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伯姬之死的丧礼外交以及《春秋》之疑

纪伯姬之死的丧礼外交以及《春秋》之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16 15:39:04

纪伯姬

鲁庄公四年,《春秋》隆重记载了一个女人的去世。她就是纪伯姬,三月份去世,六月份下葬,而且特别注明“齐侯葬纪伯姬”。尤为特别的是,下葬日期都记载得很清楚,六月二十三日!这样的记载,在《春秋》上是非常罕见的!比如,就在上一年下葬的宋庄公周桓王,也只是分别记载到四月、五月这样的大致日期。即使鲁隐公的叔父臧僖伯,贵为鲁孝公的儿子,鲁隐公甚至按照葬礼“加一等”的方式,其葬礼也没有进入《春秋》的记载。这在前文已经分析,所谓加一等,其实就是由大夫一级提升到诸侯一级的葬礼。

而纪伯姬的葬礼规格,葬期三月,形同诸侯,这足以说明是非常隆重的葬礼。加之操办葬礼,明确是齐襄公安排,其重视程度可谓很高。一般而言,鲁国《春秋》作为鲁史,外国夫人,即使是鲁国之女,也不会记载卒期与葬礼,更不可能记载葬期到具体日期。如果这一次纪伯姬的葬礼,不是当时特定情况下的破格之举,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后人所谓的《春秋》记录规矩,就仅仅是后世注释者的一般性归纳,而当年的鲁国史官们,还具有更加灵活、丰富甚至个性化的记录自由。

[var1]

古代葬礼

纪伯姬的葬礼,的确存在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情景!准确地说,按照今天的角度,这次葬礼可以说是中华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一次葬礼外交!当时的背景是,纪国正在经历亡国之痛,而纪伯姬作为曾经的纪国国君夫人,在行将年迈之际,眼看国破家亡,纪侯出逃,国人四散,自己难免流落,无法安生!离乱之间,纪伯姬可能不堪变故,亦惊亦忧,就一命呜呼了。其情其景,足可哀叹!

作为齐襄公,虽然灭了纪国,内心高兴,但也深知,这是对于鲁国的又一次无情打击!对于鲁庄公而言,这是又新添了一桩伤心事!父亲鲁桓公死于齐国,无可奈何!纪国亡国,无可奈何!鲁国嫁纪的公主伯姬去世,又能如之奈何?!如此下去,齐国与鲁国之间的心结,会越结越深,仇恨会越积越多。这对于齐国,毫无好处!鉴于此种情况,或许通过文姜的疏通,齐襄公需要做出某种姿态,求得与鲁国关系的进一步缓和。所以,由齐国给伯姬举办一次隆重的葬礼,并邀请鲁国来人参加,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为缓和两国关系提供外交平台,非常明智!事实上,也是在此之后,齐、鲁关系走上了和解之路。

正是因为,纪伯姬的葬礼成为了齐、鲁两国的外交平台,尤其成为齐国向鲁国示好的一次机会,所以才显得特别!正是因为示好的缘故,纪伯姬的葬礼规格才会非常风光地举办。如此风光的葬礼,与其说是给予纪伯姬的死后殊荣,还不如说是齐襄公送给鲁庄公的一件风光大礼!也正是由于鲁庄公为此很有面子,并也能够安慰已死的鲁国公主伯姬,所以记录《春秋》的史官们,才会认认真真记上这么一笔!

和纪伯姬相比,纪侯们的待遇就差远了!伯姬是鲁隐公二年嫁到纪国的,但从鲁隐公以来,经过鲁桓公时代,直至鲁庄公四年,三十三年间,没有任何一条关于纪国国君去世的消息。是纪国国君没有去世吗?不像,据有关资料,伯姬嫁到纪国,时任国君是纪厉侯,之后有纪武侯、纪哀侯,到伯姬去世,经历了三代国君。如果这一资料准确,说明期间最少有一位纪侯去世。按照《左传》记载,订立盟约的国家之间,国君薨世,是一定要互相通报的,这就是“赴”。接到“赴”告后,友好国家之间就会准备丰盛的丧礼用品如车服之类作为陪葬之用,这就是“賵”。这些往来情况,会通过《春秋》记载下来,并成为重要的历史史实。因此,纪伯姬的去世,除了背景特殊,更重要的是,这是齐国、鲁国之间的一次重大的丧礼外交,意义非凡!这也许才是《春秋》记载此事的真正意义!

