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后,赵国历经10位君主,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三家分晋后,赵国历经10位君主,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47 更新时间:2023/12/14 4:30:02

[var1]

一、赵烈侯

赵烈侯在位时期,任用公仲连、荀欣、徐越等贤臣,注重仁义,约以王道,又选练举贤,任官使能,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当时中山国的骑兵猛烈攻击赵国,赵烈侯联合魏文侯,打击中山国。赵烈侯六年(公元前403年),赵与韩、魏并立为诸侯。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弟赵武公(亦称赵武侯)继位。

二、赵武侯

对于赵武侯来说,史书未载其名,今亦无从考证。因此,赵武侯在位时,很可能没有什么作为。

[var1]

三、赵敬侯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将都城从中牟(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邯郸迅速繁荣。此后数年相继对齐、魏、卫、中山等国用兵。公元前376年,赵与魏、韩正式灭掉晋国,瓜分晋国残余领地。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其子赵成侯即位,后葬于赵王陵。

四、赵成侯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在邢地浆水镇附近(今邢台县)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名邢台。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赵成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51年),魏国将邯郸归还给赵国,赵国与魏国漳水之畔缔结和约。通过借助齐国的力量,赵成侯得以抵挡魏国的攻势。

五、赵肃侯

徐州相王后,赵肃侯十分不满,选择包围魏国北部(河南内黄西),不克,被迫撤军。在南、北边境、漳水和滏水之间筑起长城。因此,赵成侯在位时,仍然致力于抗衡魏国,以此向中原地区扩张。

[var1]

六、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推行“胡服骑射”,促使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他被包围达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终年45岁。死后大臣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从他奠定赵国强盛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

[var1]

七、赵惠文王

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更是因为有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正是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赵惠文王堪称一代明君。

[var1]

八、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韩国献上党郡与赵国,赵王贪恋土地,于是秦军进犯长平,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秦将白起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括战死,四十五万赵军精锐部队被杀,赵国大震,史称“长平之战”。

诚然,长平之战的失利,赵孝成王难辞其咎。不过,长平之战后,赵国联合其他诸侯国,进行战略动员,打败了秦军。并且,赵孝成王后期重用廉颇,多次战胜燕国,守卫了赵国北方的疆域。

[var1]

九、赵悼襄王

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武遂和方城。公元前242年,燕国派剧辛攻打赵国。赵悼襄王派庞煖率军抵抗燕军,庞煖击败燕军,杀死剧辛,俘获燕军二万人。

公元前239年,魏国将邺地割让给赵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伐燕,夺取燕国貍阳城。战事还未结束,秦将王翦等趁机率军攻赵,夺取邺地九城。同年,赵悼襄王去世,太子赵迁继位,史称赵王迁(赵幽缪王)。

[var1]

十、赵王迁

最后,众所周知,赵王迁是赵国的亡国之君。在秦国的反间计之下,赵王迁冤杀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这可谓是自毁长城。因此,公元前228年,秦国成功攻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迁也遭到了被秦王嬴政流放的下场。

更多文章

  • 韩信攻下齐国,为什么向刘邦求封假齐王?为何说戳中了刘邦痛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假齐王,刘邦为何不传令韩信停止进攻齐国,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典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var1] 其一,韩信求封的理由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韩信向刘邦请求分封假齐王时,说齐地狡诈多变,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而他南边又和楚国地盘挨着,要是不设立一个代理王统治,局势很难安定下来,因此希望汉王让他来做这个代理齐王,以有利于形势。其实,自从秦末反秦起义爆

  • 除了吴国、东吴,历史上还有哪些国家以“吴”作为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吴为什么叫吴国,吴国国号,历史上有吴国么

    [var1]当然,吴王夫差吞并越国后,没有对越王勾践赶尽杀绝,导致后者卧薪尝胆,反而消灭了吴国。自此之后,吴国告别了春秋历史的大舞台。但是,吴国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深远的,这尤其体现在“吴”这一国号的沿用。一、东吴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但是,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就不

