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86 更新时间:2024/3/15 20:51:14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

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邯郸之围、毛遂自荐以及邯郸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围。邯郸之战也叫做邯郸保卫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对赵国首都邯郸的一次攻坚战。

邯郸之战发展到后面变成了一场多强(赵国、楚国、魏国)对付一超(秦国)的战斗,双方指挥官分别是赵国的廉颇、赵胜,魏国的魏无忌,楚国的黄歇,秦国的王陵、王龁

战争最后以赵、魏、楚联军的胜利而告终,秦军伤亡近三十万。

[var1]

邯郸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围。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并斩杀赵国四十五万士兵,这一战赵国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详情请参考之前发表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秦军主将白起欲乘胜追击至赵国邯郸,然而秦国应侯范睢妒忌白起的军功,便谏言秦昭襄王秦军疲劳应休整,以赵、韩两国割城罢和。秦王应允,于是,秦国失去进攻赵国的最佳时机。

就在韩国割让垣雍(即现今原阳县)后,赵孝成王也准备割让六城以乞和时,赵国大臣虞卿出现了。

虞卿进谏赵孝成王,以赵国之地有限,秦国之欲无限为由,劝说赵王放弃割城与秦国,赵王听从虞卿的建议,于是放弃了割地的决定。

[var1]

邯郸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围。公元前259年,赵国大臣虞卿以原先赔给秦国的六城转而贿赂齐国。

秦昭襄王见状,大怒,于这年的十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

赵王见秦军来攻,一方面命廉颇以十万赵军于邯郸城外抗秦;另一方面,赵王派遣使者与魏国订立合纵盟约;再一面,赵王将灵丘(即现今山西省灵丘县)封给楚相春申君黄歇,结好楚国;最后,再分别派使臣到韩、燕两国与之交好。

外交方面,赵国几乎已经笼络好了所有的国家,现在就剩下内部专心抗秦了。

[var1]

邯郸之围

秦军来到邯郸城下时,以王陵为首的秦国将士本以为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的失败,已经没有什么抵抗力了,没想到一攻城就遭到了赵国军民的全力抵抗,秦军反而损失惨重。

原来在长平之战时,赵国的人民对于秦国坑杀四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军将士非常愤怒,也正是秦国这一残暴举动,使赵国人民与秦国结下了世仇。

于是在秦军来攻前,赵国从上而下都在为保卫邯郸而准备着,首先是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其次,邯郸城内的百姓妇孺也都主动参加到邯郸的保卫战中来。

[var1]

邯郸之围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毛遂自荐。战事已经到了第二年,秦军仍然没能攻下邯郸,秦王震怒,让白起领十万秦军支援对邯郸的战事中去。然而,白起对秦王之前让自己撤兵进攻邯郸一事耿耿于怀,便托病不去。

秦王无奈,只得让王龁接替白起领十万援军前往邯郸。

王龁与王陵两军对邯郸又发起了几次进攻,依然没有任何收获,反而自己死伤过半。就在这时,秦将郑安平又领五万援军以及大量粮草支援到邯郸的攻城战中。

[var1]

毛遂自荐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毛遂自荐。经过一年的战斗,秦军虽伤亡很大,但赵国也损失惨重,再加上秦军又得到粮草与援军的补充,赵王担心邯郸城难以支撑多久,便派平原君赵胜前去友邦请救兵。

赵胜认识到这次能否请到救兵就赵国的重要性,于是就打算从自己门客当中选出二十个智勇双全的人一同前往,然而选来选去都只选能选出十九个,还差一个。

就在赵胜为找不到另一个智勇之士烦恼时,这是,其余下门客当中有一个叫做毛遂的自告奋勇出来了。

赵胜见毛遂在自己门下三年都没有什么作为,本认为他没什么本事,因此也就没对他抱多大希望,但确实缺少一个人,也就只好让毛遂跟着去了。

[var1]

毛遂自荐

赵胜一行来到了楚国,他们对楚王陈说了一番利害后,希望楚考烈王发兵救赵。然而从早上整整说到中午,楚王都不愿意出兵。

见楚王不愿出兵救赵,这时,毛遂从众多门客当中抢到楚王面前,然后拔出佩剑对楚王道:

