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称赵云为常胜将军,我倒认为赵云称为“关键将军”更符合赵云的历史地位。
长坂坡乱军之中救下阿斗,汉中之战独自断后杀穿曹营......
我们可以从赵云的谥号中,看看蜀汉人对赵云的印象:“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一个温和、贤能,做事有条不紊,又能平定祸乱的人,这也是对赵云一生的评价。
赵云的成名战要数长坂坡的七进七出了吧,不过这虽说是老罗的戏说,但也从侧面反衬了赵云的勇武。
长坂坡一战,不仅彰显了赵云关键时刻的可靠,更显示了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子龙不弃我走也”。
盲目信任那是傻子,刘备这个乱世枭雄自然不会如此天真。他能这么说正是了解赵云的性格,知道赵云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刘备对赵云的任用,也是出于赵云的忠心。
乱世君主除了开疆拓土外,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老巢的安全。刘备也是如此:地盘今天打不下来,明天接着打,但自己的小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赵云就是刘备能托付性命的那个人。
刘备称王后,赵云的翊军将军低于关(前将军)张(右将军)马(左将军)黄(后将军)的将军名号,确实算不得五虎上将。
但若有有人便因此看低赵云,这是纯粹的表面看法了。
在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一个人是否有权并不是光看他的职位,而是看君主的信任度。另外关长马黄受封前后左右将军,只是个尊称、名号,并不一定掌管着具体的权力。
就好比魏延被任命为“镇远将军”,若没有“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这两项官职,镇远将军也就是一个名号。
就连新来的魏延都被派去镇守汉中,这还不是说明赵云不被重用?
这得看刘备怎么想的,而不是“你”怎么想的。
对刘备来说,魏延是一个能当一面的将军,而赵云却是能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的人。孰轻孰重?
就拿刘备初入益州的时候来说说。
这又有人会说:刘备不信任诸葛亮、赵云,否则为何打益州不带他俩?说这话的人仍然是不过脑子的。
《资治通鉴》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
这些人都不想想,刘备一定能拿下益州?我们站在2000年后,自然知道益州之战的结果。但刘备知道吗?刘备认为自己一定能拿下益州吗?是你天真,还是刘备天真?
为将者只有未虑胜先虑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这时候的刘备来说,荆州比益州更重要。
刘备的根基只有荆州,而荆州又面临着曹操、孙权的两方威胁。那么留守的人既得有忠心,又得有能力。没有忠心或许会投降魏吴,没有能力又守不住荆州。
诸葛亮、赵云、关羽便是这样的人。一个将帅(关羽),一个内政(诸葛亮),一个最稳妥的人(赵云)。
刘备拿不下益州可以退回来,慢慢想法。但若荆州没了,益州又没拿下,刘备就真的无路可退了。
当初曹操为报父仇攻打徐州陶谦,若不是留守后方的荀彧处置得当,曹操的兖州基地就没了。后期曹操出征,总是留荀彧在老巢,这不是说明荀彧不懂军事,而是对曹操来说荀彧看守老家比随军出战更重要。
刘邦登记后评定战功,定萧何功绩第一,虽说对前方征战的将领不公平,但也说明了后方安稳与补给的重要性。
刘备自然也是考虑到这些,才将后方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赵云。
刘备不是不重用赵云,而是太看重他了——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对方了。
另外在《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解: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内事”就是刘备的家事,你以为君主的家事是谁都能管的?
到了刘禅一朝,赵云地位更高,“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这些官职中最重要的就是被一些人称为“保镖队长”的中护军。
中护军执掌禁军。这个禁军可不仅仅是保卫皇城的军队,而是蜀国所有的军队。蜀国中哪怕在外的军队,比如汉中等地的镇守军队,同样也是隶属于禁军的。
皇城附近的禁军是内军,地方的军队是外军。内外军都归中护军管(中护军在中领军之下)。
前、后、左、右四大将军是有了战事才有实权,而中护军的职权却是一直都在的。
比如黄忠的后将军,职称虽高,但若不给你兵权也就是个“养老”的职务。但赵云的中护军不一样,他始终有着对禁军将领升迁任免的权力(虽然都得皇帝点头才行)。
这是一个保镖队长的权力?
至于赵云的军事能力。
若说能代表赵云“关键”时刻最靠的住的地方便是刘备伐吴与诸葛亮伐魏。
先说说刘备伐吴,任命赵云都督江州(今重庆),刘备这是又将赵云当做了自己的后援。
刘备战败,若没有赵云的及时支援,陆逊会不会继续攻打刘备真的难说(曹丕出兵只是个借口罢了)。
再来看看诸葛亮北伐,赵云在箕谷失利,这貌似是一场战败。但看看诸葛亮与邓芝的问答:
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
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赵云那一路本来就是疑兵,战斗力怎么样不清楚,但人数肯定不会多。在街亭已败,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赵云断后,仍然保证箕谷一路的兵马、物资没有太大的损失。这不是赵云的能力是什么?
而且这时候赵云已经接近60岁了啊。
(刘备188年投靠公孙瓒,遇到赵云。就当赵云15岁,那就是173年生人。到228年诸葛亮北伐也有55岁了。若赵云在早生几年,60靠上也不是不可能。)
赵云的性格与忠心,是刘备信任他的原因。若论攻城拔寨的功绩,赵云确实比不过关张二人,但若论刘备的信任程度,我认为赵云应在关张二人之上。
至于刘备是否重用赵云,还是那句话:这不是看你怎么认为的,而是人家刘备怎么想的。
地盘打不下来,可以慢慢想办法,但刘备的小命只有一条。
赵云的常胜将军,远远比不上刘备对他的看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