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晚期不是加强集权而是大玩权谋之术,焉能不亡?

清朝晚期不是加强集权而是大玩权谋之术,焉能不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71 更新时间:2024/1/28 10:31:10

努尔哈赤

也不能绝对说集权就不好,因为正是有了秦始皇的集权,不仅歼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原,更是踌躇满志地要将百越之地纳入“朕的版图”中;也正是因为有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一统天下之志,才有了西藏、新疆名符其实的归属,也最终奠定了今日中国之版图。

不过集权驾驭起来毕竟不是容易之事,也只有秦始皇、唐太宗、努尔哈赤、皇太极这样的英明雄主才能驾轻就熟、轻松驾驭,而对于没这威望的懦弱君主,如若没有非常手段,也只能如秦二世、同治帝这样沦为傀儡,为后世诟病不已。

努尔哈赤

因此中国古代除了开国皇帝因巨大威望能建立忠于个人的集权制度,其他的因个人能力及威望方面的限制,无法抑制权力外泄,也只能凭借权力平衡、权谋之术来勉强维持形式上的统一。因此,历朝历代王朝后期基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权格局,虽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却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分崩离析。

清朝便也是这种局势演变的典型代表。早期努尔哈赤、皇太极威望巨大,凭借着强大的领导力,硬是将弱小的女真人统一起来,敢与庞然大物明王朝刚正面。

影视剧中的皇太极

在进攻宁远城之时,皇太极只一挥手,不要命的八旗士兵便冒着明军猛烈的炮火冲锋陷阵,虽尸体堆积如山,但没有皇太极的后撤命令,他们断不会后撤。

但到了晚清时期,面对日本人的进攻,手握现代化武器的清兵却望风而逃,不仅丢失大好河山,而且将大批精良武器扔给敌人。

同属清朝,为何清兵表现如此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到了晚清,已没有一个威望和能力堪比努尔哈赤、皇太极甚至是康熙的君主驾驭得了天下,使得天下人甘愿为其卖命。纵使慈禧太后以铁腕手段捍卫着清王朝的统治,但充其量也只是个玩权谋的高手,在各派之间的权力制衡方面堪称能力之最,但威望方面却轻若鸿毛。

同治帝

如此虽然维持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苟延残喘了70年,但国家的外交、经济、防务等大权却早已掌握在各个“中堂”手中,如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以及后来的袁世凯,晚清俨然成了他们个人施展抱负的舞台。

另外,一般而言,有心图治的君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首先都会将军权握在手里,如赵匡胤登基称帝之后立马进行“杯酒释兵权”,加强皇权,此举才算是斩断了自晚唐藩镇割据以来的武将握权的根子,从根本上结束了武将夺权的混乱局面,从而使得宋朝不至于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

影视剧中的胡亥

但清朝统治者对待政权赖以生存的军队时,虽也有所顾忌,但仍然只是换汤不换药,仍然只想着用权谋替代中央集权。在八旗烂泥扶不起墙之后,先后组建出了绿营军、湘军、淮军、楚军、练军以及后来的新军,但不论哪个后来军种,军队实际权力却没有一次真正握在清廷手里,而为“外戚”所掌控。而且从名字便可知:清朝军队的派系何其之多。

而一些别有用心的军队头目则乘机搞个人崇拜,使得清廷训练出的军队最终为他人做嫁衣,成了他们建功立业的基石。如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为清廷练兵。每次发放饭食时,袁世凯就让人高喊:“是谁给你们饭吃?是我们的袁宫保袁大人”,如此时间久了,士兵眼里自然只有袁世凯而没有清朝。

影视剧中的袁世凯

综上所述:因为无法抑制分权格局,中国历朝历代王朝后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分崩离析,而这方面清朝晚期是杰出代表,其精力不是用于加强集权而是大玩权谋之术,任由政权赖以生存的军队交由他人统领并且大搞权力制衡,焉能不亡?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后,宫中的太监都怎么样了?结局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最后一批太监,历史上清朝最后的太监,清朝最后的太监都去哪了

    中国最后一批太监,是来自清王朝的宣统帝溥仪时期。1924年,随着冯玉祥的一声令下,溥仪也被赶出了自己从小就居住的地方,紫禁城。此时,据统计还有1137名太监,被溥仪赶走一大部分后,也人有200名左右,他们的前途黯淡,谁都可以预见他们的命运。有些聪明的太监,目光长远,在进宫第一天起,就已经开始打算自己

  • 一个比一个奇葩!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看看你在的省份叫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帮起义联盟的农民军给自己的集团起名叫太平天国,意思是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 也许是迷信搞得深得人心,起义后,民间很多百姓响应,太平军的人数迅速扩张,实力大到连清廷都害怕。太平军占领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后,决定给自己的国度找个像样的都城。 他们把目光放到了南京城上。当时江南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太平

