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股取士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也对明朝的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八股取士既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也对明朝的灭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88 更新时间:2024/2/28 7:37:38

对这个问题,吕思勉曾提过,由于八股文的影响,明清的人对历史也不是太熟悉:八股文“其式由明太祖及刘基所定,故亦谓之制艺。其用意,大概是防士子之竞鹜新奇的。”“八股文体的性质,尽于二语:(一)即文中的话不算自己所说,而算代圣贤说一篇较详尽的话。(二)则历来所谓对偶文字,系逐句相对,而此则系逐段相对,所以其体裁系特别的。又八股文长短亦有定限。在清代,是长不能过七百字,短不能不满三百字。此等规则,虽亦小有出入,但原则上是始终遵守的。因有(一)之条件,所以文中不能用后世事,这是清代学者疏于史事的一个原因。”

什么是八股文?

八股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不得增减,人们只能按题目的字义敷衍成章。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后。股者对偶之名也。”

八股文的主要特点

所谓破题,即把题目的大意分析一下,即开头两句。

破题作得及格了,乃试作承题,约四五句,即将破题中的紧要字句承接下来,简要揭示全文主旨。承题作得合格了,乃试作起讲,即提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为何发此言。起讲作得合格了,乃作全篇。最后敷演圣人,言毕自据所见,或敷十字,或百余字作一结论。

大致说来即是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说全文的主旨;

第二部分说说题意的本原;

第三部分是对题意的发挥;

第四部分是引用古书上的话或别的事例来论证;

第五部分是结论。

八股取士制度的弊病

八股取士制度使“四书”、“五经”成为读书人必读之书,八股文成为做官的敲门砖,严重地败坏了人才。

对此,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进行了揭露,他认为:“萃天下之人才而限于资格,则得之者少,失之者多。”并借王冕的口气,批评八股取士制度说:“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的轻了。”国家天天挂着孔孟的招牌,其实不许人“说孔、孟的话”,也不要人实行孔孟的教训,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试帖诗,其余“文行出处”都可以不讲究,讲究了也没人给官做。

顾炎武

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败坏人才远远超过了焚书坑儒:“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

他们必须揣摩题目的意思即所谓代圣人立言。如题目是孔子的话,则跟着题目发挥些圣贤道理。此外,写八股文,不但要合规矩,连字数也有明确的限制。

这样大批的士人变成酸腐不堪的货色,吴敬梓前后,有一位中医叫徐灵胎(大椿),作了一首曲子叫《时文叹》,其词说:“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成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八股取士制度既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必然造就一大批不学无术、孤陋寡闻的学究。

清初的顾炎武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今之经文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今之经义,始于宋熙宁中王安石所立之法,命吕惠卿、王雩等为之。《宋史》:‘神宗熙宁四年二月丁已朔,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命中书撰大义式颁行。’元祐八年三月庚子。中书省言:‘进士御试答策,多系在外准备之文,工拙不甚相远,难于考较,祖宗旧制,御试进士赋诗论三题,施行已远,前后得人不少。况今朝廷见行文字多系声律对偶,非学问该洽,不能成章。请行祖宗三题旧法,诏来年御试,将诗赋举人复试三题经义。举人且令试策,此后全试三题。’是当时即以经义为在外准备之文矣。陈后山《谈丛》言:‘荆公经义行,举子专诵王氏章句,而不解义。荆公悔之,曰:“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岂知数百年之后,并学究而非其本质乎?此法不变,则人才日至于消耗,学术日至于荒陋,而五帝三王以来之天下,将不知其所终矣。”

八股取士制度作为束缚读书人的工具,对明王朝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它败坏了人才,对明王朝的灭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明朝灭亡之后,满朝文武大声疾呼“断送江山八股文”。甚至有人在朝廷书写一大柬,上写:“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奏申贽敬,晚生八股文顿首拜。”这形象地揭示了王朝的兴衰与八股文的密切关联。

明朝的灭亡,使八股取士制度的弊病暴露无遗。

更多文章

  • 东林所谓“吾党”之说类似“吾辈”,“东林党”之称为阉党所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李三才被加上了盗用皇木营建私邸的罪名,使他声名狼藉。李三才在狼狈不堪时,还不忘为东林书院辩白,他上疏皇帝,希望消党祸以安天下。他指出:“东林者乃光禄卿顾宪成讲学东南之所也,宪成忠贞绝世,行义格天,继往开来,希贤希圣。而从之游者,如高攀龙、姜士昌、钱一本、刘元珍、安希范于玉立

  • 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看看他在北京的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自成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是怎样当皇帝的,李自成的经历总结

