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两代为何都要远征高句丽?其实,是这个国家非灭不可

隋唐两代为何都要远征高句丽?其实,是这个国家非灭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408 更新时间:2024/1/24 13:51:00

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很快完成了中央集权和扩张,之后,终止了与曹魏的盟约,都城毁于曹魏的反击。不过,很快复兴,大约在公元404年左右,其疆域空前扩大。这里我们就以李世民的那句“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来剖析一下。

首先,从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来分析。

此地可攻可守,极盛时军队有60万人,曾趁中原内乱逐一占领了汉四郡,并不断蚕食东北及辽东等地。更有甚者,其常常联合中原王朝周边的扶余、突厥等以形成牵制之势。

比如:在隋朝一统北方后,高句丽就联手陈朝及北方突厥攻击隋朝。可见,这么一个“不安定”因素,就等于是家门口的一个暗雷,注定会被消灭。

其次,它的野心也让人“坐立不安”。

后人有分析,该国因多次违背自己的“朝贡”承诺,甚至还多次挑衅隋朝,结果终于遭到了隋朝的出兵打击。其实,国家之间的“虚虚实实”,只要能保证明面上不难看,基本就会无事。但是,从两国能够爆发战事中就可看出,这个国家的“战略”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其实力弱时它用“结盟”或“臣服”来保全自己,一旦有反击机会它绝不会放弃。分析高句丽几百年的历史,随处可见这样的事例。所以,任何一个有洞察力的皇帝都不会任由这种国家“强大”。大家相安无事倒好,可一旦暴露出“侵略”意图势必会坚决给予反击。

再者,强大的军事作战能力终究是中原王朝的一个“威胁”。

隋唐期间多次出征,隋朝就从来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胜利。隋文帝期间,高句丽对辽西发动进攻被击退,第二年,隋朝发兵,只是雨季加上海上大风,还没开战人员就损耗大半。于是,不得不折返,此举还被高句丽嘲笑了一番。

之后,到了隋炀帝时期,杨广第一征,国内耗费巨大,战事也以惨败告终。第二征,由于杨玄感造反,最终不得已撤兵。第三征时,隋朝国内已经大乱,高句丽国内也不太平,其王“诈降”,杨广相信了他的“骗局”班师回朝,结果,隋朝亡,高句丽还在。

隋朝的“前车之鉴”,给了李世民“警示”在前,再加上,新罗“控诉”它断了其与唐朝通路,又拒绝唐朝的“停战”要求,这更是给了唐朝发兵的借口。

贞观十八年(644)开始,唐朝正式开了征服高句丽的军事行动。

李世民亲征,随后由于天气转冷,粮草不足班师,战绩却远胜于损失,消耗了高句丽的大量兵力。薛万彻率唐军渡过鸭渌,到达泊灼城,高句丽人害怕,放弃邑居而逃跑,大酋所夫孙抵抗,薛万彻击斩所夫孙,击破3万高句丽援军。且百济与新罗也参与进了唐与高句丽的战争,百济攻破的新罗13座城。可见,高句丽损失惨重。

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击高句丽。到668年九月,高句丽被平定。贵族、多数富户和十万百姓迁入中原,部分留在辽东,其余并入突厥、新罗。200年后,朝鲜半岛出现“王氏高丽”,但此“高丽”非彼“高句丽”。

前文是站在隋唐的立场上来看待高句丽,若是立足于高句丽自身分析,它又有哪些致命的错误?

首先,错将“诚信”当儿戏。

自汉以来,儒家就成了治国之本。高句丽曾被曹操教训过一次,但依旧看轻中原王朝的“规矩”。尤其是隋朝的几次失败,更让其认为中原军队不过如此。如此喜欢“背信弃义”的国家,军事实力又不弱,怎不会让他人“警觉”?说句不好听的话,高句丽是自找的。

其次,破坏了中原王朝安定团结的局面。

当初,周边的小国不少,大家奉行“各自为安”,倒也太平。如果,不是主动亮出自己的“爪牙”,有谁会整天惦记着这么一个“角上小国”?没有人会不介意自己的“东西”被人抢了,还是“明抢”。当然,隋朝的讨伐失败,无疑助长了其嚣张气焰。所以,到了唐朝时期,如果不及时遏制,一定会蔓延。

战争,其实都是为“利”。对于高句丽,是为了其王朝的扩张和疆域的扩大。而对于隋唐,则是为了自身统治的稳固和大局的安定。看似出发点“不同”,可是,交集的问题却是一样的——争霸中原。只是,高句丽后来遇上了唐朝。

那么,为何现在有不少韩国人非得将自己看成是高句丽的后人?

