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人只知和珅贪,无人识得乾隆局

世人只知和珅贪,无人识得乾隆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2/16 18:04:08

先说说我的官职吧。

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1776年,那年我26岁,被授为军机大臣兼总管内务府大臣,但官秩是正二品。其实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嘿嘿,妥妥的低职高配啦。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我再领九门提督衔。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领户部尚书衔,军机处行走,兼理藩院尚书。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加太子太保。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调任吏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仍管户部事务。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这个大学士本人需要强调一下哦。乾隆老佛爷时代是“三殿”“三阁”制,级别最高的是保和殿大学士,我这个排第二啦。在我上面还有一个叫阿桂的老家伙,毕竟人家资历在那儿。我……就不计较啦。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嘉庆二年(1797年),我成为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不过,这也成了咱仕途的顶点了。因为——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我就含冤被处死了。这一年,其实我才49岁。

大家都以为,我被处死的原因是贪污。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样子。因为我的银子并不都是贪污来的。

有一个叫薛福成的瞎编了一本《庸庵全集》,那本书里说,我被抄家产合计白市值11亿两的白银。咱大清朝国库每年的收入是7000万两,这么说,我的家产岂不是相当于大清15年国库收入的总和。

再说,咱为官也不过20多年的样子,这么多钱,年均大约要敛财5000万两,这怎么可能做到呢?所以,关于我贪污的事情,还需要细细跟大家聊聊。

#01.

一年敛财5000万两?这根本就是别人的杜撰和揣测。千万别把乾隆老佛爷当傻子,我要是一味贪腐,早就被老佛爷咔嚓了。要知道,乾隆皇帝对待贪腐可是从来不手软的。这里,咱们举个例子,就是“甘肃冒赈案”。

“甘肃冒赈案”被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咱们来看看,甘肃这群贪官贪了多少钱呢?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冒赈案”事发。此案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各级官员113人,各级吏员170余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经查实,本案中侵吞白银一千两以下者102人,一千两至一万两以下者30人,一万两至两万两以下者11人,两万两至十万两以下者20人,十万两以上者10人。

这第一大贪污案涉案银两与咱家被抄没家产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许多人都诬陷我为贪官,可贪腐这么大金额怎么可能?因为普通官员根本没有这么多钱给你进贡,有人说我的钱是从国库贪污来的,这可更冤枉了。

咱接手之前,我大清国库本就不充裕,许多时候甚至入不敷出。正是我监理户部和内务府之后,国库才逐渐丰盈起来。咱不但没有从国库贪钱,还用自己的钱倒贴给国库了你信不信?嘿,这样说来,咱可比清官还清。

关于理财,咱不比吕不韦差,经商可是我的强项。2001年,《华尔街日报》有一个“过去1000年全球最富有50人榜”,中国人有6名,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宋子文。看到了吧,其中有区区不才的名字哦。

我可是一个理财多面手。特别是对土地投资,咱的嗅觉还是超级敏锐的。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和湖南发生叛乱,当地许多地主纷纷抛售土地,地产大跌,咱一看就知道机会来了。别人害怕时那你要贪婪,这是铁律。低价收购,坐等地价上涨!

咱在北京也有许多地产哦。史料给咱记载,我在北京的出租房屋就有35处,合计是“一千零一间半”,年取租金大约1200多两吧。别看不起这点钱,房子多了,时间长了,积沙成塔嘛。

其实除了地产,咱还从事金融、医药、商业、物流、当铺、矿业等多个行业。在北京城有当铺12家,当时的永庆当、恒兴当、庆余当,都是典当业的巨头。此外,咱还经营粮食店、酒店、古玩店、瓷器店、石灰窑等等,这样说吧,所有赚钱的行业,咱都涉猎。

咱赚钱靠的可是才学,除了精满蒙藏汉四种语言,还精通英语。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跟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开展外贸交易。在跟外国人的交往中,咱就意识到,煤矿业即将成为下一个重要的风口。于是,咱马上在门口沟和香岭开了两个煤矿。嘿,开煤矿可赚钱啦。

所以说,看看咱家的产业就知道了,需要贪污吗?不但不贪污,别人有急需,咱还主动会去帮助,不过收取些利息是应该的了。

咱是一个很有契约精神的人。有一次我舅舅跟我借了一万两银子,月息一分,最后这笔钱我收了舅舅两万一千两。童叟无欺,一视同仁,是我做人做事的规则。

除了自己赚钱,咱也帮助国库赚钱。大家知道有个议罪银制度吧。就是说,官员犯了错,交钱抵罪。这个制度咱给他更新了一下。首先金额大幅度上升,以前犯个错误罚几十两银子就能了事,现在不行了,少说也要几千两上万两。还有需要交议罪银的条目也要增加一下,包括奏折写了错字都要交议罪银。这样一来,国库收入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老佛爷天天乐得合不拢嘴。

