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担心成都难守故投降,但外部援军却正在赶来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担心成都难守故投降,但外部援军却正在赶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28 更新时间:2024/2/26 17:43:51

姜维定下了汉中防御之策,要利用汉中与关中的物资转运困难,拖垮魏军,然后在其被迫退军的路上尾击,可以收全功。刘禅是同意姜维的作战计划的,因此姜维在部署汉中的防御之后,就回到了蜀汉西北边境线的沓中屯田,以此来迷惑魏军。

在这里,魏军的邓艾部3万人也在此屯田,与姜维军对峙。

转过年来,不出意外的,钟会带兵10多万从褒斜道出关中,往攻汉中,姜维原本布置的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法,被将军蒋斌的投降破坏,汉中的防务形势因此大坏,钟会也顺势攻占阳平关,下一步就要突入蜀中。姜维收到消息,心知不妙,定下计策要回援剑阁,堵住钟会南下通道。

姜维要走,邓艾哪肯放过?邓艾与姜维缠斗月余,姜维才摆脱邓艾军的追击。姜维凭着对地理的熟悉,一口气直奔500里,赶到了剑阁,同时,还把邓艾给带到了阴平附近,从而确保姜维撤出后了蜀汉西北门户的空档不会为邓艾所乘。

然而,让姜维始料不及的是,邓艾竟然从老农口中探听到阴平古道。立功心切的邓艾,当机立断,从三万人的部队中,捡拔一万多人的精锐,偷渡阴平,出现在了江油附近,然后开关与原有部队汇合,魏军这一支孤军就这样出现在了蜀中的腹地。

诸葛瞻

成都早就接到江油败报,当时任职平尚书事的诸葛瞻见魏军出现在蜀中,四处搜掠,认为如果任由邓艾军肆虐蜀中,大汉将民心尽失,因此决议带兵主动出击,与进军绵阳的邓艾军决战,结果却兵败被杀。

诸葛瞻出成都迎敌,已经带走了大部分守城兵力,成都兵力空虚。所以诸葛瞻败亡的消息传到成都和剑阁时,让刘禅、姜维、钟会都大惊失色。蜀汉的机动兵力只有姜维手中的4万多人,此刻在剑阁堵着钟会的十多万伐蜀大军。刘禅防御成都的机动部队大部已经交给诸葛瞻了,城中所留兵士不多。

刘禅的大惊失色是担忧成都防御力量不够成都难保,姜维的大惊失色是作为蜀汉军队一把手对这样的败局有直接责任,钟会的大惊失色就颇有些玩味了。他估计是觉着本来他是主力,结果邓艾孤军深入,反而夺走了他主帅的风头。

钟会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十多万人部队的补给对魏国来说也是个灾难,魏军军士已经是面有饥色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对于钟会来说,已经是相当保险了。汉中已经拿下了,这个战果是此前几十年未曾有的。即使后期灭蜀之战出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把问题都推给邓艾身上。所以,在此时,钟会军的很多将领已经有退意了,因为很多人都认为,邓艾孤军蹈险地,已经不可能救回来了。

邓艾此时的心思也是七上八下,尽管绵阳打下来了,可是往成都的方向上还有雒城,这才是成都的门户。邓艾并不知道蜀汉空虚的实际情形,他想快速进兵,却又担心姜维从后方杀出来,一旦成都不能下,他立刻就会置身于腹背受敌的险地。

姜维

姜维也担心,成都的情况他是知道的,这几天他已经收到了很多消息,有说刘禅准备东投吴国的,有说刘禅准备南下南中的,也有说刘禅准备在成都死战,不一而足,风言风语。可不管怎样,姜维这支蜀汉的机动兵力都要及时回援雒城,确保成都万无一失。

可是,与成都的交通已经被邓艾从中间截断,姜维也不敢贸然从绵阳攻城而过。他选择了南走巴中,与雒城的距离保持在一两天的行程,一方面打探成都的消息,一方面准备随时救援雒城,如果刘禅出奔东吴,他就可以守在必经之路上,成都即便不可保,也可退守巴中。

