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那里有,郑和当年宝船的复制品,有悬挂着无数中文招牌的店面,有各种各样的玉器、字画、木雕、工艺品在出售还有长长的中国街,据说这里居住的华人,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一些船员,他们在此开枝散叶一代代的后人都没有回过家乡,只能用纯正的汉语,说自己是中国人。
图片来自网络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辉煌的时候。明成祖朱棣,下令远航此举更是被后人所称颂。不过在从明史中得知对航海政策的描述,就知道明代海禁很严格。那么明成祖为何要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呢?有人考证说,明成祖朱棣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靖难之役之后建文帝的尸体没被找到,所以有人推测他是南下或者流亡海外了。由于建文帝不但得到中土百姓的爱戴更得到中国周边国家的认可,是正统的中国皇帝,因此朱棣登基后生怕民间说他是乱臣贼子所以他要找到建文帝,让建文帝给予自己名正言顺的皇帝资格,以便自己能更好的坐稳江山,同时与周边各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这种说法,还有待考证,因为如果单纯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棣没有必要吩咐,郑和带着中土大量特产和财务,四处赠予东南亚南亚等国,仔细考察朱棣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的动机在于笼络这些周边国家,令他们了解到中国的国王已经换位了另一方面,为促进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失去联系的海外诸国重新建交建交的目的,不过建交的目的只是其一,朱棣真正想制造的效果是,万国顺服。
图片来自网络
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队,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航程有十万余里,百艘战舰的舰队以及万民官兵航行在茫茫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上,来往于马六甲海峡,此庞然大物足可称霸,沿海各国,这个阵仗不是朱棣,想要侵略周边各国,而是威慑的外交战略,以彰显大明国威,让沿途各国不敢小看。
明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策略,让郑和七次航行切切实实彰显了国威,与此同时也加强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还促成了马六甲及东南亚长达100年的兴盛和繁荣。而额外的收获则是让当时中国人的眼界大为开阔,这七次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命人绘制的航海图,也是蜚声中外,虽然其中不乏错误之处,但却对现在了解古代亚非国家,地理情况起着重要的作用。明成祖朱棣,大概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创举,竟能影响海外数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