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役,建文帝明明占尽优势,为什么还会输?

靖难之役,建文帝明明占尽优势,为什么还会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4/2/2 13:24:14

不过其中有一个疑点令人不解:

掌握中央政权的建文帝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兵马几乎是朱棣的十倍,粮草充足,朝臣聚集,师出有名!

而反观朱棣,封地只有一隅,仅剩的数万护卫还被建文帝调离京城。

那么凭什么占尽优势的建文帝,最终却还是输给了自己造反的叔叔呢?

其实朱允炆失败的原因,还是在他自己身上。

早在朱元璋开始将儿子们封王的时候,朱允炆就开始担忧了,他曾问自己的爷爷:“胡虏不安定,让诸王不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意思是说,胡虏作乱,藩王在外能防御,要是藩王不安分了,谁去抵御呢?

这番话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然而此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费尽心血给孙儿铺好的道路,最终还是一语成谶了。

朱元璋将儿子们封为藩王,一来是防止他们在京城起兵夺权,二来是让他们守护边界的安定,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对于这些叔叔,朱允炆一直都不放心,自古以来拥兵自重的王爷就不少,于是在还没登位的时候,就开始着手给藩王们削权。

在这些叔叔们当中,兵力最盛的就是燕王朱棣,原本朱允炆是想第一个就削朱棣,但是他曾经的伴读、现在翰林学士黄子澄就建议他,先从别的藩王下手。

燕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周王势力小了不少,如果先削了周王,等同于废了燕王的一条手臂,朱允炆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当即就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

其实朱允炆现在还不知道,他做出的这个决定将会给他带来怎样的代价。

朱允炆在边防周边开始大肆布置兵力,先是拿下了周王,随后随便找了个借口将朱棣的护卫精兵全都调走了,此时就算朱棣是傻子也知道朱允炆的目的了。

朱棣对于这个侄子一再忍让,谁知道他还是没有打算放过自己,眼看朱允炆就要将他逼上绝路,朱棣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兵造反。

不过在起兵之前,朱棣还需要做一番准备。

在意识到朱允炆开始调离他的护卫精兵时,朱棣开始装病,让自己的三子回到封地,不过他装病的事并没有瞒天过海。

朱棣手下有个人叛变,将他装病的事上报给了朝廷,朱允炆知道自己这位叔叔恐怕想要造反了,于是派人去抓他。

这下朱棣走投无路,只能被迫立即起兵。

好在现在他起兵前的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这天朱允炆派出的兵马悄悄包围了燕王府,府中的人全都被捆绑了起来,就连朱棣也措手不及。

正当士兵们准备将他们都带走的时候,突然从府中出来众多死士,这些士兵们当场命丧黄泉,其中就包括曾经叛变的那名属下。

原来朱棣表面上假装不敌,实际上早就安排好了一切,等的就是这一天。

朱棣起兵的前一天,突然遇上狂风暴雨,只听“哗啦”一声响,屋顶上的瓦片被风掀到地上,瞬间摔的粉碎。

看到这一幕后朱棣脸色大变,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当即就有了退意。

于是姚广孝急忙说道:“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随,这是吉兆,王府的青瓦片掉到地上,这是要告诉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黄瓦片了。”

朱棣一听觉得有道理,这才坚定了起兵的决心。

起兵的当天晚上,朱棣就一举控制了整个北平,随后周边的几个州县都主动归附,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朱棣的兵马已经增加到了上万。

朱允炆得知朱棣造反的消息一点都不意外,当天他就祭告太庙,削去朱棣的宗籍贬为庶人,随后起兵征讨燕军。

而这一仗朱允炆压根没想过会输。

当时朱棣的封地虽然是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但是当时的北平还不是都城,再加上他也只是占据北平的一隅之地,相当于势小力弱。

朱棣忙了半个月的时候才凑了几万的兵力,但是朝廷却有足足100万兵马,更重要的是,朱棣出兵是要谋反,而朱允炆出兵是正统的师出有名。

左看右看,谁胜谁负都是一目了然,然而这场战役的结果还是让人们惊掉了下巴。

朝廷本想靠着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于是使用了分进合击的方式,想要将朱棣直接围歼,朱棣早就看明白了朱允炆的意图,采用内线作战的方式。

他先是迅速攻破了围困他的几个薄弱地,以确保自己不会做困兽之斗,随后才正面迎击朝廷的问罪之师。

然而朱允炆手中的一副好牌却被他打的稀巴烂,他不但太过轻敌,还急功近利,更重要的是,手中空有上百万兵马,却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领兵之人。

