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把团队做大做强?秦国历代CEO带给你启示,能用人才方为强

如何把团队做大做强?秦国历代CEO带给你启示,能用人才方为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41 更新时间:2024/1/15 22:42:27

[var1]

秦孝公任用魏国士子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彻底在秦国废除了陈旧且落后的世卿世禄制。并且逐步的在秦国建立新的制度,将秦国的王权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政府,也可以看作军国主义的雏形。商鞅通过种种措施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在《商君书》中体现了重视农桑,轻视商贾,百姓以在民间私下斗殴为耻辱,以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博得爵位为光荣的种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秦国军队后来强大的战斗力。在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列国卑秦不与会盟。”

也就是说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是一个卑微的小国,各国都不和秦国进行来往,认为秦国的的风俗为戎狄之风。商鞅变法之后在国内推行郡县制,并且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鼓励耕战,使秦国出现了家家户户粮仓满溢的繁荣景象,奠定了秦国后来统一六国的基础。在《商君书》中。禁止私下斗殴,勇于为公作战的思想,也使秦国的民间的宗族势力存在感逐渐薄弱。而国家这个复杂的形象在秦国人眼中越来越重要起来,使秦国的人民初步有了国家和民族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民族主义的雏形,在秦国已经部分出现了。

[var1]

第二个要说的人物就是秦惠文王所任用的张仪,张仪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他对战国所有国家的形势和每个国家的国策都有很深的了解,因此能够游刃其中,毫发不伤,带领秦国在外交上得到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在外交界有这么一句话是:“如果军事家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外交家也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得到。”这句话并不太适用于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期国家和政府的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一国的外交和战争策略往往是凭借着君王的一己好恶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位外交家能够说动一国的君王或者是权臣做出某项决定,那么这项决定几乎是其他臣工无法反对的。

《战国策》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张仪欺楚的典故了。齐楚联军进攻秦国,秦国难以防御两个超级大国对自己发动的军事行动。便派遣张仪去楚国游说楚王,当时的楚王是楚怀王。张仪对楚王说,如果王上乐意退兵,那么秦国将奉上商於之地600里。结果楚国退兵之后,张仪对楚王派来的使者说:“当初我只许诺的是商於之地六里而非600里。”在战国时期这样的外交故事还有很多,也由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如何在谈判桌上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在张仪的外交策略下秦国不断地蚕食各国领土,终于在惠文王晚期到达了使秦国初步崛起的条件。使秦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为将来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ar1]

在秦国的历史中范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有着和大多数政治家不同的恩怨分明。《史记》记载范睢此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一方面范睢的谋略非常强大。他向秦昭襄王提出的清除四贵的种种建议使得昭襄王对范睢评价非常高:“武王姬发以吕尚为相父,我以范睢为相父。”

在这里笔者要来科普一下四贵是谁:大家都知道秦昭襄王的母亲是历史上著名的宣太后芈八子,宣太后和四贵曾把持秦国朝政40多年。四贵分别是:穰侯魏冉,是宣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年幼之时历经磨砺,后来入秦从军,终于得到赏识,在军中立下赫赫战功。华阳君芈容,宣太后的同父同母的兄弟,也是通过在军中立下战功从而封君。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是秦昭襄王的弟弟。四贵把持朝政多年,是昭襄王久久不得亲政。范睢清除四贵之后,秦昭襄王更加信任范睢,任命他为秦国丞相。后来范睢又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国策,也就是说,对于远方的齐国、燕国,秦国要与他们结盟,对于眼前的三晋以及楚国,秦国要不断攻打。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使得秦国在昭襄王执政期间不断强盛起来,大大减弱了秦国统一天下的阻力,到昭襄王后期,六国竟无一战之力。

[var1]

巧合的是,商鞅、张仪、范睢以及后来的吕不韦李斯都不是秦国人。为何秦国能在崛起过程中吸引如此多的异国人才呢?这与秦国一直以来政治上的强大向心力是分不开的。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员工辞职,要么是钱给得不够,要么是心里委屈。大凡人才,都需要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卫鞅在魏国,十数年不得魏王重用,只是魏国丞相的私人幕僚之一,而且并不受丞相器重。张仪奔走列国,在楚国还被人诬陷偷了令尹大人的玉佩。范睢原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却因小事险些被须贾打死。此三位顶尖人才遭遇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士子呢?

