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只有皇帝一个人上吊,宋朝灭亡却有10万军民陪葬,为什么?

明朝灭亡只有皇帝一个人上吊,宋朝灭亡却有10万军民陪葬,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39 更新时间:2024/1/26 1:55:36

老百姓念及宋朝的衣食无忧富足的生活对宋朝十分眷念,文人士大夫更是希望宋朝能得以延续永保自己家族的荣华富贵。

虽说文人心思聪明脑子活泛,容易出奸滑之辈,但是文人一旦有了信仰其坚贞不屈的精神也是非凡夫俗子能比的,宋朝文人士大夫还是很有风骨的,不同于明清两朝“水太凉”,“南海圣人”这些道貌岸然之徒,宋文人还是有很多真正的有风骨的真大儒的。国破家亡之际他们也能坚守自己的名节的。

另外宋朝之前中原文明虽有几次差点被游牧民族侵覆但是毕竟还是挺过来了,而且每次胡人的到来带来的都是无尽的杀戮与毁灭,宋人对北方胡族根本不抱啥希望!北宋靖康耻记忆犹新啊!一边是无尽的死亡暗无天日的煎熬,一边是青史留名堂堂正正的为国尽忠,很多人潜意识里都认为除了抵抗到底之外没的选。

明朝就不一样了,明朝当然也有铁骨铮铮的好汉铮臣,比如方孝孺这样的,虽然有点迂腐,但是你不能否认他骨头挺硬!方孝孺被杀虽然在永乐朝没有掀起啥浪花,但是给后面的人影响确实太坏了!个人愚见,永乐帝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杀了方孝孺,给后面的人臣起了个坏头。

方孝孺之后的明朝读书人文武百官给我一种很腹黑的感觉,一个个的表面文章做的比谁都漂亮,张口闭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啥坏事他干的比谁都遛,对别人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己花天酒地,变着法享受;皇帝不管好的坏的,他都要管上一管,这件事有违祖制,那件事情道德沦丧…凡事损及自身利益的都要打压阻挠。有识之士认为解除海禁有益国本,他们就跳出来捧上朱元璋的祖制打压,背地里家人朋友出海赚的盆满钵满…

守边大将也捞钱,虚报兵额吃空响,屯田军民沦为将领家奴,鱼肉边关百姓,欺压外族百姓,不守信义坑杀努尔哈赤他爹,把边关搞的乌烟瘴气。后金崛起了,派人贿赂,他们不顾大明利益,处处放水,后面一看控制不了场面了,后金入关了打的他们抱头鼠窜。

大明朝廷里依然是那帮伪君子主政,一边忽悠皇帝,一边愚弄欺压百姓, 崇祯帝自小就受他们蛊惑摆布,根本认不清忠奸善恶,亡国破家上吊自尽,临死之际发出文臣误国,满朝文官皆可杀的感叹!这会倒是清醒了可惜晚了…

满清打来了,有没有抵抗的人了?有!什么人?抵抗最激烈的还是男方沿海一代东林党士族大本营,你以为他们抵抗满清是忠君爱国,错了,他们是放不下积累的庞大家业还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匆匆忙忙立上几个朱家子弟当傀儡皇帝,妄图偏安江南继续他们的富贵荣华,就这会了还是不忘私利权位,满清都兵临城下了,南明朝廷依然是人人争权夺利,争抢失败了就投降满清带着满清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哪里还记得啥大明社稷,汉家江山,一切不过是利益驱使罢了。最后一看,满清皇帝很给面子,对投降割头的还是很优待的,一个个都立马归顺了!君不见三边总督洪承畴开始好像也是个硬骨头啊,没想到满清一表态给官给钱立马成为满清的奴才!水太凉钱谦益那也是个道德文章写的华丽的大才子啊,没想到节操连个婊子都不如,水太凉了不敢节死,后来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带头剃发的也是他。这些可都是是明末的名臣名流。

真正忠义的还是老百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些被杀的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要说他们多爱国也谈不上,起码比洪承畴,钱谦益等辈强不少。

朱元璋要知道他们的存在,估计得气得从陵墓里爬出来大叫当初还是杀的少了啊!