其实归根结底,这场对峙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扫清障碍,早就将朝廷杀的没有可用之人了。

朱允炆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起用了已经年近古稀的老将军耿炳文,然后又任命驸马都尉为副将军。

他们率领百万大军齐头并进,到达河北周边后驻扎了下来。

原本耿炳文是计划先驻扎休整,随后再开始安排作战计划,不过刚好赶上中秋夜,朱棣可不会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当天晚上朱棣就趁他们不备展开偷袭,不但攻克了几个薄弱点,更是直接将这些部队给收编了。

耿炳文算是出师不利,作战计划还没部署好就吃了个败仗,只能狼狈地逃走,随便找了个城门躲进去了。

不过耿炳文必定是位老将军,虽然出师不利,但是还是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将城门一关,朱棣在外面足足攻了三天都没攻破,只能无奈放弃。

对于朱允炆来说,耿炳文是他最后能用的一位老将军了,但是现在耿炳文失败了,朱允炆急的不得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派出了李景隆当大将军再次发兵。

李景隆是当朝曹国公的儿子,然而他平常是个纨绔子弟,别说带兵打仗了,就连武器都没摸过,但是此时也得硬着头皮上阵了。

让一个纨绔子弟去领兵平反,朱允炆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当朱棣得知这次来人是李景隆之后,当即就笑了出来,悬着的心也彻底放了下来。

李景隆一路收集耿炳文的残兵,林林总总一共带了50万兵马进驻河北,为了诱敌深入,朱棣直接将北平交给朱高炽留守,自己则去别处援驰了。

朱高炽按照父亲的吩咐,只守不攻,并且还把卢沟桥的守兵都给撤了,李景隆一来到卢沟桥后,心中大为高兴,直叹朱棣要黔驴技穷了。

在没做任何作战计划的前提下,李景隆直接下令攻城,但却几次都没攻进去,原本他的手下攻开了一个缺口。

不过援军却迟迟没有来到,所以他只能暂停进攻,此时他哪里知道,李景隆大将军贪功冒进,还在做着将燕军一举拿下的美梦呢!

燕军在城中坚守了一夜,等到朱棣解救北平以后,才率领大军打了回来,此时朱棣已经又收编了几万人马,实力大增。

这场仗几乎是没有悬念了,虽然两边兵力差距大,但是李景隆还是惨败,手下的兵马几乎丢的一干二净,他本人也狼狈逃到了济南。

朝廷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多人都纷纷上书要求处斩李景隆,但是朱允炆却没有同意,只是撤去了他的大将军职位,换了别人重新进攻。

然而此时的朱棣一路奋进,他仿佛是得到了天命的援助,几次进攻都赶上狂风暴雨的天气相助。

京师,等到他进入京城以后,文武百官已经纷纷跪地迎接了,在众人的拥立下,朱棣理所当然地登基称帝了。

复盘双方交战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朱允炆能够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他无人可用。

燕军一鼓作气,一路南下打进了原先朱元璋为了给他铺路,已经将重臣都杀的差不多了,其次就是他太过轻敌,因为朝中有100万兵马,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把朱棣的几万兵马看在眼里。

再加上他在削藩的问题上没有宏观策略,急于求成,这才把朱棣给逼急了。

另外,还有一个被人们忽略的原因,朱允炆想要削藩,却又太过仁善、优柔寡断,在与叔叔的对战中,朱允炆曾经下过这样一道命令:

“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无使负杀叔父之名。”

意思是说他不想背上一个杀叔父的罪名,不让士兵伤了朱棣,就是因为这样,朱棣好几次冲锋在前,却都能全身而退。

如果朱允炆是朱棣的儿子,他将来继承大统一定是个宽和仁厚的君王,可惜他生错了时代,又遇上这么一位厉害的叔叔,这才成了朱棣的手下败将。

更多文章

  • 袁崇焕:名将的陨落,君臣关系的崩坏引发一系列恶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崇焕十大未解之谜,袁崇焕的死亡原因,袁崇焕历史真实情况

    在这份奏疏中,袁崇焕提出辽东兵员过多,兵不在多而在精,他希望朝廷能够精简兵员,在部队精选出八万人,其中二万人留在山海关内,六万人则布置在山海关外。精兵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辽东战事在经济上对整个国家的拖累。袁崇焕认为自孙承宗以来“以辽人守辽土”的策略很有效,后续还是得继续贯彻。袁崇焕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最终

