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儿童的服饰是怎样的?其中大有讲究

唐朝时期儿童的服饰是怎样的?其中大有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1/20 8:15:17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衣服也是一个标志,不同的职业可能会有不同的衣服,护士是有护士服,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有专门的服装,我们可以轻易的通过衣服来辨别一个人的职业;从历史上看,不同的朝代也是有不同的衣服,汉朝的汉服,清朝的骑装,民国的汉服都是有非明显的特征。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我们在看一些历史剧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不同历史朝代在大人衣服上的不同,但小孩子就好像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汉朝的、清朝的还是民国时期的衣服,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是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就好像是一个样板中做出来的。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中国古代儿童没有自己的衣服吗?不是的,儿童的服饰也是非常的有讲究的,只是大多在一些细节上,少有人注意到,接下来我们就来带大家看看唐朝儿童的服饰是怎么样的。

一、头部装饰

这里的头饰主要讲的就是唐朝儿童的一个发型,因为小孩子的头发一般不长,尤其是男孩子,在孩童时期基本上就是留着一撮,基本上没有什么头饰可言,所以我们就主要讲一下唐朝儿童的发型是怎么样的。

首先这里要先介绍一个习俗,那就是“剃头礼”这个剃头礼在唐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基本上可以西方的“洗礼”仪式相等同。

剃头礼一般是在孩子满月的时候进行的,在许多的富贵人家,孩子满月的时候都会邀请很多的亲朋好友,一来是为了庆祝自己家生了一个孩子,就是我们现代的“满月酒”;二来是在这个酒宴上剔除从娘胎中带来的胎毛,只会留下头上额头的一点点毛发,就相当于是之后的发型了。

这个习俗现在有一些地区还有留存,但现在的剃头礼一般是在孩子3岁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会更加的安全。

我们看古装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古代的小男孩只有额头前的一点点头发,其他地方都是光秃秃的,这就衍生了一个头部装饰——帽子。因为小孩子的头部没有头发御寒,很容易就着了风寒,需要一个帽子来保暖。

在唐朝,小孩子就非常流行一个东西名叫虎头帽,这个帽子的造型非常的方正,就是一个非常正规的圆形,上面有一个纽扣的那种,相信大家都有见过。

唐朝的妇人非常喜欢在帽子上绣上各种的花纹图案,在众多的图案中,老虎是他们最常用的。在唐朝的化中,老虎是最凶猛的动物,是万兽之灵,正所谓“生龙活虎”也有让小孩子有生气,能够活蹦乱跳的意思在里面。

因为古代的医疗水平比较低,经常会发生小孩子夭折的时间,很多小孩辛辛苦苦地养到八九岁都会夭折,所以就像用老虎来图一个好兆头,希望小孩子能够像老虎一样“生龙活虎”。当然除了老虎,帽子上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花纹图案,像一些达官贵人的家里,还会在帽子上镶上明珠,缠上金线等等,现在我国多地的博物馆都有收藏这些古代的儿童帽子。

相比较起来,女孩子在头发上的装饰就更加有讲究,在女孩的幼童时期就有比较严格的发饰发型,像七八岁之前的,一般都是有几缕头发垂下来,等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头发就会梳成两个角,我们在诗经中读到的“总角之宴”,指的就是儿童的发型。在唐朝,一般小女孩把头发梳上去之后就可以佩各种的发饰,也有专门的能工巧匠制作小孩子的发饰,其精美程度不输于大人的。

二、衣服

虽然我们对小孩子的衣服没有什么印象,但不代表人家是没有特色,小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衣服,衣服上也是有非常多的讲究。

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看见他们习惯地用一被子去裹住婴儿,把婴儿裹得和粽子一样,那张被子其实是有专门的名称,叫做“襁褓”,我们成语中的“襁褓婴儿”就是指这个时期的孩子。

婴儿时期的襁褓是大有讲究的,在早年纺织工艺还不太发达的时候,用来包裹婴儿的襁褓大多都是比较粗糙。但在唐朝,人们织布的工艺大有长进,给婴儿选用做襁褓的布料都是十分柔软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娇嫩的皮肤。因为裹着襁褓的孩子里面一般是没有穿衣服的,襁褓会直接接触衣服,所以一定要选择足够柔软的面料。

