于后金。

以上理由多缺乏充分的证据,但此案由思宗钦定,即便很多官员和有识之士为袁求情,亦未改变结局。

袁崇焕在关外两度大捷,受到国民们的极大仰戴。但敌军突入京畿,大肆劫掠,对当地百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各路援军赶到时,因局面混乱,包括袁崇焕所统领的辽军也是就地筹粮、筹饷,同样给百姓带来困扰。

所以当听说敌军是袁崇焕故意放进来的时候,缺乏理性的民众对他是恨之入骨。在袁崇焕受刑过程中,人们争相买他的肉生食。

袁崇焕死后,在明朝官方的舆论导向之下,绝大多数人对他是批判加诋毁的,而仅有的少数“同情、鸣冤、推崇”的声音也被否定的浪潮所淹没。

这个时期的私史几乎都将他看作是“通敌、叛国、欺君”的大奸大恶人,竟相口诛笔伐,诟骂侮辱。王荣湟博士曾收录明末清初有关诋毁袁崇焕的史籍二十四部之多,这些史料多采自当时发行的邸报或民间传闻,故观点雷同。

2.袁案的昭雪

究竟是何种原因让思宗断定袁崇焕的谋反之罪,明人所存的资料上没有说清楚。倒是清人的档案里有详细的记述。

编制于顺治年间的《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和《旧满洲档》都载录一件事,后金在大凌河一役中俘虏了明太监二人(明传统以太监为监军),在看管期间,皇太极安排人密语谈论袁巡抚与后金议定密约之事,并故意让两太监偷听到,而后在围攻北京城时又将他们放归。

太监跑回思宗那里奏明,思宗结合袁崇焕主张促和以及在蓟州堵截不力导致敌军兵临京城等等迹象,就认定袁崇焕欺君通敌。整个过程就如当年蒋干盗书,皇太极利用反间计除掉心腹大患,而思宗则中计自毁长城。

后来这段历史在修撰《明史》时被采纳,袁崇焕的死因归结于思宗的误杀。修明史的官员中多为汉人,这个真相逐渐为世人所知,人们对其悲惨的遭遇都深表同情,甚至与当年的岳武穆相提并论。

只是袁崇焕当年毕竟与满清的前身后金为敌,故上层不表态,下面的人也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看法,至多是作些悼亡诗抒发哀伤之情。

直至1783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在披阅《明史》后深表感叹,翌日传谕军机大臣,言袁崇焕虽与我朝为敌,但能忠心事主值得表彰。并对袁崇焕的遭遇表示怜悯,特派人寻访袁氏后人,给予优待。

到了嘉庆年间,经由礼部主持,袁崇焕得以入祀乡贤祠,受世人的顶礼膜拜。由此袁崇焕一案得到了彻底反正,对他的历史评价由明末清初时的“通敌谋反”转变为“忠君爱国”。

三.谈乾隆对密级文件的处理态度

1.乾隆解密冤案的历史背景

从袁案平反的过程来看,时间有点长。既然在顺治朝就理清事件的真相,何以要等到乾隆来申冤?这恐怕是与时局的变迁有关。清军入关初期,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驱逐李闯,入主中原。

如果这个时候将冤案反正,就等于把太宗皇帝给崇祯皇帝施反间计下套的事公之于众,在舆论上势必会陷入被动。

到了康熙年间,虽然清朝已经控制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但政权尚未牢固,南方有三藩蠢蠢欲动,郑氏在台湾负险固守,前明的反抗势力仍然存在于民间。就是到了雍正年间,还有类似曾静企图策反川陕总督岳钟琪的案件发生。

因此,这个时期为袁崇焕平反,其英雄事迹极有可能被反清复明的势力所利用。故平反之事须从缓。

而在乾隆年间,经过三代英主的励精图治,中国进入到了治世,人们对于清朝的统治已经基本认同和拥护,所以在乾隆朝解密袁崇焕的档案就不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而且乾隆将这件案的始末公诸于世,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彰显爱新觉罗氏先祖的睿智决断,给自己脸上贴金;二是嘲讽崇祯皇帝的昏庸,忠奸不辨;三是弘扬忠君思想,深化礼教束缚。总而言之,就是要巩固清政权的统治地位。

