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一条规定无意造就出秦国最铁血部队,成六国的“追命符”
说到秦朝,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它是秦始皇嬴政在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以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出现,正式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
其实,早期的秦国并非是一个强国,其先祖秦非子只是因为养马有功,才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邑地就在今天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一带,后来,因为秦襄公率兵救周有功,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将岐山以西之地赐予他,自此,秦国正式成为了周朝的诸侯国。
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实力再一次得到增强,他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十二个国家,开辟千余里的国土,并稳定了大后方,可即便如此,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秦国的实力依然比较弱。
[var1]
那么,为什么最后统一中国的既不是经济强盛的齐国,也不是疆域曾经占据天下一半的楚国,反而是实力最弱的秦国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秦国有一支骁勇善战的“铁血部队”, 而这支队伍也成为了秦始皇攻城拔寨的利器,堪称是六国的“追命符”。
提到这支铁血之师的成立,和秦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商鞅,想当初,因为秦国地处西边,颇不为中原主流邦国待见,他们将这个“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之邦,一直到秦孝公继位后,才有所改变。
话说这个秦孝公是一个比较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胸怀向发达的“东方国家”叫板的志向,他面向天下发出求贤令,之后召来了卫国人卫鞅,也就是商鞅,在经历一番波折之后,秦国迎来了 “商鞅变法”,开始实施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法案。
[var1]
而在关于强军的法案中,有一条叫做“军功授爵制度”,这项法案是什么意思呢?通俗的说,就是只要士兵们打好仗,就可以被授予爵位,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爵位,它可不是幼稚园老师给小朋友戴个大红花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士兵一经授爵,就等于是有了相应等级的土地和房子,获得爵位的途径就是军功相挂钩,比如,如果有一个士兵在战场上砍下敌人首级,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军功,还可以抵消家里亲属犯的罪,这个诱 惑不可谓不大。
除此以外,这个军功还可以累积,比如老爹战死沙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也就是说,一人有军功,全家都受益,当积累到一定军功的时候,就可以置换爵位了,这有点像当今的购物卡“消费积分”置换。
[var1]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还是在武风盛行的秦国,起初还只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到后来则成了“全家参军、全家光荣”,只要遇到战事,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拼了命往前冲,如此一来,悍不畏死的秦军就给其他各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
其实呢,本来各国也可以学习秦国的方法,制造出自己的强悍军队,但奈何这些国家根本就瞧不起被他们视为“野蛮人”的秦国,他们打仗讲究的是“君子礼法”, 不屑于秦国这种类似流氓的做法。
各位试想一下,打个仗还得端着君子的架子,碰到如 狼似虎的秦军,除了失败一途,哪里还有其他的结果,所以,秦始皇应该好好的感谢商鞅,正是商鞅制定的一条规定,才无意间造就了秦国的这支铁血部队,也顺便成就了秦始皇的千古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