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蹄南去人北望,刘裕痛失左膀右臂,华夏再失天下一统良机

马蹄南去人北望,刘裕痛失左膀右臂,华夏再失天下一统良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40 更新时间:2024/1/24 19:14:25

刘松王朝疆域

刘道规早逝,宗室力量匮乏

乱世中起业的军阀往往十分依赖乡党和宗室力量,比如曹操便以谯沛宗室和姻亲子弟统领军队征伐天下建立曹魏。宗室往往要比外人更易得到主君的信任,毕竟互相之间知根知底,又有着共同家族利益绑定,所以远比任用外人放心。西晋爆发永嘉之乱后,五胡乱华,北方许多家族迁往南方定居,刘裕家族便在其中。刘裕家族并不算庞大。他在年少时放浪形骸,为乡里所轻视,因此家族中并未把刘裕当块成器的料,与刘裕的关系也十分冷淡。待到日后刘裕飞黄腾达,能信重的唯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道怜和刘道规。

当年,刘裕密谋反桓玄,也是立刻联络两位弟弟共同举事。此后,刘裕常常亲自率军东征西讨,后方也多交由刘道怜镇守。刘道怜才能平庸,沈约称其“道怜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施为,多诸鄙拙。”换句话说,刘道怜不仅无才,而且缺德。刘道怜镇守过的地区府库皆空,俱被刘道怜贪入囊中。刘裕为此数次遣大将辅佐刘道怜,并劝其收敛,可他通通当作耳旁风。

刘裕画像

刘道规相比起哥哥刘道怜要优秀许多,刘裕也更愿意委派刘道规执行更重要的作战任务。义军起事后,连战连捷,桓玄无奈之下西遁荆州,刘裕令刘道规率军追击。刘道规一路高歌猛进,在桑落洲大破敌军,夺取寻阳。刘道规继续西进,在峥嵘洲与桓玄数万大军相遇。当时刘道规仅有数千人,双方实力悬殊。部下皆建议刘道规退守寻阳,可他毫不畏惧,鼓励将士奋勇进攻,一举击溃数万大军。

刘裕占领荆州后,便留刘道规担任荆州刺史,都督荆州军事。荆州在建康(东晋的首都,即今南京市)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晋时期中央每逢政治危机,往往是荆州军阀作乱,顺江而下包围首都建康。刘裕非常重视荆州都督的任命,所以安插自己的弟弟刘道规担任此职。

晋末局势紧张,各地军阀林立。荆州处于四战之地,西有谯蜀政权,南有卢循徐道覆,北有强盛的后秦,三方俱对荆州虎视眈眈。再加上,荆州内部还有桓氏残余势力作乱,其形势可谓三面临敌、内外交困,刘道规身上担子一点也不轻松。

刘裕大军北伐南燕之际,卢、徐趁虚而入,迅速攻下江州。并且联合桓谦、西蜀谯道福、后秦大将苟林一起攻打荆州。可是刘道规临危不乱,他内抚百姓,外御诸寇。桓氏在荆州极有威望,甚至江陵城中不少人写信与桓谦通敌。刘道规发现后,看也没看便把书信全部烧毁,这让军民百姓都信服于刘道规的仁德,便誓死助其守城。

剿灭卢、徐

刘道规在战争中相继击杀桓谦、苟林,大破徐道覆,力保荆州不失,军事谋略和政治胸襟展现得淋漓尽致。战争结束后,朝廷大力嘉奖刘道规,进拜他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比三司(即相关礼仪、官府规模如同三公)。

然而刘道规却在荆州染上了重病,他只能上表请求回朝养病,朝廷答应了他。但不幸的是,刘道规回朝不久便猝然而逝,年仅四十三岁。刘道规任荆州都督时,府库中的财物分文不取,解职时有两名亲随士兵擅自取走坐席,竟被刘道规军法处置。这与他兄长刘道怜的“贼不走空”形成了鲜明对比。刘裕因念其镇守荆州之功,追封他为南郡公,谥曰烈武,还追赠他为司徒、侍中。刘裕本就没有多少可信任的宗室力量,雄才大略的刘道规早逝后,这让刘裕在后来用人之时处处掣肘。