2.外宽内严,乾隆对密件处理态度

从乾隆解密袁崇焕档案一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相比父亲雍正,他对于密级文件的处理态度要宽松的多。雍正还是皇子时,要面临残酷的储位之争,因此行事无不慎之又慎。在雍亲王府,建立起了清朝有名的特务机关-粘杆处,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血滴子。

雍正的这些特务爪牙遍布全国各地重要衙门之中,负责情报收集工作,而且通过密奏的方式直接向皇帝报告。

雍正继位后,又推出了密匣制度,即是给亲信或重臣一个装密件的匣子,只有皇帝和匣子所有人可以打开,并且通过专人专线进行传递。这样臣子给皇帝的奏章只有皇帝可见,而皇帝给臣子的密旨也只有该臣子才能看到。

对这种神神秘秘的方式,雍正乐此不疲,但乾隆则不太乐意。首先密匣制度就意味要亲自披阅大量奏章,对于这位不喜欢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的皇帝来说是耐不住性子的。其次,相对于父亲的苛政,更喜欢祖父康熙的宽政。

他取消了粘杆处和密匣制度,朝事委于军机处上达。但这并不代表乾隆就放松了密件的处理,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掌控,就是清朝的“文字狱”。

文字狱在康、雍二朝就已出现,旨在网罗文人学士在作品中透露出对清王朝或皇帝的不满、和讥讽,并兴大狱,广株连,以强化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文字狱在清朝约两百多起,大半出现在乾隆朝。在这种高压的思想禁锢态势之下,估计甚少有人会谈及秘史及密件。

小结

袁崇焕一案可谓是千古奇冤,在此案当中,尽管事实已经清楚,但皇帝一天不发话,愣是翻不了案。乾隆公开密档为袁崇焕申冤,也不完全是对事实的尊重,而是出于对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考虑。

表面看上去乾隆一改雍正朝以来的严苛,实施开明的政治气象,将清朝的治世推上顶峰。实际上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强化专制,禁锢思想,堵塞言路,阻碍社会的发展。

随着乾隆朝贪腐日趋严重,满清的国运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1911年灭亡,清朝反而成为历史悬案最多的朝代。

参考文献

《袁崇焕全传》

《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洋政府时期国家预算的编制与运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洋政府财政部,北洋时期的山东财政,北洋新军编制

    国家预算是北洋政府则一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洋政府时期出现过两部通过立法机关审议的正式国家预算,六部已由行政机关编成、但未完成立法审议的国家预算案,三部由政府委托机构编出的国家预算参考册。它们多不能反映则一政实情,于约束政府开支为一面作用亦有限。即使是在被认为预算执行较好的1915年,预算数字也仅

  • 为了节约,康熙每顿只吃2个窝窝头,连着吃了7天,御膳房:没钱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的日常作息,康熙平日用膳,康熙用茶棚吃馒头

    古代讲究礼仪和规矩,在百姓上尚且需要磕头叩拜,更不用说皇宫了。皇宫是一个连吃饭都讲究的地方,桌上的食物有十几二十种,每样不能重复,皇帝吃饭“食不过三”,每道菜必须经过试菜才可以品尝。清朝康熙皇帝为了让国库充盈起来,决定缩减御膳房用度,没想到差点把国库吃空,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

  • 一代名臣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代名臣曾国藩小说,历史名臣曾国藩,曾国藩的前世今生

    曾国藩,于1811年出身于湖南长沙,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他的一生最辉煌的一笔职业生涯中,就是一手打造湖南湘军剿灭了威胁清王朝的太平天国政权。作为一个书香门第出生的他,从小饱读诗书,精通四书五经,能在军事上有如此成就,确实是个奇迹。湘勇1864年7月21日,曾国藩呕心沥血经历了13年,到如今,时

