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晚唐时期国力孱弱,藩镇势力为何没有直接演变成战国诸侯?

中晚唐时期国力孱弱,藩镇势力为何没有直接演变成战国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4/1/7 10:39:49

[var1]

在“安史之乱”过程中,虽然涌现出了如郭子仪这般的肱股之臣,但变乱结束后的烂摊子,却并不是郭子仪这样能臣能够收拾的。这样的烂摊子所指的主要就是“安史之乱”后,藩镇节度使割据的乱象。当时唐王朝地方藩镇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来就是原唐玄宗天宝年间设立的军事边镇。再者就是因变乱的原因,扩展到内地的节度使藩镇。以至于,在藩镇势力的胁迫下,中晚唐的历史最终演变成为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困局。

历史上的中晚唐时期,如果细细品味的话,我们便能发现,实际上同春秋战国时期有些相似。这是因为,唐朝皇帝权威旁落之后,大多数的藩镇节度使则有些半独立的意思。这样的情况同东周天子所要面临的情况,有着异曲同工的意味。可是,这两段历史虽然十分相似,但却有着很大不同。因为,中晚唐时期国力虽然孱弱,但藩镇势力却并没有直接演变成战国诸侯。直到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裂土封王。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var1]

首先,唐代藩镇所以没有直接演变成战国诸侯,很大程度上在于唐朝皇帝手中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当时,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王朝一直都维系着一支人数达十万人以上规模的神策军。神策军在中晚唐的历史中,虽然并不显眼,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因为,这支军队除了震慑藩镇势力不敢轻易窥伺皇权外,还始终都是唐王朝重要的野战部队。

[var1]

到了唐穆宗时期,神策军的人数甚至一度达到了将近二十万人。并且,相对于藩镇的军队来说,神策军的武器装备则更为精良。由此可见,有这样一支力量的存在,在当时完全是任意一个藩镇无法单独应对的。而我们回顾历史也能发现,唐朝于唐昭宗时期的名存实亡,很大程度上也在于神策军的土崩瓦解。

[var1]

除了唐朝拥有武备力量,避免了战国割据的局面上演外。中晚唐没有直接演变成为战国割据的局面,还在于藩镇牙兵的地缘性。我们都知道,藩镇节度使只是牙兵集团的代表而已,而真正同唐朝对抗则是藩镇中的牙兵。这些牙兵并不希望脱离唐王朝,而是希望在所占据的地区,维持自身的既得利益。只要唐王朝不触碰牙兵集团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选择裂土封王。

[var1]

以历史上唐穆宗年间的河朔三镇复叛为例,当时唐朝选择了相对激进的策略,一来采取“销兵”政策,力求彻底瓦解牙兵集团,再者便是选择在河朔地区采取盐的专卖,这无疑触碰了藩镇的底线,这才有了河朔复叛的情况发生。可见,唐朝如果不去触碰藩镇势力的利益的话,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战国诸侯的情况发生。

[var1]

历史上的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藩镇问题,同时也有一定的历史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藩镇衍生于唐王朝,同时也依靠于唐王朝。而这样的情况,才是中晚唐困局难以扭转的一个根本问题。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商圣”范蠡告诫:坐错椅子的人,不可能办对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圣范蠡十大金句,古代范蠡为什么被称为商圣,范蠡经商的影响

    [var1]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范蠡也是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和成功的商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虽出身贫贱,

  • 战国初期,越国太子弑父登基!后世史官:越国自此退出战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时期越国,战国时期的越国历代君王,战国时期的越国是怎样灭亡的

    [var1]当时越国的太子姒诸咎,因为担心自己被废,所以趁机发动了叛乱。在这场叛乱当中,姒诸咎直接兵围越国王国,驱逐了自己的叔叔,干掉了自己的父亲,然后自立为王。在春秋战国时代,像这种宫廷政变其实并不是太过罕见的事情。至于说儿子在政变当中,干掉自己的老爹,这种事情其实也不是没有先例。不过,让所有人都

  • 鬼谷子两位高徒,动动嘴就搅得六国不得安宁,影响中华历史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鬼谷子高徒及主要功绩,老梁讲鬼谷子,鬼谷子绝学全集完整版

