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国灭成笑柄,前人复被后人笑,东晋立国奇葩,与王家共天下

西晋国灭成笑柄,前人复被后人笑,东晋立国奇葩,与王家共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89 更新时间:2024/1/22 13:23:11

东晋初年流行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时间延续了大概二十多年。

现代人读这六个字,可能不知道里面包含的意义。

这里特别展开来说一说。

话说,西晋开国,若以灭东吴算起,国土面积是很大的,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达543万平方公里。

但是西晋统治者自己作死,先是立了个脑袋不灵光的晋惠帝为帝,又立了个爱好争权夺利的妒妇贾南风为皇后,把政事搞得一团糟,这就引发了司马家的许多叔伯兄弟看着心烦意乱、嗓子眼里冒烟。

实际上,也有点怪不司马家的这些叔伯兄弟。

想想看,当年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虎视狼顾,睥睨天下的气势,是如何嚣张跋扈。

而司马懿可不止只有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儿子,他的其他儿子全都不是善类。

司马昭也不只晋武帝司马炎一个儿子,其他儿子中,还有比司马炎更优秀的。

司马炎的儿子众多,却选了一个最次的为接班人。

让这个接班人来掌管帝国,就像让一个三岁孩童守卫一个堆积着金玉珠宝的大宝库——守得了吗,他?

全天下人都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那么,与其让外人夺去,还不如自己家人抢到。

所以,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的儿子,甚至司马师的儿子们,只要有一点兵权在手,都伸手来夺,于是引爆了帝国大动乱、大地震。

参与内乱的司马氏王爷已经难于统计了,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八人:司马懿第四子司马亮、司马炎第五子司马玮、马懿第九子司马伦、司马昭的孙子司马冏、司马炎第六子司马乂、司马炎第十六子司马颖,史称“八王之乱”。

[var1]

这“八王之乱”已经引发西晋帝国内部迅速崩溃,外族又趁机风雨相侵,则西晋王朝的历史就定格在了公元316年,即从灭东吴算起,西晋止有37年国祚,悲夫!

“八王之乱”是一个历史悲剧,也成了异族入侵者口中的一个笑话。

永嘉奇祸之后,晋怀帝司马炽被匈奴人掳到平阳叩见汉赵皇帝刘聪。

刘聪笑嘻嘻地问:“你司马家的人怎么这么傻?骨肉相残,而且残到了这个程度?”

毫无骨气的司马炽为了活命,一派奴态地阿谀道:“这可能就是天意吧。大汉是受天命而振兴的正统,我们司马氏不敢劳烦陛下亲自动手,就先把自己不符合天意的地方铲除干净了。假如我家人人都奉行武皇大业,精诚团结,岂不会妨碍陛下取天下了?!”

一句话,说得刘聪乐开了花。

刘聪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汉赵帝国灭亡也很悲惨,他的儿子刘粲被权臣靳准所杀,且居于平阳的刘氏宗室无论少长皆斩于东市。刘聪本人及其父刘渊的坟墓都被掘开,尸体被拖出斩首,刘氏宗庙全部毁于一炬。

汉赵大将石勒后来建后赵国,其侄子石虎在其死后,尽杀其子孙,篡夺了政权。

石虎很自大,经常搂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在文武大臣面前埋汰西晋的“八王之乱”,说:“朕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氏父子兄弟要自相残杀,正是他们的自相残杀,才使朕有今天在中原称帝的机会。你等看仔细了,朕们父子情深,朕怎么会舍得杀我的娇儿!”

石虎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咽气后,他的儿孙们便轰轰烈烈地上演了一出属于他们的石氏版 “八王之乱”,参演主角有太子石世和其他的石遵、石斌、石冲、石衍、石鉴、石苞、石祗等七个宗王,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刚好也是八个。

只能说,权力是一柄神奇的魔权,谁对它产生了欲望,谁就会丧失理智。

话说回来,西晋灭亡了,司马氏的故事还没有完,有下集。

[var1]

话说,司马懿有个儿子名叫司马伷;司马伷有个儿子名叫司马觐;司马觐有个儿子叫司马睿。

司马睿世袭琅邪王,为人很低调,在“八王之乱”中,他尽量远离争端,避免战祸,以求生存。

荡阴之战后,东海王司马越在诸王相争中,势力坐大,司马睿为求庇护,就依附上了司马越。

司马越手下有一个参军,姓王,名导,字茂弘,小字阿龙。

那么,司马睿和王导就是“王与马,共天下”中的主角了。

王导的家乡在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琅邪王氏,那是琅琊临沂的大门阀世族!

