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代王族为何姓子,甲骨文改写认识,难怪商人使用“日名制”

商代王族为何姓子,甲骨文改写认识,难怪商人使用“日名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4/2/7 5:41:53

其中,帝舜“赐姓子氏”的说法,大概是司马迁穿凿附会,因为先秦时都还没有赐姓习俗,帝舜如何会给商契赐姓。

当然,不管商契得姓过程可不可信,但商代王族姓子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大名鼎鼎的孔子、墨子都是商代王族微仲(微子之弟,纣王兄弟)的后代,两人都姓子。

问题在于,商代王族为何姓“子”?鲜为人知的是,商朝王族姓子的背后,暗含了深刻的中华文化,一直流传至今。

首先,商人如何取名?

欲要知道商代王族为何姓“子”,不妨先看一看商人是如何取名的。

甲骨文出土,证实商代帝王世系(见下图)与《史记》的几乎一致,反映出《殷本纪》的可信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商代帝王名字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个规律。

从商代先公王亥开始,一直到帝辛(纣王)结束,商代历代先公先王的名字中间,都有天干中的一个字。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商朝帝王取名采取的是“日名制”。

据传,当时天上一共有十个太阳,它们名字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时人将之称为“十天干”,它们每天轮流出现一个,十天为一个周期。

商代帝王取名,即由出生当日的天干而来,就是“区别字+十干字中某个字”。比如,在甲日出生的有大甲、阳甲,乙日出生的天乙、武乙,丁日出生的有武丁沃丁,我们熟知的帝辛就是在辛日出生。

值得一提的是,从夏代帝王世系来看,夏朝采用“日名制”应当比商朝还要早,夏朝初期君主太康、仲康、少康(比商契略晚),古文字学家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指出他们实际是大庚、中庚、少庚,而“庚”属于天干之一,因此夏朝初期中国可能已有“日名制”了。

其次,商代时“子”为何意?

甲骨文中的子字,大致有三种写法,但字形非常形象婴儿,所代表的意义基本一致,本义都是婴儿,后来引申为特指“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等。下图,是其中的一种写法,起初代表头部的是方形,而非圆形。

商人对子字还有一种使用方式,就是将之作为十二地支首位之“子”。下图,括弧处的字形,用于表达十二地支中的“子”。十二地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核心的内容,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究竟产生于何时、以及各自代表的意义,如今存在不小的争议,这个话题暂且不谈。但根据甲骨文记载来看,商代时已经开始使用天干地支。

需要说明的是,先有上图括弧处的子字字形,后有上图非括弧处的字形,应该是以利器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锲刻,不易刻画,所以“子”字的头部逐渐就锲刻成为上图字形了。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子字意义非同凡响,可能与“王”同义,不是普通人可以自称的,所以春秋战国时子字才会成为尊称,比如老子、孔子、孟子等。

总之,子字初始含义是什么,如今也没一个公认的说法,但以甲骨文记载来看,大致代表婴儿、“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十二地支第一位等。

第三,商代使用干支纪日法

所谓干支纪日法,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天干地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个周期,循环记录。与干支纪年“天道”五行不同,干支纪日是“地道”五行!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代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六十天为一个周期,因此商朝初期可能还没有类似年岁的概念。随着年岁概念的出现,直到商代晚期,可能才有按照君王即位年次的纪年,比如甲骨文中的“唯王二祀”、“唯王八祀”等,意思是“商王二年”、“商王八年”。

总之,由天干地支发展而来的历法,起初是干支纪日法,后来才被用来纪年、纪月、纪时,其中干支纪年法出现较早,但直到东汉光武帝时才被正式使用。

综上可见,在纪日问题上,商朝将天干地支结合,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在姓名问题上,大概也会天干与地支的结合,于是取名时使用天干的“日名制”,姓氏上选择地支,而“子”排在地支第一位,地位最为突出,或许由此成为商朝王族的姓氏。也就是说,姓子、名中含有天干,将地支之首与天干结合,正好由此突出与神话商朝王族。

至于帝舜赐给商契子姓,以及文献中“契,母(简狄)吞鳦子(燕卵)而生,故曰子氏”,应当只是后人的臆测,并非历史真相。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界封神,姜子牙兴周灭纣的主要目标,纣王为何能被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封神榜姜子牙讨伐纣王,姜子牙为什么给纣王封神,纣王在封神大战中实力有多强

    而在封神世界中,纣王一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神仙们为了完成渡劫,筹划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封神战役,作为三界之中的人王,并么有多少直接罪过,就成了封神大业的牺牲品,在女娲授意之下,轩辕台三妖对他蛊惑,导致国政败坏,给姜子牙封神铺平了道路。最后的结果就是,姜子牙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朝哥,被逼无奈的纣王自

  •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专家表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为什么频繁迁都,商朝频繁迁都到底在躲避谁,历史上真实的商朝迁都是哪几次

