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直到四十多岁才步入官场,一生始终穷困漂泊

杜甫直到四十多岁才步入官场,一生始终穷困漂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96 更新时间:2024/3/16 16:05:19

甚至连王公、宰相们都争相排队去相亲,比如说唐朝宰相薛元超,这辈子“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由此可见,杜甫家族也算十分显赫了。如此富裕的杜甫,为何到了晚年,却成了一个为了屋上三重茅草,跟村里小孩儿吵架的凄凉老大爷呢?

杜甫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挺自在的

我们都知道,李白作为唐朝最潇洒的才子,整天不工作,却还能吃喝玩乐。那么他的钱从哪儿来的呢?其实还不都是朋友们赞助的嘛!

李白人到中年,那点家底都被他败光了,从此就过上了吃百家饭的日子。而杜甫,就是李白众多朋友中的一个。

早年杜甫对李白别提多崇拜了,所以有幸认识李白以后,二话不说就掏钱请客,带着李白到处游玩。这笔开销可真不小,毕竟李白大吃大喝惯了,普通的酒他可看不上。

杜甫

除了跟李白出去外,杜甫本人年少的时候,也特别喜欢出去玩。比如说19岁那年他就去山西坐马车自驾游了一趟,20岁那年杜甫又到了江苏、浙江一带,在这里一玩就是好几年。

过了几年,杜甫又碰上了李白,于是又请李白大吃大喝了一阵子。甚至在李白的引导下,杜甫还加入了炼丹修仙的行业。这也是个不进账干烧钱的事情。

如此铺张浪费地搞了这么多年,杜甫他们家分给他的那点钱,还能够花吗?要知道,杜甫是原生家庭有钱,不是他本人有钱。

杜甫家里有钱,跟他似乎关系不太大

杜甫的原生家庭的确有钱,可问题是,这跟杜甫有多大关系呢?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作为宰相,家财万贯那是少不了的。

可是杜审言有4个儿子,杜甫的父亲杜闲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所以就算分家产的时候,杜闲也只能分到四分之一。

而杜闲的官职就比杜审言小得多了,他自己还有5个儿子。等于说,如果要分家产的时候,杜甫其实也只能分到杜闲家产的五分之一,也就是杜审言家产的二十分之一。

杜甫

这么一来落在杜甫手里的钱,又能有多少呢?而杜甫的母亲崔氏虽然出身名门,但是她早就去世了,因此关照不到长大以后的杜甫。

杜甫的父亲后来续弦再娶,这家里的钱该由谁来支配,可就说不清楚了。大概率是杜闲娶的继室卢氏在家管钱。

而且杜甫长大以后,杜闲还没死呢!也就是说,轮不到杜甫来继承家产。除了杜闲每年给杜甫一些生活费外,长大成人的杜甫,从原生家庭压根就拿不到多少钱。

年少的时候,还能伸手朝家里要钱,等到30多岁的时候,谁还好意思干这事儿呢?杜甫必须要靠自己打拼才行。那么杜甫打拼得怎么样呢?

杜甫在京城做了10多年无业游民

24岁的杜甫,开始自己独自生活,他跑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榜。落榜以后的杜甫,并没有继续努力参加科考,而是选择了吃喝玩乐的生活。

这期间杜甫陆续去了山东、河南等地游玩,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可就是没有挣钱的门路。杜甫就是个读书人,也不会打工更不会做生意,自然是没有挣钱的营生了。

李林甫

一直到了36岁的时候,杜甫才稍微收敛了一点,继续跑到长安参加考试,结果由于李林甫玩了一出“野无遗贤”的闹剧,导致所有人都没考上,杜甫自然也落选了。

这么搞下去不行啊,杜甫便打算开始走后门,他找了不少权贵相助,可惜没有一个能给他好消息的。

40岁那年,杜甫终于找到了机会,他写的《大礼赋》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有了做官的资格。可惜又是这个李林甫从中作梗,导致杜甫再次无缘当官。

杜甫就这么晃悠了十多年,这么多年一直在吃老本,还不忘娶媳妇生孩子,这一大家子全靠吃老本过日子,这日子能过得下去吗?

杜甫

44岁那年,杜甫被朝廷授予了河西尉的官职,杜甫心里很不爽,因此慨然写下了:“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随后其又被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可算是把杜甫给伤透了,但是没办法啊,再这么混下去,一家人都要饿死!

44岁的杜甫终于不堪生活的重担,接受了这份工作。等到杜甫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在这一年饿死了!杜甫内心十分自责,如果他能拉得下脸面,早点做个小官,也不至于把自己的儿子给饿死了!