关键之时最佳拍档去世,刘裕被迫班师

刘裕北伐之师犹如摧枯拉朽,很快就攻灭了姚秦。他还在黄河岸边布署“却月阵”大破北魏军队,吓得北魏再不敢与之争锋,局势可谓一片大好。刘裕本来想经营关中,乘势西征,可正当此时,刘穆之却在建康病逝。刘裕怕京师生乱,只能率大军回师。那么,这个刘穆之又是何许人?为什么他的病逝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

当初刘裕暗中联络北府军旧将,密谋共同起事,反抗谋国篡位的桓玄。在急需人才之际,何无忌向他举荐了刘穆之。刘裕与刘穆之相谈甚欢,一见如故,迅速建立信任。攻占建康后,刘裕常问计于刘穆之,还将许多大事托付给刘穆之处理。每当刘裕在外征伐,便由刘穆之处理国政。

刘裕攻破长安

刘穆之确实才华横溢,甚至可以一心多用。史书中记载:

“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宾客辐辏,求诉百端,内外咨禀,盈阶满室,目览辞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也就是说,刘穆之在阅览辞讼的同时,还能写着公文笺书,听着命令,应酬宾客。一人同时处理四件事,还能做到有条不紊、互不干涉,刘穆之的确是个奇才。

刘穆之还提出过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当时豪强门阀仗势欺压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刘穆之便整改法律,将法律尽量偏向于保护底层百姓的权益,打击豪强利益。他宰执晋廷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刘穆之曾多次帮助刘裕挫败政敌的阴谋。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的老臣王谧去世后,理应轮到刘裕继任,但另一位义军领袖刘毅却不赞同刘裕独揽大权,他想让谢混接替王谧,或者让刘裕在丹徒领扬州刺史,尚书省诸事交付予尚书仆射孟昶决断。

刘毅派皮沈向刘裕转达他的看法,皮沈没有立刻去见刘裕,而是先见了刘穆之。刘穆之假装上厕所,暗中通知刘裕,建议他拒绝刘毅。刘裕依言而行,事后询问刘穆之何故。刘穆之深刻分析了当时的朝局形势,认定刘毅等义军元勋必会作乱、争权夺利,此时刘裕应当尽力包揽权势,不应该仅仅屈就于守藩之将,刘裕这才如梦方醒。后来刘毅等人果然与刘裕唱对台戏,而且他们也嫉恨刘裕手下有如此智士,便时常挑拨离间刘裕和刘穆之的关系,结果刘裕反而更加信任刘穆之。

南朝步兵兵俑

刘穆之对刘裕非常忠诚,在官场、民间打听到的消息无一例外都汇报给刘裕,维护刘裕的统治。刘穆之喜欢广交宾客,在朝堂上布置大量耳目,将每个朝臣的信息和想法统统报告给刘裕,即使是与他关系亲近的同僚也不例外。有人经常借此讥讽刘穆之,可他却不以为意。因为刘穆之认为刘裕对他有知遇之恩,自己理应效仿昔日张辽告发关羽欲叛之事。

天不假年,刘穆之骤然长逝,刘裕在长安听闻此事后悲恸哀婉不已,他的逝世对政局影响极其巨大。刘裕之所以敢常年远离中央在外征伐,正是因为后方有刘穆之这位黄金搭档,自己才可以毫无顾虑。当时刘裕正处于经营禅代的关键时期,须极力避免中央政局出现混乱,所以刘穆之逝世后刘裕决定立即班师,回去稳定大局。

无奈之下,委任其子镇守关中

虽然决定班师,但是刚打下的关中总不能不要,缺乏宗室力量的刘裕在关中都督的人选上犯了难。经历了太多都督割据一方的教训,刘裕不敢留外姓将军镇守关中。关中重地,远离中央,又与大夏和北魏相邻,二国都对关中虎视眈眈。若爆发战争,刘裕定然难以立刻施救,这就需要关中都督才能卓越,可以应对突发情况。若刘道规还活着,他毫无疑问是最佳人选,可现在又可以用谁呢?刘裕的宗室之中根本无人能满足这两个条件。无奈之下,刘裕只能委任自己的二儿子刘义真为关中都督。

