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时中原应已有马镫,汉朝骑兵多以突袭、冲击和断粮等方式作战

汉武帝时中原应已有马镫,汉朝骑兵多以突袭、冲击和断粮等方式作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4/1/23 4:39:47

和我们固有的印象中的秦汉骑兵有所区别,秦汉时期的骑兵,是没有马鞍和马镫的,这两件骑兵装备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因此当时的骑兵作用有限,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史料记载表明汉武帝时期,马鞍和马镫就已经大量出现,不过一直没有考古实物佐证。

秦汉骑兵的起源与发展

1、关于骑兵起源的争论

骑兵这一古代,乃至近代的重要兵种,其起源时间或者起源时期,因为史料的缺乏和考古文物的缺失,而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现在关于我国骑兵的起源仍存在很大的争论。

①骑兵起源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是当今影响力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说法,基本上认为骑兵,至少是掌握骑射技能可以以独立兵种出现作战的骑兵,是在赵武灵王时期出现的。《七国考·赵兵制》说:“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兵,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

②骑兵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商朝时传入中原,春秋时期末作为独立兵种出现在战争之中。

③骑兵的起源早于殷商时期,但出现正式编制,属于独立作战兵种,到战国中期才出现。

车兵

④骑兵出现在春秋战国之交,是从车兵中独立出来的,春秋末就已经车骑并用,发展到战国时期成为独立兵种。

2、先秦时期骑兵的发展

我国中原地区,骑兵到底起源于什么时期尚无定论,但是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以后,各国的骑兵部队都开始成建制大规模出现,其中以秦、赵两国骑兵实力最强,数量最多。《史记》记载:“秦骑兵两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虽然史料中没有明确说明这些骑兵是用骑射的战术作战,还是仅以马为加快行军的工具,到达战场后下马作战。但此时骑兵的速度优势已经显现,甚至已经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此时的骑兵已经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汉朝骑兵的起源与发展

作为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争霸的胜利者,在多年的战争中,使汉高祖刘邦意识到了骑兵在机动和速度上具有的绝对优势,从而更加注重了骑兵的建设,骑兵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有两场战斗促使汉朝发展骑兵,一是楚汉之间的彭城大战,二是刘邦亲征匈奴的白登之围。彭城大战刘邦56万之众,败于项羽3万骑兵,促使以步兵为主的汉军开始发展骑兵。《史记》记载:“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白登之围比彭城之战还要危险,刘邦率领以步兵为主的32万大军北征匈奴,结果自己所率骑兵同步兵大军脱离,被冒顿单于的三十余万精锐骑兵包围,后侥幸脱险,此后骑兵开始作为汉军的主力部队发展。

刘彻

至汉武帝时,对匈奴作战基本上以骑兵为主力,尤其是几次主动进攻作战中,汉军皆出骑兵数万,扭转了步兵追不上匈奴主力,无功而还的局面,几次打破匈奴而归,骑兵已经成长为战略兵种。

汉军骑兵作战阵法与战术

1、汉军骑兵的作战阵法

两汉时期,在骑兵的建设上已经成果显著,在行军布阵上已经成绩斐然。秦汉时期的项羽就是利用阵法指挥骑兵屡屡大破敌军的佼佼者,而后汉朝同匈奴作战,又积累了相当的战斗经验,在骑兵的作战阵法中已有较高的创新与成就。

①进攻阵法——方阵

大规模骑兵进攻作战中,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阵法。通与步兵方阵一同组成,步兵方阵为中军,在前;骑兵方阵在后,为左右军,三军成“品”字形;“品”字中间为指挥中枢。

《史记》中记载了卫青北征匈奴的指挥官安排:“令大将军出定襄。郎中令为前将军,太仆为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襄为后将军。”运用的就是方阵阵法。这种阵法以步兵为前锋,骑兵作为机动部队掩护其左右翼,充分发挥骑兵灵活的机动性。

