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标准是什么,为何秦琼排在最后一名?

唐太宗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标准是什么,为何秦琼排在最后一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4/2/8 14:48:41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功臣榜是什么,李世民又为何要大张旗鼓准备弄功臣榜?

由于史料缺失及年代久远的缘故,凌烟阁的具体位置和始建时间已经很难考证了,只能依据零星的史料记载得知 “凌烟阁 ” 至少在贞观初年就已经存在了。

“凌烟”阁之所以能成为李世民钦定承载功臣画像的地方,其实和它本身的含义也很有关系,据南朝刘宋时著名学者鲍照 在他的《鲍氏集 》之《凌烟楼铭》中推测:“凌烟之名始于晋文公焚林以求介子推的典故。

所谓晋文公“焚林以求介子推”,指的是晋文公为了求取贤士,不惜放火烧林逼迫隐居绵山的介子推出仕的故事。

后人取其典故,以“凌烟”为楼阁名,就是寄托着肯定功臣、渴求贤才的寓意:

“天子画凌烟之阁 , 言念旧臣 , 出平乐之宫 , 实思贤傅 。”(北周庚信 《周柱国大将军给于弘神道碑 》)

简单来说,李世民搞凌烟阁“功臣榜”,一方面是想将忠于自己的功臣集团团结起来,用来拉拢、分割以求平衡各方势力;另一方面李世民是想树立典型,作为后进的榜样,好传达出要如何如何,就能封侯拜爵的印象。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着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司徒、赵国公无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翼淳化于隆平。茂绩殊勋,冠冕列辟;昌言直道,牢笼搢绅。宜酌故实,弘兹全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

今天的我们,可能很难感受到这份荣誉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多么珍贵了,但在当时真的是有很多人愿意为了能记在族谱上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更何况是这种能够进入史书的荣耀。

这种荣耀,在古代有一个很有重量的形容词:光宗耀祖。

在古代,谁家要是出了这样一个人物,那妥妥的地方上的乡绅官吏,都会赶着趟往你家送礼,宴席起码要摆上几天。

二、其次,我们要搞明白李世民设置功臣榜的标准逻辑是什么,即什么样的人能上功臣榜,功臣榜的位次又是怎么排列的?

图画功臣的活动历代有之,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这样的习俗了。

对于士大夫阶层而言,这是国家对他们功绩的肯定,是足以千古流芳的荣耀;

对于君王而言,这是树立榜样、拉拢人心的绝好手段。

如果想看一个朝代的政治理念,从他们设立的功臣榜单,就可以窥见一斑。

以李世民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举例,这份榜单选取的二十四臣有: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这些人的身份基本上可以代表大唐的各方势力,皇室宗亲、前朝大员、地方门阀、倒戈降将、一起打天下的忠臣故将……他们加起来就是扛起大唐王朝的帝国基石。

前面咱们说过,功臣榜既是君王拉拢人心的手段,也是一杆名为“榜样”的旗帜,所以,能上这份榜单的人不一定是功劳最大的人,但一定是各方势力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依据官职大小,依次排列,长孙无忌位列第一,秦琼居于末尾,其间还考虑到了李世民的个人感受,综合下来,在这份榜单上排名的高低,取决于五个因素:

1、核心因素是贞观十七年上榜者官职的大小,包括截止设榜当年去世者死后所赠官职大小;

2、在官职相同的情况下,还取决于和李世民个人的亲疏;

3、文官优于武官;

4、死者为大;

5、身体力行为李世民做过多少贡献(例如在玄武门事变事件中做出的贡献大小)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论功行赏时,将杜如晦 、 长孙无忌 、 尉迟敬德等人列为了地一等功臣,此举招致了跟随李渊打天下的那批重臣的不满,淮安王李神通便质问李世民:

“义师起 , 臣兵最先至 , 今玄龄等以刀笔吏居第一 , 臣所未喻 。”

而李世民的回答是:“叔父兵诚先至 , 然未尝躬行阵劳 , 故建德之南 , 军败不振 , 讨黑阔反动 , 望风辄奔 。今玄龄等有决胜帷握、定社翟功 , 萧何所以先诸将也 。叔父以亲 , 宜无爱者 , 顾不可缘私与功臣竞先后尔。

