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由于亚历山大杰出的领导才能,以及军队出色的战斗力,其远征一路势如破竹,从欧洲打到了亚洲,征服了当时统治印度的王国波拉斯。然而,亚历山大的脚步就此停止,并没有再继续往前。时至今日,亚历山大的征程在网上引起了舆论热议。许多人都在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亚历山大东征的脚步不停止,继续往前,就会到中国。时值中国混乱的战国时代,若亚历山大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按照一些外国网友的说法,事实上,亚历山大没有继续东征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并不知道在印度东边,还有个中国。当时的西方人都认为,印度就是世界的最东方,因此亚历山大已经征服世界最东方,如果他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已知的极限”。
根据欧洲史书记载:“印度是波斯帝国最东边的一个行省,它位于地球的尽头,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
[var1]
很多国外网友对这类观点表示认同,认为当时如果亚历山大继续往前走,就会遇到中国的军队,届时将毫无悬念取胜,中国的历史会彻底改写,与欧洲历史相互交汇。这些观点指出,亚历山大遇上的,是一个混乱的中国。当时正值中国战国时期,各个政权相互攻伐。显然,这给了亚历山大逐一征服他们的机会。而征服印度后,亚历山大的军队无疑会获得稳定补给,这会让他们如虎添翼。
此外,亚历山大军队战斗力强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马其顿方阵”。方阵内的多名士兵们手持长矛,同心协力、齐头并进,这会给敌人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很多时候敌人在看到长矛如此密集的阵型,向自己冲击而来,都可能会转头逃跑。马其顿骑兵的冲锋,更是不可阻挡。中国当时都是小规模的阵型战,面对这种大型的方阵冲锋,完全没有经验。在装备上,亚历山大军队使用的是铁质武器,这无疑优于中国军队使用的青铜武器。因此,亚历山大取得可能性很大。
[var1]
然而,不少中国网友给出理由,认为亚历山大会失败,甚至是惨败。根据资料的记载,亚历山大部队的人数在四万人左右。这支部队看似人数较多,但在战国动辄几十万人对战的战役面前,显然实力不够。亚历山大想要进入中国,不可能翻越寒冷的青藏高原,从四川地区发起进攻,只可能从西域地区行军,而他们最先遭遇的,无疑是秦国。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被其他国家评价为“秦人如狼似虎”。秦军的战斗力有多强,从长平之战大破40万赵军主力,可见一斑。亚历山大远道而来,遭到秦军“断其粮草”,恐怕会不战而乱。此外,当时秦军早已大规模使用弓弩,手持长枪的马其顿方阵,有很大的概率,会成为秦军的“活靶子”。亚历山大恐怕连其他国家的人都不会看到,就会在秦国“折戟”,惨遭失败。
[var1]
有分析人士指出,欧洲人当时确实并没发现在印度的东边还有中国,但中国也并没有发现身处西方的欧洲。如果战国七雄知道西边还有欧洲这块肥沃的土地,恐怕欧洲的历史会改写,跟早就会和中国历史交汇。 #亚历山大#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