②防御阵法——圆阵

圆阵是典型的防御阵法,其并不是根据骑兵的作战特性设计的方针,早在步兵作战时期就有圆阵的记载。顾名思义,圆阵就是以士兵围成圆形,步兵在外,骑兵在内,步兵防御,骑兵伺机反攻。

最早有记载运用圆阵作战的就是项羽,在垓下之围中,面对灌婴的追击,分军为四队进行冲杀和防守。西汉时期的李广,在远征匈奴时,其四千骑兵被匈奴数万骑兵包围后,也用过这一阵法。《史记》记载:“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如雨下,汉兵死者过半,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2、汉军骑兵的作战战术

汉军骑兵的作战战术,其整体上继承了战国中期以来的骑兵传统战术,在这个基础上,又结合同项羽和匈奴的作战经验,加以创新。且由于骑兵规模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还可能是因为马鞍与马镫的发明与应用,骑兵战术的发展在两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且深刻影响了后世对骑兵的运用。

①冲击战术

两汉时期骑兵的冲击战术其实是对先秦时期车兵战术的继承,只不过将冲击敌阵的车兵换成了骑兵。这种战术常常是两军主力对决时运用,而且常常是大集团冲锋,以求在气势上压倒敌人。

冲击战术分为正面冲击和侧面冲击两种,采用比较频繁的战术为侧面冲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冲击敌人侧翼,冲乱敌阵。纯骑兵则常常两种冲击相结合,在两汉时期这种战术被熟练的运用。

②断粮战术

骑兵在古代战场,具有无可比拟的超强机动性,可以出击敌人后方,阻断敌军粮道,达到困死敌军,不战而胜的目的。在秦赵长平之战中白起就曾运用,到两汉时期也多有运用。《史记》记载:“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

骑兵

③奔袭战术

这一战术的运用同样也是对骑兵高机动性的运用,通常以一部骑兵同敌主力纠缠,再以一部骑兵绕过其主力奔长途袭其后方,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待敌主力回援时,与敌主力纠缠的骑兵追击,奔袭的骑兵回击,达到夹击敌军的目的。

由于两汉时期骑兵的高速发展,这一利用骑兵高机动性的战术得以充分的利用,奔袭的骑兵部队绕过敌军主力,直接进攻其更具价值的后方;或者快速前进到敌人休整的地域发动进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战术是对骑兵优势的充分发挥运用。《史记》就记载过卫青的一次奔袭:“出右北平咸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

汉朝对于骑兵的运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虽然现存最早的马鞍、马镫的实物出现在东汉末年,但随着近几年的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可能早在汉武帝时期二者就已经被发明,或者已经出现相应早期替代品,使汉武帝时期的骑兵得以空前发展。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之前汉朝军功集团势力强大甚至威胁皇权故无力北伐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要将汉朝的军事力量投送到外线去,让战火在匈奴而不是西汉的国土上燃烧,谈何容易!自汉高帝七年(前200年)的白登之围算起,直到元朔二年(前127年)将军卫青统军收复河南地,为了扭转汉匈双方的攻守态势,西汉经历了整整6代执政,耗费了将近80载的光阴。为什么让汉军走出国门、远征漠北就这么难?晁错在给孝文帝

  • 汉朝之后“官”和“吏”地位天差地别,互相利用也互相提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政治制度一览表,汉朝中央与地方的制度,汉朝郡县制带来的问题

    “官”与“吏”的区别,汉朝以后天差地别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随着世卿世禄制的逐渐崩溃,古代便开始逐步进入精英统治时代,大量士子通过自己的学识打动诸侯王,从而谋取一官半职,而其他同样拥有一技之长,却无法入朝为官者,便依附于这些官员,从事具体工作,在那个时代他们被称为“门客”,而“门客”其实就是早期“吏”