追溯这个族群的历史,可以从汉初开始。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里面的“翦”,就是王翦

王翦不但自己牛,他的儿子王贲、孙子王离也同样牛。

秦灭六国,这王氏祖孙三代出力最多,皆受封列侯。

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即迁于琅琊临沂,成就了这一名门望族。

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原型王祥和二十四悌故事中“王览争鸩”典故主人公王览,都出自这一伟大家族。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和西晋最富名望的“大清谈家”王衍也是这一家族中的著名人士。

王导是王览的长子王裁所生,他有一个堂兄,名叫王敦,是王览的次子王基所生。

就是这两个堂兄弟,把王氏家族推向了一个最为鼎盛的时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家比谢家还领先了好几个身位。

司马睿为琅邪王,与琅邪王氏交往密切,尤其与王导交好。

说起来,司马睿和王导还是同一年出生的,因为这层关系,更让他们间的交往增进了几分亲切感。

司马睿依附上司马越后,得知王导和王敦哥俩一个在司马越手下任参军,另一个在司马越手下任扬州刺史,就都向司马越申请,把他们哥俩要了过来,让王导担任管自己的军事司马,让王敦担任军谘祭酒。

话说,西晋灭吴之初,朝中大臣都说“吴人轻锐,易动难安”,认为江东难于管理。

司马炎曾有封“幼稚王子”于吴的打算,时为淮南相的刘颂大惊失色,认为此议“未尽善”,主张以“壮王”、“长王”出镇。此事拖延到了八王之乱前夕,吴王晏始受封,但是并未之国。

实际上,江东之地也的确难于管理。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江左侨姓门阀士族实力强大,地头蛇很多。

陈敏、钱璯等人相继叛乱,所幸江东大姓周玘动员世家大族,出钱出力出人,配合晋政府“三定江南”,致使西晋虽灭,江东还能处于一个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这才有了“衣冠南渡”、“五马化龙”的奇迹。

所谓“衣冠南渡”,是指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出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

“五马化龙”指的则是司马氏中的五位王爷: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到达江东成就了王业。

[var1]

渡江之初,王导深深地认识到,琅邪王司马睿要在江东立定脚跟,就必须取得江东大族的支持。

但是,司马炎刚刚灭亡东吴那会儿,中原人蔑称江东人为“亡国之余”,很伤南方士族的感情,现在的司马睿属于晋室中的疏亲,其本人资历又浅,人望又轻。故江东名士只是冷眼相看,都不愿主动到府里参见。

怎么办呢?

王导了一个办法,对曾经担任过扬州刺史的堂兄王敦说:“琅琊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轻,兄长在军界混了多年,威风已振,应该帮一帮他。”

正值三月游春时节,司马睿乘着肩舆,摆着全副仪仗,出外郊游,观看人们的修禊活动。

王敦和王导,还有一大帮北方名士就在后面恭恭敬敬地骑马跟随。

江东名士纪瞻、顾荣等人见了,都大吃一惊,不得不在路边拜谒。

王导因而再向司马睿献策说:“古代的帝王,莫不礼敬故老,访当地风俗民情,谦虚克己,倾心招纳贤才。何况现在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正是需要人才之时!顾荣、贺循,是江东有声望的名士,只要招纳了这两个人,别人自然就都肯来了。”

司马睿由是和王导前去造访贺循、顾荣,很快将两人招来。

吴地之人遂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司马睿以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以贺循为吴国内史。其余的纪瞻、周玘、张闿等江东名流也都一一委以重任。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倾覆,江东就成了一方净土,中原士族大批大批南迁。

临沂王氏、太原王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颖川鄢陵(今河南郡陵西北)庾氏等望族都陆续渡江南下。

王导劝司马睿起用南迁人士中的贤人君子,与他们共大事。

司马睿非常听劝,前前后后吸收了一百零六个人,安排他们在王府里做官。

这样,司马睿在王导的安排下,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四月,既晋怀炽司马炽被汉赵帝刘聪杀害后,晋愍帝司马邺也同样被刘聪杀害了。司马睿才在群臣的劝说下登上了皇帝位,改元太兴,是为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

登位之日,司马睿盛情邀请王导同到御座上就坐,王导固辞。

[var1]

司马睿又再三邀请,王导解释说:“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司马睿这才作罢。

不过,也可以看出,这东晋政权,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建立起来的。

这“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就由此而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齐桓公尊周礼爱和平,为何却落了个悲惨结局?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齐宣公关系,齐桓公是好人吗,齐桓公怎么逆袭的

    [var1]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幼弟。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之后,齐桓公与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在抢先到达国都临淄后顺利继位。说到齐桓公就不得不说到管仲和鲍叔牙。齐僖公死后,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逃亡他国,齐国内乱发生后,两位王子都想抢先回国,继承王

  • 韩信年轻时没钱没人脉,也没打过仗,为什么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的一生,淮阴侯韩信视频全集,韩信为啥没有自立为王