不谈民族不同,就是在历史上,真正的韩国祖先新罗和百济没少受高句丽人的欺负。想来,应该是大家都希望有个厉害的老祖宗吧。

其实,历朝历代的战争,不管是民族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是利益所趋。除此,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若没有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那国家的统治可想而知;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放任自己的边境被侵略不管,那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正如唐太宗所说:“不遗后世忧也。”若高句丽不灭,也许忧虑的不仅是唐朝后世,而是整个华夏的后世。

所以,不管从利益还是整个国家的发展,远征高句丽都是历史注定的选择。

参考资料: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隋书·帝纪第四》、《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如此厉害,但也有他害怕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的女人列表,李世民一生的真实生活,李世民有哪些厉害之处

    古代已婚女子的善妒,怕是我们现代人永远体会不到的。晋大始年间,刘伯玉的老婆就是个标准的妒妇。某天,老刘在夫人面前诵读《洛神赋》。这首作品讲的是洛水之神,原型也许是甄宓。刘伯玉是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在读完了关于洛神的描写后,不由得说:“如果能娶洛神当老婆,我这辈子就值了。”一句玩笑话,偏偏老刘的夫人吃

  • 唐朝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唐王朝的一个正确决定,国家辉煌了上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存在的问题,唐与元之间民族政权演变,唐朝走向鼎盛的因素

    而唐朝,算是古代王朝中,与少数民族关系最为融洽的王朝了。唐朝时期,活跃在北部的少数民族是回纥,回纥又称回鹘。回纥是游牧部落,起先生活在色楞格河一带,唐朝瓦解突厥后,漠北地带被唐朝控制,回纥也有了发展机会,逐渐成为漠北势力最强的部落。唐太宗在回纥设立翰海都督府来管理回纥各部,册封回纥首领为都督府都督。

  • 武则天有间密室误闯者死,她死后张柬之好奇进去,着实吓了一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死后发现的密室,武则天几乎每晚都要进入一间密室,武则天地下密室

    武则天初入宫中不久就被皇帝看中,封为才人。虽然唐太宗喜欢武则天,但是直到太宗死后,他仍旧是个才人。当时的太子李治激怒武则天,以至于后来又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高宗死后,武则天里天后的身份辅佐新皇帝也从此独揽大权。他先后废掉两个儿子的地位,终于走上了封建社会的权利的顶点。此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高高在

  • 唐朝最后一百年是怎么过的?安史之乱后,唐朝竟然还能延续一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能活多少年,安史之乱前唐朝的气候,唐朝安史之乱后为什么走向衰落

    虽说,最终大唐王朝还是以及其惨痛的代价镇压了安史之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唐朝已解决了藩镇之祸。在唐代后期的藩镇里,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对外作战,中原藩镇则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河朔藩镇与中原藩镇在割据与防割据的相持关系上,中原藩镇与边疆藩镇在维系内外均势的平衡关系上,边疆、东南

  • 李世民残杀10个侄子时,父亲李渊说了14个字,不料事后全部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人无完人,在李世民的光辉功绩下却深藏着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这也是他最被人诟病的一件事——那就是杀兄弟逼父亲抢皇位。熟知这段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即使李世民有能力有才华,还立下了无数功勋,但依旧不是父亲李渊心中完美的继承人,当时李渊一心想让长子李建成继位,这让劳苦功高并且一直颇有野心的李世民十分不满,最

  •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凭什么能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是个怎样皇帝,唐高宗李治和李世民谁聪明些,唐朝皇帝李治和李世民是同一人吗

    李治虽然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但他是嫡子,也就是长孙皇后所生。在嫡子中,他排老三。按照中国朝代的传统,立太子嫡子优先于庶子,这其中又长子优先。这样,在理论上接班顺序中,李治挤掉了6个庶出的哥哥,排在老三。但仅仅如此,显然还是不够的。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当上皇帝不久,就册封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 赵匡胤究竟何德何能,配与李世民并称唐宗宋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我们不愿在这些盛世强国,把宋朝列入其中呢?因为我们判断盛世的一个标准,是非常不科学的。首先,国家的强盛和疆土的拓展确实是一个国家是否兴盛的标准之一,但却不是唯一的标准。在这点上,前三个人做的非常到位。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等于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局面,所以在人们文明的进步史上,他的贡

  • 李显复位太子后,武则天已年逾八旬,他为何还要发动神龙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圣历元年(698年),流放了14年之久的前废帝李显,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召回洛阳,并于同年九月复立为太子,成为武则天的合法继承人。自从立李显复为太子后,年已74岁高龄、心态疲累的武则天退居深宫,逐渐疏于朝政,李显的出头之日可望。为何偏此时,李显却急不可待地发动“神龙政变”、逼母亲下台让位呢?在唐朝的皇

  • 武则天私生活揭秘 幼年经历了什么手段如此毒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的个人秘密,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被人宠,武则天1080p高清

    大概到了她当皇帝的时候,她因为要当皇帝,进行一些国务活动,所以她必须有一个名字,她就为自己起了个名字叫"武曌",上头是一个"日",一个"月"底下是一个"空",也就是日月高悬在空中,普照大地的意思。从她当皇帝以后我们可以管她叫武曌,则天是怎么回事呢?她后来在她被迫退位的前一年给她上了一个尊号叫"则天大

  • 揭秘:女皇武则天为什么竟会将皇位还给李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把皇位还给李唐,武则天死前为什么把皇位给李唐,武则天与李唐关系

    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舆论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将李显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皇太子李旦降为皇孙。那么,武则天难道就没有废李立武的想法吗?当然有!可是后来她为什么又把天下还给了李氏呢?据史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