  • 杀害岳飞的真正元凶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岳飞是如何被杀害的,名将岳飞惨遭杀害的六大原因,岳飞是怎样被秦桧杀害的

    其实,真正杀害岳飞的元凶是宋高宗赵构。奸臣秦桧只是为了一己私利,猜中了赵构的心思,充当了赵构杀害岳飞的代理人和具体执行者。而岳飞的众多部将反水,成了秦桧的帮凶。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开封,钦宗赵桓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到开封勤王。但赵构并未采纳宗泽的全力救援开封之言,只给宗

  • 明朝不善海战,为何郑成功能收复台湾?除了英勇,还与他出身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郑成功替谁收复台湾,1553年郑成功从谁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回台湾的时间

    明朝末期,荷兰人已经占据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他们拥有先进的战舰和快艇,每个荷兰士兵都有步枪、手枪和手榴弹。他们统治台湾几十年,在海岸边修建了大量的城堡和炮台,上面安装了威力巨大的火炮,海面上还停泊着很多舰艇和小船,而郑成功的军队基本上是用弓箭、刀剑等冷兵器,为数不多的热兵器也制作粗糙,杀伤力无法与荷兰

  • 朱棣造反时途经一小镇,给它改了个霸气名字,如今变成国际大都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座城市的名称就特别的有意思,它是朱棣起兵篡位时所经过的一个小镇,朱棣为了博个彩头,就给这个城市改了名,这个名字也一直跟随这个城市到今天,陪伴它一步步成为了国际大都市。朱元璋为了保证明朝的安稳,制定了许多集权政策,为了分给皇室宗亲更多的权力,他把朱家的子孙分封到了各地当藩王,朱元璋的本意是想让这些

  • 拐走李自成妻子的叛徒高杰,他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杰的老婆是谁,高杰和李自成妻子,高杰案

    高杰长得相貌英俊,仪表堂堂。李自成的妻子邢氏是那种英姿飒爽的美人,不但长相出众,而且聪明能干。她在李自成的军中负责发放粮草、武器等军用物资,把李自成大军的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李自成连年在外征战,不解风情,于是邢氏很快就看上了高杰,勾搭在了一起。就在二人打得火热的时候,李自成得到了暗报,说贺人龙最近要

  • 北宋的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说的是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的通判,王安石任舒州通判,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历史背景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陈东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北宋末年的"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都是宋徽宗的朋友 。蔡京与

  • 万历为何在张居正死后差点对其开棺戮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万历后期怀念张居正吗,万历首辅张居正惨死,张居正与万历十五年

    在十六世纪中期,也就是明朝中期,大明王朝出现了各种内外问题,到嘉靖时期,明朝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嘉靖中期,嘉靖不再上朝理政,一门心思从事道教相关的事,炼丹、闭关、参坐成为主要工作,已无心朝政,主要靠严嵩一党处理国政。而严嵩一党腐败无能,导致国家政治混乱,民不聊生。海瑞曾感叹:“嘉靖者,家家

  • 战争狂人-永乐大帝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永乐皇帝朱棣打仗,朱棣的永乐盛世有多强,永乐皇帝朱棣几岁当皇帝

    明成祖朱棣画像朱棣出生于1360年5月2日,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出生时朱元璋正与陈友谅作战,并没有好好看看这个儿子,等到朱棣七岁时才有了自己名字。朱元璋登基后十分注重文化修养,因此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接受了儒家的正统教育,洪武三年(1370年)被父亲封为燕王。洪武九年(1376年)与魏国公徐达的长女结婚

  • 原来这才是包拯的本来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真正的包拯面目,关于包拯的资料简介,包拯原来的样子

    事实上这些都是经过演义的包拯,和现实中的包拯相差甚远。包拯出生元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祖父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父亲考取了进士,包拯还有两个哥哥,但都英年早逝,独留下包拯传宗接代。传说中的包拯自小没了父母,是他的嫂嫂将他抚养长大,所以他管他嫂嫂亲切地称为“嫂娘”,这是第一个演义之说。事实上包拯

  • 朱棣曾残忍虐杀3000宫女?确有其事还是恶意中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宫女们都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担忧,苦苦哀求永乐帝可以放过自己,但并没用得到回应。这起甚至还引起了上天震怒,大明王朝的三座宫殿被雷击烧毁,即便如此,朱棣都没有在意上天的警示,依然我行我素,将这场惨无人道的虐杀进行到底,使得2800名宫女失去了生命。这起案件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朱棣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