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重臣想篡位,一般都是先扶植一个傀儡,然后再慢慢取缔,比如曹魏、北周、北齐。但也有下手比较直接的,比如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一开始投身于郭威帐下,四处征战有功,郭威建立后周后,又到郭威养子柴荣处任职。柴荣继位后,赵匡胤开始执掌禁军,多次随其亲征,处决果断,调度有方。后来柴荣驾崩,七岁的恭帝继位。
两年后,听闻契丹又南下了,朝中一片慌忙,急忙令赵匡胤北上抗敌。这时,赵匡胤一场导演好的戏码开始上演了,这就是陈桥兵变。等到大家再次回到都城,百官看到也是无力而为了,只能下跪叩首。
赵匡胤从恭帝那里得到帝位后,把柴宗训封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而后被迁往房州。柴宗训20岁就离世了,赵匡胤听后十日不上朝,着素服来表示哀思。
而符太后呢,还西宫,而后又出家,号玉清仙师,死后以皇后礼仪厚葬。而柴家人也有赵匡胤赏赐的丹书铁券,即便犯罪也不加刑,即便反叛谋逆,也是狱中自尽,不得连坐。由此看出,是想保得柴家永享富贵。
在很多关于宋朝的电视剧中,一提到柴家,依然会让当时的人忌讳。因为柴家的地位特殊,他们尊贵,衣食无忧,但他们也是前朝后代,所以往往他们也不方便太过亲近。
相比较于其他的皇帝,赵匡胤确实是仁慈的了。他虽说是通过政变得来的皇位,但也没有斩草除根,以此来消除后顾之忧。当然,如果真的这么做了,社会舆情压力确实会很大,皇位确实是名不正言不顺得来的。
当然,后面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他采取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还不够,宋朝的兵将制度想来就被后世所诟病,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边防弱,中央强,这也是后期屡次对外作战失败的原因。
总的来说,20岁就去世的柴宗训最后是怎么死的只能让人猜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