义熙北伐

刘义真年纪太小(仅十二岁),还是个孩子。他虽然不会背叛自己,但是同样缺乏政治才能和经验。刘裕便留下亲信王修担任刘义真的长史,王镇恶担任司马,辅助刘义真掌管关中军政。刘裕忌惮大将王镇恶,害怕他在关中骄纵无人能制,便以卫瓘诛杀钟会之旧事,暗示沈田子监督王镇恶。

刘裕自以为安排周到,可事却与愿违。沈田子心中对王镇恶存有怨恨,当初沈田子先打到长安城下,因为不敢独自贪功才没有进攻长安。后来王镇恶到了长安城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从北门攻入长安,灭亡了姚秦。战争结束后王镇恶得到丰厚奖赏,冠于诸将,这让沈田子及其他诸将非常眼红。

刘裕画像

后来军中盛传王镇恶想杀尽南方人,在关中自立。沈田子一直想除掉王镇恶,见此机会便自称得到刘裕命令,拉拢傅弘之合作,最后二人在军账中擅自杀害了王镇恶。长史王修听闻此事,又以沈田子擅杀大臣为由将其下狱处死。

而刘义真因为年少,总是对左右奴仆胡封乱赏,王修见状常裁减刘义真的赏赐,这引来了奴仆们的怨恨。在王修处死沈田子以后,奴仆们就进谗言说,王修之所以杀死沈田子是想要欲造反,结果毫无政治经验的刘义真竟信以为真,击杀了王修。

王修死后,关中彻底乱了套,再也没有统一的号令。赫连勃勃大军趁机逼进长安,刘裕大惊失色,要求刘义真舍弃长安,率轻军速归。可是,刘义真与诸将舍不得财宝辎重,部队行军速度缓慢。傅弘之虽苦劝舍财,可刘义真仍不听从。最终队伍被赫连勃勃追上,在青泥死伤惨重,蒯恩、傅弘之等将皆被俘虏。刘义真因为在前军侥幸逃脱,当初浩浩荡荡的关中军队,最终仅剩下数百人。而前去支援关中的朱超石和朱龄石也被赫连勃勃打败,二人也被俘身亡。

关中大军死伤惨重,一统江山愿望就此破灭

经此一役,刘裕麾下名将被赫连勃勃杀得杀、俘得俘,昔日不可一世的关中大军仅剩数百人,这对刘裕造成严重打击。此后,刘裕再也无力兴师北伐,一统江山的伟大愿望就此破灭。如果刘道规活着,刘裕定不会让童稚统治关中;如果刘穆之不死,刘裕和不可能就此班师回朝,可如今只留下千古遗憾。

更多文章

  • 都说大唐盛世,那么唐朝究竟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的十大盛世,一张图看懂唐朝盛世,唐朝的盛世延续了多久

    唐王朝的信心有多大?比如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当时在唐朝担任都督,而大唐名将哥舒翰其实是个突厥人,大唐却毅然决然的任命他为主帅,压根没在意他的出身,更不怕他叛乱,当然也不能认为唐朝对外,只是采取怀柔政策,那么唐朝到底有多强大呢?看一下唐朝消灭了多少国家,你就知道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可谓是存在感最低的

  • 察举制为士族门阀兴起提供了条件,晋朝时其发展到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士族门阀制度,察举制对后世影响,西晋的著名门阀士族

    汉代察举制为士族门阀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在科举制度没有形成之前,如何为国家选取合适的人才,是帝国需要慎重考虑的大事。西汉初年,国家选拔人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乡举里选”,由地方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那个时期并没有系统性的人才推荐机制,整个过程都比较随意。直到汉武帝时期,这种随意才逐渐有所改观。刘彻是个爱折

  • 上官婉儿经历了怎样的感情波折?在旷世才女身边男人自然不在少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官婉儿的情感史,上官婉儿性格分析,上官婉儿人生智慧

