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长平之战中廉颇不被撤下,赵国能取得胜利吗?答案是不可能!

如果长平之战中廉颇不被撤下,赵国能取得胜利吗?答案是不可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80 更新时间:2024/1/1 8:33:32

[var1]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一场经典攻守歼灭战,该战役是闻名中国历史和军事史,被人进行过无数次的分析解剖,论证赵国是否有取得胜利的可能。答案是有,但胜利的根源已经不在赵国的突然勇猛或是秦国的发生内乱,而在六国是否出兵援助赵国,进行后方骚扰或是资助粮草。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从一个落后的蛮夷小国进化成先进的法制军国,国力在缓步增长,一点点拉开与山东六国的各方面差距,待到他们发现时,这已经是鸿沟,知道就会失去信心,莫名地放弃抵抗。赵国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一跃成为山东六国之首,在东方大国齐国、南方大国楚国和三晋之首魏国逐渐退出中原争霸舞台,赵国一家独唱,考虑到秦国的虎视眈眈,并未进行该进行的霸主扩张。

[var1]

周赧王五十四年,秦王先揍了赵国小弟韩国,赵国忍着没吭声。第二年,秦国直接出兵,攻占自己“应得”的上党郡,刀已经快伸到脖子上了,再不打就没得打了。赵王下令老将廉颇整军迎敌,几次正面交锋,赵军均惨败而归,两座坚城被攻占,六名高级将领被俘虏。正面交战必败,这是廉颇花大价钱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赵军坚守壁垒不出,修建起坚固的防御工事。

秦军是这么好对付的吗?你不出来,我就强攻你。秦军强攻,夺去赵军精心准备的西边壁垒。廉颇继续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防御工事的修建布置,任秦军如何挑衅就是不出战。秦军这般强行开战,自身也损失惨重,若不取得较大的战果,将无法对国内君臣交代。这已经是骑虎难下,黄泥掉裤裆。

廉颇选择的战略很简单:坚守不出,等待时机。赵军不遭到大败,主力部队保存完整,这场仗就有胜利的希望。同时还能为下一次交战和未来战争积蓄力量。这是廉颇老谋深算的想法。简单一字就是拖。但前线几十万大军的粮食供给,让赵国快支撑不下去了。秦国有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粮食众多,虽是远道而来,却勉强能撑下去。

[var1]

这样下去,长平之战就变成了消耗战,比拼国力,比比谁坚持不下去。廉颇在赌,赌秦国国内生变,自动退兵,不然这样耗下去赵国肯定先崩溃。若是正面交锋的话,廉颇心里也没底,就这样耗着吧。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后方的赵国君臣天天为了大军粮草忙晕了,赵王多次派使臣责备廉颇,命其早日出兵,国家快供给不起数十万大军了。廉颇纹丝不动。

秦国其实也像热锅上的蚂蚁,秦军远道而来、举国空甲士来袭,多年积攒下的国库存粮一点点被耗尽,再多的粮食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而且,倘若其他五国有变,兴兵讨伐,秦国恐有亡国之危。所以秦国设计让激进年轻的赵括统兵(李牧还未成名出头,名将乐毅刚投不久不放心)。硬碰硬,秦国不怕,秦兵也不怕。

赵括是昔日赵国名将赵奢儿子,享誉国内外。赵括深知敌我差距和赵国不足处,不出意外地这样耗下去,必然自己先崩溃,所以他选择了让赵军殊死一搏,赢的机会很小,但也是有可能的。历史告诉我们:它没有给这位年轻人成为传奇和奇迹的机会,讲道理地继续眷顾白起

[var1]

赵括和廉颇都是赌徒,一个赌的大,一个赌的小。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赵国胜的唯一机会就是五国相助,让长平之战成为秦国的绞肉机。但五国相助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们各怀鬼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说的很明白: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后话:长平之战结束后没多久,又爆发了一场邯郸保卫战,以赵魏楚三国联军胜利,秦国惨败告终。

更多文章

  • 孔子问一7岁孩童:天上有多少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其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问小孩天上有多少星,孔子问小孩的问题是什么,孔子通过提问的方式

    孔子,论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论教学经验,他曾为数千名学子传世授业解惑。孔子身上的名誉光是百度百科就有好几页的介绍,但是比起看这些生硬的介绍,后人更喜欢看一些关于孔子本人的轶事来了解这样一位鲜活的文化伟人。在孔子留下的诸多轶事中,有一则故事让人发笑的同时还让人认识了另外一位才情出众的古人