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这个:与宋末不同的是,明朝是从蒙元过来的,那些没节操的一看似乎外族人当皇帝也不是不能接受啊,蒙元时代,还不是多的是享受富贵的汉族士族官员。他们总结出了一个道理,这天下别管他谁当皇帝,都离不开我们这些饱读史书的读书人啊!在一看满清皇帝挺上道,对待那些软骨头,自称奴才的降臣降将优待有加,那还等什么,赶紧磕头阿谀去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末若没有李自成内乱,没有清兵入关,会进入君主立宪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如果没有清军入关李自成能称帝吗,明末如果没有内乱清军能入关吗,没有李自成满清能入关吗

    君主立宪制,就能让一个国家富强?谁规定的?君主立宪制,只不过是对君主权力的一种高度制约,将其权利架空。关键问题是,架空君主权力的是哪一股势力?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话,是商业资本家,是金融资本家,还是工业资本家?架空主角的不同,结论则有天壤之别。不幸的是,明朝可能实现的这种所谓“君主立

  •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为何不阻止刘宗敏胡作非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自成刘宗敏,李自成如何封赏刘宗敏,刘宗敏和李自成谁厉害

    因为变质了,更没有当初起义时的初衷了。面对刘宗敏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掳掠钱财,胡作非为,李自成不是阻止,而是阻止不了,无可奈何!一,刘宗敏的战功与狂妄。在李自成后期,义军能够一马平川攻进北京,打铁出身的刘宗敏功不可没。也正是这赫赫之功,让刘宗敏欲望膨胀目中无人。为什么?在冲锋陷阵一马当先的骁将中,闯王

  • 明英宗朱祁镇做了俘虏之后,他在瓦剌的生活,是不是比宋徽宗要好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客观地说,朱祁镇此人做皇帝是不合格,但身上还比较有人情味,主要体现在对身边人相当亲厚,他之所以被王振忽悠着去亲征瓦剌,也是基于对王振的亲厚和信任,后来能够平安度过俘虏生涯,同样得益于这一点,可以说朱祁镇是成败皆在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朱祁镇和身边人的关系,来具体进行说明。首先是瓦剌太师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

  •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祁钰朱见深,朱见深为什么恢复朱祁钰的帝位,朱见深为于谦正名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铁了心要率兵亲政瓦剌。瓦剌是在北边活跃起来的一个部族,曾经是明朝北方最为头疼的大敌。瓦剌问题有它的现实性和急迫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明英宗的错误在于过于轻敌,军队大事全盘靠王振处理,是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外行指挥内行,历来遗祸无穷。果然大明惨败,明

  • 梁山上最牛地煞,可惜宋江不肯用他,否则打方腊不会死那么多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里所谓的"强"只是宋江心里的算盘而已,其实地煞里也有不少能忍,比如孙立武功很高,可跟梁山五虎呼延灼战成平手,而且他还是解珍、解宝两位的带头大哥,结果解珍、解宝都是天罡,孙立却只混了个地煞,除了孙立之外,地煞中还有一人,可算最牛的地煞,他就是凌振。之所以说凌振厉害,并不是说他武功高强,而是他会制

  • 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将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而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八旗主力,也一路南下攻击,准备随时进攻山海关。当时的吴三桂身边只有2万残兵,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吴三桂都对付不了。对于吴三桂来说,能够选择的只是向谁投降而已。在投降多尔衮之前,吴三桂进行了长时间的摇摆。在明朝灭亡之前,崇祯皇帝下旨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的部队走到了半路上,就

  • 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位,明朝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标继位明朝怎么样,明朝朱标没死的话兄弟会和睦吗,朱标如果没死的话

    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

  • 明朝军队战力有多强?丰臣秀吉的总结:光靠人多是打不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丰臣秀吉在位之时,发布的诏书常常以"天下人"署名,表达出他把天下当成囊中物的志向,他占领日本九州后,就表示"朝鲜国王也将服属于我,跟着就收复明朝",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丰臣秀吉甚至还预想过,占领明朝后该如何统治。在丰臣秀吉的计划中,北京可以当成天皇的驻地,朝鲜等地交给自己的亲信,而丰臣秀吉自己则驻守宁

  • 明朝时期,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与瓦剌的战争赢了吗,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瓦剌,明朝一直没打过瓦剌吗

    一开始,瓦剌并非是蒙古人,或者说,蒙古人并不认为瓦剌是自己人,在蒙古帝国兴起到元朝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与蒙元成吉思汗系通婚,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瓦剌积极参与草原诸部的战争,强盛一时。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失温,将其击败,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

  • 明朝百姓最仇恨的清军将领,不是皇太极,也不是多尔衮,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多铎是豫亲王,即多尔衮的同母弟,他有个外号叫"杀人狂魔",作为努尔哈赤的第15个儿子,多铎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虽然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没有两位兄长皇太极、多尔衮那么高,可多铎作战勇猛,军事能力突出,是清朝当世名将,却也最令明朝百姓痛恨。1629年,多铎就追随皇太极进攻山海关,后来又逼迫祖大寿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