这边刘禅也召集了群臣开会,商讨事情该如何去办。因为诸葛瞻败亡损失了太多防守成都的有生力量,众人对坚守成都没有信心,纷纷发表意见,有说东投吴国,有说南投霍弋,还有说投降邓艾的。

不管是什么意见,都没有人提出要坚守成都的。尤其是以蜀中官员为代表,他们极力鼓吹投降。

刘禅思量再三,满朝文武,除了北地王刘谌之外,竟然无一人愿为大汉而战,可见刘姓江山在蜀中多么不得人心。如果坚持守城,难保不会出现前门打仗后门就有献城的情形。刘禅最后决定放弃抵抗,派了张飞的孙子张绍带着降表去雒城,与邓艾洽谈投降事宜。

景元四年(263年)11月,姜维率领蜀军已出郪、五城,郪县至成都94公里,五城至雒城35公里,只是一日行程。此时,邓艾军还末到雒城,而钟会只是进驻了涪城。只有姜维自剑阁一路过梓潼、广汉出郪县、五城,路途不可谓不遥远,可邓艾自绵竹到雒城却只是咫尺之路,怎么还未到雒城呢?

邓艾

那是因为毕竟邓艾心里不踏实,他清楚自己手中兵力不多,所以,不敢直接进攻雒城。所以,在姜维撤退、钟会进军的这段时间,邓艾在等魏军后援的消息。当邓艾得知姜维并没从后路出现,钟会也进驻涪城之后,他认为后方已无忧,便开始进攻雒城。

当魏军怀着死战之心进军雒城,谁都以为会面临一场大战,哪里知道恭候他们的不是坚城弩箭、滚木擂石,而是蜀汉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拿着印缓,来通告蜀汉天子刘禅的投降。

邓艾几乎不战而得灭国之功!

刘禅投降时,姜维军正在郪城,随时可以入援,而东吴孙休也十分识大体地已派三路援军西进,南中的霍弋也表示要带兵勤王。

形势虽然糟糕,可是并没有坏到要投降的地步。所以当姜维军收到刘禅的敕书,很多将士愤愤不平,以刀砍石,说:“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更多文章

  • 费祎对曹魏采取绝对守势,执政期间蜀汉并无大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乡人。随刘备入川,为广都长。众事不治,时或沉醉。刘备欲加之罪,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尊重诸葛亮,未予治罪,但免官而已。顷之,又为什邡令。刘备为汉中王,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223年),丞

  • 西汉王朝末代皇帝,年仅三岁被王莽囚禁,长大后不知女人为何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汉末代皇帝与王莽的关系,西汉末代皇帝有多悲惨,王莽如何夺取西汉政权

    在中国所有朝代的末代皇帝当中,西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存在感较低,比起其它朝代的末代皇帝存在感都要低,他是史称“孺子婴”的刘婴。刘婴的遭遇可谓相当凄惨,年仅三岁就被西汉末年外戚兼权臣王莽囚禁,不允许任何人跟他交流,导致刘婴长大后连女人为何物都不知道。刘婴生于公元5年,是汉宣帝的玄孙,祖上三代都是西汉地方藩

  • 诸吕之乱中,汉文帝没有任何功劳,为何却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文帝与诸侯王的关系,汉文帝之死的历史真相,汉文帝治国的历史影响

    代王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是薄姬。无论是刘恒,还是薄姬,都不得汉高祖的青睐,甚至很少有机会见到刘邦。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吕后才放过薄姬、刘恒母子。吕后执政期间,刘邦的几个儿子都遭到迫害,刘如意被毒死,刘友被饿死,刘恢被迫自杀,因此刘恒在代国期间战战兢兢,时刻小心翼翼。代国国小力弱,刘恒谨慎小

