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若没有李自成内乱,没有清兵入关,会进入君主立宪制吗?

明末若没有李自成内乱,没有清兵入关,会进入君主立宪制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20 更新时间:2024/1/19 10:03:12

立宪制,就能让一个国家富强?谁规定的?君主立宪制,只不过是对君主权力的一种高度制,将其权利架空。关键问题是,架空君主权力的是哪一股势力?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话,是商业资本家,是金融资本家,还是工业资本家?

架空主的不同,结论则有天壤之别。不幸的是,明朝可能实现的这种所谓“君主立宪”,操纵者肯定是一帮地主豪绅。这个现象,与17世纪的波兰共国非似。

17世纪进入“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不是一个,17世纪波兰共和国的“君主立宪”比英国还要早。但是,我们都知道波兰后来的历史。这种所谓的“君主立宪”,恰恰就是波兰亡国的决定原因。

由于波兰搞的“虚君”政治,让国家丧失了权利的集中,完全无法统一国家的政策。几乎每一次有利于波兰国家改革的政策,都必然会遭到波兰地主们的反对。而且波兰共和国的奇葩制度,能够让少数反对票绑架最高议会,即使多数人支持也没有用。所以,波兰丧失了一切进步的可能性,更丧失了结国家力量的能力。

所以说,明朝这种封建地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搞什么“君主立宪”必然走与波兰共和国一模一样的道路!所谓的“君主立宪”,从来都不是以“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为目的,而是某个阶层为了自身利益,以限制君主对他们的约束。如果是地主豪绅做主的话,那么他们的最高目的——必然是彻底维护一亩三分地,形成魏晋时代那种“国有孝而无忠臣”的范。

所以,这种以地主豪绅为核心的“君主立宪”,下来的结局就是国家政令不通和四分五裂,然后被周边国家和势力瓜分殆尽。最后像三次被瓜分的波兰那样,彻底亡国。

更多文章

  •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为何不阻止刘宗敏胡作非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刘宗敏,李自成如何封赏刘宗敏,刘宗敏和李自成谁厉害

    因为变质了,更没有当初起义时的初衷了。面对刘宗敏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掳掠钱财,胡作非为,李自成不是阻止,而是阻止不了,无可奈何!一,刘宗敏的战功与狂妄。在李自成后期,义军能够一马平川攻进北京,打铁出身的刘宗敏功不可没。也正是这赫赫之功,让刘宗敏欲望膨胀目中无人。为什么?在冲锋陷阵一马当先的骁将中,闯王

  • 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俘虏之后,他在瓦剌的生活,是不是比宋徽宗要好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客观地说,朱祁镇此人做皇帝是不合格,但身上还比较有人情味,主要体现在对身边人相当亲厚,他之所以被王振忽悠着去亲征瓦剌,也是基于对王振的亲厚和信任,后来能够平安度过俘虏生涯,同样得益于这一点,可以说朱祁镇是成败皆在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朱祁镇和身边人的关系,来具体进行说明。首先是瓦剌太师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

  •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祁钰朱见深,朱见深为什么恢复朱祁钰的帝位,朱见深为于谦正名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铁了心要率兵亲政瓦剌。瓦剌是在北边活跃起来的一个部族,曾经是明朝北方最为头疼的大敌。瓦剌问题有它的现实性和急迫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明英宗的错误在于过于轻敌,军队大事全盘靠王振处理,是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外行指挥内行,历来遗祸无穷。果然大明惨败,明

  • 梁山上最牛地煞,可惜宋江不肯用他,否则打方腊不会死那么多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里所谓的"强"只是宋江心里的算盘而已,其实地煞里也有不少能忍,比如孙立武功很高,可跟梁山五虎呼延灼战成平手,而且他还是解珍、解宝两位的带头大哥,结果解珍、解宝都是天罡,孙立却只混了个地煞,除了孙立之外,地煞中还有一人,可算最牛的地煞,他就是凌振。之所以说凌振厉害,并不是说他武功高强,而是他会制

  • 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而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八旗主力,也一路南下攻击,准备随时进攻山海关。当时的吴三桂身边只有2万残兵,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吴三桂都对付不了。对于吴三桂来说,能够选择的只是向谁投降而已。在投降多尔衮之前,吴三桂进行了长时间的摇摆。在明朝灭亡之前,崇祯皇帝下旨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的部队走到了半路上,就

  • 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位,明朝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标继位明朝怎么样,明朝朱标没死的话兄弟会和睦吗,朱标如果没死的话

    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

  • 明朝军队战力有多强?丰臣秀吉的总结:光靠人多是打不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丰臣秀吉在位之时,发布的诏书常常以"天下人"署名,表达出他把天下当成囊中物的志向,他占领日本九州后,就表示"朝鲜国王也将服属于我,跟着就收复明朝",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丰臣秀吉甚至还预想过,占领明朝后该如何统治。在丰臣秀吉的计划中,北京可以当成天皇的驻地,朝鲜等地交给自己的亲信,而丰臣秀吉自己则驻守宁

  • 明朝时期,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与瓦剌的战争赢了吗,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瓦剌,明朝一直没打过瓦剌吗

    一开始,瓦剌并非是蒙古人,或者说,蒙古人并不认为瓦剌是自己人,在蒙古帝国兴起到元朝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与蒙元成吉思汗系通婚,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瓦剌积极参与草原诸部的战争,强盛一时。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失温,将其击败,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

  • 明朝百姓最仇恨的清军将领,不是皇太极,也不是多尔衮,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多铎是豫亲王,即多尔衮的同母弟,他有个外号叫"杀人狂魔",作为努尔哈赤的第15个儿子,多铎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虽然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没有两位兄长皇太极、多尔衮那么高,可多铎作战勇猛,军事能力突出,是清朝当世名将,却也最令明朝百姓痛恨。1629年,多铎就追随皇太极进攻山海关,后来又逼迫祖大寿投降,

  •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三个条件说开了,其实就是要地盘,要名分,要军饷,假如这个是李自成真心的要求,说明他当时有可能并没有做好夺取整个天下的打算,但这些可能挽救北京城的条件崇祯又为何不答应?第一:崇祯是个不愿意背负责任的皇帝,答应李自成的条件,不管李自成是否真心,崇祯都必须背上割土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