和孩童时期的帽子一样,襁褓上也会绣上很多精美的图案,越是有钱的人家,做工就越是精美,绣在襁褓上的图案同样寄寓了母亲对孩子的愿望。

等到孩子长大一些,孩子就会穿肚兜了,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两三岁的时候,都是穿着一个肚兜的,我们看一些年画上的红肚兜形象并不是虚构的。至于为什么是穿肚兜呢?这背后也是有原因的。

孩子在两到三岁的时候,是最为好动的时候,孩子学习爬,学习走路,都是在这个时期。穿肚兜就能很好的解放他们的四肢,在运动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束脚的。肚兜刚好遮住了重要部位,孩子也不容易感冒,一举两得。

等到孩子长大时,就会穿上一些褂子,一般是成人衣服的缩小版,唐朝男孩子穿的一般是褂子,女孩穿的则是衫衣。当然,这也只是局限于家境好的人家,像一些普通的人家,大多还是一些粗布短衣。

三、鞋子

读过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点,唐朝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很多外来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物品传入中国,其中就有鞋子这一类的。唐朝儿童的鞋子大致可以分为几类,靴子、履、虎头鞋和草鞋。

先说靴子,靴子原本并不是中原的东西,而是从游牧民族那里传过来的,小孩子的骨骼比较的脆弱,很多父母都会给他们穿靴子来保护脚踝的部分。靴子的制作的比较麻烦的,因此也只有家境好的人家才能穿得起,另外,男靴和女靴的做工是完全不相同。

履是唐朝最常见的鞋,他的样子和我们现在的人字拖非常的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在材料上,唐朝时的履鞋底一般会做的比较厚,就是方便在积水的道路上行走。虽然我们现代的人字拖可能是比较廉价的东西,但在古代,履的制作是有不同阶级的,有钱的人好看有讲履做得十分的精致,上面甚至会点缀上一些珠宝。

而虎头鞋和上面说的虎头帽所对应,一般是孩子周岁或者是满月时期父母亲自给孩子制作的,虎头鞋选用的材料大多为布,上面绣上栩栩如生的老虎,同样是寓意为“生龙活虎”。不过虎头鞋的实用价值并不是很高,一般是在孩子还没学会走路的时候给他们穿上,孩子会走路之后就不会再穿虎头鞋了,这样看来,虎头鞋更多的是像一个吉祥物。

至于草鞋,相信也不用我做过多的介绍,基本上都是穷苦人家没有钱买鞋穿用一些比较硬的草来编织而成的,舒适度非常的不好。如果是更穷一点的人家,甚至连草鞋都没有,只能光着脚,即使是在大冬天,也是简单的套一个鞋袜。

除了帽子、衣服和鞋子,唐朝也有一些其他比较特别的服饰,比如说围嘴,这个相当于是我们现代的口水帕,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这个围嘴的用法和现代是一样的,就是系在孩子的脖子那边,一般都是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给他们绑上,这样就能防止弄脏到衣服。早在这么多年前就有了围嘴这个东西,足以见出我们古代妇女的智慧。

结语

怎么样,看完是不是觉得自己长了见识呢?从前都从没没有留意古代儿童的衣服,却没有想到一个唐朝在儿童的服饰上就有这么多的讲究。都说衣食住行是人生最重要的四件事情,这“衣”字是排在了第一位,可见他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的衣服一般和当时的文化、经济息息相关,像唐朝当时有很多的外来文化东西传入中原,对唐朝的衣物就有非常明显的表现,不管是靴子这些物品的传入还是衣服上绣的图案,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表现,研究古代的衣物还是能够研究出很多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真容有多美?复原图神似某女星,难怪李治为她废弃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最霸气的一张图片,武则天最真实的样貌,经典传奇李治武则天

    武则天自小便很有才华,在当时的名气很响,当时,40岁的唐太宗听说了这个小女子的名气,觉着这才貌双全之人甚是中自己的心意,于是,便将才14岁的武氏纳入了后宫,还将其封为了五品的“才人”,赐封号为“媚娘”。武氏并不是那等娇弱女子,她就像是个男儿般,在很多事情上毫不畏惧。据说,有一次唐太宗驯马之时,有一匹

