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陕西出土一墓志,揭露武则天的禽兽之行,学者:史书果然没有骗人

陕西出土一墓志,揭露武则天的禽兽之行,学者:史书果然没有骗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842 更新时间:2024/1/25 2:09:17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同时,或许也是全天下最冷血的母亲。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一生拥有4子2女,其中有2子1女直接死在她的手上。他们分别是长女安定公主,长子李弘以及次子李贤。而武则天之所以弑杀亲子,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权力。

安定公主出生时,武则天还只是个昭仪。为了扳倒王皇后,她狠心闷死了自己刚刚出生的女儿,并嫁祸在王皇后身上。而这一毒计,直接导致王皇后的倒台以及武则天的上位。

武则天被封为皇后之后,原来的太子李忠惨遭废黜。东宫空出后,唐高宗将武则天长子李弘封为太子。当时的李弘,年仅5岁。

与狠戾的武则天不同,李弘是个相当仁厚的太子。李弘早年曾和老师学习《左传》,并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

李弘忍不住忍不住掩书叹息:

“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为什么要记载这个?”

老师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

李弘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老师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李弘之所以对“楚世子芈商臣弑父”的故事如此反感,是因为在他心中,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天下最纯洁、最无私的感情。李弘对于自己的父母,有着无穷的敬爱。唐高宗李治一生多病,李弘自小便为父亲亲侍汤药,每日忧思,以至于形销骨立。他实在无法想象,世上竟有“子弑父”“父杀子”的惨事。

对于父母,李弘有着无限的爱。对于百姓,李弘也有着仅仅只属于王者的仁德。他体恤民情,赈济百姓,多次向父亲提出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因此在民间颇有名望。

出于对李弘的欣赏,唐高宗授予他监国的职责,当时他仅仅只有11岁。一年后,李治又吩咐李弘,每五日在光顺门听诸司奏事。20岁时,唐高宗东巡于洛阳,留李弘在长安监国。

在长安的深宫中,李弘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仍被幽禁于其中。她们本是武则天情敌——萧淑妃的女儿。萧淑妃死后,她们便一直处于关押状态,年纪早已过了30,但却仍然没有出嫁。

对于姐姐的遭遇,李弘自然非常不忍。于是他奏请唐高宗,释放两个姐姐,并立即将她们出嫁。就这样,在李弘的仗义执言下,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终于获得了自由。

然而,李弘的这一善行,却遭到了母后武则天的嫉恨。在旁人看来,李弘的行为是不可多得的善举,但在武则天看来,这完全是在拆自己的台,打自己的脸。武则天一向讲究赶尽杀绝,怎能将仇敌的后人放虎归山?

由此,武则天逐渐不再将李弘看作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威胁自己的权力的政敌。在风雨诡谲的权力场上,母子亲情根本不值一提。

由于唐高宗体弱多病,因此他主动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交给了的武则天,让她帮助自己治国理政。在封建时代,女主干政本就是不正常的。但是毕竟皇帝多病,朝臣们对于武则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随着李弘年纪的增长,唐高宗开始削夺武则天的权力,并将之赋予李弘。李弘虽然年轻,但绝不会甘于担当武则天的傀儡,而母子俩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对此,《资治通鉴》记载:

“天后方逞其志,太子奏请,数忤旨,由是失爱于天后。…”

由此可见,李弘与武则天在政见上多有不合,矛盾越来越激烈,导致他“失爱于天后”。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太子李弘突然暴死,年仅24岁。对于李弘的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

“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也就是说,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死的。但在司马光看来,李弘的死仍存在疑点,因此他并没有将话说满。

但实际上,在唐朝,武则天杀子便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例如中唐名臣李泌就曾对唐肃宗说:

“高宗有八子,睿宗最幼。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

相比于北宋时期的司马光,距离武则天时代不过数十年的李泌自然更有发言权和说服力。而且李泌当着唐肃宗的面,污蔑他的曾祖母,怎么看都是死罪。因此在当时人看来,以武则天的嗜权如命的秉性,肯定容不下分割自己权力的李弘。毕竟,武则天的最终目的是坐上天下至尊的位置。

1995年,陕西又发现了一个李弘非正常的死亡的关键性证据——阎庄墓志。墓主人阎庄为唐朝著名大臣阎立德之子,生前担任太子家令。比较敏感的是阎庄的死亡时间,比李弘晚了约五个月。

在墓志铭中,有一段话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注意:

岂意彼苍冥昧,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

其中“蚁床”指得是灵床,“鹤版”指得是棺材。也就是说,阎庄是与“蚁床”、“鹤版”一起死的。而“蚁床”、“鹤版”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指李弘。

也就是说,李弘的死,致使他的家令阎庄也同样受到了牵连,最终与之一同横死。因此在很多学者看来,这则墓碑暗示,李弘的死绝非正常死亡。武则天毒杀亲子,是历史的铁证。

那么武则天为何如此着急要毒死李弘呢?原来,唐高宗的病已日渐沉重,难以治国,因此想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在给李弘的祭文中,李治写道:

