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王国维出生在海宁的一所书香门第,从小,他就接受了极其浓厚的文化熏陶,长大后,王国瑞对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十分的着迷与热爱,16岁,王国维在岁试中取得极佳的成绩,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
之后的日子里,王国维将精力都放在了学术探讨与研究上,20多年的时间里,王国维已经成为一位知名的学者,思想家,1923年,溥仪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被选中,有幸遍览皇家典籍,这也使他的文化水平,再次的提升一个高度。
在几十年的文学熏陶下,王国维对于清朝,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怀,当时众人要剪辫子,王国维偏偏不剪,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满清皇室从紫禁城赶了出来,发生此事后,王国维引为耻辱,与其他满清大臣一同相约,跳海自杀殉清,但是被家里人所拦住,不过,自此,王国维也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一年后,吴宓组建清华研究院,准备邀请王国维为导师,吴宓早已对这位“满清遗老”有所耳闻,因而在邀请时,他来到王国维的住所,二话没说,先趴下,磕了几个头,此举让王国维感动不已,当场便答应了下来,后来,王国维成为了清华知名的“四大导师”之一。
1927年6月2日下午,王国维在北京颐和园跳河自杀,清洁工人闻讯赶来,将他救起,但是也无济于事,王国维自杀的消息传出后,文学界一片震惊,清华校长,各大导师急忙赶来,悲痛不已,在为王国维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生前所写的16字遗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这一年,也正是王国维50岁。
一天后,众人为王国维举行了入殓仪式,这一天,同为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做出了让人震惊的一幕,他穿着传统的玄色长衫,来到王国维遗体面前,双膝跪地,将额头磕在地上,在场师生无不震惊,皆随后一同跪在陈寅恪的身后,向王国维磕头。
王国维的死,再加上他扑朔迷离的遗言,众人开始了对死因的猜测,在诸多的猜测中,很多人赞同的,便是王国维好友陈寅恪的说法,他曾在给王国维的挽词写序时,这样写道“盖今日之赤县神州,值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劫尽变穷,则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与之共命而同尽,此观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
最终,他选择了跳河自杀,实际,也是他筹划已久的事,民国大师诸多,如王国维般也不少,可是,王国维只有一个,《诗经》写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王国维大师的一生,当真是坦坦荡荡。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