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为什么?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4/2/6 19:41:27

李善长在朱元璋弱小时,就跟了朱元璋,对朱元璋的发展影响巨大!

那么,为什么李善长明明都已退休了、一大把年纪了,还被杀?真相令人震惊!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丞相,朱元璋的股肱重臣,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淮西勋贵的No.1,爵至韩国公,与汤和、徐达、刘伯温、常遇春等共为大明王朝开国实际最高功臣。

功勋卓著的李善长,明明都已经告老退休了,本应安享天伦之乐,为何又会在古稀之年被杀掉?且听峰子哥慢慢说来。

李善长,被朱元璋不止一次赞为“在世萧何”。

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李善长投奔而来,属于朱元璋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器械供应,角色至关重要,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

特别注意一点,历史上的李善长,并不像影视剧中演的那样无能,实际上为了衬托刘伯温而被导演矮化或丑化。

李善长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他是有眼光的,从最初就决定跟随弱小的朱元璋打天下,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

不及如此,李善长还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又善于辞令。不过清朝重臣张廷玉评价:“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意思是外表宽和,实则内心刻薄。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

朱元璋授李善长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明朝开国六公爵,是指为明朝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李善长位居开国六公之首,被赐免死铁券(2块)!

峰子哥提醒诸位一点,汤和也封了公爵,不过汤和是洪武十一年才被封为信国公的,所以并不在最初封的“明朝开国六公爵”之列。

汤和这个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死后,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明朝开国六公爵,并没有被世人神化的刘伯温,刘基只被朱元璋封了一个伯爵——诚意伯。按照明朝大臣爵位由高至低:公、侯、伯。就爵位而言,刘伯温与李善长等开国六公爵,差两个级别,俸禄待遇也是差别较大的。

李善长最后退下来,扶植高徒胡惟庸上了相位,本已完美上岸,之所在古稀之年被杀,主要原因有三点:

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代表的淮西党,与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党,相互争斗,起初只是党争,后来演变成威胁皇权的地步。

李善长虽然退下来,但并没有闲着,他想通过扶植胡惟庸,来遥控朝政。

李善长和胡惟庸还通过结亲,建立紧密关系,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之子李佑,就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免于被株连。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李善长的弟弟及侄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明太祖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而李善长却没有表示感谢,太祖因而积恨在心。

胡惟庸一伙势力意欲图谋大事,曾亲自找退休的李善长商议,李善长开始很惊骇,后来居然说:“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我已经老了,等我死之后,你们再去干吧!)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能说么?这话缺乏政治智慧的胡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不是找死么?

随后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包庇胡惟庸,隔岸观火,说:“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绩,李善长却匿而不报。”

朱元璋以微末之身得江山,十分不易,所以当上皇帝后,对骄兵悍将本就疑心重重,害怕自己死后,朱家子孙镇不住这些元老功勋,而李善长曾作为开国丞相、文官之首,首屈一指,德高望重,门生故旧遍布,纵然辞相依然影响力巨大。

而且李善长还是个“不检点”的皇亲国戚,平时屡屡违制,犯了帝忌,杀他只是朱元璋长久心中愤恨的爆发。

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放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李善长和朱元璋在创业时,也曾是一对和谐君臣,形影不离,是同甘共苦的战友,可是当人一旦获得了高位,获得了权力,就会像着了魔一样,迷失相遇时的初心。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一段话亲评李善长:

后来,一个成了九尊至尊,一个成了开国丞相,都是权势赫赫,但二人却渐行渐远,再也找不回那份初心和信任。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权力是催人疯狂的春药,也是催人毁灭的毒药。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羽被追责,朱元璋将已76岁高龄的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70余口,一并处死。血流成河,令人深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一身破烂去“算卦”,写下一字,先生看后连忙跪地喊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算卦,朱元璋算卦真实记录,朱元璋算卦谁先算的

    自古以来,算命先生有不少,这些能人异士要不隐居山林,要不生于闹市。像刘备,刘邦这些能成大事者的人身边总有一个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活神仙,在千里之外掐指一算,就能运筹帷幄,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很多不曾留下姓名的普通人。古装电视剧电影里总有会出现一个算命先生,帮主角算出不凡的命运。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算命先

  • 朱元璋率军进一个村子,五个士兵闯进少女家中,最终她一生未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传奇,朱元璋娶没娶手下大将的女儿吗