  • 武则天死前,为何没把江山留给“娘家人”?因为她察觉出1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临死前给天下女人的忠告,武则天临死前三件事件,武则天死前为什么把帝位给李家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足以名垂千古的皇帝,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之辈,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能力正如她的历史功绩一样,完全不亚于那些男人们。但是,再完美的人也不可避免受到非议,武则天作为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之一,她的才能也遭到了自古以来诸多质疑,赞同她的人认为她是“千

  • 唐朝监察机构的职责是什么?包括了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监察体制的作用,唐朝监察最高长官叫什么,唐朝负责监察的官职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没有之一。在唐朝之时,我国无论是科技、经济、制度、文化,都稳居世界第一,因此而达成了“万国来朝”的成就。而唐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强盛,跟唐朝清明的法度是不无关系的。而在唐朝法律之中又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唐朝的监察制度。唐朝监察制度的组成唐朝监察制度主要由两个部

  • 历史上哪一盛世最有含金量?不是“贞观之治”,而是这个短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谁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哪个是顶峰,贞观之治从哪一年开始的

    帝制时代被公认的第一个盛世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它是由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开创的。经过秦末的农名起义、楚汉之争、西汉初年的剪除异姓王等战争,西汉初年民生凋敝,急需轻徭薄赋和发展生产。汉文帝采用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后继者汉景帝也延续这一政策。但此时的西

  • 唐太宗放390名囚犯回家探亲,约定秋后回来问斩,第二年无人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与死囚生死约定,唐太宗放了360名死囚犯回家,唐太宗重罪轻判

    他在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杀兄逼父的这些行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很难让人接受,他自己更加清楚,为此做了不少好事来消除心中的罪恶感。白居易的《七德舞》:里就记载了李世民做过的好事,“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627年是李世民刚当上皇帝不久的日子,民间却

  • 御史五十多岁无后, 随崇祯殉国前让小妾为他留后, 小妾说了这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陪崇祯一起殉国的大臣,崇祯的死可以说是殉国吗,崇祯末年战死的大臣

    据史料记载,甲申之变(1644年)时,为崇祯皇帝和大明王朝殉国的文臣有名有姓的共二十多人,监察御史陈良谟就是其中一位。 陈良谟像? 陈良谟,今浙江宁波人,崇祯四年中进士,后历任推官、御史等职,崇祯十二年(1639年)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在任上为官清廉,留下了很好的名声,1644年回京,不久就遇上了李

  • 张献忠杀人如麻却怕这支明军, 但这支明军见到李自成就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末战争形势图 张献忠自从造反以来,一直都以杀人如麻而著称,根据清朝的史书记载,张献忠曾经屠杀了整个四川,被屠杀的百姓多达数千万之众,不过这样的数据实在是不可信,当年整个四川恐怕也没有几千万人口。虽然这些记载不太可信,但是张献忠确实有杀人的爱好,死在其手中的百姓也不在少数。他的大西军数量众多,四大

  • 张献忠明里接受招安, 暗地里却做了几件事, 结局让崇祯头痛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皇帝招安李自成会怎么样,崇祯为什么不招安李自成去打清朝,崇祯皇帝招安李自成

    张献忠 崇祯十一年,张献忠因为与左良玉作战不利,而且明朝又集结了大军准备剿灭农民军,于是他再一次选择了投降——接受朝廷的招抚,朝廷将他安置在谷城县外(今属湖北襄阳市)。张献忠这次投降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大概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从崇祯十一年三月到崇祯十二年五月,在这段时间里,张献忠做了好几件大事,使得自

  • 张献忠宝藏现身, 一万余件宝物中这件最珍贵, 有了它富可敌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出水的蜀王金印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吸取前朝教训,分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藩王,希望这些藩王在中央朝廷遭遇危险时可以拱卫朝廷。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蜀王之藩成都府。后来,蜀王代代相传,一直传到明朝灭亡。经过两百多年的积累,蜀王府富可敌国,而“蜀王”金印则是蜀王的身份

  • 崇祯为何要杀长平公主?公主死的时候,肚子还有五个月身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长平公主死因,长平公主被崇祯砍掉右臂,长平公主个人资料

    朝代更迭,荣辱兴衰,是历史不变的发展规律。每一次改朝换代,遭殃的除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贫民百姓,还有末代皇室的家眷们。他们要么被攻进城的敌军俘虏,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要失去尊严,任人摆布,苟且偷生。要么就被皇帝所杀,失去了性命,却保全了尊严。无论是哪一种命运,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