    [var1]而在这璀璨又浩渺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是谁的巧嘴开启了一场场征战厮杀,又是谁的奇谋推动了国家的兴衰变化,一位老人手执画笔缓缓拉开帷幕……纵横谋士的起步这位老人,就是与老子齐名的传奇人物-鬼谷子。鬼谷子本名王诩,又叫王禅,道号玄微子。很少有人见其真面目,一生隐居潜心修道,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

  • 白起是秦国最强武将,为何在长平之战初期,秦国不派他担任主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白起不死秦国能提前统一吗,长平战役秦国主将,白起对秦国统一天下的贡献

    [var1]一、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赵国。在这场战役中,赵国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从头到尾都处于不利的态势。这使得赵国和秦国交战的时候,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再加上赵国对战役的指挥指导方面的错误,更加重了这种状态,失去了能够挽回败局的机会。在外交上,赵国接受上党郡,违反了当时的外交准则,失去了道义上的支

  • 山西出土石碑,揭晓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原因:赵括可能被误解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括长平之战惨败的原因,赵括长平之战过程,赵国长平之战真实原因

    比较经典的就是长平之战,后人认识赵括也是通过这场战役,“纸上谈兵”是对他的评价,但长平之战的失败真的仅仅是因为赵括吗?[var1]秦国用计,长平之战换主将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曾经打败过秦军,威名远扬,赵括受父亲影响,从小就接触兵法,在兵法理论上是个中翘楚,甚至他的父亲都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很

  • 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克隆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国七国争霸时期,一口气看完英国历史上各个王朝,中世纪早期英国有哪三个王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国逐渐吞并了周边的小国,到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留存了七个王国。它们分别是由撒克逊人主导建立的萨塞克斯王国(南撒克逊)、韦塞克斯王国(西撒克逊)、埃塞克斯王国(东撒克逊);盎格鲁人主导建立的诺森布里亚王国、东盎格利亚王国和默西亚王国以及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国。[var1]七国分布图

  • 战国传奇:二公大义说无忌,公子合纵破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行动,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六国大军合纵攻秦的故事

    [var1]颜恩无法见到信陵君,门客不肯为之通报,正无奈何,恰好博徒的毛公和卖酒的薛公来访信陵君。颜恩知其为信陵君的上客,便泣诉其事,二公道:“我二人当力劝之。”颜恩道:“全仗二位。”二公入见信陵君道:“闻公子车驾将返宗邦,吾二人特来送行。”信陵君说:“哪有此事?”二公道:“秦兵围魏甚急,公子没听说

  • 韩信临死前说出一个人名,刘邦知道后:煮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韩信临终说出三个字,刘邦张良萧何韩信故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

    韩信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武将了,时至今日,人们对韩信的事迹已经是非常熟悉了。现如今人们对韩信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已经被后人誉为“兵仙”。在韩信身上,出现了很多典故,比如说暗渡陈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等。韩信身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在西汉建立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封赏。可是最终的韩信结局不好,韩信被吕后和萧何

  • 关羽善待士卒,为何兵败之时身边却只有三百多人?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善待士卒,关羽最怕的3个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视频

    第一,关羽军心已乱。关羽从襄樊前线匆忙撤军回师,沿途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消息再封锁,军中上下都知道荆州已失,在后退无路(后面的曹军),前路受阻的情况下,夺回荆州其实已经是没什么可能了,但是关羽还要执意前往,其实和去送死没什么区别;关羽的手下绝大部分都是荆州当地人,即使关羽能侥幸突围他们也要背井离乡前

  • 如果韩信来三国代替诸葛亮进行北伐,蜀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把诸葛亮换成韩信北伐能否成功,假如韩信替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韩信和诸葛亮谁更成功

    诸葛亮和韩信的比较诸葛亮很多时候是被《三国演义》给神化了,实际上他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最多只能算是一位很好的统帅,但是军事家的能力就在于化腐朽为神奇,在打不赢的情况下能打赢。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的能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内政治理上,对于军事上来说,我们如果看真实的北伐,实际上诸葛亮在军事上并没有多少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