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96 更新时间:2024/3/3 5:29:33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冯亭献城、初战失利以及长平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冯亭献城。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交战国是秦国与赵国,交战的主角是赵国的廉颇、赵括以及秦国的王龁白起

战争以赵国四十五万主力部队损失殆尽而失败告终。此一战,秦国亦伤亡士兵二十万。

[var1]

长平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冯亭献城。时间到了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开始迅速上升。(详情可参考之前发表的“商鞅变法”)

经过几代秦国君王对变法的深入实行,等到秦昭襄王这一代,秦国已然成为天下的霸主,天下难有与其抗衡者。(详情可参考之前发表的“战国七雄秦国”)

而此时东方的齐国经过二十多年前的乐毅伐齐后,国力大大衰退,也已经无法再能与秦国争雄于天下(详情可参考之前发表的“即墨之战”)

放眼天下,能再与秦国一战的也只有北边的赵国。因为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后,虽在综合国力上不及秦国,但在军事实力上却是唯一一个能与秦国一争高低的国家。(详情可参考之前发表的“战国七雄赵国”)

[var1]

冯亭献城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冯亭献城。公元前262年,强大的秦国发动了对韩国的侵略战争,并一度打败韩军,占领韩国野王。(即现今河南沁阳)

占领野王之地的秦国,犹如一把利刃插进韩国的腹部,使得韩国本土与上党郡之间被分割开来,两地之间的联系完全被截断。

眼见上党郡犹如一个在外的“孤儿”,随时会被秦国给吞并,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索性做起了人情买卖,他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换得秦国罢兵韩国。

[var1]

冯亭献城

上党郡郡守冯亭向韩桓惠王谏言秦国的狼子野心,请求韩王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以将秦之祸水北引,并借以获得赵国的支持。

然而韩桓惠王怕得罪秦王,并没有听从冯亭的建议,而是执意要求冯亭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秦国。

无奈的冯亭为了不使上党郡落入暴秦手中,回到上党后便以国仇家恨煽动上党郡各地的百姓抗秦。另一面,自己则带着上党郡的人口户册与地图只身来到了赵国。

赵孝成王隆重的接见了冯亭,对于敬献的上党郡,赵孝成王在征询了大臣的意见后,也接受了上党郡的归属。

[var1]

冯亭献城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初战失利。赵国接受了上党郡后,引起了秦国的强烈不满,秦王认为自己辛苦征战本该获得的土地竟让赵国坐享其成,于是便让王龁领兵进攻赵国。

赵孝成王见秦国发兵,便听从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派廉颇老将军领二十万赵兵驻守于上党郡附近的长平(即现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以防止秦军从此地进入赵国腹地。

秦将王龁见赵军已有准备,为了防止日后韩国从背后搞小动作,便没有直接指挥秦军向赵国攻去,而是调转军队再次攻向了韩国。

[var1]

初战失利

秦国以强大的队伍迅速占领了韩国的缑氏(即现今河南偃师市)和纶氏(即现今河南省登封市),以威慑韩国,使得韩国不敢再与秦国为敌。另一方面,秦军在王龁的带领下,又转向了上党郡。

此时的上党郡内并没有多少守军,赵国也还没有正式接管,因此,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上党郡很快就落入了秦军的手里。

秦国记恨上党郡百姓的亲赵疏秦,便对城里大肆烧杀抢掠,百姓惶恐,纷纷逃离上党郡,朝赵国境内逃去。

此时,位于上党最近的长平,廉颇也带领部分士兵来到两地交界接应百姓。

[var1]

廉颇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初战失利。没有了后顾之忧,又尽得上党郡十七城的王龁这下便开始放心率秦军来攻长平之赵军。

在摸清了秦军的情况后,赵军统帅廉颇首先向秦军发动了进攻,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而秦国军队的侦察兵却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这一战,秦国军队略占了上风。