楚国国富民强,士兵众多,足以称雄于天下。然而,楚国却被白起攻占鄢郢,火烧夷陵,毁坏楚国宗室祖先。这种世代仇怨,我们赵国都觉得羞愧,难道大王不知道吗?大王如果与我们一同攻秦,那是在为楚国自己雪耻辱,并不是为了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慷慨激昂陈述下来,使得楚王非常的羞愧。于是,楚王决定出兵十万去救赵国。

[var1]

毛遂自荐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另一头,作为既是赵国盟友,又是赵国亲家的魏国,在接到赵国的求援后,魏安僖王也让魏将晋鄙率军十万救赵。

就在晋鄙领军到达邺(即现今河北省临漳县)时,秦昭襄王派人威胁魏王说:谁敢发兵救赵,等到秦国消灭赵国后,秦军就首先去打最先帮助赵国的那一个。

魏安僖王惧怕秦国,便命晋鄙在邺停止前进。

见赵国有亡国的危险,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使魏安僖王宠妃如姬盗得魏军虎符,然后带勇士朱亥杀晋鄙,夺了兵权,随后挑选八万精兵继续救援赵国。

这就是历史上的“窃符救赵”。

[var1]

窃符救赵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见楚、魏率军来援,为了给自己更大的作战空间,也为了激励士气。平原君赵胜招募了三千人队伍的敢死队。

在这支队伍中,赵胜以李谈率领敢死队向秦军进攻,秦军不妨,被迫后退三十里。

公元前257年12月,先后到达邯郸城外的楚、魏援军在商议后向已经疲惫不堪的秦军发起主动进攻,王龁见楚、魏联军来攻,也领兵来战。

就在两军打得难舍难分之时,邯郸城内的廉颇与赵胜见秦军与援军打起来了,便领邯郸城内的士兵出城再战秦军。

[var1]

邯郸之战

秦军本身就精疲力尽,在与楚、魏两国军队作战时也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再加上又有赵军从外围包抄过来,被内外夹击的秦军很快就溃败下去。

无奈,王龁只得率秦军残部逃回汾城(即现今山西省侯马市),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随后, 魏、楚联军乘胜追击,再败秦军于河东,王龁只得退守河西(即现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就在秦军大败之际,韩国也乘势加入到攻秦的队伍之中。

于是,赵、魏、楚、韩四国联军横扫河东之地,并先后收复魏国的河东郡与安阳,收复赵国的太原郡、皮牢与武安,收复韩国的上党郡与汝南。至此,邯郸保卫战以联军完胜秦军而告终。

[var1]

邯郸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失败分析。通过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知道秦国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点:

[var1]

赵胜

秦国主将王龁与王陵的轻敌。以为经历了长平之战的赵国没有多少抵抗力了。

秦昭襄王的狂妄自大。以为秦国足够强大,就没有国家敢去救援赵国,即便到了魏国发兵,也不去好言相劝或晓以利害,而是以威胁的方式让魏国停止救赵。

秦昭襄王用人不明。先是听从范睢的建议没有趁长平之战进攻邯郸,错失时机。后又让一个没有多大能力郑安平为将去支援攻打邯郸的秦军。

秦国失败的外交。没有在进攻邯郸时做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致使楚、魏两国发兵救赵。

赵国的同仇敌忾。面对秦军来攻,赵国军民,无论臣子百姓都积极参与到了首都的保卫战来。

平原君赵胜超高的外交才能。先是贿赂齐国,而后结盟魏国,巴结楚国,最后讨好燕、韩两国。在关键时刻又带门客说服楚国与魏国出兵。

[var1]

邯郸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邯郸之围、毛遂自荐以及邯郸之战的故事。

下期为你讲解——战国时期的人物故事之五国攻秦。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上方进行关注,也可以随时与朋友一起分享。

【 相关阅读(点击即可查看↓↓↓)】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秦国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赵国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魏国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楚国

更多文章

  • 端午节的由来,到底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又或是曹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端午节为什么是纪念屈原呢,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吗,端午节的来历和屈原的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文化中找到答案,揭开端午节的面纱吧。端五、端午节:“端”即“初”,有开始之意。在很久以前,只要是每个月的五日,都可以称为“端午”。直到汉朝,端午才被固定在五月五日,因为开始在五月的第一个五,故为“端五”。根据地支纪月,开始是以一月为寅月,按此顺序,五月即是“午月” ,又因为方进入五

