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统治者,他的大名响彻世界。提到成吉思汗,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蒙古大军,想到烧杀抢掠的西征,这确实是成吉思汗强大又残酷的象征,是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帝国缔造者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成吉思汗在消灭敌人方面不杀三种人,留给他们更深的恐惧。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出生于蒙古高原,他的家庭曾经是当地部落的大族,享有很高的声誉。正常来说,成吉思汗的童年应该是快乐而又无忧无虑的,但是意外总是无处不在,成吉思汗的父亲突然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在部落里受尽白眼,最后甚至被人赶出部落,在荒野上自生自灭。
成吉思汗在这次家庭变故中迅速成长起来,扛起来了家庭的重担。在充满危险的草原上,成吉思汗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和母亲艰难求活,在一次次的危险中成吉思汗磨砺了自身,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有了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吸引了许多草莽英雄加入他的队伍,成吉思汗的最初班底初步形成。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成吉思汗的年龄增长,他的势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草原上有了一定的名气,他开始筹划重返自己的部落,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联合了几个部落首领自耦,成吉思汗成功地夺回了宝座,拥有了自己的基本盘,在群狼环绕的草原上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休养生息几年后,成吉思汗的野心慢慢暴露出来,他开始对周边的小部落下手,吞并了几个部落之后,又合纵连横,利用政治和联姻手段在周边地区扩大影响力,很快就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当然,这个过程之中也有失败与挫折,成吉思汗也经历了背叛与拉扯,但是在他惊人的魄力和逆天的运气下,成吉思汗还是笑到了最后。
极速扩张的成吉思汗又沉寂了几年,消化刚刚获得的丰厚成果。几年字后,成吉思汗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迅速兴起兵戈,在蒙古高原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整个蒙古。无数的部落被征服,曾经高贵的掌权者被肆意杀害,身份低微的牧民能够凭借勇武获得功勋,得到成吉思汗的赏赐,成为人上人,草原上的贫苦牧民纷纷投奔成吉思汗,他的实力扩充很快。
最终,经过多年征战,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正式建立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之后的时间就是成吉思汗和他手下的蒙古大军的表演时刻,凭借新生政权的锐气和骑兵的巨大优势,成吉思汗在邻居西夏和金国身上狠狠地咬下一口肉,滋养自己。然后频频在边界地区打草谷,打击两国的战争潜力,不断消耗对方,最终一锤定音,接连消灭了两个政权。
之后,蒙古人不断东征西讨,向西,向南不断进军,获得了大批的人口和财货,自身获得了极快的发展。成吉思汗还在世时就发起过西征,无数蒙古骑兵赶着牲畜,征服了许多构架,将触角远远扩深。之后的数次西征蒙古大军也是战果斐然,大量的疆土被扩入版图,大量的人口被纳入桐梓,蒙古的国力蒸蒸日上,没有国家胆敢正面面对蒙古大军,蒙古的声势达到了顶峰。
三类人不杀
在蒙古大军多年的战争中,数不清的人口被蒙古杀害奴役,历史学家们翻找史料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数字,只能够大概估计。蒙古人如此热衷于杀人有一些游牧民族的残暴因素在内,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的族群人数太少,而统治范围内的民族的人口数量又太多,为了击垮敌人的反抗意识,也为了震慑被征服者,他们经常选择大屠杀。
但是这样的屠杀并不是无差别的,成吉思汗在屠杀开始前都明确表示,禁止杀三类人,分别是孩童,工匠和那些被放过故意报信的人。为什么要将这些人放过呢?主要是以下的原因。
不杀孩童的原因很简单,对于那些还没有车轮高的孩子,他们懵懂无知,并不知道家仇国恨,心思很纯洁简单,将他们培养培养,对他们进行洗脑教育,日积月累下来,那么这些异国的孩子和蒙古小孩并没有什么区别,是优秀的士兵和基层人员,会给蒙古帝国创造很大的利益。
工匠能够发展生产力,可以生产武器装备,对蒙古人来说很有价值。因为游牧民族的特性,蒙古早期并没有很优秀的武备,草原勇士们挥舞着弯刀,用着骨箭和青铜器,凭借一腔血勇就上阵杀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在面对敌人高大的城墙时,蒙古人只能放弃,如果一定要强攻的话,只能用人命堆积,自然效率低下,蒙古自己的士气和伤亡也非常可怕。
面对这种情况,成吉思汗和他的部队很重视工匠的搜集,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大索工匠,无论铁匠木匠,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够活命。这些工匠的待遇很低下,工作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但是蒙古人统治的地域实在太大,无数的工匠为他们服务,在这些工匠的支持下,蒙古大军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在战场上更加披靡。
那些故意被放跑的人也能够活命,因为他们被蒙古骑兵打败过,感受过那种深深的恐惧,而且经历过满城流血,蒙古人不可战胜的感觉会深深在他们心中扎根,这些人会将恐惧散播出去,降低敌人的反抗意识,这也就使得成吉思汗的征服事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