廉颇见秦军经过败韩以及夺上党等一系列胜战下来,士气非常旺,战斗力非常强盛,便没有再主动进攻的意思。

可是,赵军不进攻秦军并不意味着秦军就不进攻赵军。两个月后,秦军发起主动攻击,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秦军还俘虏了四名赵国的尉官。

[var1]

初战失利

秦军此时军势正旺,廉颇不敢与之正面交锋,于这一年的七月命士兵筑起了围墙,赵军坚守在营垒里不出去应战。

王龁见赵军不正面交战,只是被动防御,便担心长期下去自己远离本土,粮草接济困难,到时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冒着重大伤亡的危险再次发起了对赵国的强攻,最终虎狼之师还是夺下了赵军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赵国尉官。

廉颇见秦军英勇无比,便依托有利的地形,筑起了层层防御工事,以疲惫秦军。

一方面,廉颇依旧命令士兵不与秦军交战,只依托工事积极防御。廉颇此取是想消耗秦军的战斗力,以以逸待劳的方式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秦军。

[var1]

初战失利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战争最怕的就是大后方的不稳固。就在廉颇积极防御以疲惫秦军时,邯郸城里的赵孝成王坐不住了。

自从与秦国有过多次交锋后,赵国基本都能战胜对方,尤其是在上次的阙与之战大败十万秦军后,赵孝成王就认定赵国足以与秦国抗衡。(详情请参考之前发表的“阙与之战”)

赵孝成王见廉颇与秦军的几次战斗都颇为失利,并且见廉颇不积极与秦军作战,只是一味的防御,于是他对廉颇有许多的不满了。

[var1]

长平之战

就在这时,赵国大臣楼昌见君王对廉颇心生怨意,便让赵王向秦国请和。赵王思量了一番同意了楼昌的建议,并派使臣郑朱前往秦国与秦王议和。

秦王见赵国派使臣前来议和,便以隆重的礼仪接待了郑朱。

秦王一方面假装同意赵国的议和,挽留郑朱在秦国多停留几日;另一方面则派出间谍在各诸侯国之间大肆宣扬赵国与秦国议和并结盟,以此来打消各国同赵国合纵,使得赵国更加孤立无援。

见时间差不多了,秦王又突然拒绝了赵国的和议,此时无奈的郑朱只能回到邯郸,向赵王禀告了这件事。

[var1]

秦昭襄王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赵国使者刚走,秦国相国就派人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来到邯郸,一方面他们买通一些赵国权贵,一方面他们在邯郸城内大肆宣称廉颇打不过秦军,秦军害怕的是当年阙与之战打败秦军的赵国主将赵奢的儿子赵括。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原本就对廉颇很不满意,再加上赵括这小子生得一幅伶牙俐齿,平时讨论各地战事那是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赵孝成王也就信以为真了。

见君王想要更换前线主将,蔺相如与赵括之母皆以赵括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为由劝谏国君,然而赵王并未理会,依旧以年轻的赵括替换了廉颇。

秦王见自己的反间计已经奏效,便也偷偷的把前线的王龁换成白起。而此时双方的兵力是赵国四十五万,秦国六十万。

[var1]

白起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赵括来到前线后,把之前跟着廉颇的一线将领全都撤换成了自己的将领。

赵括依照赵王的意思,在赵军中调整了一番之后,便主动对秦军发动了进攻。

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知道秦国已经暗地里用名将白起换下了王龁,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赵括也不回,打算将秦军的营垒攻破。

白起见赵括上当,便令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迅速机动到赵军的后方以截断赵军的退路。另一面,又令一支五千的精骑兵直插营垒与赵军之间,将赵军分割成两部分。

[var1]

长平之战

赵括见军队被秦军分割,后路又被堵截,便发起了对秦军营垒的强势进攻,企图攻破营垒以打破这种不利局势,然而秦军营垒坚固不比,赵军屡攻不破。

见攻破营垒无望,无奈的赵括只能命令士兵于原地固守,以待援军。

见赵军开始防御,白起又命部分军队向固守的赵军不停的发动快速战,以疲惫赵军。另一面,白起再让部队截断了赵军的粮草,企图饿死固守的赵军。

在被围困的第四十六天,赵军早已断了粮草,也没有援军。见生还无望,此时的赵括发出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最后一道命令。

