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挽救唐王朝的英烈忠臣,却被苍蝇一样的无耻小人诋毁了一千三百年

挽救唐王朝的英烈忠臣,却被苍蝇一样的无耻小人诋毁了一千三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9 更新时间:2024/1/19 16:00:06

张巡是我心目中唐代最伟大的历史人物,如果说能够青史留名的话,张巡必须排在第一位。张巡完美的诠释了“牺牲”二字的含义,他不但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牺牲了古人认为最宝贵的身后名声,他的名声被一些无知无耻小人在他们肮脏的口中咀嚼了一千三百年。

(张巡)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

能够想象得到,一旦写了关于张巡和睢阳保卫战,就会有这样的评论:

张巡位卑不忘国忧,上司投降他不降,万马齐喑之际竖起反抗叛军大旗。

“张巡吃人了。”

张巡以数千乌合之众大小四百余战,杀敌将三百、士卒十万,打击了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

“张巡吃人了。”

张巡孤军守卫睢阳十月,叛军被死死锁住不能入江淮一步,守护了江淮百万百姓。

“张巡吃人了。”

张巡战斗到最后一刻,力竭被俘仍然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

“张巡吃人了。”

能不能不说张巡吃人的事情?被逼无奈,这不是张巡的错。

“天大地大人性最大,张巡可以逃走啊,睢阳百姓就不会死。”

“睢阳保卫战毫无意义,睢阳丢了江淮未必落入叛军手中,江淮落入叛军手中也未必有什么危害,叛军得了整个天下也不过是改朝换代,谁当皇帝不是当?”

这种如苍蝇一般的声音在耳边嗡嗡嗡了快1300年,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张巡牺牲殉国那一刻起,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开始时是一些投降叛军的唐朝官员,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往张巡头上泼脏水,以体现自己投降是为了百姓考虑。到了现代,有些妄图标新立异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通过曲解人性来掩饰自己的自私本质;还有些人故意解构传统英雄人物,使普通人思想混乱,甚至到了说爱国、说奉献、说牺牲会被人嘲笑的地步。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鲁迅先生《战士和苍蝇》)

【不要和禽兽做交易】

史书上有几段对安史叛军的记录。

“(安禄山)狂而怒,官军之降者夹道,命交相斫焉,死者六七千人,遂入陈留郡”(《旧唐书》)。这是安禄山闻听自己留在长安的儿子被杀之后狂性大发,杀降泄愤;

“河北诸军各以城守累月,贼使蔡希德、安太清急击,复陷于贼,虏之以归,脔食其肉。其下潜谋归顺者众矣,贼皆易置之,以纵屠戮,人心始离”(《旧唐书》)。这是在河北之地坚守的军民的结局;

“时洛阳四面数百里,人相食,州县为墟”(《旧唐书》)。这是安史叛军统治下的洛阳的惨况;

“(史)思明兵所向,纵其下椎剽,淫夺人妻女,以是士最奋。是时,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新唐书》)。这是叛军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对待百姓的常规方式。

一支军队,如果以杀人为戏,它们就是兽军。古往今来的兽军,前有乱华之五胡,后有金、蒙、后金铁骑,近有侵华日军,无不如此。如此禽兽,如何能够希望他们有怜悯、同情之心?

不要和禽兽做交易,更不能向这些禽兽妥协!

【军人?读书人?现代人?】

张巡对抗叛军两年,从进士出身的中级地方官员彻底变身为一位百战百胜的名将,战略高瞻远瞩,战术积极灵活主动,战斗意志坚决果敢,体现了完美的军事指挥艺术。这位名将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能率领一支刚刚从普通百姓转变成的军队,通过消灭敌人、夺取敌军物资来发展壮大,挡住当时势头正劲的叛军,只能用军事天才才能形容。

如此军事天才,难道张巡不知道七千人守不住十万叛军攻打的睢阳么?难道张巡不知道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困守孤城是自置死地么?张巡之前把游击战、运动战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每战避实就虚,他不知道避开敌人锋芒能够保存自己么?

叛军围城十月,中途曾经两次撤围,如果张巡想走,叛军估计会敲锣打鼓欢送。

当时叛军已经被郭子仪李光弼、鲁炅等人牢牢封死在关中、河北地区,睢阳一旦失守,对叛军的战略包围就有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叛军进可攻退可守,在江南开辟第二战场是打击唐王朝的最有力手段。即使战败也多了一条出路,叛军可以提前122年上演晚唐黄巢南下广州的一幕,更不要说一路上对江淮地区的破坏了。黄巢的队伍还是汉人为主,安史叛军当中可是有大量的异族骑兵。

至于江淮乃至岭南的唐军,从天宝十大节度使设置就知道,江南根本没有唐军主力。睢阳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贺兰进明、尚衡、许叔冀,手下都是临时招募的军队,而且这些人畏敌如虎、首鼠两端,不但不敢救援睢阳,还或多或少存了叛军来了就跑、跑不了就降的念头,如何能指望他们阻挡叛军南下?