    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看看他在北京的42天都干了哪些愚蠢的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起义后,成功做了明朝的皇帝,这是非常成功的农民起义,然而之后明朝的崇祯帝的那时,李自成也效仿朱元璋的做法,带着农民起义,然而之后他却失败了,并非是他不走运,而是他和朱元璋的领袖才能相比,还是不够火候。李自成只做了四十二天

  •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刘伯温:有1个字我不会写,因此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刘伯温怎么知道朱元璋要杀他,朱元璋为什么杀刘伯温的原因

    朱元璋在经历战争之后,对那些陪他一起打江山的弟兄们进行分封爵位,但是这些人根本不知道满足,以为自己有了一点点的功劳不思进取,拿这个朱元璋不当回事,暗地里做一些违法的勾当。朱元璋对这些看在眼里,看在陪自己多年老兄弟的份上,并没有对他们采取措施,在他看来,只要他们不来反对自己就行了。但是到了后来,朱元璋

  • 姜子牙留下1件“法宝”,李靖靠它成为名将,岳飞却对它不屑一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姜子牙和李靖,岳飞和李靖谁最厉害,姜子牙与李靖谁厉害

    在唐朝开国战争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战场。一个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中原战场,一个是李靖负责指挥的江淮、江南战场。李世民手下汇聚了当时最为杰出的一大批文武人才,文有房玄龄、杜如晦,武有秦叔宝、尉迟恭等等,堪称人才济济。而李靖所在的江淮、江南站场,则几乎是李靖的独角戏,除了他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得力干将。然而

  • 明朝小岛被外国侵占,嘉靖皇帝一声令下,列强300年不敢染指中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辽东岛简介,明朝控制的岛屿,明朝的海防状况

    原来在1508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到的中国的广东沿海,并且携带着大量礼物想要和明朝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却被明朝的地方官严词拒绝了。由于当时明朝的东南沿海有了较多的倭寇,因此明朝的“海禁”政策十分严格,而且当时的明朝自诩为天朝上邦,根本就不屑于和对方进行贸易往来。而就在当年,葡萄牙人非法侵占

  • 朱元璋在路边吃瓜,边吃边称赞瓜农,刚走出300米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在路边吃瓜与瓜农相谈甚欢,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朱元璋为啥要杀瓜农

    朱元璋在路边吃瓜,边吃边称赞瓜农,刚走出300米下令:杀!朱元璋,明朝的一位皇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历史书上保留着对他的史迹介绍,电视剧中也常常会有朱元璋的角色出演。不管是从历史书上,还是在电视剧中都能让我们对这个人物有些许了解。但是有些发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你可能并不清楚。相传这位皇帝经常微服出

  • 明朝一墓出土银壶,壶主人丈夫与儿子都是皇帝,本人却双目失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定陵出土破银壶,明朝皇帝墓出土的宝物,古代墓里为何陪葬玉壶

    墓中两位皇后,一位乃皇帝原配孝端显皇后,另一位乃下任皇帝生母,即孝靖皇后。银壶就出自孝靖皇后棺椁,从银壶铭刻的制造时间显示,此器具是她封妃时所制。一把银壶从封妃用到去世,长达三十年,竟然未曾更换,此事出在皇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何况此壶并无装饰,甚至比不上民间富贵人家的陪葬品。专家又在其棺椁中发现一

  • 朱元璋问沈万三,桌上的猪蹄叫什么名字,沈万三的回答很机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沈万三请朱元璋吃猪蹄,朱元璋对沈万三的评价,朱元璋对沈万三有什么帮助

    现在很多人喜欢去的一个旅游景点——周庄,据说就是沈万三花钱建设的,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大富人,估计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古镇这么美的景色了。沈万三不仅有钱,而且有人脉。明朝刚刚开国不久,沈万三的钱财比一个国家都富有,整天是生活奢侈,山珍海味不断,比皇帝朱元璋的生活那是好太多。朱元璋是是从乞丐混到皇帝的传奇人物

  • 朱元璋有一“怪癖”,每天都要来一下,后宫的妃子猜不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狐媚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想必大家对明朝的历史故事张口就来,非常熟悉。明朝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孕育之地,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名列前茅,明朝即使在同期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相比也是最繁荣的国家之一。虽然明朝也并不是个十全十美的朝代,到不可置否的是明朝在很多方面都给后世留下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当然说起

  • 孔子的先祖:出身商朝王室,因老婆太漂亮,被同族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出身商朝王室帝乙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任君主,他有三个儿子比较出名,分别是长子微子启、次子微仲衍以及三子帝辛(即纣王)。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以续殷祀”。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率军东征,平定了武庚的叛乱,然后“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在微子启死后,他的弟弟微仲衍成为宋国的第二任国君。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