从字面意思来看,李世民想表达的意思是说自己用人不论出身、不论亲疏,只看政绩论功行赏。

但人嘛,都是有情感偏向的,有所偏向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平时我们有好事,也会优先找跟自己关系好的,更何况是管理着一个帝国的统治者。

蛋糕只有二十四块,而李世民手下的能人何止二十四人,那些未上榜的未必就比上榜的差。但站在李世民的角度去看,他是以武力政变的形式从李建成、李渊手里拿到了权力的接力棒,对于这些跟随父亲一路走过来的实权派,他未必就信得过。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新皇登基,自然要依靠自己的班底去掌控朝政,在不像刘邦那样大规模清算屠杀功臣的情况下,李世民要想淡化李渊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名和利”的手段去分割、削弱和拉拢大臣,以此来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势力。

而秦琼恰好就是属于被削弱的那一批

三、最后,秦琼排24名其实并不奇怪。

论功劳、论官职、论能力,秦琼在上榜的武将人选中,其实多多少少资格是有点勉强的。

史料中记载的秦琼和小说中秦琼是"隋唐第一英雄好汉"的形象相去甚远,史料中的秦琼,更多强调的是他刺敌于万军之中的英勇(如窦建德之战中率先击破敌阵),而不是小说中救李渊一家,运筹帷幄 、 料敌先机的军神风采。

前文我们说过,李世民封赏大臣,主要标准就是大臣的态度和贡献,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前,秦琼已加封上柱国、翼国公,而尉迟敬德当时仅仅是秦王府左二副护军,其政治地位远不如秦琼。

但在玄武门之变后的论功行赏环节,李世民给予秦琼和尉迟敬德的态度却是天壤之别,其中,裴寂食实封一千五百户,为第一等,尉迟敬德竟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一样享受第二等待遇封一千三百户,而秦琼则属于第六等待遇赏七百户。

同为武将,尉迟敬德能在凌烟阁二十四臣中位列第七,而秦琼居最末,就是因为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事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秦琼后期的表现并不亮眼。

凌烟阁这二十四个名额,代表了多股势力,放眼两千多年的王朝史,单以“猛将”的身份能走到秦琼这一步,他的待遇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

文/脑洞趣味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盛唐大厦轰然崩塌究竟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在盛唐,盛唐大厦

    后人常言:国恒以弱灭,唯汉唐以强亡。可唐若强,为何在一场叛乱后就迅速陨落,盛唐大厦的轰然崩塌,真的只是因一场叛乱吗? 兵锋1、经济与士兵古人无法像现代人一样理解经济,但每逢乱世兵荒马乱时,都会发现打着打着,不是没有兵了,就是没有粮了,或者干脆是农民手中的粮食不足,闹出了农民起义。一般面对这样的情况

  • 安史之乱的弑父篡位如出一辙,两个发小的相同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的权谋分析,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小故事,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

    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大唐的格局。使得曾经辉煌鼎盛的大唐,走向了不可控制的衰落。盛极一时的唐朝,以安史之乱为一条分水岭。之前是国人向往的盛世美景,之后是混乱不堪的中晚唐。如我们所知,安史之乱,是两个带头人,分别为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人,都是胡人,确切地说,是胡人、汉人的“杂种”。 而且,他俩起初就是发

  • 清朝最厉害的家族,出了5个皇后,她是康熙的表妹,50年封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最有名的三个皇后,清朝最牛的皇后是谁,清朝哪个家族出过的皇后最多

    就像康熙的后宫当中就有一位妃子来自于蒙古,她就是宜妃。在蒙古族,宜妃的家族非常的显赫,来自于博尔济吉特氏,其实按照辈分来算,她和当时的太后还有亲戚关系,她和顺治的皇后一样都是孝庄的侄孙女,所以说康熙按照辈分,其实应该叫宜妃一声姨妈,这种关系有点尴尬。这样的关系就已经很复杂了,但是其实宜妃和皇帝还有另

