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中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动物。也正因如此,民间老百姓经常喜欢按照麒麟的模样制作出各种饰物和挂件摆放在自己的家里面,借此来祈福以及保佑平安。
就历史事实来看,关于麒麟的传说故事虽然不少,但一直没人见过麒麟的真实样貌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明成祖年间,郑和下西洋就带回了两只麒麟,骗得朱棣稀罕不已。要知道那个年代,麒麟可是“上天”的化身,麒麟降世,也正好说明朱棣继位正统是上天认可的。只是现如今画像公开,却逗笑众人。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明朝船队进行海上远航活动,不仅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也将明王朝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沿途各个国家境内。
而就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郑和当年沿着海岸线行进,一路风雨无阻,最远抵达东非、红海一带,可见当时明朝整体实力的强悍。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缘由,世人多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明朝实力强盛,朱棣希望能够将明朝的强盛宣扬出去,让周边各国自觉臣服。
这样的认知绝非空穴来风,要知道朱棣五征漠北,通运河,兴教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千古一帝应有的姿态。
以他的雄心壮志来看,让郑和下西洋宣传国力,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一件事情。
其二则是朱棣希望能够寻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的身影,毕竟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明朝天下,这个借口虽然哄骗了明朝老百姓,但朱棣内心却一直不得安宁。
所谓“清君侧”,是说朱棣想要“辅佐”君王,那么朱允炆一旦重现人世,朱棣又能否将皇位让出去呢?这自然不现实。因此,找寻朱允炆同样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因。
不过无论哪种原因的比重更大,都不能否认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船只与海员最多的一次海洋远行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来到十五世纪时,最精彩的一次海上探险。
后人常怀疑明朝的海上军事实力能否匹敌整个欧洲,郑和七次下西洋,相信也足以给出最令人信服的答案。
麒麟的真相
那么就郑和下西洋并带回麒麟这件事情而言,究竟是真是假?为何后人看到麒麟画像的时候,却感到十分可笑呢?
事实上,根据当时朱棣命画师作画留下来的画像来看,所谓的麒麟其实就是现如今人们常在电视或公园里看到的长颈鹿。和中国古代神兽麒麟,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也难怪后人会以此为笑。
可朱棣真的不知道长颈鹿并非麒麟,是受到了郑和的诱骗?这就要从古代皇权统治民众的主要政治方针开始说起。
以汉朝为例,汉武帝为何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仅仅只是因为大儒董仲舒的个人学识足够优秀?非也。如果不是儒家对皇权的推崇,巩固了汉武帝的统治,他也不见得会真的推崇儒家学说。
朱棣也同样如此,本就对自己皇位由来不怎么自信的朱棣,对“正统”两个字更加重视。
在朱棣眼中,长颈鹿是否是麒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民众相信这就是麒麟,自己的皇位由来,也的确是上天所认可的。只要民众相信了这件事情,那么朱棣的统治就更加简单,要不然朱允炆在位的时候,麒麟为何没有显世呢?
当然,明朝年间的不少有识之士也曾对朱棣提出自己的疑问,毕竟历史传说中的上古神兽,哪能这么轻易地出现在世上,同时还这么轻易的被郑和带回来。
尤其是在外观上面,长颈鹿和原有的麒麟外形,未免差距也太大了。面对这些迂腐学士提出的质疑,朱棣的回答也十分简单:既然你说这不是麒麟,那你不妨告诉我,这是什么?
看似滑稽的事情,背后却体现了朱棣的智慧。或许在郑和向朱棣上书找到一种奇特生物的时候,朱棣就已经“知道”了这种生物究竟是什么。
等到郑和回归明朝,两人也只需要在大臣和天下人面前演一出好戏即可。当然,是不是麒麟肯定不能由朱棣来说,背锅这种事情,还得郑和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