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蒙古骑兵多次袭扰明廷边境,明太祖朱元璋为此龙颜大怒,派遣麾下大将军蓝玉率领明朝大军出征平抚。
蓝玉率军抵达庆州之后,便派出探子查探蒙古的军队动向,不久,探子回报,蒙古大军驻扎于捕鱼儿海,蓝玉获此消息之后,当即率领明军骑兵突袭了捕鱼儿海,大破蒙古军队,取得大捷。此战,蓝玉共计俘获蒙古8万多人,还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明军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传至京师,令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开心,当即下达圣旨,对蓝玉进行了称赞,说他的功绩可以比拼卫青、李靖这两位建功立业的千古名将。
《明史纪事本末》二十一年夏四月,大将军蓝玉袭捕鱼儿海,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后妃公主百三十余人;吴王朵儿只等将相宫校三十人,男女七万,马驼五万。上大悦,下玺书褒玉,比之卫青、李靖。
蓝玉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褒奖之后,顿时越发的骄傲自满,做事情也开始不守规矩了,当时,蓝玉在军中俘获了多位蒙古王妃,他见这些蒙古王妃年貌貌美,颇有姿色,便强行霸占了这些蒙古王妃,这些蒙古王妃为此羞愤难耐,纷纷选择了自尽。
而明太祖朱元璋安插在蓝玉军中的探子将这个事情上报给了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知晓后,顿时龙颜大怒,对蓝玉进行了训斥,但是蓝玉却不以为然,对着身边的下属狂妄地说道:“活捉8万蒙古人也有罪,这个国家,谁还有功?
《明史纪事本末》上闻之,不乐,并诘责其私元主妃,玉慢不省。尝见上,命坐或侍宴饮,玉动止傲慢,无人臣礼。及总兵在外,擅升降将校,黥刺军士,甚至违诏出师,恣作威福,以胁制其下。至是,征西还,意图升爵。及命为太傅,玉攘袂大言曰:“我固不当为太师也!”
这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顿时对蓝玉起了杀心,等到蓝玉率领大军凯旋而归之后,朱元璋就对蓝玉展开了一场报复式的惩罚,以谋反罪将其处死之后,还对其进行了抄家和灭三族,使得蓝玉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明史纪事本末》二十六年春正月乙酉,凉国公蓝玉谋不轨,伏诛。二十六年春正月乙酉,凉国公蓝玉谋不轨,伏诛
而我们如果回顾蓝玉之死,就会发现蓝玉霸占“蒙古王妃”之事成为了他丢掉性命的致命因素,那么为什么这件看似并不强眼的事情竟会成为蓝玉丢掉性命的致命因素呢?
元朝覆灭时,明太祖朱元璋率领明军在各个战场上击败了元朝军队,俘获了大量的俘虏,其中俘获的蒙古女子就多达百万之众,而如何处理这些俘虏的蒙古女子就成为困扰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大心结。
为了解决这个心结,明太祖朱元璋集思广益,最终找到了一个最为妥善的处理方式,那就是采取“怀柔”政策。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对这数百万蒙古女子进行了妥善安置,在一个固定区域设定了一个她们暂时居住的居住点,方便她们暂时居住,以此来稳定她们焦躁的情绪。
其次,明太祖朱元璋派出有关官员来到这个居住点,征求这数百万蒙古女子的个人意愿,看看那些人愿意留在中原之地继续生活,那些人想要回到她们的老家蒙古草原去居住,将这两个需求不同的人群筛选出来后,朱元璋就开始将这些想要回到蒙古草原居住的蒙古女子派兵护送了回去,然后将愿意留在中原之地生活的蒙古女子分散到全国各地,让她们自由生活。
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蒙汉通婚“,并且设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双方必须是有感情基础和两厢情愿的,不能够违背男女双方的意志,不能强逼对方。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为了能够更好的施行这个政策,也为了更好的鼓励”蒙汉通婚“,明太祖朱元璋作起了表率,他迎娶了蒙古贵族瓮吉剌氏为妃,他还积极鼓励他的儿子们效仿他迎娶蒙古女子,不久,朱元璋之子朱樉就迎娶了元朝太尉扩廓帖木儿之妹为妻。
有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打样,无论是明廷的达官贵族,又或者是普通的老百姓就纷纷效仿,与留在中原之地的蒙古女子恋爱,结合。
而朱元璋这样处理数百万蒙古女子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稳定,还令民族文化进一步大融合,起到了正向和积极的作用,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
就当举国上下都在施行朱元璋的这个“怀柔”政策时,蓝玉却在率军出征蒙古草原时触犯了朱元璋制定下的这个规矩,蓝玉不仅违背了蒙古王妃们的意志,强行霸占了她们,还使得她们羞愤难耐,自尽而死。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影响极为恶劣,无论是在明军之中,还是敌对阵营蒙古军方面,都是让人极为愤慨的事情,作为明太祖朱元璋来说,蓝玉虽为自己的爱将,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的行为举止是朱元璋不能够容忍和宽恕的,因此等到蓝玉率军班师回朝之后,朱元璋就命人开始搜集蓝玉的罪证,最终将蓝玉处死,以儆效尤!
以上就是蓝玉霸占“蒙古王妃”之事虽不起眼,但却是蓝玉丢掉性命的致命因素!
许多人都说,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苛刻的皇帝,许多开国功臣都被他以各种罪名处死,但是,文者却认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理有据的,都是能够站的住脚的,蓝玉之死,是因为他违背朱元璋的意志,功高震主,胡惟庸之死,则是因为他有不臣之心,想要谋反作乱,朱元璋因而将他处以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