  • 康熙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选择让雍正继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为啥把皇位给雍正了,康熙选雍正继位对吗,雍正和康熙什么关系

    当年太监在宣读康熙的遗照时,居然有大臣直接站出来了。他认为是雍正篡改了圣旨,并且一口咬定,圣旨上本来写的是十四皇子,但是被他把十改成了于。不过清朝的圣旨是一式两份的,一份是汉语写的,一份是满文写的,在满文上还是写的皇四子继承皇位,因此这种说话是不成立的。除此之外,胤禛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康

  • 杨天石:辛亥革命的性质并非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天石讲辛亥革命,杨天石简历,历史学家杨天石生平

    事实,正常的的商人是不可能支持革命的,因为革命会给商业带来巨大的灾难。而商人更希望体制的改变,有利于资本运作(个别军火商人不在本人论述范围内,而且当时民族资产阶级还不是军火商,更不是革命受益者和支持者)。杨天石先生认为当时民族资本家们力图求稳(四川保路运动应该算例外,因为投资失败,想嫁祸于人,煽动革

  • 不是晴川 也不是甄嬛 雍正最爱的妃子应该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的妃子有晴川吗,宫锁珠帘雍正还记得晴川吗,雍正和晴川宫锁珠帘

    在清宫剧《宫锁心玉》中,雍正和八阿哥矛盾的激化,不单单局限于夺嫡,还因为他们共同爱上一个女人,她叫做洛晴川。不过这位洛晴川并不是雍正最爱的人,因为她的历史原型,是八阿哥的正室郭络罗氏。这位郭络罗氏很神秘,她与八阿哥成亲的时间,以及最后的下落,在史书中都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雍正四年有过诏书“本月间,令

  • 和珅被赐死后,他的家族结局如何?全靠一个女人苦苦支撑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被赐死的身后事,和珅是怎么赐死的,和珅被赐死视频

    和珅虽然是个贪官,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他是很受宠幸的,而且乾隆还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十公主许配给和珅的儿子,即丰绅殷德,正是由于十公主的缘故,和珅的家族才没有被彻底抄斩。嘉庆帝掌权后,他十分痛恨和珅,立马就把和珅关了起来,本来是要斩首的,可和珅儿媳妇十公主求情,希望能保留公公的全尸,嘉庆帝才让他自缢而

  •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乾隆已年满12岁,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跟乾隆的关系,历史上康熙见过乾隆吗,康熙和乾隆谁的地位高

    雍亲王府是康熙下令建的,建好了之后,从没来过。康熙一行到了之后,雍正悉心接待,殷勤备至,康熙很高兴。雍正小声向康熙禀报:“皇阿玛,您有两个孙子,都十几岁了,还没见过爷爷呢?”康熙心生惭愧,都怪自己太忙,孙子又太多,确实很多孙子叫不上来名字,有的连面都没见过。“叫上来吧!”不一会儿,两个小孩带上来了,

  • 嘉庆突然驾崩,遗诏又下落不明,皇后有亲儿子,却为何立养子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即公历1820年9月2日),嘉庆皇帝离奇暴毙于承德避暑山庄,成为清朝入关以来首次病逝于北京城之外的帝王。比起老皇帝驾崩的噩耗,人们通常更关心的是何人为继位之君。按照雍正年间制定的“秘密立储”家法,皇帝在临终前就该叫来诸王大臣,然后当众公启镢匣(按照规矩,诏书本来是一式两份,

  • 康熙为何要将不足一岁的胤礽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太子胤礽被废多少次,康熙二次立胤礽为太子,康熙的太子胤礽真的那么不争气吗

    胤礽除去康熙皇帝早殇的皇子外,他是皇次子,也是嫡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立胤礽为太子是情理之中的,只不过胤礽才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这个情况的确比较特殊,因为古代医学条件比较差,即便是在皇室,皇子早殇的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通常会等皇子稍微年长一些后,才确立太子。胤礽是孝诚仁皇后为康熙所生育的次子,

  • 和珅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清算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和珅为什么不讨好嘉庆,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去巴结嘉庆,和珅为什么没有巴结嘉庆

    和珅的父亲常保曾担任过副都统,属于清王朝的高级武官。因此,说和珅是“高官二代”也不为过。只可惜,在和珅九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和珅并没有沾到父亲什么光。当然,毕竟是旗下的高级官员子弟,和珅的机会还是比一般人多很多的。年龄稍长之后,和珅考入了咸安宫官学。可见,和珅少年时还是比较认真刻苦的,并不是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