前半生困顿,后半生漂泊

实话实说,年少的杜甫日子过得还是可以的,但是自打24岁以后,杜甫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长达20年的时间,杜甫都没能找到一份差事做,完全在家吃老本,连儿子都被饿死了。这日子杜甫过得可谓是浑浑噩噩。

后半生的杜甫,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因为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的工作时有时无,所以薪水就更别提了,常常发不出来。朝廷自身难保,杜甫又如何独善其身呢?漂泊中的杜甫过上了各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最终打算返回老家。

结果在湖南的时候,遭遇暴雨,杜甫连续5天都没饭吃!“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更多文章

  • 隋唐为什么一定要灭高句丽?不灭的后果,后世验证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有没有灭掉高句丽,唐灭高句丽的历史,唐朝最后是怎么灭掉高句丽的

    在古代,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特别的丰富,要在这片土地上面发展肯定生活会更好。因为这个原因,有许多人都想来抢占我们的领土,古代的朝廷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制止这个现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件发生在隋唐时期的事情,那个时候为什么朝廷一定要灭掉高句丽。如果不灭的话,后果在后世已经验证过了。高句丽这个国家不知道大家

  • 隋朝有位名将,天生重瞳,曾一刀砍死李元霸,最后却被隋炀帝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第一猛将李元霸之死,李元霸拿下了隋朝吗,隋朝李元霸跟罗士信谁力气大

    鱼俱罗为冯翊下邽(陕西渭南县)人,是隋朝开国名将,开隋九老之一。鱼俱罗身高八尺,膂力过人,目有重瞳,声气洪亮,因此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到了二十岁的时候,鱼俱罗加入了禁卫军,并因为表现突出而成为了大都督。在后面的日子里,鱼俱罗的表现也是令人赞叹的,曾经跟随随炀帝灭亡陈朝,随平沈玄懀、高智慧的叛乱,随军

  • 为消弭政变的恶劣影响,李世民做了大量工作,为何还要娶弟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政变,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弟媳杨氏

    (李世民剧照)我们先来看看李世民做了哪些事情,来消弭“玄武门政变”带来的恶劣影响。其一,李世民选择宽宥敌对阵营。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有人建议他斩尽杀绝,斩草除根。也就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子儿女、亲朋好友,以及他们的亲信部下全部杀光。但是李世民最终并没有这么做。他除了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

  • 李渊内定的接班人是李建成,为何却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权力,李渊喜欢李世民还是李建成,李渊和李建成关系好吗

    从太原到长安的过程中,李渊其实手底下并没有太多可信任的人,他只敢相信李家人,所以他把兵权交给了两个杰出的儿子,李世民和他的大哥李建成。还别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李渊的这两个儿子还真的特别的有能力,一路上横扫,打进了长安,尤其是二儿子,李世民更是展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一代天骄,唐太宗。这让李渊心中暗

  • 狄仁杰把七十老翁推荐给武则天,武则天临死才明白自己上了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何狄仁杰一死武则天就被逼退位,狄仁杰对武则天的感悟,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的功绩

    在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狄仁杰倍受重用,后来武则天让狄仁杰帮自己找一个有治国大才者帮自己治理王朝出谋划策。于是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一位在当时已经70岁的老者,还和武则天说:“陛下别看他岁数大,他就是您找的大才。”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已经年过古稀才被狄仁杰推荐过来?他有什么才?面对狄仁杰的推荐,武则天又做了

  • 威征八方,东突厥灭国,渭水之盟(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的长安城兵力空虚,如果突厥选择强攻,大概率是能够打下长安,而此时的唐朝高层又几乎全都在长安城内,一旦城破,大部分唐朝高层肯定会成为突厥的俘虏。再加上不久之前刚刚闹了一场玄武门之变,导致唐朝地方上人心浮动,一旦长安被攻破。唐朝极有可能会瞬间分崩离析,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 张昌宗和上官婉儿之间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武则天是怎么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和婉儿的快乐,上官婉儿为什么被武则天处死,上官婉儿跟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上官婉儿是大唐御史,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近侍,更是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大诗人,大作家。武则天在位期间,上官婉儿几乎代行使了一国宰相的职责,所以上官婉儿也有“巾帼宰相”的美誉。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笼罩了无数光环的神奇女子,却有着悲惨坎坷的一生。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外孙女,是上官庭芝的女儿。上官仪在唐高宗时任宰

  • 长孙无忌、诸遂良、李世勣,到底谁是顾命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谁厉害,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哪个官大

    很多人觉得这个顾命大臣肯定是孩子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啊,另外诸遂良与长孙无忌关系最佳,可以说是唯其马首是瞻,所以诸遂良也是顾命大臣,甚至有人说李世民去世前曾经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还在李治面前对长孙无忌与诸遂良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然而也有人对此事提

  • 马镫发明于西晋?项羽没马镫怎么走马斩将?司马迁写的是假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为精彩绝伦的篇章。太史公司马迁在该篇章中运用了低沉却又不失浓郁的笔墨,着力刻画了一个力拔山、气盖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人物项羽。垓下悲歌一段,固然让人低徊落泪;但四隤山最后一战更让人目眦尽裂,却又肝肠寸断。且说,项羽在汉军的四面楚歌中,领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八

  • 隋炀帝杨广:志大才疏的败家子,开皇之治的掘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大乱之时,他却躲在江都花天酒地,任由北方糜烂,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能臣良将寒心,忠志之士叹息,自己也落得众叛亲离、客死他乡的下场!杨广(公元569年-公元618年),本名杨英,隋文帝与伽罗皇后的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穷兵黩武、滥用民力,终于引发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导致天下大乱,最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