因此,秦国的客卿制度,无疑吸引了无数异国士子入秦效命。战国时期,大争之世,争的不仅仅是土地、财富,最重要的是人才。在战国时期的整体政治环境下,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秦国自孝公以来的各位君王,大多都有慧眼识珠的能力。而且对于手下的人才给予非常优质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且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为手下的各位官员以及优秀人才遮风挡雨,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历史上,秦孝公就是商鞅的一个重大靠山。如果秦孝公没有充分的信任商鞅,认识到商鞅的能力,商鞅早就被变法初期的老贵族给谋害了。

[var1]

张仪在秦国为相,许多政治策略也不受武将欢迎。因为张仪主张在外交上获得土地,而不是凭借打仗获得土地,使得很多武将失去了升官发财的机会,这也是秦国获得诸位精英的欢迎的原因之一。正因为秦国有此特点,使得来到秦国的这一批政治精英都能为秦国舍生忘死。张仪欺楚之后,秦国与出国盟好。楚王不要关中之地,只要张仪,张仪就能毅然决然来到楚国慷慨赴死,换取两国盟好。虽然张仪最后并没有死成,但也可以看出张仪为报知遇之恩所作出的牺牲。虽然这些士子已经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但是对于自己生长起来的故乡都有一定的思乡之情,然而在秦国后期灭掉自己故乡的时候,他们都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而且秦国地处于我国的西部,与很多国家并不接壤,这也使得很多国家并没有把秦国放在眼里。也不会将秦国视作对手,使得秦国免于很多早期的灭国战争。而且秦国的观众平原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所谓天府之国,最初并不指的是四川,而是秦国的关中一带。秦国占据峣山和函谷关,使得外来的列国无法进入秦国的关中平原。在历史上,秦国的函谷关从未被攻破,这很好地保障了秦国发展的基本盘的安全,使得秦国逐渐积累了统一六国的经济实力。也有很多读者有这样的疑问,为何秦国六世君王没有一个昏君呢?其实昏君是有的,只不过是并没有昏君昏庸到像其他国家的君王那种程度。并且秦国强盛的国力使得就算有,错误的政治方针,造成的影响也不会特别大,对国家不会造成太大损失。秦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一切依法,因此,哪怕是武王举鼎而死,也没有对国家造成动乱。

[var1]

综上所述,秦国能够延揽人才,为各国精英人士提供发展自己理想的空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政治理念。而且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不断地蚕食六国的土地,以增强自己的国力,终于在秦始皇嬴政的时代到达了最强一局面都要六国。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不得不说人才的使用是一个团队发展的基础和精华。试问,如果各国人才没有来到秦国,秦国的历史是否会反推?而且秦国到最后能否统一六国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是秦国成就了这批人才,也是这批人才成就了秦国。

参考文献:

《史记·秦本纪》《战国策·秦策》

更多文章

  • 关羽丢失荆州并非是因为大意,更多的是战略局势的瞬息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丢荆州真实历史,假如关羽不失荆州,关羽失荆州有夺回的可能吗

    而之后关羽败走麦城的典故,似乎也印证了陈寿的评价,毕竟只要提到关羽一生中的重大战略失误,大多数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俗语。然而,关羽丢掉荆州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却真如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仅仅是因为“大意”吗?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则并非如此。要知道,关羽虽然清高孤傲,但却仍旧

  • 如果庞统没死,诸葛亮没入川,三国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统不死诸葛亮能守住荆州吗,庞统与诸葛亮关系怎么样,庞统有没有诸葛亮厉害

    依照刘备的行事方式,为了他的汉家天下,曹操就会两路受气,庞统辅佐刘备出祁山,进攻,诸葛亮和关羽从荆州北攻,直取许都。结果会怎样我们先看看当年关羽的战绩。关羽水淹七军,当时,关羽把曹仁困在樊城,曹仁求救曹操,毕竟是自家兄弟,更是重要战略位置,曹操以于禁为征南大将军,庞德为先锋,浩浩荡荡的向关羽进发。于

  • 司马懿发生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马,为何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发动政变,司马懿是如何兵变成功的,司马懿怎么发动兵变的