    麟德元年,大唐上官氏遭受灭顶之灾。因为,早年上官仪曾向李治谏言废黜武后,在武则天上位后上官仪遭到了报复,惨遭诛杀。上官氏子弟受到株连,男丁被杀或流放,女眷则被充入皇宫沦为官奴。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在这场横祸发生时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与母亲郑氏一同被发配到掖廷。最终,在母亲的培养下,婉儿饱读诗

  • 武则天为何退位不到一年就去世?史书都不好意思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退位一年就死了的死因,武则天退位后为什么没人敢动她,武则天退位后为何不到一年就死了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是我国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在建立武周政权的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大肆打压李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并公开在后宫中包养男宠。神龙政变后她被迫退位,失去了权力和男宠的武则天,退位仅仅不到一年就猝死了。武则天处入

  • 大唐到底有多牛?送波斯王子回家,突厥挡道就灭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突厥让大唐绝望的将领,全盛时期的大唐有多强,大唐的真实实力

    有这么一个人,本来只想当个文官,结果打仗打得让人闻风丧胆。本来只是送波斯王子回国当国王,结果因为觉得突厥挡路,直接把人家给灭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波斯帝国热衷于和罗马干架。干着干着,忽略了在自己身边的阿拉伯。那个时候,阿拉伯只是一只小猫咪,波斯并没有将它放在眼里。结果没想到,阿拉伯是一只橘猫,很快就

  • 五代十国,指的是哪些朝代和国家,您知道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代十国指的是哪五代哪十国,历史上五代和十国同时存在吗,五代十国属于啥朝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的统治范围以中原地区为主,后世称之为五代。在五代存续期间,中原地区以外,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对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五个王朝,这些割据势力有的表面上俯首臣称,实际上只向中原王朝要钱,要粮,攫取利益,绝不履行臣子的义务。有的干脆公然和中原王朝对着干,中原王朝

  • 为何西晋追谥司马师为帝,而孙权只追谥孙策为王?一小事说明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登基后追谥孙策什么,孙策与司马师,司马师和孙策谁厉害

    《虎啸龙吟》中的司马师剧照熟悉三国历史的网友想必都知道孙策和司马师。“小霸王”孙策是江东基业的奠基者,对于江东其功劳甚至超过了父亲孙坚,可以说正是有了兄长打下的基础,孙权才能拥有三分天下的霸业。但是孙权称帝后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却只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三国演义》孙策剧照司马师是西晋王朝的奠基者

  • 南唐三代帝王简史!李煜:捡来的皇位,终究坐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唐后主李煜,南唐后主李煜历史记载,南唐国主李煜的一生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后世郭磨的《南唐杂咏》可谓是对李煜一生评价中的精髓。文采斐然,却出生于乱世帝王家,踌躇满志,却背负着承担不起的责任。论辞藻,李煜的词形象生动、语浅而意深,每每拜读,只觉口齿生香、意犹未尽。论治国,李煜才能平庸,生性又温和纯良,他扶不起留存于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背景下

  • 安史之乱后,才子派人冲回长安寻找爱妾,写下亦诗亦词的千古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安史之乱著名诗句,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安史之乱后表现唐王朝盛衰的作品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个事件我们都很清楚,只不过当时的兵荒马乱,惊慌恐惧,却是后人无法体会的。只有在史书之中,我们才能感受到那种触目惊心地人间惨剧。在此之中,也发生过许许多多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当安禄山的叛军逼近长安时,唐玄宗未做抵抗,带头逃跑,抛弃了帝都的百姓。因此,唐帝国的都城,轻轻

  • 把唐朝搅乱的人是谁呢?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谁打败了唐朝,唐朝朱五登死于谁手,帮唐朝打天下的名将

    他派人到长安,说要出家,要求朝廷将卢龙一分为三,彻底消除割据的隐患。此外,为了不让封建氏族反抗,他还把朱克容(朱韬之孙)等嚣张的士兵收拾起来,送到京城,并付给朝廷一万五千元。战马。只要李衡按照刘先生的话,将卢龙一分为二,然后将那些骄傲的士兵留在京城,将高官授给高官,卢龙就完全回到中央了。但可悲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