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王朝被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打得已濒临灭亡,而刘、关、张也就在这个时候相识。当时28岁的刘备扛着草鞋、草席去市集贩卖,并且偶遇张飞、关羽二人,他们一见如故,并且越谈越投机,然后就在三爷的桃园拜了把子。这个时候的刘备名义上为汉皇族后裔,可实际上只不过是位在市井卖手工产品的小商贩,二爷就拜了这么个人为大哥,并且一直辅佐他几十年。
要知道,关羽可是位十分骄傲的人,并且瞧不起人。那么关二爷有多看不起人呢?孙权是东吴的开国君主,而他在二爷眼里只不过是“碧眼小儿”;曹仁是曹家大将该厉害吧,可关羽也只是把曹仁老板当成“小孩”一样;陆逊才华过人,可二爷看着他不过是位“小白脸”。看到没有,孙权这样的君主和曹仁那样的大将以及才华过人的陆逊都入不了关羽的“法眼”,那么他为何就看得起小商贩刘备呢?
这个其实与关二爷“喜读《春秋》”的爱好有关。《春秋》是大圣人孔子的杰作,属于编年体的史书。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而儒家也非常推崇“忠孝节义”的思想,因此孔子所写的《春秋》也把这种思想给带到了书中。关二爷熟读《春秋》,所以也深受“忠孝节义”的影响,故为人也非常忠义。
而刘备虽然只是个卖草鞋的小商贩,但却是汉皇室成员。也正因为这个缘故,穷得叮当响的刘备老板见人就说自己是“汉孝景帝玄孙”。正是刘备的这个身份把二爷给“套牢”了。虽然那个时候的汉王朝已濒临灭亡,但却依然存在。人们对于刘氏为正统的思想还没有改变,所以刘备的身份优势使得关羽对其非常尊敬。
关二爷这人非常忠义,自然以汉王朝的忠臣自居,而刘备是汉皇族后代,所以他认为辅佐刘备就等于为大汉王朝效力。而刘备这人又非常聪明,他喊出了“上报国家,下救百姓”的豪言壮语,因此这种非常高大上的口号很对二爷的路子。所以关羽愿意跟着刘备打天下。
再因为当时刘、关、张3人都才20几岁,而且他们的身份比较接近:刘备卖草鞋为生,关二爷卖红枣糊口,张三爷以卖猪肉度日。他们当时都还没有出头,所以身份差距不大。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一身热血,说话投机,自然就愿意结拜。
《三国演义》曾有所描写,在关二爷眼中,刘备不仅是他的大哥,而且还是其“君主”。封建时代,儒家学说讲究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君王。关羽熟读《春秋》,因此肯定也以那些忠于主公的人才为榜样,所以他看得起自己的大哥与“忠心”有关。
后来,关二爷保了刘备,还真的就一心一意地辅佐大哥。过五关斩六将时,关羽为了投靠大哥不惜与曹操撕破脸皮,强行出走。公元219年,关羽只带着荆州一地的兵力就打得曹仁龟缩在襄阳不敢出面,尤其后来还上演了水淹七军的经典战例,这些都是他对刘备忠心的表现。最终,关羽兵败被孙权活捉,不愿意背叛刘备的二爷宁死不屈。
(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