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死后,秦国本来还有救,但是这个人死后,秦国就彻底没救了

秦始皇死后,秦国本来还有救,但是这个人死后,秦国就彻底没救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38 更新时间:2024/1/21 10:01:52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蒙恬。蒙恬是官宦之家的出身,其祖父和父亲都为秦的大业立下过悍马功劳。而蒙恬真正进入大将之列,是在统一七国的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考虑到蒙恬大将世家出身,嬴政派他和王贲一同攻打齐国,两人也是争气,不久就俘虏齐王,拿下了齐国。

[var1]

蒙恬也因为这一战被嬴政重用,可是,在此后的统一战争中,蒙恬并没有什么功勋,相反,他真正纳入历史是因为一次败仗。

当时,大将王翦年纪不小了,秦国要攻打六国中较为强大的楚国,王翦提出:“想要拿下楚国,需兵六十万。”嬴政很不满意这个估算,认为王翦老了,不中用了。当时,有个年轻将领叫李信,提出:“只需要二十万军队足矣。”秦王大喜,立马准了他去领兵攻打楚国。

同时,这次战争被派去的还有蒙恬,但是,李信为他的自信付出了代价,蒙恬见李信兵败,立马撤军,这才减少了损失,也间接看得出他是善于用兵的将领。后来,秦完成了统一大业,嬴政因为一本书中记载的胡人将会灭亡大秦,就决定攻打匈奴。这时候,蒙恬的机会终于到了。

[var1]

嬴政给了蒙恬三十万大军,蒙恬也并没有失去这次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带领大军一路向北,顺利收复了河套一带,将匈奴赶出了大秦的领地。“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甚至,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很长一段时间,匈奴一直被中国人认为是外族侵略者的代称,就是因为匈奴的强大,所以,蒙恬北击匈奴的战争并不是说上去那样顺利。他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驻守边境十多年,同时,上书嬴政:“要求按照边境天险,修建长城作为防御工事。”

长城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甚至,可以说导致后来秦朝灭亡的农民起义也跟长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司马迁在蒙恬的个人列传中就曾经对此事加以评价,称:“蒙恬此人,有过无功,在秦王朝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建议嬴政修筑长城,这是大秦灭亡的罪魁祸首。”

[var1]

但是,历史证明,蒙恬虽然过在当代,但却利在千秋。他的功勋是毋庸置疑的,击败匈奴,维护了大秦边境的稳定,让人们再次免于战争之苦。修建长城,让国家的边境有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修建驰道,更是加强了各地交通,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有极大的功劳。

所以,后世将他称为:“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var1]

对于蒙恬,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本是大将世家出身的蒙恬应该会被上位者忌惮,但是,蒙恬并没有,相反,他很受嬴政的信任。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在王朝统一完成后,嬴政将蒙恬派往边境攻打匈奴,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嬴政很是放心,并且,按照他的建议修建了大规模工程——长城。当时,蒙恬还有个亲弟弟蒙毅在朝中为官,且官位很高。兄弟俩一个在外,手握重兵,一个在内,位高权重。

所以说,如果嬴政不信任他,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var1]

其二,嬴政将死之时曾经留下遗诏,将兵权给蒙恬,并且,辅佐扶苏办理丧事。这实际上是在托孤,连军事大权都交给了蒙恬,足以见嬴政对他的信任。这种信任除了跟蒙恬家族的功勋有关外,蒙恬兄弟俩的忠诚也是重要的因素。

再者,蒙恬本人虽是武将,谋略也绝对不输于文臣,权臣李斯赵高对他的评价都是极其高的。

[var1]

三、又一个没能在沙场马革裹尸的将军。当年嬴政为了实行愚民政策,做了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当时,一向仁义的扶苏公开反对,就被秦始皇派去给蒙恬当了监军。这也是变相的让蒙恬去辅佐扶苏。可是,当嬴政一死,所有的事情都脱出了掌控。

原本应该继承王位的扶苏收到假冒的诏书自杀而死,蒙恬没能阻止,反而被下了大狱。后来,胡亥被拥立成了新君,蒙恬对嬴政的衷心让他差点杀了赵高,赵高因此也嫉恨上了他,时刻准备整死他。可以说,作为通过不正当手段成为皇帝的胡亥来说,蒙恬一族是个很大的威胁。

因为,他太衷心于先帝了,难保他以后不会造反。当时的掌权者中二人都不希望他活着,李斯因为赵高将他两人放在一起比较,且自己还输给了蒙恬,也对蒙恬不喜。最后,被逼的走投无路的蒙恬只能仰天叹息,哀叹自己无罪而死。

[var1]

甚至,在沉默良久后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最终,他还是自杀了。可惜了这一代名将,没能马革裹尸,最终,反而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这里还有人说了,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什么不跟扶苏一起造反?其实,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两人一个“孝”,一个“忠”,怎么会造反?再个依照当时的秦法,士兵肯定不会跟着他们造反,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秦国,听说过“连坐之刑”吗?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更多文章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大臣们都束手无策,却被一个小孩轻松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王的事迹,秦王舌战大臣视频,关于秦王的简介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朝代更迭,一共出现了近500位皇帝。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精明的领袖和一代君主; 其中一些是诽谤和无辜的。 许多故事发生在他们身上。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有一个皇帝,他竟要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初显锋芒话说有一次甘茂跟着秦王出差,在路边休息时,一个大公鸡打扰到了秦王,