  • 诸葛亮临死之时,为何要用七星灯续命?背后其实大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诸葛亮死前点七星灯的原因,诸葛亮为什么在死前要点49盏灯

    原文文笔慨然,把诸葛祈禳之法进行了详尽描述,然这祈禳之法虽是玄学传说,可是否确有其事?为何要用七盏大灯祈禳?为何要脚踏七星呢?也许此事皆不得而知,祈禳之法虽无迹可寻,然今人通学玄说,也有种种理论可证。何为“七”?罗经有语:七乃七政也。那么,何为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也,即日月+金木水火土也。日为阳上浮

  • 刘备为啥没能一统三国?有3点原因,刘备为啥执意发起夷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有统一三国的机会吗,三国时期刘备有可能一统天下吗,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能统一吗

    刘备为啥没能一统三国?刘家汉室终不能兴,我总结3点原因。 一,对手太强像曹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千年难遇,好巧不巧,刘备就遇到了他,而且两个人是对立的关系,刘备夷陵败给东吴,东吴向曹魏俯首称臣,我这么一说你能感受到,以刘备的实力统一天下得有多难了吗?假如穿越回汉末三国时期,你是一个谋士,你会选择追随曹操

  • 关羽瞧不起诸葛亮曹操,认为他们只会耍嘴皮子,却对此人心服口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曹操收关羽,关羽是怎么评价诸葛亮,关羽对诸葛亮的看法

    ▲关羽性格自傲,看不起士大夫像是诸葛亮,但费诗却让他心服口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关羽看不起士大夫阶级,这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连诸葛亮他也不放在眼里,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还说自己是鱼,孔明是水,有如鱼得水的感觉,然而关羽听了就不高兴,其实诸葛亮很有才华,只是关羽就是瞧不上,就连孙权、曹操这

  • 唐太宗问战神是否会谋反,战神坦白是,唐太宗听后却哭了,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历史评价,唐太宗时期有谋反吗,唐太宗为什么谋反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朝代,在唐朝时期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时至今日在世界各地存在的唐人街就是唐朝时期国家强盛最为有力的证明。而唐朝这个伟大朝代的成就,离不开李世民的功劳,因此在我国的历史上,虽然李世民的皇位得来的并不是名正言顺,但是此人却依旧是最受历史学家推崇的帝王。而李世民受历史学家推崇

  •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何能如此平步青云坐上皇位?离不开这几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怎样登上皇位,李渊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当时唐朝的第一个皇帝便是李渊。李渊反叛了隋朝,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朝代,其实李渊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深得隋文帝杨坚的喜爱。李渊的姨妈就是隋文帝的媳妇,而隋文帝十分看好李渊,便给了他机会,让李渊来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带兵作战,担任重要的职务。但隋文帝却不知道,这竟会成为李渊后来进行造反的其中一个因素。唐朝

  • 为什么一代诗圣杜甫,考个科举那么难,竟屡试不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杜甫的科举经历,杜甫为什么参加科举,杜甫考了几次科举

    这与他们科举之路的坎坷,也有着必然的关系,毕竟在大唐时代,想要出人头地,成为天子门生,科举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途径,但他们却始终与科举无缘,如果说李白无缘科举,还好解释一些,因为他的家庭出身,是没有考科举资格的,有人说他是商贾之后,有人说他小时候惹事被取消了身份,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之李白没有参加过科

  • 李世民称帝前,当时唐朝厉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边,为何最后李世民得胜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李世民真实历史,唐朝李世民最大的功绩,李世民在位期间发生过哪些大事

    在唐高祖时期,太子李建成身边确实有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魏征当时就是跟随于他,而且当时太子的实力相当强大,齐王李元吉也是和他同一战线。我们先来看下双方战线实力对比支持李建成的有:裴寂、王珪、韦挺、 李纲、 窦轨、 裴矩、魏征、冯立、 谢叔方、 唐宪、 罗艺、 薛万彻等。支持李世民有:长孙无忌、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