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有间密室,为宣泄压力每晚都要进去,直到死后才被世人所知

武则天有间密室,为宣泄压力每晚都要进去,直到死后才被世人所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67 更新时间:2024/2/8 8:26:03

武则天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而且也是几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被父亲送入了宫中侍奉唐太宗李世民了,李世民看到武则天后大喜,专门给她赐了一个名字媚娘,武媚娘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虽说李世民非常赏识武则天,但是在美女如云的后宫中武则天却并不算特别出彩,几年后,李世民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而武则天也和大部分妃子一样,被送到了尼姑庵里面去当尼姑,为朝廷、为百姓祈福,武则天又怎么可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呢?

唐太宗李世民

她在新皇帝李治出宫的时候,偷偷联系上了皇帝,并暗度陈仓的怀了孕,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也为了能够时时刻刻伴在自己心爱的女人的身边,李治想方设法的把武则天接回了宫中。

武则天的野心不仅仅只是当个妃子这么简单,回宫之后,她接连除掉了萧淑妃王皇后,并稳稳地坐上了皇后之位,武则天一手发动的废王立武事件,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关陇集团,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皇权不振的情况,而且还牢牢的将李唐江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几年后,李治风疾发作,为了更好地处理朝政,他将武则天封为了天后,至此,二圣临朝的局面出现了。

虽说武则天在夺权的过程中,一路青云直上,看起来好不威风,但是她的心中也是有很多孤苦和无奈的,高处不胜寒的滋味有多难受,只有她自己知道!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不只是因为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更因为她超强的治世能力。

在担任天后的时候,武则天极力劝诫李治,开放科举、吸纳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后来也成为了武则天登基的重要保障。

多年后皇帝李治去世,太子李显在灵前继位,临去世之前,李治还特意留下了遗诏,说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全由武则天决定,武则天坐上太后之位后,并没有把权力过让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依旧把控着朝政。

唐高宗李治

她先后立了自己的儿子李显、李旦人为皇帝,但是因为这些皇帝,都没有达到武则天的期望,所以武则天还是选择废掉了他们,并改国号为周,自立为王。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继位之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史称神都,建立了属于她的武周政权。

在位期间,她知人善用,重视人才的选拔,开创了殿试、武举以及士官制度,她鼓励农商、改革吏治,续写了盛世的荣耀。但是她同时也伤害了许多唐朝的宗室,挑起了酷吏政治。

武则天

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皇,武则天心里有多苦,只有她自己一个人清楚,为了排解心中的愤懑,武则天专门在自己的房间内建造了一个密室,据说她每天晚上都要进密室呆一段时间,她才能够心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密室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一直到武则天去世之后,这个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众人处理完武则天的后事之后,终于进入了密室,并看到了里面的情况,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密室中并没有什么惊人的秘密,里面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室内只有一尊佛像和两幅画像,武则天信佛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杀伐果断的女皇在难以入眠的夜晚,来密室念念佛经也是可以理解的,那这两幅画像画的又是谁呢?

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的两任丈夫李世民和李治。

武则天十几岁的时候就进入后宫,嫁给李世民了,毫不夸张地说,千古一帝李世民就是她的蒙老师,对于武则天来说,李世民一直都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而那位陪伴了武则天几十年的皇帝李治,对武则天的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的。

虽说两位皇帝都已经去世了,但是在武则天的心中,他们却仍旧是极为重要的存在,因此,每当武则天有烦心事或是无法入眠的时候,她便会进入到密室之中,把这些事说给自己的两任丈夫听。

武则天

虽说画像上的皇帝已经没有办法开口说话了,但是在倾诉的时候,武则天还是能够感觉到安心。

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武则天在位期间,确实做了很多打击异己的不当行为。

但是总体来说,她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她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广阔的胸怀也值得后人去学习,那你们又是怎么看待千古一帝女皇武则天的呢?你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好皇帝吗?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晚年幸福生活,建立宫殿,侍寝数位男妃齐上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男妃有哪些,武则天晚年生活在哪,武则天晚年有多幸福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便网络天下的年轻俊俏,还成立了专门的男妃管理所。在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入宫之后,更将二人日日带在身边,不知疲倦。这个男妃管理所就如同古代皇帝的三宫六院,由她的爱妃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管理。而在里面的男宠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长相俊俏的纯为满足武则天的欲望,另一种则有

  • 除了刘邦和朱元璋,这些太祖也名副其实,五代十国合格的太祖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最典型的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为何不是高祖而是太祖,朱元璋和宋太祖谁厉害

