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禁没什么大功,污点不小,为什么可以成为曹操器重的五子良将?

于禁没什么大功,污点不小,为什么可以成为曹操器重的五子良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4/3/14 16:33:19

综合来看,这一回的内容,基本就这么简单,毛批的点评也比较全,老乐实在没法把所有的内容都拿出来跟大家聊,单纯就一个特殊的人物,咱们仔细说说。谁呢?此人名叫于禁。估计三国迷对于禁都不陌生,一个窝囊废,看不到他在曹营立什么大功,最抢戏的一次是带着庞德打关羽,结果因为嫉贤妒能,让庞德错失战胜关羽的机会,最后只能被关老爷水淹,成为关公威震华夏的垫脚石。不仅如此,于禁被俘后,竟然摇尾乞怜,一心只求活命,这跟庞德的英勇就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于禁在《三国演义》里,基本就是个小丑。

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也正常,毕竟小说写得活灵活现,也基本符合史实,需要注意的是,于禁归降时的细节,算是小说的艺术夸张处理,或者说他风光的时候,太遭人恨了,所以一旦有了污点,就被无限放大了。问题是,于禁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各位,咱们要知道,史书上是没有蜀汉五虎大将这个称谓的,但是却有曹魏五子良将,于禁就名列其中,他要是没两下子,曹操不可能那么器重他。因此,老乐才想结合这一回的毛批点评,来仔细介绍于禁。

先来看毛宗岗是怎么夸于禁的——最善于治兵的人,不光能治自己的兵,还能治别人的兵,于禁就是最好的例子。要是特别追捧关张赵马黄,甚至是张辽、徐晃甘宁、太史慈的三国迷,是不是都没想到,看不起曹操的批评家,给于禁能有这么高的评价?那么,于禁究竟做过什么呢?很简单,打张绣的时候,曹操仓皇败退,夏侯惇的士兵趁乱抢劫老百姓,被于禁撞上了,直接军法从事。为此,很多人恨于禁,就跟曹操造谣,说于禁趁乱叛变了,等于禁整肃完军纪看到曹操后,才说明情况。曹操就问他,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于禁义正言辞:在大是大非面前,先处理问题,个人名声无所谓。这风骨,够让人佩服吧?可见于禁不光能管理自己的兵,还能管夏侯惇的兵,这不就是治兵高手吗?

而且在史书中,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曹操烦朱灵,就让于禁去收朱灵的兵权,朱灵和自己的心腹将校一看于禁来了,吓得不敢动,乖乖交出兵符令箭,可见于禁的威视。另外,有个叫昌豨的贼头,他在曹操面前也是反复叛变,比张绣能折腾,但曹操跟昌豨的婶子有啥事,所以曹操不可能总惯着他。最后,昌豨被于禁抓住了,这俩人原来关系不错,大伙一位于禁得把昌豨送到曹操面前,甚至求个情。但于禁直接替曹操把昌豨咔嚓了,而且还是大义凛然地说,别看昌豨是我朋友,可我是个有原则的人。

这么看,于禁能不受曹操重视吗?可是,到了最后,于禁自己为求活命,投降关羽了,自然让人看不起了。因为于禁跟别人不一样,其实在三国时代,这种投降的事儿很多,比如刘备手下的黄权投降了曹丕,廖化也是先降孙权,后来跑回成都,更不用说关羽降汉不降曹的经典案例了。但他们都没什么污点,只有于禁,备受诟病。为什么?还不是这人前后反差太大了,就像当年有个经典小品《主角和配角》里陈佩斯的台词一样——没想到你朱时茂浓眉大眼的,也能叛变啊?所以,于禁的教训,给今天的我们是最简单直接的,做人,千万别太虚伪,对别人一本正经,对自己马马虎虎,这叫什么?双标!复杂点说,叫宽于律己,严于律人。这种人,往小了说,招人烦,往大了说,一旦遇上点事儿,就等着别人看笑话吧。所以,自省自律,远比一本正经地要求别人,更重要,于人于己,都是好事儿。

更多文章

  • 张良是韩国贵族,曾与刘邦项羽争霸天下,为何不光复韩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良韩国,张良追随过项羽吗,张良的历史介绍

    复韩行动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后,张良也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以图光复韩国,但毕竟实力有限,他只好先依附于项梁。后来,项梁立楚怀王熊心之后,张良便不失时机地建议项梁扶持当年韩王之后横阳君韩成为新的韩王。就这样,韩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韩王成为国君,张良为申徒。可是,当张良辅佐韩王成在韩国收复失地的

  • 诸葛亮,周瑜与郭嘉,究竟谁能称得上是,三国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瑜郭嘉诸葛亮战法,正史诸葛亮跟郭嘉,郭嘉和周瑜谁最强