    当然,这也要命好,如果命不好在哪一次战斗中牺牲了,那在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能捞到!韩信虽然没钱没人脉,但是他的才能被萧何所看重。通过了萧何的推荐,韩信跳过了积累军功的这一步,被刘邦拜为大将。虽然没有掌过一军一旅,也没有积累过相关经验的韩信,带兵却有如神助,一生纵横于沙场之上无所败绩。为什么? 唯一的理

  • 赤壁之战中曹操侥幸逃脱,真的是周瑜和诸葛亮故意放走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和周瑜赤壁之败,赤壁之战给曹操带来的影响,赤壁之战曹操与诸葛亮

    那么,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真的是周瑜和诸葛亮故意放走的吗?我想绝对不是的。当时,曹操北征乌桓,连连获胜,消灭了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声势大振,是三方势力中实力最强的,是刘备和孙权最强劲的对手。孙刘两方,特别是孙权,赤壁之战最强烈的愿望,一定是彻底打败曹操,最好是让曹操葬身战场,以绝后患。因为,如果没有曹

  • 赤壁大战,为什么孙权要联合刘备一起抗曹,没有刘备,他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赤壁孙权一统天下,孙权刘备赤壁大战有地理优势吗,孙权赤壁

    敌人的敌人就可以是自己的盟友曹操自得了荆州以后一路穷追猛打,直到刘备在江夏与刘琦汇合后,曹操才暂缓攻击的姿态。根据正史中的记载,关羽手中有一万余兵马,刘琦在江夏城中也有一万余兵马防守,两军合到一处,曹操想要快速攻陷江夏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江东的孙权也虎视眈眈的盯着曹操大军的动向。而孙权一方在

  • 阴谋论可以休矣!为何说刘琦之死和刘备无关?没必要也得不偿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为啥不派刘琦收复荆南四郡,刘琦为什么救刘备,刘备和刘琦谁厉害

    《三国志-先主传》中对刘琦之死一笔带过:“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不过后世对刘琦之死有不少疑问,相当多的人认为刘琦之死和刘备脱不了关系,甚至认为刘琦是被刘备毒杀的,这种阴谋论可以休矣!刘琦之死真的和刘备无关,为何这么说?没必要也得不偿失,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当时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孙刘双方面临

  • 青龙偃月刀到唐朝才出现,那么关羽的兵器究竟是啥?说出来很难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的兵器到底是不是青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真的出土了吗,历史上的关羽真的有青龙偃月刀吗

    不过这种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尽管在所有关公庙,作为武圣的关羽关二爷基本都是这个造型。因为根据历史学家的考究发现,关羽手中那纵横沙场的青龙偃月刀,要直到唐朝才出现,在当时的东汉末期,根本就不存在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最初名为“掩月刀”,这个称呼在历史上最早出现,是在北宋初期成书的《武

  • 面对吕布的投降,曹操不问程昱、郭嘉,为何唯独征询刘备的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嘉对曹操有多重要,程昱夏侯渊郭嘉怎么样,郭嘉开始是跟着刘备的吗

    吕布最后的败亡,是在下邳。简单来说,吕布不听陈宫分兵之计,并且被曹操用泗水淹了下邳城,在睡梦中被宋宪、魏续给绑住并且献给了曹操。穷途末路的吕布为了活命,表示要向曹操投降,利用自己的勇武,以及曹操的爱才之心,为自己的争取最后一线生机。最后因为刘备这样一句话,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随后,曹操下令将吕

  • 除关羽之外,三国还有四位名将也被封神,其中一位毫无知名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十大隐藏名将,关羽封神,关羽有没有被封神

    马超:他是刘备麾下一员猛将,曾经跟张飞大战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张飞跟关羽是同一级别的战将,马超能跟他打得难解难分,足见他的战力非同小可,马超是病死的,他死后一直到明朝,才被封为阴雷部神将,后人还为他建造了寺庙,凸显出后人对马超的看中,不过他的形象,始终还是比不过关羽的。甘宁:吴国孙权麾下的猛将,

  •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全国,为什么有人说秦孝公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跟秦孝公是什么关系,秦孝公对秦始皇的影响,秦孝公为什么叫秦始皇

    其实嬴政可以统一六国,自己的雄才伟略固然重要,但是和前世先祖的奠基也密不可分。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王,是秦孝公,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秦孝公主要是打下了经济政治基础,秦昭襄王才能开疆拓土,使秦国拥有了灭掉六国的实力。贾谊过秦论中提到: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 如果你是韩信,楚汉相争之时,该如何自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汉韩信霸气语录,韩信为人处世的启示,韩信经典语录大全集

    要想知道如何避免被杀,首先就要搞清韩信被杀的原因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固然是韩信被杀的原因之一,但却并非主要原因。毕竟刘邦已经将韩信废为了淮阴侯,迁居长安的他其实已经对刘邦无法造成太大的威胁。个人认为,韩信的被杀更多是源于以下几点:1、刘邦从未真正信任韩信。成皋之战中,韩信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