  • 难怪雍正到死都没有把黄带子扯断,这是他最后保护甄嬛的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雍正为何不杀甄嬛,雍正死前抓黄带子视频,皇帝临死前扯断黄带子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把黄色的丝带摘下来?有人说这是乾隆为了维护甄嬛,所以我们来看一看,雍正为何不把那条黄色的腰带摘下来。事故的发生在康熙去世之前,甄嬛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他,甄嬛这个天真的丫头已经去世了,而他现在也不是以前的她了,所以他有些愧疚,因为年羹尧的权势,他对华妃的宠爱实在是太大了,华妃也因为这个

  • 一代名臣左宗棠人生最辉煌的一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晚清名臣左宗棠一生足迹图,一代名臣左宗棠,左宗棠最辉煌功绩

    同治年间,慈禧太后掌权,中华大地不断被列强瓜分侵略,国家搞得四分五裂,就在这个时候,新疆的阿古柏在俄国的支持下入侵新疆,企图把新疆从中国版图上划分出去,接着自立称汗。面对国家土地不可分割的原则,左宗棠大义凛然,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收复新疆,当阿古柏侵略新疆的军情传到京城,朝野上下震动,慈禧太

  • 民国潇洒女子,样貌不输当红明星,一生交往3000情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最漂亮的四位女人,民国十大美丽女子合集,民国才貌双绝的四大美女

    在最近的文章中,笔者曾经和大家聊过袁克文这个历史人物。作为民国时期的四公子,他去世时竟然被上千位妓女送行,可见他潇洒成性。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固定的认为潇洒只是男性独有的特权,事实上并非如此。古代历史上,女皇武则天也同样的好男色,武则天可以为了自己的男宠大开杀戒。在近代的民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潇洒

  • 乾隆给子孙发红包,唯独一人没领到,乾隆:你要钱何用?众人秒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对日本是什么态度,乾隆对花钱的态度,乾隆母亲和乾隆照片

    雍正当年还健在的时候,乾隆的嫡福晋富察氏就为他生了一个儿子,雍正当时对于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欢喜交加。赐名为“永琏”,寓意健康,幸福。而在后面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当时拟好诏书。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永琏在9岁的时候就逝世!而在后面富察皇后又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儿子,乾隆因为当时永琏的早夭,后面也是对富察的愧疚,

  • 慈禧吃西瓜有多奢侈?哪怕世界首富也学不来,网友:难怪大清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一天吃多少个西瓜,慈禧一顿饭吃300多个西瓜,慈禧是怎么吃西瓜的

    而其它方面自然也更为严格,无论是在衣食住行的哪一方面,皇帝所能够享受到的都是最好的。后来的历代君主也基本上,沿用了秦始皇时候的设置,仅仅是为了能够供应好皇室的吃喝,便专门设有极其庞大的部门,这个部门的名字通常叫做御膳房,专门负责皇帝以及其直系亲属的饮食。 皇帝作为古代社会中至高无上的人物,其吃起

  • 王刚亿元豪宅首曝光似小型博物馆,古董价值连城被调侃现实版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刚和珅照片,王刚100亿古董,王刚一家四合院照片

    5月9日在最新一期的《我们的师父》中,王刚大方展示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走进这个四合院,仿佛来到了博物馆,王刚的私藏非常丰富,不仅有乾隆的宝贝泰蓝铜瓶,康熙的青花瓷将军罐,和珅的奏折,还有齐白石的画,韩美林的字,以及300多年的黄梨木桌子。71岁的王刚不愧是真正的艺术家!收藏的古董摆件儿个个价值连城,

  • 康熙死后爱妃也凉凉,受尽雍正羞辱,其儿子也没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的四位爱妃,康熙死后妃子都去哪了,康熙死前叮嘱雍正完整版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看过一部叫做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电视剧吧,这部电视的主人公是康熙,而女主角就是他的妃子宜妃,在电视剧中康熙对这个宜妃可以说是相当的喜爱和眷顾的,不管去哪里都要带着她,就算微服私访没带着她也会给她带些特产,两人之间的感情也是相当之好,但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其实电视剧确实有颇多虚构的情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