  • 秦国为了称霸引进人才,却用五张羊皮换来一个奴隶任命为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五张羊皮换丞相,秦国历任丞相,历史上真实的秦国故事

    而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西部,也有这么一个新兴的诸侯国,对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多多益善。这个新兴的诸侯国就是秦国。[var1]秦国和其他的像齐国、鲁国、晋国等中原诸侯国不一样,它们都是老牌的诸侯国,和周朝的历史一样,而秦国是在周平王东迁时,充当了一次保镖兼仪仗队,才被周王封为诸侯,由此立国的。秦国立国之初

  • 身为儒家圣人的孔子,竟然“不知儒服”?是的他亲口承认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你不知道的孔子儒家真相,孔子儒家礼仪图片,儒家孔子的简介

    根据《礼记儒行》记载:“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夫,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鲁国君主鲁哀公问孔子“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穿的吧?”孔子回答说“我年少的时候住在鲁国,穿的衣服袖子比较宽;在我长

  • 赵括当真是纸上谈兵?从赵国把廉颇换下开始,长平之战赵国就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和廉颇协同作战,廉颇和赵括的水平对比,赵括在赵国的地位

    长平之战,是赵括一辈子最大的痛,因为他的失策,导致秦军坑杀了40万赵国降卒。强大的赵国也因此一蹶不振,基本上是家家没了丈夫、父亲和儿子。作为长平之战的赵军总指挥,赵括是不是真的要承担这次失败的主要责任?他果真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小伙子吗?[var1]01赵括的无能,秦国是一眼就瞧出来了。长平之战胜负的关

  • 身高2米21的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的身高是多高,孔子真实身高和体重,孔子身高和体重

    [var1]今观其形,皆是人想而来孔子距离我们时隔两千多年了,其实我们见到的孔子形象,都是人们想象而来的。因百家争鸣,在孔子逝世后的三百多年里,孔子一直都是一个布衣学者的形象,远远未曾登顶。直到汉武帝时“罢黜儒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与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地位越来越高,历代的统治者们为了表现自己对儒家的

  • 荆轲刺秦王,如果不是一场“复仇秀”有可能不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世如何评价荆轲刺秦王,真实的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有可能成功吗

    可当荆轲来到燕国,就遇到了一生难得的知己,敲打乐器大师高渐离,并迷上了燕市的狗肉与烧酒,每日在小酒馆喝高之后,就一块唱着半忧伤半高亢的燕国流行民谣《蓟都》:“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易水河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蓟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var1]

  • 诸葛瑾才华平庸,在吴国的地位却不低,孙权为何如此看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瑾对孙权的贡献,孙权与诸葛瑾关系,诸葛瑾为什么去东吴辅佐孙权

    然而有一个人,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声名不显,如果不是因为他有个卧龙弟弟,恐怕很少人会知道这个人。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便是在东吴阵营中,他的名气也要远逊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当然了,他的一生相比这些人而言,也显得十分的平庸。[var1]即便名气不如人,但是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却是非常显赫

  • 商鞅的一条规定无意造就出秦国最铁血部队,成六国的“追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的一条规定无意造就出秦国最铁血部队,成六国的“追命符”说到秦朝,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它是秦始皇嬴政在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以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出现,正式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其实,早期的秦国并非是一个强国,其先祖秦非子只是因为养马

  • 越王剑是勾践佩剑,为何在楚国郢都出土?这两种说法哪种更合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越王勾践的剑在哪里出土,越王勾践的剑在什么地方出土,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确定是真的吗

    记得一个修复兵马俑的考古队员,在发现兵马俑身上有一个指纹的时候,立刻被感动哭了,为啥?因为这个指纹是两千多年的工匠留下来的,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流。越王剑出土的时候,也是非常让人惊叹,整把剑长55.7厘米,剑柄长8.4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身上布满了贵族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有蓝色玻璃,北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