  • 历史上的嫪毐有多厉害?能得吕不韦青睐,赵姬甘愿为其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嫪毐个人历史简介,历史上真有嫪毐其人吗,历史上嫪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而这位“秦始皇假父”,与吕不韦和赵太后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而后又发动靳年宫叛乱险些杀死秦始皇,被平定后却又不记入史册,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诸多的谜团中又存在怎么样的真相呢?[var1]吕不韦与赵姬的后宫秘史秦始皇年少时,吕不韦时任秦国的宰相,看着秦始皇逐渐长大,很快就要到亲政的年龄,吕不韦心中却担心

  • 齐国紧挨着鲁国,为何不一口气吞了它呢?顾虑重重结果错失了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齐国和鲁国的关系,齐国和鲁国实力对比,鲁国是如何战胜强大的齐国的

    鲁国的开国君主其实是周公旦,这哥们灭了奄国以后,就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封地。不过他忙着辅佐周成王,压根没工夫管理,所以就让他儿子伯禽去管理鲁国。这俩国家是紧挨着的,不过鲁国的实力一直都比不上齐国。为啥齐国就是不灭了鲁国呢?最后反倒是让楚国占了一个大便宜。[var1] 一、齐国不是不想灭鲁国,是没这个胆

  • 秦国名将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李信是怎样死的,秦国将领李信简介,秦国李信的战绩

    [var1]李信乃秦军后起之秀,率军攻楚却先胜后败战国末期,由于秦国对外战争相对频繁,再加上王翦、蒙骜等老将逐渐老去,以及秦始皇亲政前后朝局的剧烈动荡,因此秦国此时的军事人才缺口很大。于是,在秦始皇正式亲政以后,一大批年轻将领开始迅速受到重用,李信便是其中之一。[var1]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

  • 战国名将廉颇、李牧,都死在了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奸臣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大将廉颇李牧,战国名将一人杀死廉颇李牧,廉颇赵奢李牧都是哪里人

    廉颇、李牧、王翦、白起被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人几乎代表了战国时期最高的战力成就。[var1]其中白起被秦昭襄王所杀,而王翦大概率是自然死亡,其中当属廉颇和李牧死得最憋屈。因为二人竟然死在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手中,也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奸臣郭开。赵国小人郭开出身晋阳的郭开,虽然学识不高,但是为人

  • 千万不要大白天睡觉,因为孔子会对你说:“朽木不可雕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白天睡觉的经典语录,孔子说要学会独处,孔子讲生活习惯

    睡觉本来是很放松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会把睡觉当成是放纵情绪的事情,即便是天子诸侯们,真的是要睡起觉来,是根本顾不得什么礼仪的,在床上可以睡,在席上可以睡,就是在车上也是可以睡的,仪态感没有了,威严感也没了,端着的高大上也不要了。睡觉就是睡觉,就是那么简单,所谓“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跟今天没有什么不

  • 北朝陵墓发现《升仙图》,难道《山海经》中的生物,就长这个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升仙图,山海经里描述陵墓的邪兽,山海经里的古神仙画像

    [var1](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2013年的时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山西博物院等机构进行合作,一起对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展开了发掘工作。九原岗北朝墓,其原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

  • 孔子——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人,没有他中华文明可能就不存在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给中国带来的文明,孔子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孔子与华夏文明

    “德不孤,必有邻。”天才从来不孤独,他们会结伴来到人间。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那是一个天才大爆发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出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波斯出了索罗亚斯德教的创立者索罗亚斯德,古印度出了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而我们中国则出了孔子、老子等先哲。我们中国是人类唯一未有中断文明

  • 为什么战国的规模动辄几十万,三国只有几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城池规模,战国兵力为什么多,战国时期的兵力有多少

    [var1]原因之一:人口数量的影响,东汉末年人口断崖式下降从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便已经开始推行户籍制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将此制度推行全国,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史料,对历朝历代的人口变化有个初步了解。而根据现有资料来看,东汉末年人口下降极为严重。[var1]由于先秦史料丢失,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准确

  • 燕王哙遇上了好时代,燕国却没有遇上好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赵哙,燕国燕哙结局,燕王哙让位的启示

    对苏秦、张仪这些纵横家而言,是好时代。燕王哙的爷爷燕文侯支持苏秦,让苏秦挂了燕国相印,还支助苏秦游走六国。苏秦巧舌如簧,挂了又挂了五个国家的相印,取得了人生中最巅峰的成就。燕王哙的爸爸燕易王,娶了秦惠文王的女儿,导致六国合纵格局破裂。凡事有好就有坏,燕国跟秦国结盟,相当于就是背叛了五国,所以此后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