伯姬公主是谁的女儿?这也是一个历史疑问。当鲁隐公二年伯姬出嫁时,鲁隐公的权力还没有稳固,处于临时摄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要嫁到纪国并作为纪国夫人的女性,一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虽然,从年龄上看,鲁隐公也可能有成年女儿在家,但这门亲事多半是在鲁惠公时期就定了下来的,何况鲁隐公的女儿还不能算是含金量十足的“公”主。所以,伯姬应该是鲁惠公的女儿,而且应该是长女,这就是伯字的含义。但伯姬是不是仲子所出,不得而知。如从其尊贵程度,尤其在鲁桓公、鲁庄公心中的地位可见,仲子所出的可能性不小。

伯姬所嫁之纪侯是哪一位?由于纪侯信息在《春秋》和《左传》中记载很少,为得出这一判断带来了困难。鲁隐公二年,有三条和纪国有关的信息,比如第一条“九月,纪裂繻来逆女。”据后世注释者认为,这位迎娶伯姬之人,纪裂繻乃是纪国大夫,而不是纪侯本人。如是本人,不可能直呼其名,即对于诸侯们有“生不名”的名讳讲究。之后一条是伯姬嫁到纪国的记载,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这条记载只能说明伯姬入洞房成婚的时间,也不能说明究竟嫁给了哪位纪侯。当然,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在位的纪侯应该是纪厉侯,不知其名。

纪侯作为新郎官,不知道名字,很是遗憾。但后面的一条给了我们一定的参考,即这年冬天,为了鲁国,“纪子帛、莒子盟于密”。这位纪子帛会不会是纪侯?而子帛或者帛会不会就是纪侯的名字?后世注释者多认为纪子帛三字代表纪国参与会盟的是一位大夫级别的官员,而不是纪侯本人。其原因之一是纪侯在这里如果是纪子帛,难以释读。纪国究竟是子爵还是侯爵?如果纪子是爵位之称,就与纪侯的记载相矛盾。如果子帛是名,就与莒子无法对应。

但是,如果不要拘泥于这些文字上的讲究,如果是《春秋》文字上出现脱漏,或者纪子和纪侯之称在那个时代并无太大区别,如果莒子之后是少了人名,是不是就说通了?帛是不是就可以被认为就是纪侯?也只有纪侯,才应该和莒子去盟会,并协调两个国家之间对鲁国的共同友好政策。从一般的人情往来而言,纪国国君希望莒国与鲁国友好,并支持一下处于困境的鲁隐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亲自出马,而不是派人代劳。

假设毕竟是假设!但纪侯的名讳与他何时去世,去世之后为何不载入《春秋》记录?是纪国没有通报,还是鲁国史官没有记载?这是纪国的风俗使然,还是纪国地位不够导致,这都是一个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为什么配备“落后”的青铜武器?还征服了六国,关键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国靠什么武器横扫六国,秦国最强的武器,秦国用什么兵器

    在春秋战国时期,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为什么最终是秦国一统天下?有虎狼之师称号的秦国军队是如何让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都难以抵挡其锋利的?这么厉害的秦国军队因何而强,难道仅仅是因为军功爵制吗?这里就不得不提秦国在青铜武器冶炼、形制、加工技术方面所作出的改进,并对秦国军事装备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v

  • 楚国攻打韩国,韩向秦求援,芈月的答复令韩使臣脸红,她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芈月是楚国人为什么还要伐楚,芈月和楚国使臣对话,芈月对秦国做了哪些贡献

    [var1]宣太后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芈八子,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的出身情况和成长经历,史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她是楚国人,十三四岁的时候,嫁给了秦惠文王嬴驷,被封为“八子”。秦国后宫等级分为八级,八子是第五级,等级并不高。不过,秦惠文王还是很宠爱芈八子的,他有

  • 战国时惨烈仅次于“长平之战”的一仗,是谁跟谁打的?-读战国44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战国时期三大战役及胜负原因,战国长平之战纪实