    在古代,由于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女子的行为受到很大的约束。比如说,她们不能外出露面,只能待在家里做女子该做的事。就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如果女子想要外出游玩,必须偷偷摸摸地逃出家门。一旦被发现,她们的行为就会被称作是不成体统的。那么大家可能会问,古代女子为什么不能外出呢?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就

  • 阿里不哥在和忽必烈较量中落败,但其后裔却灭掉北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谁是合法继承者,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恩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决战转折点

    阿里不哥代表着什么?关于阿里不哥,国内的朋友熟悉他都是因为他和忽必烈的汗位争夺战。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除了两个人个人的权力争夺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对两种道路的选择,即阿里不哥选择的固守蒙古传统,和忽必烈选择的汉化,或者说走向当时世界主流的“文明社会”。当然说是选择,其实作为阿里不哥本人来说是

  • 崇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其实,他是想救明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期有个叫敖英的写了《东谷赘言》,里面有一段记载大意是说明朝自开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功绩,即使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也没有像汉朝一样和亲、像唐朝一样与邻国结盟,像宋朝一样纳贡称臣。还有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朱棣、朱由检为首的明朝君王,宁死不屈、其气节值得后人称颂。瓦剌、满族入侵,大

  • 史上各时期选出一个最牛武将,选完发现一规律,只有宋朝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武将排名前50,北宋最厉害武将排名,各个朝代的超一流武将

    首先明确一点,这里选的武将,是综合来看的,统兵、战略眼光、战术运用等,都比较优秀的,不单指武力值高的武将,再抛开当朝的君王。一、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有名的武将很多,什么孙武、李牧啊,乐毅、吴起啊等等,不过因为史料记载不尽详细的缘故,很多武将的能力都无法考量的太详细,所以比较难选。如果非得选出一位代表

  • 此人是北宋皇帝,却神似南唐李后主,传闻是李后主为报仇而转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唐李后主个人资料,李后主长相复原图,李后主背景故事

    但李煜书仍然书生气十足,不懂的掩饰自己,并且时刻不忘故国,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终于引起了宋太宗杀机。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七夕之夜,宋太宗派人赐了毒酒,李煜喝下后,半夜凄惨死去。一百多年后,宋徽宗出世了。宋徽宗也是一位文艺皇帝,与李煜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

  • 南宋灭亡前的最后一战,二十万军民蹈海,沉痛了此后的华夏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最后一战,南宋灭亡的历史资料,南宋重要的历史事件

    我们都知道,曾经横扫大半个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被称之为“上帝之鞭”、“黄祸”,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令人闻之色变。蒙古铁骑征服中亚的霸主,也就是那位雄才大略的耶律大石建立起来的西辽帝国,还有曾经强盛至极的花剌子模帝国不过是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征服东欧,灭掉称霸西亚的黑衣大食也不过是只花了不到五年

  • 明朝第一猛将,死后龙袍陪葬,夫人却被朱元璋烹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徐达智勇双全,那么常遇春就是明朝第一猛将。投奔朱元璋后的第一仗,常遇春就自请为先锋,攻取衢州大获全胜。采石矶之战,他亲率小船冲击元军如入无人之境,后因功晋升为元帅。鄱阳湖大战,常遇春一箭射伤张定边,救了朱元璋一命。随后两次北伐,直接将元朝赶回了草原。常遇春一生戎马,却十分怕老婆。朱元璋曾赏赐给

  • 明朝末年一位起义军首领,曾在四川屠杀6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朝政混乱不堪,灾祸接连不到断,加上边疆战争,可谓三管齐下,使社会底层穷苦百姓逐渐失去活路,举起反抗明朝大旗。在众多起义军中,最终形成两股比较厉害的队伍,一股是李自成李自成像他通过多年奋斗建立大顺政权,后来一举打进紫禁城,逼得崇祯皇帝跑到煤山,用一根绳子结束了生命,明王朝就此打住。另一股是本

  • 此人为大明献出续命良药,竟被崇祯放弃,清朝使用此药续命60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的救命秘方,明朝御用圣药,明朝用什么长生药

    明朝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时一位大臣向崇祯皇帝献上了为大明续命的良药,这个人就是黄景昉。他是一位忠臣,忧国忧民,对于此时的明朝他提出了一个方略,希望可以挽救大明。黄景昉给崇祯上了一道奏书,说此时的大明没有实力多面作战,只能让地方豪强乡绅自行招募兵将,用来抵御叛军。这其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