“朕方欲禅位皇太子,而疾避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孝敬皇帝。”

很显然,如果真让李弘当上皇帝,对于武则天的“称制计划”来说,自然是个巨大的打击。联想到后来武则天毒杀李贤,废黜李显和李旦。武则天毒杀李弘,恐怕是铁的事实。《资治通鉴》绝没有说谎。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晚年绯闻不断,慈禧守寡47年却没有桃色丑闻,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女皇武则天晚年的生活,武则天晚年的照片,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被人宠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宫词》白居易引言后宫之中,最不缺的就是八卦奇闻,因为越神秘的事情越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越引起大家的兴趣,那么大家揣测的尺度就越大。武则天作为第一女皇,无论是年轻时还是年迈后,都曾有很多绯闻传出。而慈禧守寡四十七年,也是有着众多的八卦新闻,但却没有桃色方面的丑闻

  • 武则天年过76,仍同2位美貌男宠花天酒地,8年后才发现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的四大宠男下场,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被人宠,武则天生平事件

    这在整个男性主宰的历史上是几乎不可能的存在,这其中每一步都走得惊人。但是,在其当政的后期,却屡屡传出皇室秘闻。武则天年过76,仍同2位美貌男宠花天酒地,8年后才发现其高明。武则天自小就与一众女眷不同,她不爱那女红刺绣、琴棋书画,却是对诗书谋略感兴趣。而她家里人也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没有苛责于她,只是

  • 唐朝千牛卫是个多大官?为啥李元芳总是炫耀?和现在一种称谓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有李元芳的千牛卫么,唐朝十二卫李元芳,千牛卫找李元芳

    “一心清正千家福,两字公平百姓安。”——《狄公案》及提起狄仁杰,大家会马上想到李元芳,然后又想到狄仁杰询问元芳怎么看的口头禅,当然李元芳几乎每次的回应都是:大人,此事必有蹊跷。除了最经典的这两句,当然还有诸如狄仁杰的“来人呐,狗头铡伺候”以及元芳的“在下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是也。”等等耳熟能详的台

  •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就像有光就一定会有与之对应的阴影一样,壮丽的大唐也不免迎来属于自己的落幕。唐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封建朝代绵延289年,不可谓不长寿,但在它的后152年里,唐朝光彩尽失,与其说是一个朝代的延续,不如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器晚成的史思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把利刃,切割开唐朝的命脉。安史之乱造成的

  • 他花461套四合院的钱,买下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如今价值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清王朝覆灭之际,无数的文物和珍宝流落他国,甚至是毁损于战火之中。只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园林和一些残片碎瓦。正值此时,一群文人志士担起了保护文物的责任,人称民国四大公子的张伯驹便是其中之一。张伯驹曾说:“予收所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这位民国时期的收藏家终其一生都在尽力寻回那些

  • 武则天公开家族丑闻,母亲与亲外孙私通,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的个人秘密,武则天与家族成员的关系,武则天与外孙关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郭沫若历史能够把政的女人有很多,但是能够有“业绩”的女人却寥寥无几,比如说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虽然把持朝政,但是显然理政能力太逊色,导致八王之乱。就这点她和武则天是没法比的,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皇帝,虽然常常遭受诟病,但是其能力是得到历史认可的。武则天向

  •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宋朝才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贺写月亮,诗鬼李贺26岁就死了为什么,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后半句

    引言李渊开创大唐后,国家存世289年。由于早期几位君王的励精图治,为盛唐打下了基础。盛唐气象的背后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特别要说的是,唐朝是盛产古诗的时代,直到现在为止,小孩子都能说出几句唐诗。纵观唐朝历史,不仅仅只出现过李白、杜甫等人尽皆知的诗人,也出现过一些名气不大,实力很强的诗人,诗鬼李贺就是

  • 狄仁杰劝武则天要节欲,她却转身对狄仁杰说:爱卿,看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杜甫《狄明府》在我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女人可真不少,前有武则天,后有慈禧。但是,真正登基的只有武则天一个。在武则天12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家业就被堂兄霸占了,她的母亲带着他去了长安。后来,他被选进了宫中,成为了才人。侍奉了唐太宗12年,一直没有受过宠爱。

  •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后者回答:亡于猪上树时,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与袁天罡密谈,李世民时期的袁天罡结局,李世民对袁天罡的知遇之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世间万物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而人的一生发展轨迹也是难以猜测,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相命之术,可知人命。要说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玄学大师,莫过于唐朝时期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人曾经准确的预言大唐的盛衰。李世民即位之后,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干的是风生水起,开创了大唐盛

  •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约定次年来问斩,最后来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释放的390名死囚后来回来吗,李世民满门抄斩哪些大臣,李世民放390人后来回来多少人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古代虽然一直都推行儒家思想,但实际上每个国家的高效运行靠的却是“法”,所以我们称古代的治国策略为阴法阳儒。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既可以避免“儒策”过于软弱,导致国家陷入腐败,或“法策”过于严苛。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大胆的用过这样的思想,将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