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路作为孔子最宠爱的学生,为何会被剁成肉酱?

子路作为孔子最宠爱的学生,为何会被剁成肉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06 更新时间:2024/1/18 17:30:22

实际上,子路的存在影响了一个大人物的上位,他必须死。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从子路的经历和性格聊起。

1、孔子对子路说,你这性格是要死于非命的!

[var1]

中国有句古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此话大有道理。 常年参加战争的战士,死亡率一定高于平头老百姓;性格勇猛,喜欢打架的人,受伤的几率也不是平常人所能比。

子路,就是那个性格勇猛的人。

他很粗鲁,没办法不粗鲁,小的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和“苦菜花”一样苦。他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在乡野间,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

在这样打打闹闹、浑浑噩噩中,子路逐渐长大。

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人,常常看不起文质彬彬的人,他们较为崇尚武力。

于是,长大后的子路,常常带着公鸡冠子一样的帽子,带着一把公猪图样装饰的宝剑,招摇过市,眼高于顶。

当听说孔子这个人后,子路嗤之以鼻,有点看不起,那不是他的崇拜偶像。

《史记》中记载道:子路性鄙,好勇力.....陵暴孔子。

这个陵暴啥意思呢?有人说是一顿胖揍。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轻侮”,是看不起,从言谈举止上表达对孔子的鄙夷。

孔子是谁啊,人家懂得“因材施教”。于是,开始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循循善诱。

你有没有穷过?有没有被人看不起过?有没有常常饿肚子过?

如果有,一旦有一个有些身份的人,对你礼遇有加,你就会肝脑涂地,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

孔子循循善诱,暖了子路的心,他开始改变了以前的看法,对孔子从不认可到了认可。

终于有一天,子路穿着儒生的衣服,带着礼物,拜师来了。

孔子很高兴,收下了这个学生。

那一刻,子路的思想开了兑变之路。

从成为孔子学生后起,子路成了孔子最亲近的人物,赶车,子路安排;安保,子路解决;协调资源,子路张罗。

总之,孔子自从收了子路这个“贴身学生”,方便太多了,安全感直线上升,所有的一切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一般的小流氓,连靠近都不敢。

[var1]

而子路的直率和勇敢,也让孔子赞赏,他说道:“好勇过我!”

这评价很高,说明子路的”勇敢,孔子很欣赏。这就是孔子加持了子路“勇敢和正义”,从此之后,子路更是“义字当头”,对老师、对上司,忠心耿耿,一旦遇到困难,绝不后退。

但,孔子也不是一味地赞扬子路,因为子路性格太直率了,容易得罪人,容易伤到自己。别说对其他人,哪怕对孔子,只要感觉做得不对,子路都敢当面直接“怼”。

有一天,孔子对子路说“不得其死!”(你要死于非命的)

这话算是泼了子路的冷水了,你的勇敢很不错,但如果不知道控制和收敛,死得会很难看!

一个老师怎么会说这话?

因为孔子和子路太熟了,他比子路仅仅大九岁,孔子讲课时常常拿子路做“反面教材”,而子路也屡屡直言猛怼。也就是说,两人互相说话毫无顾忌。

这就像,你看自己朋友做事有点问题,你会说:“你再这样,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朋友会生气吗?不会的,因为只有熟人才会这样说。

但是,没想到,孔子一语成戳,最终,子路死得凄惨极了!

我们继续。

2、子路发达了,成为了人上人

[var1]

子路跟着孔子混,日子渐渐过得好了,真的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

“人上人”的生活就是那么美,获得尊敬,好吃好喝,哪里找这样的美事去?

在周游列国时,幸好有子路,这给孔子免去不少麻烦,就连孔子自己都说道:“幸亏有仲由(子路),别人对我不好的言辞很少听到了......”

途经卫国时,孔子要去见卫国第一美女:卫灵公的老婆南子

子路说:“你要去见南子那个女人?我劝你还是算了吧!这人比较淫乱,不是好人!”

