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累世公卿,因朝政腐败屡试不第,唐肃宗罢其左拾遗后不再受重用

杜甫累世公卿,因朝政腐败屡试不第,唐肃宗罢其左拾遗后不再受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4/1/26 22:11:24

杜甫的父亲杜闲,三叔杜专,四叔杜登,祖父杜审言,曾祖杜依艺,高祖杜鱼石,天祖杜叔毗,都有出仕做官的履历。

并且,杜甫的二叔杜并还是个大孝子。

杜审言在吉州担任司户参军期间,遭到吉州司马周季童的诬陷而下大狱。杜并对此愤恨不已。为了替父雪耻,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顶着卫兵的砍杀,硬是单枪匹马刺死了周季童。

事后,很多士人和杜氏亲属都为杜并的壮举点赞,称其孝顺忠烈,左台监察御史苏颋还亲自为杜并撰写墓志,赞扬他的行为是“安亲扬名,奋不顾命,行全志立,殁而犹生。”

出生于这样的官宦之家,杜甫小时候怎么可能穷呢?

他当时不仅不穷,反而还可以拿着家里的钱,以望族身份在外游山玩水,生活好不惬意。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望岳》是杜甫早年游历山东时创作的作品。单看诗文就能发现,青年时的杜甫充满了年轻人的浪漫与激情。

也正是因为这份浪漫与激情,让杜甫当时结交了很多文化圈的朋友,如李白、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

既然家庭条件不错,那为何晚年的杜甫,生活却很潦倒呢?

起因,与杜甫父亲去世有关。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去世。当时29岁的杜甫也就只能自力更生了。

为此,他跑到长安长住,参加科举,试图效仿父祖那样,谋个一官半职,踏入仕途。可是,杜甫的运气很不好。他在长安多次参加科举,却屡第不中。

不过,杜甫的不受重用,与其才华无关。当时腐败的朝政,以及杜甫的性格,才是他屡第不中的原因。

比如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李林甫

以杜甫的才华,当时混个小官应该没问题。但由于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担心自己被新人排挤,非说“野无遗贤”,竟让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结果满怀希望的杜甫就这么落榜了。

此后多年,由于不愿意巴结李林甫之流,杜甫虽然被唐玄宗选为储备干部,但在奸臣的阻挠下,一直没能混个一官半职。

等到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终于捞到了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八品小官。终于捞到了官职时,他的小儿子却死在了老家。

关于杜甫幼子的死因,按杜甫本人说法,是饿死的。出处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不过,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杜甫幼子去世的那一年,关中并没有饥荒的记载。并且,杜甫的妻子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混得再惨也不可能看着小儿子活活饿死。所以,杜甫小儿子的真正死因,有可能是患上了某种病,导致不能进食,这才饿死的。

杜甫

由于儿子的死,让杜甫悲痛欲绝,心态彻底转变了。因而,他变得不再浪漫。开始真切认识到了社会阶级差距和百姓生活的艰辛。这为他后来的“诗史”地位奠定了生活基础。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正当杜甫还在为幼子的离世而悲痛欲绝时,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

为了躲避战乱,杜甫只好带着妻儿,搬到了鄜州(延安富县)的羌村避难。

在避祸期间,杜甫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可以。

比如从杜甫所作的《羌村三首》中,就可以推测,杜家在鄜州应该是有田产的:“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不过,混吃等死并不符合杜甫的人生追求。所以在鄜州待了半年后,他就再次与妻儿老小分别,只身一人投奔当时在灵武继位的唐肃宗李亨。