    死士并不是普通的手下,而是能够为主子去死的勇士。通常情况下,有权有势的家族会养一些门客,而在这些门客中他们会培养死士。具体如何训练死士,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这些死士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至于说为什么这些人愿意赴死,只能说古代生死观于现在不同,并且主人培养一个死士的代价是很高的。

  • 如果孙权拿下荆州后不再追杀关羽等人,刘备还会伐吴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不偷袭荆州刘备有希望北伐吗,关羽死后刘备是否攻打孙权赢了,刘备伐吴孙权有归还荆州吗

    刘备创业初期,和关羽、张飞在张飞家的桃园里,杀乌牛白马祭天地神灵,三人焚香对天发毒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后来关羽、张飞追随刘备南征北战,颠沛流离,是生死相依,真是不是手足胜似亲兄弟!后来关羽失荆州被东吴所杀,刘备要举全国之兵讨伐东

  • 他是吕蒙推荐的接班人 关羽3合杀不掉,为啥赵云1回合就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蒙打得过赵云吗,赵云关羽vs吕蒙,赵云和吕蒙谁最厉害

    朱然的养父是朱治,朱治先后跟随孙坚、孙策等浴血奋战,可以说是东吴的开国将领,而朱然在少年读书期间,又和孙权是同窗关系,所以两人关系属于那种很要好的哥们儿。等到孙权掌权,主管东吴国事的时候,朱然也受到了重用,最后官职做到左大司马、右军师,被封爵当阳侯。当然朱然能够得到重用,也并非因为有孙权这样牛的老同

  • 司马懿夺曹魏江山时,曹操的老部下们都去哪了,就没人出来管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为何能夺取曹魏政权,曹魏为什么帮司马懿建立王朝,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有什么影响

    其一,高平陵之变发生突然,曹氏来不及布防。高平陵之变,是发生于嘉平元年。在这之前,曹芳和曹爽等人,对司马懿都有所提防。但是,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只认为司马懿不满现在手中的权力,想更进一步罢了。两人完全没有想到司马懿会如此的胆大,竟然发动政变。所以,在政变发生之前,两人还组队去洛阳祭拜魏明帝曹叡。这时

  • 三国谋士如云,到底谁才是天下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著名谋士排行,三国谋士大比拼谁的谋士智商在线,三国谋士排名 一览表

    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曹操能够击败刘备、吕布、袁术、袁绍等诸侯,完成一统北方的大业,主要都是郭嘉的功劳。郭嘉一生谋无不定,他既擅长使用奇谋,又擅长进行大的战略规划。在曹操和袁绍实力差距明显,曹操没有战胜袁绍的信心的时候,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让曹操重新找回了信心。在郭嘉去世之前,曹操几乎是

  • 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最为弱小的蜀汉为何还要主动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蜀汉一共几次北伐,蜀汉北伐最成功的一次,蜀汉北伐历史

    第二,三国之中蜀汉从人口和土地上都是最弱小的国家,不主动进攻魏国,魏国也会转过来进攻蜀汉,因为三国都想统一,所以诸葛亮和姜维都采取了以攻为守的战略。第三,诸葛亮和姜维,都想在北伐中寻找战机,弱小的一方要想取胜,在敌方国土上寻找战机胜算更大。如果采取守势,一旦有误,就有亡国的危险。第四,因为蜀汉人口和

  • 如果吕布没有殒命白门楼,而是冲出白门楼,三国历史会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布白门楼殒命时间,为什么白门楼上曹操选择缢死吕布,吕布在白门楼的下场

    虽然吕布在李傕、郭汜占领长安后,如丧家之犬,但他带领着陷阵营,战兖州、夺徐州,展现了极大的扰局能力。吕布从长安退出之时,就是带走了“数百骑”。最先吕布是要投奔袁术,但袁术厌恶吕布反复无常,不接纳吕布,之后吕布与袁绍在常山共同讨伐常山张燕,当时张燕有精兵万余人,骑兵数千,吕布带领所部兵马,“”陷锋突阵

  • 司马氏家族是三国最大的赢家,为何到了晋朝就成了败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明确判断标准。假定一个场景,一个美女站在面前,正常男性(包括俺哈)都会对高矮、美丑和身材等等产生一个基本判断,因为每个男性心中都有一个标准在。同样,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如此。标准不一样,结论自然不同。我这里基于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大自然里,任何一个群居种群的首领都要经过竞争的。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