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刘备依附于曹操的时候,程昱就向曹操建议,早早杀掉这个潜在对手。可曹操怎么说:“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言下之意就是,我不能因为杀掉一个刘备就让天下想要投奔我的人才失望吧。当时有个叫臧霸的,很有本事,他先跟的是徐州牧陶谦,后来又投到吕布那里。在这期间,曹操手下的徐翕、毛晖两个叛将也跑来投奔他。可没想到,吕布很快就被曹操打败了,无奈,臧霸带着徐、毛二人藏了起来,谁知曹操听到他的大名,多方搜求,还是把他找了出来,不仅让他当琅琊相,并且把青州、徐州拨给他管,可是唯独有一条就是要他把徐、毛二人交出来。臧霸不干,说,你以为我有本事,能够独立一方,原因就在于我不会做这种出卖朋友的事情。按一般情况,说完这话估计就该等着掉脑袋了,可曹操听后,根本没生气,反而觉得他贤德,为了笼络他,居然也给徐、毛二人封了个郡守当。还有,曹操在兖州时,手下有个叫毕谌的,职务是兖州别驾,张邈反叛后,把毕谌的母亲给劫走了,曹操派毕谌去做说降工作,毕谌觉得自己干不了这事,结果出了门,就去投奔吕布了。可没想到,吕布又败了,按道理,像毕谌这样的人,被杀很正常,可周围人都在替他担心的时候,曹操却网开一面,说他既然如此孝敬自己的亲人,难道不是个忠臣吗?像毕谌这样的,就是我一直要找的。还有,曹操很赏识一个叫魏种的人,通过举孝廉把他提拔上来,原以为他很忠心,但没想到兖州叛乱时,他竟叛变了。好在没多久魏种就被曹操抓到,曹操大骂他,你要叛变好歹也“南走越、北走胡”,离我远远地,就在我眼皮之下活动,还能容你吗?然而结果怎么样呢,曹操照样把他放了,继续给他官做。曹操对这样做的解释是,“维其才也”。可见,曹操的用人度量,还真是有点深不可测。
不过,这只是初期,是在曹操的创业期,等到大局面已定,他就不是这样用人了。像“让梨”的孔融,帮他大胜官渡之战的许攸,均先后被他以“嫌忌”杀害。嫌忌什么意思?就是看不顺眼,怀疑对你有所顾忌的意思。为这么小的情况杀有才有功之人,曹操想干嘛?还有像荀彧,都是老功臣老谋士了,居然就因为阻止他九锡称王,结果被他一槊捅死;再有像聪明的杨修大人,被曹操特别倚重的崔琰大人,都因为非常非常的小的事情被杀了,要求杀人的理由,无非曹操的“奸险”和“雄猜”而已,为什么呢?曹操很清楚自己在打天下的时候,靠的就是底下的聪明人有本事的人给他卖命跑腿,出谋划策,所以才张开一张大网,管你什么鱼,全网上来,表面上做出一副有度量有胸襟的样子,实际上,一旦事业稳定了,他就会毫不在意的去掉自己不喜欢的人,自己不放心的人,也就是他疑心重吧。像司马懿,为什么在曹操阵营了韬晦了那么久才出头,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他只要稍有苗头,曹公就把他干掉了。
(本号原创,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