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武百官,若是经历了三代,那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官了,而是一个朝堂上的得力干将。
按理说,像他这种人,拥有着无数的权力与金钱,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但是在清代的时候,有一位大臣,从康熙皇帝到雍正皇帝,一直都在朝中做官,晚年的时候,他退休了,回来的时候,也不过是带着十几盒的石料,本来还觉得这是一种自尊心,但是乾隆帝陛下却让人用金币代替,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初涉政坛
下面,就是我们的主角,大清朝三代的元勋,原本大家都认为他会很出名,但孙嘉淦的名字,却是很少见。一提到三代文武百官,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富二代,甚至是官员,但孙嘉淦却不是。
孙嘉淦生于山西省一户农家,其貌不扬,那时候的大清王朝,一般人要进朝做官,多半都要考进士,孙嘉淦也是如此。
不过,一般人家的子女上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开销也很大,有些家长宁愿让自己家多一个人,还好孙嘉淦的爸爸很看重子女的培养。
孙嘉淦出身普通,但野心不小,他一心求仕,进朝做官,为了改善家里的状况,所以刻苦读书,刻苦读书。
最后,在康熙五十二年,他中了秀才,孙家,除了他之外,还有两个哥哥,都中了秀才,一个农家子弟,三个秀才,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少见了。
如今孙嘉淦三十多岁,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他的初衷却没有变,他的人生目标达到了,下一步就是进入朝当差。
孙嘉淦初踏上仕途,哪里知道什么是朝堂上的规矩,条条框框,拐弯抹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会尽力做到最好。他为人刚正不阿,不沾污垢,做事有自己的章法,做事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才华也得到了皇室的赏识。
以诚劝善
康熙过世,雍正即位,孙嘉淦出任国子监御史,虽是官职显赫,却没有改变他的性情,他为皇帝所作的一切,都被群臣看到了,只是无论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信和政治对手。
这是皇帝陛下的决定,群臣哪里还能反对?但现在,孙嘉淦却是上奏,劝他“亲骨肉”不可自相残杀,这是对他在雍正面前的决定,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而且,新君即位,没有哪个朝臣会如孙嘉淦那般光明磊落,直接向皇上请示,差点就将皇上的错误记录下来,而且,还是故意捅到了皇上的痛点,雍正勃然大怒,幸亏有人为孙嘉淦辩解,不过雍正还是说,孙嘉淦的做法让他们刮目相看,这份勇气和勇气,是任何文武百官都望尘莫及的。
不过,他的直来直去并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他从来没有变过,也没有变过,他从来都是这么直接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算会惹到别人,他也不在乎。
廉洁终获君王嘉奖
乾隆帝登基之后,孙嘉淦从司空,升迁为直隶大都督,以他在刑部的时候,这种品行,对于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从孙嘉淦上任至今,“秉公执法”一字,在他的任期内,始终存在。
朝廷里处理的案子太多了,很多案子都是重罪,就算牵扯到朝中大臣,甚至是皇室成员,他也从来没有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受到过贿赂,只是处理案子。他的所作所为,从来不会有任何的错误,就算是那些曾经受过委屈的人,也会主动去请他,一时间,他的名声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对他的尊敬也与日俱增。
孙嘉淦出任直隶府尹以后,权力越来越大,所要处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从一处地方的水利建设,再到平民百姓能否酿造美酒,皆在他的职权范围内,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会严肃处理,经过他的奏折,民间手艺得以发展,而那些要修补的河流,也重新恢复了运作。
这么多的事情,那么多的事情,都需要与他接触,所以很多人都想要用这些手段来换取好处,但是在他的身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不仅不接受任何的好处,还时常将自己的薪水用来赈济民众,作为朝中的一名高官,他的生活和平民没有什么区别。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员,孙嘉淦从来不会被权力和金钱所诱惑。64岁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了,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看到自己的贫穷,他觉得很没有脸去见父母,但是,身为朝中的重臣,要说自己没有银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他就带着十多个盒子,装满了石头,就这么浩浩荡荡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十传百,甚至还有人说,他贪污了一大笔银子,一直到了乾隆皇帝去世,乾隆皇帝一看,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命人去查,给了他不少的赏金,足够把那些盒子都塞满了。
身为官员,最主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无论大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廉洁,若是这点都办不好,哪里还有资格当什么官员。可偏偏,这就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他必须要保持自己的内心。但孙嘉淦却成功了,三朝一夕,乾隆陛下对她的赏赐,果然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