    吴起要说战国里最容易搞混的名人,莫过于吴起与白起。吴起是战国初期名将,主要服务是魏国,搭档是魏文侯和魏武侯;而白起是战国中后期名将,一生服务秦国,搭档是秦昭襄王。两人活跃的时间差了约100年。吴起为魏国的强势崛起、独霸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而白起则是重创六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有着“战国战神”和“

  • 齐桓公谋划发迹中,四种典型的行为会说明君主欲求成功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桓公沉迷酒色,齐桓公的成功之道,齐桓公称霸成功的标志

    [var1] 第一、高度自信:不设目标即失道关,不设策略即失势。齐桓公骄傲自大、眼高手低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他事事都看高处,时刻都把自己拔得很高,他会把目标提升到比自己强,比同类人更加厉害。心理要接受失败的心理,不为个别人鼓掌而最喜自豪。紧跟自己直觉想的东西,而非世界上所有的智慧精华。坚持每一项目标达

  •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代霸主,为什么之后齐国成了春秋的配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桓公时的齐国有多大,齐桓公九合诸侯怎么回事,齐桓公九合诸侯原因

    [var1] 齐桓公身后“五公子争位” 这个事还是要从管仲去世说起。管仲帮助齐国从一个要巴结郑庄公,畏惧鲁国的一般国家变成了春秋第一强国,估计自是不用说。但是,人都是会死的。可能由于事太多,过于劳累,管仲先齐桓公而去。去世时候,齐桓公问管仲谁可托付,这就是著名的《管仲论相》。《史记》记载:管仲病,桓

  • 齐国和鲁国,一个田氏代齐,一个一脉而终,到底哪个治国理念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国被田氏代齐后旧主的命运如何,齐国和鲁国实力对比,齐国与鲁国谁厉害

    只不过不同的是,齐国最初的国君,是姜子牙以及他的后人。后来齐国大夫田和取代齐康公,成为齐国国君,自此姜子牙一脉断绝。而同时期的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此后鲁国一直都是伯禽的后代继承国君之位,直到楚考烈王灭鲁为止。[var1] 齐国讲究任人唯贤,所以寒士也可以当政。 1、姜太公讲究不拘一

  • 齐国为何不愿合纵,选择中立呢?齐湣王:我的死你们不要负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合纵攻齐为啥成功,合纵伐齐,合纵伐齐后齐国灭了吗

    周朝建立伊始,齐国便是东方大国,有海盐鱼利,土地平坦沃野千里,背靠大海东边没有敌人。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到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动摇国本一事发生,国势衰弱,却依旧不减东方大国的风采。秦国自商鞅变法崛起,天下人将秦军视作虎狼之师,秦国视为虎狼之国,各诸侯国纷纷选择合纵抗秦,欲重创秦

  • 3000多个学生,孔子为什么单单宠他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总共有多少个学生,孔子有几个厉害的学生,孔子一生培养了多少个弟子

    [var1]“差学生”子路孔子学生中能够被历史留下名字的也就几十位,但是最让孔子牵肠挂肚的无疑是学生子路,子路性格很像历史上的李逵,性格暴虐,而且有粗犷的侠客精神,但是不会像李逵一样滥杀无辜,和孔子所教大部分学生都“格格不入”。[var1]子路第一次见到孔子的时候,孔子问他有什么爱好,子路就说:“我

  • 宋襄公“仁义之师”败亡的根源探析-基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宋仁公的仁义之战,仁义之师宋襄公简介,宋襄公的失败之谜

    宋襄公,指的是东周春秋时期诸多诸侯国之一的宋国君主,此人在位14年,一直推崇“仁义”治国,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诸侯国主。其实作为君主以“仁义”治国是很好的一个政治理念,但是宋国当时处于中国社会的大变革阶段,因此拥有很多的变数,同时还在不断地产生诸多不同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阻碍着“仁义

  • 《风云战国》之燕国:等待28年的复仇,这才是真正的慷慨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战国赵国篇,风云战国赵国剧情详解,战国风云之赵国与秦国

    这个典故我们都知道,战国时吴越两国交战,战败的越王勾践为复仇,卧柴薪、尝苦胆,俯低隐忍多年,终于东山再起。可是,在暑假陪娃看历史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时,讲到战国时极具个性的七大雄国,讲到极为鲜明的国民性格,讲到燕国这个历史存在感并不强的小国时,我才又一次被深深打动了:[var1]原来,这种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