  •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英女王气死在96岁?落幕时代的《春秋》谁最洞彻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甲午战争惨败后,中国的国家地位一落千丈,卷入了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之中。在针对列强的战争中,中国屡战屡败,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在大洋彼端,一群非洲土著却引起了当时清朝报纸的注意。因为这群衣衫褴褛的土著,竟然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英帝国吃了大亏,甚至连维多利亚女王也因此而气死。而这群土著,便是

  • 长平之战后,为什么其他五国没有对秦国趁火打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长平之战后秦国如何解围,长平之战秦国实力

    [var1]长平之战耗时三年,赵国当年因为赵王一时失策,接纳了上党郡,引来了秦国的进攻,虽然说就算是没有这件事情,赵国也逃不过秦国的进攻,但是时间上或许没有这么快,赵王算是自己作死,加速了赵国的灭亡。不过长平之战也不是秦国一直占据上风,一开始的确如此,但是后来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停滞不前,没有任何进展,

  • 城濮之战:为何能一战而霸诸侯,是什么成就了晋文公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一直不满于周的诸侯这一身份。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楚武王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武王说:我蛮夷也。而且随后,楚武王自行称王。这说明,楚不满于周,想要和周平起平坐。随着周的衰弱,周王已经无力维持他的中原秩序,幸好后继有人。齐桓公接过了周的权杖,将楚国北向争霸的野心遏制了几十年

  • 秦始皇死后,秦国本来还有救,但是这个人死后,秦国就彻底没救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死了多久秦国灭亡,秦始皇死后秦国是怎么灭亡的,秦始皇死后秦国的实力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蒙恬。蒙恬是官宦之家的出身,其祖父和父亲都为秦的大业立下过悍马功劳。而蒙恬真正进入大将之列,是在统一七国的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考虑到蒙恬大将世家出身,嬴政派他和王贲一同攻打齐国,两人也是争气,不久就俘虏齐王,拿下了齐国。[var1]蒙恬也因为这一战被嬴政重用,可是,在此后的统一战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大臣们都束手无策,却被一个小孩轻松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王的事迹,秦王舌战大臣视频,关于秦王的简介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朝代更迭,一共出现了近500位皇帝。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精明的领袖和一代君主; 其中一些是诽谤和无辜的。 许多故事发生在他们身上。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有一个皇帝,他竟要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初显锋芒话说有一次甘茂跟着秦王出差,在路边休息时,一个大公鸡打扰到了秦王,

  • 历史上的嫪毐有多厉害?能得吕不韦青睐,赵姬甘愿为其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嫪毐个人历史简介,历史上真有嫪毐其人吗,历史上嫪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而这位“秦始皇假父”,与吕不韦和赵太后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而后又发动靳年宫叛乱险些杀死秦始皇,被平定后却又不记入史册,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诸多的谜团中又存在怎么样的真相呢?[var1]吕不韦与赵姬的后宫秘史秦始皇年少时,吕不韦时任秦国的宰相,看着秦始皇逐渐长大,很快就要到亲政的年龄,吕不韦心中却担心

  • 齐国紧挨着鲁国,为何不一口气吞了它呢?顾虑重重结果错失了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齐国和鲁国的关系,齐国和鲁国实力对比,鲁国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齐国的

    鲁国的开国君主其实是周公旦,这哥们灭了奄国以后,就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封地。不过他忙着辅佐周成王,压根没工夫管理,所以就让他儿子伯禽去管理鲁国。这俩国家是紧挨着的,不过鲁国的实力一直都比不上齐国。为啥齐国就是不灭了鲁国呢?最后反倒是让楚国占了一个大便宜。[var1] 一、齐国不是不想灭鲁国,是没这个胆

  • 秦国名将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李信是怎样死的,秦国将领李信简介,秦国李信的战绩

    [var1]李信乃秦军后起之秀,率军攻楚却先胜后败战国末期,由于秦国对外战争相对频繁,再加上王翦、蒙骜等老将逐渐老去,以及秦始皇亲政前后朝局的剧烈动荡,因此秦国此时的军事人才缺口很大。于是,在秦始皇正式亲政以后,一大批年轻将领开始迅速受到重用,李信便是其中之一。[var1]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

  • 战国名将廉颇、李牧,都死在了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奸臣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大将廉颇李牧,战国名将一人杀死廉颇李牧,廉颇赵奢李牧都是哪里人

    廉颇、李牧、王翦、白起被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人几乎代表了战国时期最高的战力成就。[var1]其中白起被秦昭襄王所杀,而王翦大概率是自然死亡,其中当属廉颇和李牧死得最憋屈。因为二人竟然死在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手中,也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奸臣郭开。赵国小人郭开出身晋阳的郭开,虽然学识不高,但是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