  • 揭秘历史真相,从一份报告中,就能知道洪秀全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洪秀全历史评价,洪秀全娶了2000多个老婆视频,洪秀全历史真实情况

    夏福礼是英国人,在1861你那的时候,担任了英国驻宁波副领事。在他担任副领事期间,旁观了清朝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战争,并且还想英国驻华大使提供了20多篇的报告,这报告的就是清朝政府和太平天国的战争。夏福礼对于这战争的态度,直接就影响了英国人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还影响到了伟大思想家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看

  • 清朝公主生了个娃,乾隆一高兴给孩子取了这名字,直接打破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公主的名字怎么取,乾隆公主名字和封号,乾隆皇帝给孩子取名

    其中有一个女儿最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这个女儿就是皇后生下的和敬公主,古代对于嫡庶非常的看重,和敬公主因为是皇后,生下来的,所以出生之后就受到了乾隆的喜爱。据说在她十岁的时候,康熙就已经给她物色驸马的人选,并且对于这些少年,每一个都亲自挑选,希望给自己的女儿嫁一个好人家,其他公主可没有这样的待遇。乾隆

  • 清朝规定男子必须要留辫子,那么清朝男子多久会去洗一次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剪掉辫子会怎么样,清朝允许剪辫子吗,美女剃清朝男人阴阳头留长辫子

    这种行为我们称为“剃发留辫”,而“剃发留辫”并不是清朝的风俗,因为在中国的古代时候,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所以剃发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不孝的体现。这种风俗其实是满族人的传统习惯,是在努尔哈赤攻占了辽沈之后,开始强迫汉族人剃发留辫,后面统治了清朝之后,还是有很多汉族人是不愿意去剃头的,于是他

  • 比乾隆小36岁,却失宠8年,直到为乾隆生下女儿,她步步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最小的妃子是谁,为乾隆生子最多的妃子是谁,她为乾隆生下了最有名的皇子

    不知大大家还记不记得一部童年老剧,由吴孟达和叮当舒畅主演的《少年大钦差》,是《九岁县太爷》的第二部,主要围绕天资聪颖实为乾隆儿子的徐文杰的一些故事展开,在这部电视剧里,还比第一部多出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和孝公主。剧里,和孝公主和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因为老来得女,乾隆对这个女儿十分疼爱,对她有求必应

  • 此女没令妃出名,也没富察皇后得宠,却是乾隆朝最幸运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最爱富察还是令妃,乾隆时期最得宠的妃子,富察皇后与令妃的关系

    她是庆妃陆氏,出生于雍正2年,父亲是陆士隆,家世原因,她初入宫只是一名常在,随后她凭借着自己,一步步晋升为贵人、嫔、妃、直到贵妃,更关键是,陆氏一生都没有子女,古代皇家最看重的就是子嗣,陆氏没有生儿育女却能被封为贵妃,由此可见她很得宠,或者说很受皇帝重视的。不过她的这种宠爱和令妃、富察皇后比起来,简

  • 皇帝做梦梦见一位女子,召见之后纳入后宫,生下清朝圣明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圣明君主,梦见自己有皇后成了亡国之君,梦见三位王爷争帝位

    因为处理国家大事比自己想象的要太困难了,而且自己又实在是太过于稚嫩,在熟悉政务的时候还要警惕自己身边的大臣,稍微有些错误就会被人留下把柄。其次顺治皇帝亲政的条件就是需要成年,而成年的标志则是结婚。可是他的结婚对象却是自己母亲孝庄太后的安排,这位女子的名字叫做孟谷青。但是在皇帝眼里看来孟谷青不过就是自

  • 朱元璋晚年诛杀功臣,为什么唯独没杀沐英,有这三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把沐英埋在南京,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后果,朱元璋杀沐英真相

    历史上除了刘邦杀功臣,还有一个开国皇帝也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而且比起刘邦来是更心狠和残忍,这个皇帝就是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让天下又重新回到汉人的统治之中,结束了多年的战乱,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但是他后来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让很多人痛骂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