[var1]

长平之战

他将军队分成了四支,然后每支部队强行轮番冲击突围,经过几轮冲杀,秦军每被冲出一道口子又立马有其他秦军顶替上去,终于精疲力尽的赵军没有了攻势。

而此时的秦军也被赵军的这一番冲杀损失惨重。

为了减少秦军更少的伤亡,以及防止赵军突围出去,白起让在包围赵军的秦军士兵里安排了很多弓弩手。

此时,赵国士兵饿死的饿死,战死的战死,甚至连有的士兵的尸体都被其他军士给吃了。赵括为了带领士兵走出去,亲自带领士兵向秦军冲击,结果被四处飞来的箭矢给射杀于队伍之中。

[var1]

长平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没有了主将的赵军很快也都向秦军投降了,秦军这一战共斩杀五万赵军士兵,俘虏赵军四十万。

然而战事并没有因为赵军的投降而结束。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的一天,秦将白起以自身粮食紧缺,以及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为由,采取欺骗的手段,把四十万的赵国降兵全部坑杀,只留下年纪较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经此一战,赵国一蹶不振,再无力抗秦,而秦国也于此战中损失二十万,秦国也元气大伤。

[var1]

长平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失败分析。这一战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斗,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赵国失败的原因有:

赵孝成王的愚昧。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临阵换帅,竟以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换下赵国名将廉颇。

赵孝成王的固执。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子莫如母。昭王不听从大臣蔺相如以及赵母的劝阻,执意让赵括统领赵军。

赵括的军事无能。面对数量以及装备、士气均强于自己的秦军,竟然选择主动进攻,这无异于以卵击石,给秦军送人头。

秦昭襄王的聪明狡诈。先是以欺骗的手段同意赵国议和,孤立赵国,然后又以离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帅。

秦昭襄王的用人之能。果断撤换主将,以白起替换王龁。

白起的超高军事指挥才能。先是佯败引诱赵军,其次是分割包围赵军,最后再以断绝赵军粮草,使其内部分化。

[var1]

长平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冯亭献城、初战失利以及长平之战的故事。

下期为你讲解——战国时期的人物故事之邯郸之战。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上方进行关注,也可以随时与朋友一起分享。

【 相关阅读(点击即可查看↓↓↓)】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秦国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战国七雄赵国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阙与之战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即墨之战

更多文章

  • 秦昭襄王与赵国暗中的较量,完璧归赵的幕后真相,蔺相如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是谁,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的好处,蔺相如对赵国的影响

    [var1]秦国的兴盛和强大可以说只一个艰巨的小国发展史。起初秦国的祖先只是养马的西周小官,还是因为其养马有功才被周天子封了块远离中原的小领地。之后,秦国经过几代的治理才逐渐成长起来。等到秦穆公这一代之时,秦国才出现一个强盛的契机;也就是重用商鞅之法以奖励耕战来强大秦国。仅是几年的时间,秦国就积累下

  • 擒关羽,斩黄忠的无名小将,吴国马忠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忠与马忠,马忠和关羽谁厉害,马忠与吴国的关系

    [var1]马忠与关羽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三国。东吴吕蒙借机偷袭荆州,此时关羽腹背受敌,只得带队败走麦城。败走的关羽,一路十分狼狈,马忠与潘璋等人欲引关羽进包围圈,这潘璋好大喜功,冲出引战,不用三两下就被关羽斩杀了。而反观马忠静候征战多时的关羽,一声喊起,伏兵长沟套索,绊关羽下马,一箭射中关羽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准确的预言了是楚国灭了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灭楚全过程,楚国三户是哪三户,秦朝和楚国是什么关系