议罪银本来是个好事吧,可关于咱的贪腐传闻也大概来源于此。因为有人犯事了又想少交钱,就找到我来通融,通融也需要一些茶水费吧。就这么一来二去,坊间关于咱的传闻就越来越多。对于这事,官员们都心知肚明,看破而不说破。可偏偏有一些好事者,专门找我的毛病。谁?纪晓岚?刘墉?错错错,你们别被电视剧忽悠了,跟我作对的其实另有其人。

#02.

先说那个纪晓岚,他虽然也号称什么大学士,但只是大学士助理,他的级别暂时还够不到咱这一级。倒是那个刘墉级别够了,但他心眼多,也不敢跟咱正面起冲突。

史书上是这样形容刘墉的。“委蛇其间,唯以滑稽悦容期间”。刘墉并不愿意正面和咱发生冲突和交锋,他在处理与各派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还是很委婉的。

真正跟咱作对的人叫王杰。

王杰这个人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我对他是恨之入骨。

前面咱们说了“三殿”“三阁”。其中内阁人数是五个人,领衔的当然是那个阿桂。他岁数大了,一般事都不掺和。我跟福长安是一伙,钱沣和王杰是一伙。我们俩人称“贪腐派”,他们俩人称“清廉派”。这也不知是哪个臭缺德的给分的类。

其实王杰是内阁里排名最后的一位。可他偏偏就喜欢和我过不去。经常到乾隆跟前去参我一本。不过我也没闲着,我也参他。

斗归斗。平时我跟王杰见面还是挺客气的。大家都知道我很随和,也经常喜欢跟同僚们开开玩笑。这一点,老纪和刘墉都知道。

有一次朝会前,王杰坐在那搓手取暖。我就走过去了,握着他的手玩笑道:“状元宰相,您的手又白又软,生得真好啊!”谁知道那王杰当时就火了,说道:“王杰手虽好,不要黑钱尔!”瞧瞧这脾气,怎么混进的内阁呀。

这事说来还真是有些奇怪了。对于我和王杰,乾隆老佛爷的心思还真是捉摸不定。我参王杰,老佛爷不同意;王杰参我呢,老佛爷也不同意。就这样,我跟王杰一直就在内阁这么斗了几年。直到后来那个嘉庆亲政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乾隆老佛爷真是高啊。

嘉庆想治我的罪,可满朝官员都是受过我的好处的,谁敢治我?又凭什么治我?这个时候,王杰就站出来了,我来担任和珅专案组的组长。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乾隆始终把王杰留在内阁的目的。原来他留着这个人,就是为了将来对付我啊。

现在回想起来,乾隆不愧是老佛爷,我错不在贪腐,而是错在太有钱了。乾隆老佛爷活着,大家有黑钱一起赚,责任我一个人担。等老佛爷走了,他就把我的钱都留给他儿子嘉庆呀。

也是,11亿两,国库十几年的收入。原来,我是老佛爷留给嘉庆皇帝的一座金矿啊。

可有一件事乾隆老佛爷并不懂。我的钱,都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你儿子得这钱太容易,他没有经历过赚钱的艰辛,又怎么能守住这样一大笔横财呢。

嘉庆嘉庆,是要家家庆祝吧。因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嘛。可是乾隆老佛爷,你或许不知道,到了你孙子那里,就道光了哦。道光道光,倒个精光。可惜了我这11亿两的家产,终究救不了你这些不肖子孙的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康熙的亲姐姐:为擒鳌拜赔上一生幸福,死后被迫进鳌拜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智擒鳌拜后鳌拜妻儿结局如何,康熙晚年为何会后悔擒下鳌拜,康熙是怎么逮捕鳌拜的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古代女子的命运再好不过。无论是生活在官宦世家的大家闺秀,还是出身卑微的平民女子,在男权统治的社会下,女性地位是远低于男性地位的,所以才会有妻妾制度的存在。就连王朝的没落,很多人都会把过错推到女子身上,从褒姒误国到杨贵妃引起的安史之乱,这些美丽的女子莫名其妙地就替

  • 李莲英在慈禧去世之后还活了3年,没了主子的他,那三年过得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就是因为皇帝没有安全感造成的,皇帝在整个皇宫之中,其实很是孤独的,除了后宫的女人、丫环,他也需要别的陪伴,朝中大臣也未必都是忠良之臣,于是就产生了太监这类“不完整的男人”。表面上来看太监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坐到皇帝身边的太监,因为有了皇帝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自然知道很多的内幕,因