    太祖是庙号的一个,而庙号起源于商朝。商朝人重视鬼神之说和祭祀,他们尊重自己的祖先。对那些在世时对江山有重大贡献的人,后人会把他们放在太庙里,以此享受后世的供奉。由于不能直呼先人名讳,所以才起了一个新的称呼,这个称呼就是庙号。根据庙号的规则“祖有功宗有德”,有些君主叫什么祖,有些叫什么宗。说白了就是开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亲弟,唐高祖被逼交出兵权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争夺权力和地位,世界总是在杀戮和战斗的舞台上。无论是弱小的清朝还是强大的唐代,都不例外。唐代是中国最繁荣的王朝,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时代。不仅边疆的少数民族向唐投降,遥远大陆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朝圣。李世民将秦府的知己藏在玄武门附近的树林里。前天,李故意进宫举报李与李在后宫通奸秦王李兄弟相残,

  • 女子无才便是德?唐朝女子可不是柔柔弱弱,而是“德智体美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德才兼备的女子,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女子有貌无才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男权社会的统治下,一直倡导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对于女性的束缚始终贯穿着整个封建时代。但是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鼎盛王朝,它出现了极其相反的局面,这个朝代就是唐朝,唐朝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女子教育十分看重。一、强大的国家是女性思想开放

  • 十三朝古都西安:物资富饶,为何在唐朝以后再无王朝定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何唐朝之后不再定都西安,西安还有唐朝建筑吗,十三朝的古都西安

    而更有趣的是,追溯到今天,上一个在西安定都的朝代,还是距离我们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而在这过去的一千多年里,倒是北京后来居上,成为了元明清乃至新中国的首都。新政权的定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为啥西安从唐代以后,再也没有成为过首都。汉长安未央宫遗址流水的王朝,交替的都城在说西安为啥在唐代之

  • 三年杀三帝算什么,刘裕才是最强的屠龙手,一人消灭六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裕杀皇帝,史上最能打的开挂皇帝刘裕,历史上的皇帝刘裕

    讲道理,宇文护在杀皇帝方面不愧是行家,以冷酷,果断,高效著称。屠龙圣手宇文护不过,跟真正的屠龙专家比起来,宇文护的道行还是稍显浅薄了些。毕竟,刘裕在多年的征战过程中灭了不少势力和国家,也当然直接或者间接杀死了一众的真皇帝假皇帝。刘裕刘裕被赞为皇帝中武力最强者。曾经在第一次参军打仗的时候就一个人追着一

  • 中国古代精锐部队之两晋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魏晋南北朝王牌部队,南北朝的精锐军队,中国古代史上的精锐部队

    五胡乱华三国时期虽然各个政权相互征伐,但毕竟都是汉民族内部的矛盾。而到了五胡乱华时期,由于不同种族,经常会发生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在没有军粮的时候,甚至会拿人来充当军粮,称为两脚羊。一直到隋朝前期,民族之间的仇恨都是非常严重的。这也导致了大量百姓徘徊在死亡边缘。乞活军、北府军五胡乱华

  • 明朝末年的财政死循环拖垮明朝,看雍正皇帝如何根治这一绝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每个朝代经历过一段时期的繁荣后,后面继任的皇帝基本上都是躺在功劳簿上开始享受了,久而久之,一个不变的规律就出现了,那就是不堪压榨,活不下去的农民铤而走险开始了反抗,很快,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全国。伴随着农民起义的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起义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中央政权的财政税收越来越少。赋税不足,自然

  • 朱元璋原本很宠十子朱檀,为何后来杀他王妃,还赐他一个极差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第17个儿子朱檀,朱元璋和朱檀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打朱檀

    纵观这些被杀者,人们发现朱元璋砍人,着重砍的是那些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对象,若是自己家人,他一般都不会痛下杀手。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某次朱元璋大发雷霆,就处死了自己的儿媳汤氏。王妃汤氏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正妃,朱檀原本是朱元璋比较喜欢的儿子之一,仅两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封为鲁王,其封地更是富庶的山东兖州,起

  • 从边塞“防秋烧荒”制度入手,来看明代对蒙古的季节性攻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对蒙古的烧荒政策,明代边塞驻防据点,明朝后期对蒙古的评价

    从上古三代时期,就逐渐产生夷夏之分,到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长城为界限来划分这两个文明,魏晋时期中土内耗,蛮夷崛起,衣冠南渡,使得各民族在冲突之中逐渐融合。此后突厥与隋唐,辽金与两宋,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上演着南北对抗,到了元朝时期,所谓的北虏终于第一次统一中国,直至被明朝赶回北方的大漠,双方又继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