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了,太子就要侍疾。古代的时候,皇帝吃药,必须要三个人试药。第一个是开药方的医生,第二个就是负责警卫的将军,第三个就是太子殿下。这一套礼制,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下毒,毒害皇帝。李治作为大唐太子,肯定要侍疾。由于李世民的病实在是太重了,李治就留在宫中侍疾。
李世民感觉自己不行了,紧锣密鼓干了好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命令程咬金带领飞骑,随时准备护送太子回京城登基。第二件事,就是把凌烟阁功臣李绩贬官。第三件事情,就是组成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的托孤大臣班底。
李世民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为李治接班做准备。李世民病卧床榻,还在为李治铺路。这个时候的李治在干嘛呢?正史记载,李治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情就是为父皇吸脓,表现得相当孝悌。李世民对李治非常满意,用了“孝爱”二字,来评价未来的大唐皇帝。
李治当着李世民的面,确实非常孝顺。李治背着李世民的时候,也非常有“爱”。只可惜,李治的爱,给了不该给的人。李治爱的这个人,就是他的庶母,李世民的小妾武才人。这件事情,按照正史《新唐书》的记载,就是:“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
老爹临死前还在为儿子铺路,儿子却在这个时候挖老爹墙角。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恶心了,正史都不愿意多说这种恶心的事情,只用了十个字,就把这件事情搪塞过去了。李世民驾崩了,李治在长孙无忌和程咬金等人护送下,登上了皇帝宝座。
李治刚刚登基称帝的时候,帝位还不稳固,还有许多事情要办,没空顾及那个在父皇病中“悦之”的小姐姐。李治不管武才人,武才人只能按照礼制,去感业寺出家,当了一个比丘尼。出家的日子,是非常清苦的。武尼姑日夜盼望,希望李治能接她回宫。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李世民的周年忌日。李治依照礼制,要为皇考进香祈福。进香祈福的地点,比较合适的地方应该是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李治当太子的时候,为考大人长孙皇后祈福修建的寺庙。大慈恩寺的住持,是鼎鼎大名的三藏法师玄奘。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考虑,李治都应该去大慈恩寺为皇考进香祈福。李治就算是不去大慈恩寺,也可以去崇义寺。崇义寺是李渊拨款,大唐桂阳公主负责修建的寺庙,规模在当时也比较大。大慈恩寺和崇义寺,都没有成为李治进香的选项。李治选择去感业寺,为皇考祈福。原因很简单,感业寺有一个“悦之”的小姐姐武才人。
李治突然驾幸感业寺,感业寺的尼姑们,不知道天子会驾临,都没有做好准备。武尼姑也不知道李治会来,也是来不及做准备。李治突然来了,武尼姑见到了日夜盼望的心上人。正史《新旧两唐书》记载,武才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惊喜,马上就哭了。
武氏是非常要强的女人,我翻了许多史料,发现这是唯一一次有明文记载的武则天哭泣的内容。武氏哭了,把李治的心都哭化了。李治的性格跟武则天不一样,李治非常喜欢哭,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举个例子,《新唐书》记载,李治出差回来,见到久违的妹妹晋阳公主,都能跟妹妹抱头痛哭。
多愁善感的李治,看到武氏哭了,也跟着哭。这件事情,正史《新旧两唐书》也有明文记载:“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
如果是一对合法的情侣有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感人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武媚娘是李治的庶母啊。孝子借着为考大人祈福的由头,跑去跟庶母幽会,还抱在一起哭成一团。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恶心了。
李治和武才人的事情,马上就传得沸沸扬扬,让李治的原配王皇后知道了。王皇后当时正在跟萧淑妃斗气,就想联合武才人,把萧淑妃扳倒。王皇后顺水推舟,让李治接武才人回宫。李治也是就坡下驴,册封武氏为昭仪。
李世民周年忌日,发生了李治与庶母那档子恶心事,大唐朝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武氏后来杀了王皇后,与唐高宗“二圣并尊”。武皇后的实力越来越强,最后取代了大唐社稷,建立了武周社稷。
古代的时候,一个朝代的建立,有三个重要的标志。一个是太庙,一个是社坛,一个稷坛。三样东西加起来,就是太庙社稷。如果太庙和社稷被毁了,就是天不祐这个朝代,这个朝代就算是灭亡了。
武则天称帝的时候,把大唐的太庙和社坛、稷坛都毁了。大唐的国号,也改成了武周。太庙和社稷被毁了,就是天不祐大唐,大唐就算是灭亡了。大唐社稷断绝是既成事实,直到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大唐社稷才得以恢复。大唐社稷一度断绝,宗室子弟横遭屠戮,这就是李治遭到的惩罚啊。
本文史料来源:《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