  • 慈禧起床后被宫女看了一眼,就将其处死?这宫女看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被下令处死,慈禧是怎么被处死的,慈禧被谁打入冷宫

    说到慈禧太后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她可谓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极为“出名”的女性,垂帘听政数十年,身为皇太后的她穷奢极欲,昏庸无能,不仅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反而还在面对西方外来殖民侵略者的时候,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喜怒无常之人,是人命如草芥,据说有一次慈禧起床后只是被宫女看了

  • 清军入关时,多尔衮问一道士:清何时亡?道士的回答让他自我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多尔衮入关后的统治兵力,清朝入关时多尔衮的政策,满清入关时多尔衮举棋不定

    在1644年,随着明朝的灭亡和吴三桂的叛变,这让清军有机可乘,越过了山海关,正式入驻中原,自此之后,也是建立了大清王朝,开始长达数百年的统治,不过此时虽然表面上统治者是顺治皇帝,但是实际上却是摄政王多尔衮。作为这清朝真正的掌权人,在清军入关后时刻注意着国家发展的方向,更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为了解答心中

  • 曾国藩的愤青岁月:又土又笨,没脑子还犯抽,连皇帝都敢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曾国藩全传,曾国藩一生的事迹与评价,曾国藩真正成功的表现

    提起曾国藩这个人呢,你会想到什么呢?他一手创办湘军、扶大厦之将倾,无疑是大清王朝的“救命恩人”,但又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手段残酷,被民众称为“曾剃头”;他曾被视为大清朝的中兴名臣,晚年却因处理天津教案,沦落为人人不耻的卖国贼。前半生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批评皇帝,是个十足的愤青;后半生他却善于审时度势,圆

  • 徐光启一生学习西方,乾隆不屑一顾:毕生努力,终究敌不过天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619年,明朝上演着众生相。萨尔浒的狼烟未散,努尔哈赤志得意满,大肆兼并辽东土地,束发的汉人狼奔豕突,仿佛世界末日。李自成尚未成年,不知明日在何方。张岱在绍兴学琴,半年内就把《雁落平沙》、《胡笳十八拍》练的滚瓜烂熟,即将开始斗鸡走马的荒唐人生。众生不知今夕是何年。同年,一艘载有20余名传教士的大船

  • 太平天国趣事:封了一万个丞相2000亲王,背后原因让人发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十大趣闻,解密历史上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最奇葩的轶事

    太平天国起义是我国古代最庞大最成功的一次农民起义,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分分钟就被剿灭了,水浒传的那108个好汉起义看上去浩浩荡荡,实则在真正的历史里,他们只不过是分分钟就被朝廷剿灭的小杂毛,可想而知起义到底有多难,为什么太平天国起义能够这么的成功,但最后却又失败的如此彻底呢?首先我们来简单

  • 芈月传:盘点魏国四位公主的结局!全都是母族牺牲品,无一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芈月传人物结局,芈月传里各个女人的结局,芈月传所有历史人物

    [var1]1-魏琰魏琰作为魏国嫡公主,真可谓是为了母国奉献了一切啊。她先是生了秦惠文王的长子,完成了秦魏联姻的使命;其次她为了破坏秦楚联姻又是给芈姝下毒,又是把出关符节借出去,招来杀身之祸;紧接着她还帮助儿子拉拢旧族、阻挠秦国变法;最后通过她的巧妙安排,秦国多了一位来自魏国的王后。可结果呢?当时她

  • 秦得天下靠“远交近攻”?还真小看秦国,3点大战略才是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针对山东列国的合纵缔交,秦以连横破之。但这一正确的政冶外交原则如何具体运用于军事活动,还是大有讲究。 1、远交近攻还是近攻远交? “远交近攻,秦卒用此术破诸侯,并天下。”对范睢的主张今人可谓推崇至极。[var1]其实,范睢之说乃秦昭王三十六年事,而在此之前,不提太远的,仅昭王时代,用司马迁的话说,已

  • 秦国的崛起,始于九指君王的隐忍,和那段君臣相知的情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各代君王对秦国的贡献,秦国的强盛之路,秦国的逆袭史

    当时的秦国,正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魏国实力强大,兵精粮足,而秦国却国力日衰,士兵缺衣少粮,武器贫匮。秦人尚武,但当时许多秦朝士兵的武器用的还是锄头,斧子等农具。所有原因结合到一起,就促成了五万魏军,击溃五十万秦军的结局。[var1]此战过后,秦国彻底被诸侯国联军,封锁在了关内。而秦献公更是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