    从正史上看,诸葛亮功绩是:治西蜀、平南蛮及七出祁山。无可否认,诸葛亮是旷世奇才,其行政能力更是上上之才,但论武功,诸葛亮就似乎只有平南蛮这一项壮举。《三国演义》中,作者将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华容道追击曹操、平定西蜀等功劳归于诸葛亮,但事实上火烧博望坡是出自刘备之手,在博望坡一战发生时,诸葛亮尚未出

  •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蜀国能打过魏国吗,三国魏国巅峰兵力,三国时期魏国一直都很强吗

    刘备刚去世的时候,蜀汉也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轲比能闹了曹魏十几年才被刺杀,后司马懿平了公孙渊。这些都做完了,才为后来魏伐蜀奠定了基础。曹真和司马懿也伐过蜀,但是失败了。因为诸葛亮北伐次数太多,连续不断地北伐,让后人觉得曹魏都没怎么出击,其实只是忽略了罢了,不过次数确实也是较少。诸葛亮北伐总想着拉上东

  • 萧何当时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萧何为什么和吕后合谋害死韩信,韩信之死与吕后萧何有什么关系,历史上萧何为什么杀韩信

    韩信,初汉三杰,又用兵如神,然而一生的命运似乎都由着萧何肆意摆布。那么萧何为什么要这样对韩信呢?萧何拥戴的是刘邦,月下追韩信也是为了刘邦。萧何与刘邦是旧相识,萧何觉得刘邦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所以常常在暗中帮助刘邦。在刘邦妻子吕雉被沛县县令抓捕后,也是萧何周旋解救出来。等到刘邦推辞不愿做义军领袖的时候

  • 三国历史: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杀了关羽后来怎么样了,孙权是如何杀了关羽的,孙权得了荆州为什么要杀关羽

    第一:关羽的自大傲慢。很多人都知道关羽导致了自己最后的悲惨结局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性格上自大傲慢、目中无人!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孙刘两方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处于联盟的上峰期,但是关羽守荆州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关羽目中无人视天下英雄如同草菅,自然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孙权为了孙刘联盟的利益主动与关羽联姻,关羽

  • 三国历史:东吴如果杀的是诸葛亮作为主公的刘备会不会为他去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攻打东吴时诸葛亮去哪里了,刘备攻打东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诸葛亮刘备大战东吴

    第一:刘备是重情重义之人。我们都知道刘备一直以来都是以“仁义”为本,无论是打天下还是拉拢人才都是以仁义自居,刘备为关羽兴兵报仇之时已经是一个皇帝了,我们都知道无情最是帝王家,刘备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当年桃园之义,不顾天下大局为关羽报仇,可见他是一个懂得恩义的人,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诸葛亮出山之时,是刘备

  • 早期三国故事,刘备手下两大虎将,足可匹敌关张赵马黄,远胜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张赵马黄谁的武力最强,三国刘备十大虎将,三国真实历史人物刘备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找,因为老乐提到了一个范围,那就是“早期”的三国故事。也就是说,要比《三国演义》更早的三国类评书小说话本,毕竟《三国演义》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正是因为吸取了大量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成果,《三国演义》才能破土而出,并且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最顶级名著之一。因此,《三国演义》也必须对前人的作品

  • 曹操手下顶级虎将许褚:不怕马超,却怕“超马”,只能成就关云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超和许褚谁更厉害,许褚斗马超原文,许褚战马超完整版视频

    其实,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还需要参考评话版《三国》,因为这套书拥刘抑曹的味道更浓,曹营那些成名的大将,几乎没人是蜀汉虎将的对手,最强者应该是曹操的儿子,黄须儿曹彰。所以,像许褚这样在演义中能位列顶级的虎痴,在评话中地位难免更低,所以他单挑根本斗不过马超,最后还被赵云枪挑。至于关羽和马超之间,完全可

  • 赵云如此勇猛,为何诸葛亮至死不重用他?刘备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腰被赵云弄断了,诸葛亮和赵云撒狗粮,诸葛亮是如何评价赵云的

    赵云开始时跟过袁绍,跟过公孙瓒,然后才跟刘备的。赵云,是个有勇有谋的大将,是个难得的人才,为了刘备的江山真是拼了命的在战场厮杀,救阿斗杀的浑身是血七进七出,没有赵云的护驾刘备的命在江南早就没了。刘备在口头上对赵云有夸奖,说子龙一身都是胆,被称作“虎威将军”!赵云本人品格高,有功但不要奖赏。其实我觉得

  • 孙权百般强调,关羽杀不得,为何吕蒙执意要杀,是私人恩怨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蒙杀关羽孙权为何杀他,孙权阻止过吕蒙杀关羽吗,历史孙权让吕蒙杀关羽了吗

    结果呢,关羽非但不领情,还说出“犬子焉配虎女”这样得罪人的话来,这孙权好歹也是三国一霸,关羽本事再大,也不过一个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这桩婚事本来就是关羽高攀了,即使不愿意,也可以客客气气的婉拒的嘛。但是孙权很擅长搞平衡,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从东吴的利益出发,孙权知道孙刘联盟不可以破,荆州可以夺,但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