可是,杜甫的运气很不好。在去往灵武的路上,他不幸被叛军俘虏。

王维

当时一同被俘的还有王维。

所幸的是,由于杜甫官小,未被囚禁。他后来逃了出来,投奔了唐肃宗。而王维就没这么好运了。由于官大,加之名气大,一直受到叛军的重点看管,王维蹲了多年大牢才被释放。

至德二年(757年)五月,杜甫历尽艰辛终于抵达凤翔(陕西宝鸡),找到了唐肃宗。

对于杜甫等前朝旧臣的到来,肃宗很高兴。因为来的人越多,就越能巩固肃宗的皇位。所以没过多久,杜甫就被授予左拾遗一职。而这也正是杜甫被称为“杜拾遗”的来历。

关于左拾遗这个官职,简单解释一下。

这是一个七八品的小官。品秩不高。但是由于担任这个职务,可以接近皇帝,属于非常清贵的官。

所以,不要因为左拾遗的品秩不高,就觉得唐肃宗不重用杜甫。事实上,杜甫终生都把曾经担任左拾遗当作自己一生的荣耀。

李亨

不过,还是那句话。杜甫的运气是真的很不好。刚被皇帝重用没几天,就因为营救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肃宗在一怒之下,将其贬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任参军,负责当地的祭祀、礼乐、学校、考课等事宜。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杜甫很在乎左拾遗这个职位。因为这代表杜甫站队肃宗成功,获得了肃宗的信任。前途无量。而肃宗现在把杜甫的左拾遗职务撤了,慢慢疏远了他。这对于杜甫来说,显然就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结果。所以,在华州司功参军的位置上,杜甫没待几天就辞官而去,带着妻儿去到四川,定居在了成都。

在成都期间,杜甫的朋友严武给他提供了不少帮助。也正是因为严武的推荐,杜甫才又再次出仕为官。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

由于有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这段经历,所以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在成都的几年,杜甫的生活水平其实总体还算可以。早期因为要面子,拉不下脸去求助好朋友严武,吃了一段时间的苦。为此,杜甫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后来,好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出手相助,杜甫的生活立刻好转了(杜甫的茅屋其实并不算寒酸)。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的靠山没了,不得不辞职走人。

此后三年,为了生活,杜甫离开成都,碾转于乐山、宜宾、重庆、云阳等地,最后在奉节得到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做了一个小小的园官。

人们常觉得严武死后,杜甫晚年的生活十分悲惨。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杜甫在奉节担任园官期间,他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还雇了几个雇工干活。这种生活水平是真正的贫苦老百姓不能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奉节的这段时间,杜甫创作了很多传世经典,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因思乡心切,便离开奉节,决定回到巩县老家。

然而,杜甫在回老家的路上,才走到岳阳就把盘缠用完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去到湖南找好朋友借钱。而在湖南期间,他又倒霉地遇上了臧玠在潭州(长沙)的作乱。

没办法,杜甫只能去到郴州,投靠自己的舅父崔湋。而他乘坐的小船行至耒阳时,江水突然暴涨,只得临时停泊在荒郊野外。这导致杜甫饿了五天五夜。幸亏是后来耒阳县令派人送来酒肉,杜甫才捡回一条命。

杜甫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从舅父借到回乡的盘缠后,又再次向北。

但这一路上的颠簸,让杜甫很是不适。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大体来看。杜甫的晚年确实不富裕,但也谈不上很穷。

杜甫很多时候,并不是不能吃饱喝足,过上流人生活。而是他性格使然,他一不会经商,二不会种地,三又总是辞官走人。

一个人总是如此,金山银山也会吃空,生活自然会过得紧巴巴。

幸亏杜甫朋友多,走到哪里都能碰到贵人拉一把。所以他的日子虽然紧巴巴,但大体过得还算体面。比一般老百姓强多了。

这一点,杜甫自己也承认:“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杜甫直到四十多岁才步入官场,一生始终穷困漂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简介及个人资料,杜甫晚年的处境,杜甫晚年心路历程

    甚至连王公、宰相们都争相排队去相亲,比如说唐朝宰相薛元超,这辈子“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由此可见,杜甫家族也算十分显赫了。如此富裕的杜甫,为何到了晚年,却成了一个为了屋上三重茅草,跟村里小孩儿吵架的凄凉老大爷呢?杜甫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挺自在的我们都知道,李

  • 隋唐为什么一定要灭高句丽?不灭的后果,后世验证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有没有灭掉高句丽,唐灭高句丽的历史,唐朝最后是怎么灭掉高句丽的

    在古代,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特别的丰富,要在这片土地上面发展肯定生活会更好。因为这个原因,有许多人都想来抢占我们的领土,古代的朝廷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制止这个现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件发生在隋唐时期的事情,那个时候为什么朝廷一定要灭掉高句丽。如果不灭的话,后果在后世已经验证过了。高句丽这个国家不知道大家