  •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秦赵长平之战典故简短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冯亭献城、初战失利以及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冯亭献城。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交战国是秦国与赵国,交战的主角是赵国的廉颇、赵括以及秦国的王龁、白起。战争以赵国四十五万主力部队损失殆尽而失败告终。此一战,秦国亦伤亡士

  • 秦昭襄王与赵国暗中的较量,完璧归赵的幕后真相,蔺相如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是谁,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的好处,蔺相如对赵国的影响

    [var1]秦国的兴盛和强大可以说只一个艰巨的小国发展史。起初秦国的祖先只是养马的西周小官,还是因为其养马有功才被周天子封了块远离中原的小领地。之后,秦国经过几代的治理才逐渐成长起来。等到秦穆公这一代之时,秦国才出现一个强盛的契机;也就是重用商鞅之法以奖励耕战来强大秦国。仅是几年的时间,秦国就积累下

  • 擒关羽,斩黄忠的无名小将,吴国马忠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忠与马忠,马忠和关羽谁厉害,马忠与吴国的关系

    [var1]马忠与关羽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三国。东吴吕蒙借机偷袭荆州,此时关羽腹背受敌,只得带队败走麦城。败走的关羽,一路十分狼狈,马忠与潘璋等人欲引关羽进包围圈,这潘璋好大喜功,冲出引战,不用三两下就被关羽斩杀了。而反观马忠静候征战多时的关羽,一声喊起,伏兵长沟套索,绊关羽下马,一箭射中关羽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准确的预言了是楚国灭了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灭楚全过程,楚国三户是哪三户,秦朝和楚国是什么关系

    [var1]1.楚国和秦国一样有种不服输的血液传统。秦楚两国历史上都被传统的中原诸国看不起,秦国因为祖上为周天子喂马才被等在戎狄交错之处,一直被中原诸国在文化上不予认可。楚国更是如此,灭商中功劳很大,却被封为最小爵位子爵,称为“蛮夷”。所以这点上秦楚两国有着同样的憋屈,也产生了同样的气节,都通过多代

  •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有多少?答案是:500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时期诸侯的数量表,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战国诸侯有多少军队

    在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看来,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多,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反之,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弱。史书中说秦国“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说楚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秦国、楚国当时号称百万雄师,是军队人数最多的诸侯国。除秦楚两国其他诸侯国的军队人数有多

  • 让魏国失去霸主之位的马陵之战,蕴含种种谜团,是商鞅力促其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陵之战齐军进入魏国的目的,马陵之战魏国现状,马陵之战对魏国的影响

    [var1]桂陵之战,是魏军围攻邯郸之时,齐军趁虚而入、攻打魏国襄陵(今河南睢县),迫使魏军攻破邯郸后仓皇撤军,在桂陵被齐军成功伏击。这一战例,后来被列入了三十六计——即著名的“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之一。马陵之战同样也是一场经典战例。此战中,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以“减灶计”迷惑了魏军主将庞

  • 商鞅变法中为何不允许秦人经商,而允许其他商人来秦国,手段真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var1]重农抑商就是支持农业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农业方面我们先不看,我们看一下和商业有关的政策。秦国规定不允许私自放弃本职工作去经商,一旦破产的话会被治重罪。而且和商业有关的很多职业都被取消了。比如猎人、手工业者这些都被取消了。没有这些职业的话,秦国基本上就失去了经商的环境。不过这只是针对国内

  • 商鞅不仅会变法,还擅长打仗,带领秦军收复丢失几十年的河西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收复河西失地了吗,商鞅怎么收复河西的,商鞅入秦几年后收复河西

    [var1]河西之地,指的是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先秦河西之地。河西地跨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两边有洛水和黄河,中间是平原地带,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这个地方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种,在当时很多国家都想占领这个地方。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就多次争夺此地。进入战国之后,魏国率先崛起,魏文侯令吴起挂帅

  • 同处一个时代的忘年之交:贤相晏婴与儒家大宗师孔子的差距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晏婴的个人资料,晏婴对孔子的评价,晏婴的100个故事

    [var1]而后齐国依仗家底雄厚,对鲁国时不时进行各种敲打和欺凌。鲁国虽然国弱家贫,但好歹也是周天子最为亲近的宗室,齐国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地吞并鲁国。于是乎,两国之间的恩怨一直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直到齐景公时晏婴为相,努力平息内斗,以安定内部为主,不断提振齐国的硬实力,而鲁定公重用孔子为代相大司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