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重农抑商就是支持农业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农业方面我们先不看,我们看一下和商业有关的政策。秦国规定不允许私自放弃本职工作去经商,一旦破产的话会被治重罪。而且和商业有关的很多职业都被取消了。比如猎人、手工业者这些都被取消了。没有这些职业的话,秦国基本上就失去了经商的环境。不过这只是针对国内的,对外国外可是完全不同的。秦国鼓励其他商人来秦国经商,而且给他们很多优惠的政策。这样各国的商人都来到了秦国。可以说这项政策现在看来让人很不理解。不过,商鞅之所以这样做是有自己的理由。
[var1]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是战乱时期,战争不断。战争最需要的就是粮食和士兵。秦国的土地面积小,人口少。如果想要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就必须让更多的人成为农民。经过精耕细作之后,粮食产量才能变多。而秦国当时多数都是农民,能用来交换的商品也只有农产品。这些又都是打仗的必需品,所以秦国不想要这些东西流到其他国家去。于是就不允许百姓经商。这样粮食即使丰收的话,也都是在秦国国库里。秦国可以存着这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还可以用来打仗。这可以说是秦国不允许秦人经商的原因之一。
[var1]
再看一下第二点。秦国人一旦经商,就意味着把粮食运到其他国家来进行交换。在无形之中相当于壮大其他国家的作战物资。而且一旦发生战争的话,会直接影响这些商人的利益。如果商人在一个国家有生意,秦国要是攻打这个国家的话,这些商人肯定要反对。商人由于有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干预政治。而且商人经常对外经常,也会有消息走漏。这肯定是秦国不愿看到的结果。一个不被别国了解的秦国,在打仗的时候才更有利于自己。
[var1]
最后看一下秦国为何支持他国商人来秦国经商。我们知道商人可以让货物互通有无,没有商人的话社会肯定会乱套。秦国也有许多短缺的东西,比如皮革、铁器等。这些东西必须经过商人才能得来。所以秦国让这些商人到秦国,可以获得战争需要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商人知道众多的消息。这更方面秦国了解其他国家,也算是知彼知己了。
[var1]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秦国的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利大于弊的。商鞅在当时能想到这个政策,也是世上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