  • 隋朝有位名将,天生重瞳,曾一刀砍死李元霸,最后却被隋炀帝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朝第一猛将李元霸之死,李元霸拿下了隋朝吗,隋朝李元霸跟罗士信谁力气大

    鱼俱罗为冯翊下邽(陕西渭南县)人,是隋朝开国名将,开隋九老之一。鱼俱罗身高八尺,膂力过人,目有重瞳,声气洪亮,因此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到了二十岁的时候,鱼俱罗加入了禁卫军,并因为表现突出而成为了大都督。在后面的日子里,鱼俱罗的表现也是令人赞叹的,曾经跟随随炀帝灭亡陈朝,随平沈玄懀、高智慧的叛乱,随军

  • 为消弭政变的恶劣影响,李世民做了大量工作,为何还要娶弟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政变,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李世民弟媳杨氏

    (李世民剧照)我们先来看看李世民做了哪些事情,来消弭“玄武门政变”带来的恶劣影响。其一,李世民选择宽宥敌对阵营。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有人建议他斩尽杀绝,斩草除根。也就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子儿女、亲朋好友,以及他们的亲信部下全部杀光。但是李世民最终并没有这么做。他除了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

  • 李渊内定的接班人是李建成,为何却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权力,李渊喜欢李世民还是李建成,李渊和李建成关系好吗

    从太原到长安的过程中,李渊其实手底下并没有太多可信任的人,他只敢相信李家人,所以他把兵权交给了两个杰出的儿子,李世民和他的大哥李建成。还别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李渊的这两个儿子还真的特别的有能力,一路上横扫,打进了长安,尤其是二儿子,李世民更是展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一代天骄,唐太宗。这让李渊心中暗

  • 狄仁杰把七十老翁推荐给武则天,武则天临死才明白自己上了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何狄仁杰一死武则天就被逼退位,狄仁杰对武则天的感悟,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的功绩

    在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狄仁杰倍受重用,后来武则天让狄仁杰帮自己找一个有治国大才者帮自己治理王朝出谋划策。于是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一位在当时已经70岁的老者,还和武则天说:“陛下别看他岁数大,他就是您找的大才。”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已经年过古稀才被狄仁杰推荐过来?他有什么才?面对狄仁杰的推荐,武则天又做了

  • 威征八方,东突厥灭国,渭水之盟(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的长安城兵力空虚,如果突厥选择强攻,大概率是能够打下长安,而此时的唐朝高层又几乎全都在长安城内,一旦城破,大部分唐朝高层肯定会成为突厥的俘虏。再加上不久之前刚刚闹了一场玄武门之变,导致唐朝地方上人心浮动,一旦长安被攻破。唐朝极有可能会瞬间分崩离析,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 张昌宗和上官婉儿之间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武则天是怎么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和婉儿的快乐,上官婉儿为什么被武则天处死,上官婉儿跟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上官婉儿是大唐御史,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近侍,更是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大诗人,大作家。武则天在位期间,上官婉儿几乎代行使了一国宰相的职责,所以上官婉儿也有“巾帼宰相”的美誉。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笼罩了无数光环的神奇女子,却有着悲惨坎坷的一生。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外孙女,是上官庭芝的女儿。上官仪在唐高宗时任宰

  • 长孙无忌、诸遂良、李世勣,到底谁是顾命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谁厉害,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哪个官大

    很多人觉得这个顾命大臣肯定是孩子的亲舅舅长孙无忌啊,另外诸遂良与长孙无忌关系最佳,可以说是唯其马首是瞻,所以诸遂良也是顾命大臣,甚至有人说李世民去世前曾经对褚遂良说:“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还在李治面前对长孙无忌与诸遂良说:“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然而也有人对此事提

  • 马镫发明于西晋?项羽没马镫怎么走马斩将?司马迁写的是假情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为精彩绝伦的篇章。太史公司马迁在该篇章中运用了低沉却又不失浓郁的笔墨,着力刻画了一个力拔山、气盖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人物项羽。垓下悲歌一段,固然让人低徊落泪;但四隤山最后一战更让人目眦尽裂,却又肝肠寸断。且说,项羽在汉军的四面楚歌中,领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