听子路这样说,孔子还去吗?当然去,毕竟那是卫国国君的老婆,孔子怎敢轻易拒绝?只是孔子告诉子路:“我要不是不得已的话,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

一个月后,孔子一行离开了卫国。

注意,这个南子,和后来子路的死有着八竿子能打着的关系!后面我们再说。

终于,孔子在鲁国做了大司寇。

老师当了大官了,子路不是有发挥的余地了吗?

很遗憾,子路在鲁国只是入仕了一段时间,在鲁国新修水利,开沟挖渠,获得不少评价。

但是,后来还是不满于鲁国贵族的嚣张和骄横,在一个机遇之下,到了卫国。

卫国请他当官的人名字叫孔悝 [kǒng kuī],这小孔在卫国还是比较有权势,是卫国的重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表弟是卫国国君卫出公,姥爷就是曾经的卫灵公,而前文说所说的美女“南子”,就是小孔的后奶奶。

小孔对子路不薄,任命他为“宰”,说白了就是小孔的大管家兼谋士、超级护卫。

子路感恩有缘相遇,决定倾心办事。

有一天,风险上门了,别人能躲掉,只是,子路这人躲也躲不掉。

3、子路之死,凄惨极了,死前竟然要好好戴帽子

[var1]

公元前480年,一个人悄悄摸摸来到了孔悝 [kǒng kuī]家里。

这个人名字叫“蒯聩”[kuǎi kuì],是以前的太子,是小孔的亲舅舅。

为什么偷偷摸摸来的呢?说来话长。

想当年,老爹卫灵公娶了一个宋国的公主南子(前文提到过),这就是蒯聩[kuǎi kuì]的后妈。

因为这个女子生得极其妖媚,而且生性淫乱,一边忽悠着老了的卫灵公,一边和宋国来的公子“宋朝”(此处是人名)关系很密切。

作为太子的蒯聩[kuǎi kuì],实在看不惯后妈的作风,因此,安排了一个家臣,准备做掉自己的后妈南子。

然并卵,那个叫“戏阳速”的家臣有点害怕,怂了,反悔了。于是,计划败露。

这还了得?卫灵公和南子夫妇准备咔嚓了太子“蒯聩”[kuǎi kuì]。

不得已,太子逃跑了。

这一跑就是十三年。

好玩的是,太子逃跑的第二年,老爹卫灵公死了,太子的儿子在阴差阳错下,在南子等人的扶持下成了国君。

这太讽刺了!

如果能看得开,应该高兴,毕竟自己的儿子成了国君。但是,偏偏“蒯聩”[kuǎi kuì]此人想不通,认为儿子肯定被南子等人架空,自己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国君之位。

因此,出去十三年后,“蒯聩”[kuǎi kuì]悄悄在公元前480年回来了。

如果上位,必须获得一些支持。

“蒯聩”看中的是姐姐伯姬,也就是孔悝的母亲。这姐姐够意思,非常支持弟弟上位,至于自己那个侄儿卫出公,伯姬不看重。

获得了姐姐的支持,“蒯聩”[kuǎi kuì]也希望自己的亲外甥(重臣孔悝)能支持自己,只要孔悝能支持自己,一切搞定!

但是,孔悝 [kǒng kuī]并不支持,于是,这事就有点难了,“蒯聩”的人,把刀架在了孔悝的脖子上了,要强行发动政变。接下来,几个人要歃血为盟,没有牛,杀了一头猪,算是执行了程序。

这时,孔悝的家臣栾宁悄悄出门了,他做了两件事,第一通知了子路,第二通知了卫出公。

卫出公一听此事,逃往鲁国去了,因为孔悝一旦和自己的父亲成了一伙,都城很快就会被掌控,自己也就危险了。

[var1]

子路一听到通知,火了,岂有此理,必须救主人!而进了都城时,碰到了同学子羔,子羔说:“听说有情况,有些事不要管了,要明哲保身!”

子路怎么能听得进去?继续一意孤行,大有一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势。

这是真正的忠义之人,把生命危险放在了脑后,把家主的安全摆在了第一位,这是一位严格执行“生死契约”的糙汉,不,是勇士!

子路到了,对前太子说道:“何必呢?你把孔悝抓了,还有更多反对的人前来,不如放了吧!”