    [var1]1.楚国和秦国一样有种不服输的血液传统。秦楚两国历史上都被传统的中原诸国看不起,秦国因为祖上为周天子喂马才被等在戎狄交错之处,一直被中原诸国在文化上不予认可。楚国更是如此,灭商中功劳很大,却被封为最小爵位子爵,称为“蛮夷”。所以这点上秦楚两国有着同样的憋屈,也产生了同样的气节,都通过多代

  •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有多少?答案是:500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时期诸侯的数量表,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战国诸侯有多少军队

    在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看来,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多,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反之,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弱。史书中说秦国“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说楚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秦国、楚国当时号称百万雄师,是军队人数最多的诸侯国。除秦楚两国其他诸侯国的军队人数有多

  • 让魏国失去霸主之位的马陵之战,蕴含种种谜团,是商鞅力促其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陵之战齐军进入魏国的目的,马陵之战魏国现状,马陵之战对魏国的影响

    [var1]桂陵之战,是魏军围攻邯郸之时,齐军趁虚而入、攻打魏国襄陵(今河南睢县),迫使魏军攻破邯郸后仓皇撤军,在桂陵被齐军成功伏击。这一战例,后来被列入了三十六计——即著名的“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之一。马陵之战同样也是一场经典战例。此战中,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以“减灶计”迷惑了魏军主将庞

  • 商鞅变法中为何不允许秦人经商,而允许其他商人来秦国,手段真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var1]重农抑商就是支持农业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农业方面我们先不看,我们看一下和商业有关的政策。秦国规定不允许私自放弃本职工作去经商,一旦破产的话会被治重罪。而且和商业有关的很多职业都被取消了。比如猎人、手工业者这些都被取消了。没有这些职业的话,秦国基本上就失去了经商的环境。不过这只是针对国内

  • 商鞅不仅会变法,还擅长打仗,带领秦军收复丢失几十年的河西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收复河西失地了吗,商鞅怎么收复河西的,商鞅入秦几年后收复河西

    [var1]河西之地,指的是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先秦河西之地。河西地跨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两边有洛水和黄河,中间是平原地带,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这个地方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耕种,在当时很多国家都想占领这个地方。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就多次争夺此地。进入战国之后,魏国率先崛起,魏文侯令吴起挂帅

  • 同处一个时代的忘年之交:贤相晏婴与儒家大宗师孔子的差距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晏婴的个人资料,晏婴对孔子的评价,晏婴的100个故事

    [var1]而后齐国依仗家底雄厚,对鲁国时不时进行各种敲打和欺凌。鲁国虽然国弱家贫,但好歹也是周天子最为亲近的宗室,齐国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地吞并鲁国。于是乎,两国之间的恩怨一直延续了数百年之久,直到齐景公时晏婴为相,努力平息内斗,以安定内部为主,不断提振齐国的硬实力,而鲁定公重用孔子为代相大司寇,扬

  • 死于纵横家之口的战神,你知道商鞅为什么那么厌恶这个群体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鞅十大罪状,商鞅人生历程,商鞅图片高清大图

    [var1] 等待灭赵的白起 长平之战后,秦国声威大震,诸国纷纷入函谷关事秦,形势对秦国非常有利,秦国对统一六国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长平之战结束,白起命秦军坑杀数十万赵卒,将赵国的有生力量彻底消灭。当时赵国好像个不设防的国家,又像个放在秦国嘴巴的肥肉。白起本来打定主意,趁着合纵抗秦联盟还没反应过来的

  • 五胡十六国中的5大燕国:慕容垂的后燕最强,北燕非慕容氏嫡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的慕容燕国,慕容氏建立了几个燕国,慕容皝和慕容垂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以匈奴、羌族、鲜卑、氐族、羯族为首的一帮胡人,看准时机,果断南下占领中原大片土地,各自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这就是五胡十六国时代。五胡十六国,具体来说,有这么一些:5个凉国: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4个燕国:前燕、后燕、南燕、北燕。3个秦国:前秦、后秦、西秦。2个赵国:前赵(汉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