    史书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商汤建朝前迁了八次,建立后又迁了五次。殷商人为什么如此频繁迁都?难道他们是在躲避什么?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信仰爱好?各界学者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神秘的殷商 一提起商朝,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青铜器。商朝使用青铜铸成的食器、兵器、礼器,那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豪放又深

  • 狐狸精妲己确有其人,史学家发现其参与朝政的目的,是为了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纣王发现妲己是狐狸精,历史上的妲己是狐狸精吗,古代的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

    此后,专家渐渐发现,历史上纣王的形象与民间人们所熟悉的封神演义中的相差甚远。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到今天,封神榜这部作品,一直作为经典的影视剧不断地被翻拍,而所有人对剧集当中的人物商纣王印象应该是最深刻。商纣王昏庸无道的昏君的形象,被当做古代暴君的一个典型。历史上甭管哪个朝代的统治者,必以商纣王为鉴,

  • 连甲骨文都没记录的夏朝,为何周朝却能知道夏朝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的历史简介,夏朝和周朝有关系吗,夏朝的历史怎么记录的

    可很少有人知道,对于这段历史,其实就连商朝的甲骨文都未曾有过记载,为什么周朝却明确知道夏朝的存在?这就好比说宋朝也分明在唐朝之后,但元朝却比宋朝更加了解唐朝。关于这一点,考古学家们经过无数研究也没能找到答案,直到将周朝众多纷乱复杂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事情真相才终于水落石出。之所以周能知晓夏朝的存在,

  • 殷商灭亡后有一人逃到了海外,还建立了一个国家,一直延续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殷商灭亡真正原因,殷商灭亡后现状,殷商灭亡后军队去哪里了

    说起商纣王大家都会想起《封神演义》,商纣王与狐狸精妲己的所作所为,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不过,商纣王昏庸无道、沉迷美色,但他的一些手下还是颇有几分才干的,这才让帝辛在位三十年。可惜,商纣王的荒淫暴虐注定了商朝的衰败,存在五百五十四年的国家于在公元前1046年灭亡。商朝灭亡后,有一位商纣王的得力助

  • 商朝灭亡另有原因,现代科技揭示一个残酷事实,青铜在作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朝灭亡的惨烈程度,商朝青铜,商朝青铜工艺发达吗

    现代科技破解了商朝青铜器的秘密,揭示出商朝灭亡很可能与青铜器有关。商朝人包括纣王在内,都非常喜欢喝酒,从周朝成立不久就颁布了我国最早的书面形式的禁酒令,《酒诰》,可以看出商朝饮酒盛行,以及其对社会的深刻危害。而几乎所有的酒器都是青铜器。青铜器主要由铜、铅、锡三种金属元素制成,铅易溶于酒水中,特别是经

  • 审史:两片甲骨拨开武王伐纣的层层迷雾,文王竟被纣王斩杀祭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王伐纣简介,文王伐纣成功的原因,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

    电视剧《封神榜》中,妲己勾引伯邑考不成恼羞成怒根据《礼记》等史料的记载,周文王姬昌是位“长寿老人”,他执政五十年,一直活到九十七岁才寿终正寝,死后葬于毕原(今陕西岐山县)。然而考古证据显示,姬昌的结局与现有史料上的记载大相径庭:姬昌被纣王羁押后,并未回到封地安享晚年,而是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被纣王

  • 足压帝王之腹,一生喜好垂钓,竟将姜子牙、张良皆视为俗物的名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子牙张良萧何谁厉害,姜子牙张良,姜子牙垂钓渭水

    这些人当中哪一个不是名留青史,威震寰宇,被后世之人评说不休,长叹不已,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独坐林泉下,甘作钓鱼翁。不过这些人,要么成就了千秋功业,要么名动百代,要么文采传世,要么就是劣闻昭著,可以说他们不过都曾假借钓鱼之名,或运筹谋划天下大计,或苦思冥想锦绣文章,全然没有做到为钓而钓,为鱼而

  • 拥有奴隶的唐朝,为何不算奴隶制社会,那什么是奴隶制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从奴隶社会到唐朝历史,唐朝什么年代就有奴隶,唐朝还保留奴隶制度吗

    什么是奴隶,因时代和地域不同,奴隶的定义也是千差万别。大致说来,奴隶与家畜一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不被当作人看待而被视为物品。因此,主人对奴隶可以任意地买卖、赠送、交换、继承,对其随意进行侵犯、捆绑、殴打等,甚至是杀戮的权利,主人则只需要向官府缴纳一定的罚金就可以了。此外,奴隶自身是否有财产权、是否拥

  • 羌人到底什么来头,商朝为何抓到羌人,都要处极刑?两者有何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羌人复原图,南北朝羌人和今天的羌人,商朝为什么要祭祀羌人

    dna还原出来的羌人样貌图汉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民族,而今天的汉族也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融合了许多民族而形成的汉民族。而在这多元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中,虽然民族不同,但在同一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却是共生共存的。这其中,有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与汉族共同书写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