“蒯聩”火了,放个屁,放了自己得死!

子路一看“蒯聩”[kuǎi kuì]很坚决,他就想烧起火,这样,会有更多人前来,“蒯聩” 的阴谋就会失败。

想得挺好,也是这样去执行的。

但是,“蒯聩”怎会看着子路任性而为?搞不好,自己的皇图大业毁了。所以,必须击杀之。

因此,马上让几个勇士攻击子路。

或许,年轻30岁,子路也就不惧了,也能打胜了。但是,此时的子路,已经63岁了,就是一个好勇斗狠的老汉,只有勇气没有实力。

没几个回合,子路的帽子绳子断了,帽子掉了。估计也受重伤了。

此时,子路马上叫停,说出了著名的那句话:“君子死,冠不免。”(翻译:好汉临死之前,帽子必须戴正)

他停下手中的刀剑,直接开始收拾帽子,重新戴帽子了。

那一刻,那些人都傻了。

如果是心软之人,或许放过子路了。但是,一个连儿子的王位都抢的人,岂是善良之辈?

于是,“蒯聩”[kuǎi kuì]招呼着人动手,并没有给子路更多时间,趁着子路戴帽子的功夫,上去就砍,而且一刀接一刀地砍,仿佛在发泄着“让你破坏大局,让你装...."

就这样,子路被砍成了肉酱,凄惨地死去了!

真的应了孔子以前说给子路的话:不得其死!

当孔子得知卫国发生动乱了,担心地说道:“高柴(子羔名高柴)一定安全,仲由(子路)可能要死。

果然如此,当确切的死讯传来时,孔子嚎啕大哭,他对子路的感情实在是太深了,两人相伴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卫国怎么样了呢?孔悝终究没有坚持到底,转头支持了“蒯聩”[kuǎi kuì],这就是卫后庄公。前国君跑了,得力助手死了,他没有选择了。

据说,那个美貌不可一世的南子,很快被“蒯聩”咔嚓了。

但是,谁又能想到?突然到来的幸福,“蒯聩”[kuǎi kuì]竟然无法驾驭,当了三年的国君,卫后庄公(“蒯聩”)在公元前478年去世了。

如此看来,子路的死有点亏,因为他如何努力,哪怕献出生命,也没有阻挡住自己的家主孔悝被“蒯聩”收为己用。

甚至,“蒯聩”对孔悝的支持很感激,铭鼎以志(铸造了鼎,刻了字纪念)。

[var1]

其实,也没有亏不亏,子路的性格决定了这个结果,他满腔正义,他忠义两全,从小看淡生命,看重人之“义气”,如果子路没有为孔悝出头,那就不是他了!

最后用四句话做个终结:

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行为; 什么样的行为,决定什么样的习惯; 什么样的习惯,决定什么样的性格; 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什么样的命运!

更多文章

  • 《芈月传》:在燕国的狂风劲雪中,我看懂了芈月笑到最后的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芈月在燕国冰天雪地之中的视频,芈月传的所有人物分析之芈月,芈月传中芈月最霸气的话

    我曾以为芈月最后之所以能坐上太后的宝座主要是因为她聪明过人,广结善缘,可是看到芈月在燕国受尽芈茵凌辱和折磨还能意志坚定时,我突然懂了:真正的强者就是,不管被践踏到何种境地,都能在泥泞中开出一朵花来。芈茵与芈月的素日仇怨在楚国时就已结下,因为黄歇逃婚,芈茵对芈月恨之入骨,在她看来,自己的美好人生都是被

  • 秦国公子扶苏,没能被立为太子,竟与楚国外戚组织的一场叛乱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扶苏,秦国公子扶苏的详细资料,秦国扶苏是太子吗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楚国可谓是相爱相杀的一对。春秋时期,秦国曾出兵相助楚国对抗吴国。而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与楚国之间不光有战争,更有联姻,更有甚者,秦国的一些丞相和大臣更是出自楚国,如秦昭襄王时期一生四任秦相的魏冉,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丞相昌平君熊启等等。由于秦楚长期联姻和楚国宗室在秦国长期掌权,故秦

