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朝建立以来,这世间有昏庸暴政之君,同样也有贤德爱民之主。他们被后世人谩骂,也同样被后世人尊敬,昏庸之迹唾弃于今,千古佳话流传至此。夏桀虽文武双全,却骄奢淫逸,滥杀贤臣,导致夏朝覆灭;商纣王沉湎酒色实施暴行,任意发动战争,迄今人称昏庸好色。秦始皇统一六国,用兵如神,才有了如今广袤的华夏土地;唐太宗征战四方济世爱民,开辟大唐盛世,为后世人之骄傲。
贤德之君世间少有,得之百姓所幸。大唐盛世犹如人间仙境,无人不爱无人不慕,唐太宗的佳话更是流传至今,不计前嫌重用人才,爱国爱民体恤百姓。更是在曾经放走390名囚犯回家过年,约定次年回来问斩,如此贤德的君主怎能不爱。
贞观六年十二月,唐太宗翻阅死囚名单再次审问罪行,避免有错判者,这次名单中的死囚都会在来年秋季问斩。翻阅完后的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一走了之,而是带着众人来到牢狱中看看这些死囚,也正是这一眼,使得唐太宗善心大发。
大家都知道他是济世爱民的主,因此牢狱中的犯人们看到唐太宗来了,纷纷下跪叩求原谅,诉说着自己的懊悔。唐太宗看到众人皆是愁容满面,于是善心大发立刻下了一道圣旨:你们家里都有妻儿母亲,皆是她们的依靠,现在离问斩时间还有很久,我放你们回家和她们团聚,帮助家里人干活,等到了过完年再来京城行刑。
此圣旨一颁,有人欢喜有人愁。那些罪犯们非常高兴,都叩谢太宗的英明。而大臣们则极力劝阻太宗,让其收回皇令,毕竟是犯过大罪的人,十恶不赦,再将其放回,如若远走高飞继续行恶可如何是好,更何况是390名罪犯,数量非常庞大。唐太宗听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微微一笑让这些罪犯走了。
囚犯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对他们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在此之间的大臣们可真的是很忧愁了。过完年后,问斩日子也将慢慢靠近,让人非常意外的是,那390名囚犯居然都纷纷回到了京城,原本非常担心的大臣们看到此景也都舒展开了眉毛。不过经最后清点,他们发现少了一名囚犯,于是准备开始抓捕。
就在这时,一名囚犯坐着一辆牛车缓缓驶来,众人仔细一瞧发现正是那名囚犯,迟到的原因是因为太过于年老,在路上耽搁的日子有点久。知道此事的唐太宗自己都有一点意外,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人会全部归来,而这时的他又做了一个让所有大臣再次忧愁的事,那便是赦免他们,让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此不用再回来。
此时的犯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比之前还要激动,纷纷叩谢太宗的不杀之恩。而这一故事也被当时的大臣们编进史书,流传至今。对于太宗这一行为,后世人的争议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此事对于囚犯来说固然是好的,从法律角度讲,却是万万不可的,如若世间都如此,那还要法律做什么呢?
再加之这些人手上或多或少都有人命,这样一放不就让那些被害者的家属更加难过吗。不管是唐朝以及唐朝之后的朝代还是在现如今,有人拍手叫好,自然也有人悲愤填膺,凡事都是双面的存在。虽说这一事情有争议,但拿唐太宗一生的事迹来讲,也算不得什么。
贞观之治,大唐盛世,此情此景亦是后世无法超越的,太宗的一生爱国爱民,为君清廉,后世人都为之称赞。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有阳有阴,有天有地,太宗有功也有过,很多人都揪着他的过不放,还说晚年昏庸至极。敢问历史哪位皇帝是完美,都没有,而太宗的晚年也算不上昏庸吧。纵看他这一生,功大于过,为人民而言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明之君。
参考资料:
《历代论·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