  • 汉唐始终重视对西域的管控,即使三国时曹魏仍设官管理当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简述汉唐对西域的治理,各个朝代对西域的管理,曹魏有没有占领西域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臣服后,汉宣帝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天山南北从此成为汉朝江山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官职与中原的“郡”是同一等级,“都护”相当于内地的郡督尉,执掌西域地区的军政。然而与内地的郡有所不同的是,西域都护还要负责保护丝绸之路上的来往商队,调解西域三十六国之间的矛盾纠纷,更要抵御外来势

  • 函谷关与潼关在汉朝之后均曾多次转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函谷关和潼关是一个关,函谷关跟潼关有没有部队驻扎,函谷关与潼关有多远

    关中东出的通道由关中东出,面临一个西高东低的地势,就我国大地势来说是从第二级台阶(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西)下降到第一级台阶。这个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是中华民族发源的摇篮之一,曾经是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也是早涝盐碱风沙危胁的地区,是大面积的隆起、侵蚀(山地、高原)和沉降、堆积(

  • “金屋藏娇”的由来,阿娇下嫁,成就了刘彻成为汉武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金屋藏娇刘彻与陈阿娇,汉朝金屋藏娇刘彻,汉武帝说阿娇金屋藏娇

    故事的主人公阿娇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陈皇后。他是窦皇后唯一的外孙女。身为汉文帝长公主的女儿,自然享有很高的地位。这里着重说一下,在汉朝长公主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在汉朝可谓是位高权重。当时的太后也有意让这个外孙女成为自己的孙媳妇,可谓亲上加亲。那时候可没有我们现在考虑的近亲结婚这回事。都是一些表亲舅亲结为

  • “夷陵之战”为什么刘备非要亲自挂帅?原因有点儿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发动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没参加夷陵之战,刘备兵败夷陵完整版

    “夷陵之战”为什么刘备非要亲自挂帅?原因有点儿让人心酸一说到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自然少不了发生于章武元年即公元二二一年七月的“夷陵之战”,这场战役不仅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关键战役,更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经典战例。关于这场战役的起因,想必很多人都已经耳熟

  • 曹魏有三位“安国亭侯”:程昱上榜,另外两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魏五大谋士程昱,程昱曹魏,曹魏谋士程昱最后结局

    一、程昱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程昱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东汉末年,程昱曾率领百姓抗击黄巾军。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获得兖州之地后,将程昱征召到自己麾下。自此之后,程昱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

  • 华雄连斩四将猖狂至极,为何曹操不让手下猛将出战?他在害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把华雄英雄牌还给华雄,关羽斩华雄疑点,关羽替曹操出战

    嚣张的华雄董卓篡夺东汉大权后,惹得众人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这可把董卓给气坏了!于是他准备派出吕布,好好地收拾众诸侯,但是华雄却主动请战,表示不需要吕布出马,他便可以搞定众诸侯。见手下如此敢战,董卓非常开心,当即升华雄为骁骑校尉,并拨马步军五万,让他前去迎战众诸侯!华雄初战告捷

  • 刘裕“造宋”与晋宋之际征伐随行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武帝刘裕纪录片,宋刘裕,刘裕建立宋朝的时间

    但他的很多不足也逐渐暴露,其中文化方面的缺失对他影响尤为明显。刘裕深知“得天下”与“治天下”的区别。所以,刘裕在军事“造宋”的同时,也不断在文化上“造宋”,以终达他最高统治之目的。刘裕生平的简单介绍陈寅烙先生把北方南渡的士族分为上、次、下三等,刘裕属于次等士族,“为一未进入文化士族之林的豪族(楚子)

  • 这条始建于唐代的古道,令徽州人发家致富,是中国三大商派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徽州十大古道,徽州古道真实图片,安徽徽州古道风景

    作为中国三大商派之一的徽商,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别看古徽州山多、水多,交通不便,但早在宋代时候,徽商就已经开始活跃,到明代后期、清代初期,徽商更是进入了全盛时期。《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如今蜿蜒在皖南深山中的一条古道,便是徽商辉煌历史的一种见证。皖南山区之旅,石台是一个让我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