  • 《三国名将录》:为何独眼的夏侯惇,仍然被认为是魏国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说说三国独眼将军夏侯惇,夏侯惇独眼,三国十大猛将夏侯惇

    [var1]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回到了家乡,开始招兵买马寻求天下豪杰帮助,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曹嵩本来也是夏侯一族的人,因为某种原因过继给了曹家,所以曹操和夏侯惇本来就是兄弟。夏侯惇和弟弟夏侯渊就带着一千多人赶来了,然后是曹氏兄弟,曹仁曹洪赶来会和。这也就组成了曹操的嫡系军队。[var1]在十八路诸侯结

  • 海叔读东周列国志之燕国篇:燕穆侯与燕宣侯,谁在焦虑,谁在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周列国志燕国篇,海叔说春秋,战国燕国燕宣侯

    在东周列国志中,提及燕的有469个结果,提及秦的有2406个结果,提及楚的则有2185个结果,齐国有2369个结果,韩国的442个结果,赵国的1507,魏国的940个,大致跟战国后期的战力相当,即秦齐楚赵魏燕韩。燕国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第十一回,是鲁桓公受郑厉公之嘱托,到宋国与宋庄公议事会盟,燕国不过

  • 子路:明明是孔子最宠爱的学生,为何被杀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年少子路及拜师的经过仲由,字子路,公元前542年生,春秋时期鲁国卞州人。子路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对父母却是极孝顺,自己吃糟糠腌菜,也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在方圆百里之外有一家米卖得特别便宜,便不分昼夜地

  • 战国四大名将-“防守之神”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赵国廉颇图片,廉颇战国时期名将,战国时期大将军廉颇立下的战功

    [var1]相比前两位名将,白起,李牧辉煌战绩,廉颇的战绩较少,有的在历史上也乏善可陈,没有太多像白起或者李牧那样很著名的战例。但是每当国家出现危难的时候,总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堪称国家的中流砥柱。我个人认为他不是那种出奇制胜,类似于白起、韩信那种总有奇谋的名将,而更像是一个老老实实“求稳”的名将,不

  • 纪伯姬之死的丧礼外交以及《春秋》之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纪伯姬鲁庄公四年,《春秋》隆重记载了一个女人的去世。她就是纪伯姬,三月份去世,六月份下葬,而且特别注明“齐侯葬纪伯姬”。尤为特别的是,下葬日期都记载得很清楚,六月二十三日!这样的记载,在《春秋》上是非常罕见的!比如,就在上一年下葬的宋庄公、周桓王,也只是分别记载到四月、五月这样的大致日期。即使鲁隐公

  • 秦国为什么配备“落后”的青铜武器?还征服了六国,关键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靠什么武器横扫六国,秦国最强的武器,秦国用什么兵器

    在春秋战国时期,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为什么最终是秦国一统天下?有虎狼之师称号的秦国军队是如何让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都难以抵挡其锋利的?这么厉害的秦国军队因何而强,难道仅仅是因为军功爵制吗?这里就不得不提秦国在青铜武器冶炼、形制、加工技术方面所作出的改进,并对秦国军事装备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v

  • 楚国攻打韩国,韩向秦求援,芈月的答复令韩使臣脸红,她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芈月是楚国人为什么还要伐楚,芈月和楚国使臣对话,芈月对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var1]宣太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芈八子,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的出身情况和成长经历,史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她是楚国人,十三四岁的时候,嫁给了秦惠文王嬴驷,被封为“八子”。秦国后宫等级分为八级,八子是第五级,等级并不高。不过,秦惠文王还是很宠爱芈八子的,他有

  • 战国时惨烈仅次于“长平之战”的一仗,是谁跟谁打的?-读战国44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战国时期三大战役及胜负原因,战国长平之战纪实

    吴起要说战国里最容易搞混的名人,莫过于吴起与白起。吴起是战国初期名将,主要服务是魏国,搭档是魏文侯和魏武侯;而白起是战国中后期名将,一生服务秦国,搭档是秦昭襄王。两人活跃的时间差了约100年。吴起为魏国的强势崛起、独霸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白起则是重创六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有着“战国战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