于是,张巡没有走。平叛后期,唐王朝可是把中兴战功第一的李光弼调来镇守江淮,张巡当时起到的作用就是后期李光弼所起的作用。

第一次叛军撤围,张巡逆势而上反攻叛军;第二次叛军撤围,张巡到处争取援军加强睢阳防守。直到叛军认为必须拔掉睢阳这个钉子,张巡才彻底失去突围可能。

张巡并不单单是个军人,他骨子里是个读书人,是个读圣贤之书一生的读书人,他希望通过他的牺牲来唤起更多人起来战斗,他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生命的准备。

张巡更不是个现代人,从历史类穿越小说就能看出来,所有来自现代的主人公都以保护自己作为第一原则。牺牲二字对于现代人来说,那是让别的傻子去做的事情。

叛军第三次围城,获得的外援是南霁云突围求援带进来的千多人和从叛军处抢来的几百头牛。等到吃光了所有的粮食,吃光了这些牛,连纸张、树皮都吃光之后,还有什么可以吃?

身为一个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张巡清楚地知道自己杀妾飨军是在牺牲比生命更宝贵的身后名声,但他仍然义无反顾。这就是张巡比其他英杰更伟大的一点,只是为了多争取哪怕一天时间。

【张巡就义前的一幕】

叛军首领尹子琦并非寻常之辈,统帅的是同罗、契丹、奚族的异族精兵十余万,张巡设计让南霁云射瞎了尹子琦一只眼睛之后,尹子琦仍然要招降张巡。敢于亲临一线战场可以算是勇,对仇人仍要招降可以算是大度。

所以,睢阳城破之后,张巡仍然有活命的机会。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序》中记述了张巡就义前的场景,“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当时张巡和数十被俘唐军将士都被捆绑扔在地上,即将被叛军杀害。张巡勉强站起身来,长期饥饿和疲劳让他已经站立不稳,摇摇欲倒。众将士见到张巡站起,有些强自挣扎站起,有些无声哭泣。“不要害怕,为国尽忠就是我们的使命!”最后一次检阅了自己仅存的部下之后,张巡如是说。

三十六人从容就义。

(河南商丘张巡祠)

这就是张巡,大唐唯一的张巡,青史留名的张巡,被后人当成神来供奉的张巡。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叛军两次撤围时间不短,城中原有的数万百姓该走的、能走的都已经走了。留在城中的已经不再是百姓了,而是与张巡并肩作战的战士。无论他们是为张巡所激励而留下,还是为了金钱官位而留下,无论是张巡的爱妾,还是许远的奴仆,他们只有一个身份,他们同样是与叛军作战的战士。

苍蝇们,想要批评这些战士的行为,请先成为一位战士。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更多文章

  • 武则天4个儿子,为何没一个斗得过她?唐高宗李治实力坑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四个儿子的下场,李治武则天共有几个儿子,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

    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秦国的宣太后,汉朝的吕后,清朝的慈禧,这些人虽然都是女性专政者,但她们始终没有同武则天一样,选择称帝称王。武则天想要称帝,必须得面对自己夫君和儿子,而李治由于长期病重,45岁就是病逝了,无法阻止武则天称帝。但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怎么可能任由武则天称帝?而最终的结果是:武则天一人完胜自

  • 武则天宠爱太平公主,为何却将女儿心爱的丈夫,薛绍给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和薛绍是什么关系,武则天害死了薛绍,薛绍为啥要杀武则天

    据史料记载:“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就是说太平公主的婚车太过宽大,以致不能通过,于是就把县馆的围墙拆了,这才通过。而且当时用来照明的火把,都把沿途的树木给烤焦了。可见这场婚礼的盛大。起初武则天对薛绍这个女婿十分满意,太平公主也十分满意,这原本是一

  • 司马攸:具备皇帝的优秀品质,身死导致国家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世之楷模,失之交臂司马攸很幸运,他一出生便有机会摘取由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种下的果实;司马攸又是不幸的,明明具备皇帝的一切优良品质和有利条件,却不敌“命运”二字,被自己的亲哥哥忌惮了一辈子。不知道未来走向的司马攸在家风的熏陶下安然成长,没有爷爷、祖父和父亲那般铁血强腕,“清和平允,亲贤好施

  • 历史上的张昌宗有何魅力?凭什么能同时服侍武则天、太平公主母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昌宗,武则天和张宗昌,武则天时为啥要杀掉张氏二兄弟

    可无论哪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人愿意做时代的先锋者,总有一些人愿意冲破牢笼和枷锁,总有一些人愿意剔除封建之壁垒,所以他们成为了被史书所留下姓名的人。纵观历史的长河,被史书所留下姓名的女性不在少数,但唯有武则天一人站在了权力的中心,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站在了权力的中心,为了展现出自己至高

  • 唐太宗是胡人还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也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关于李氏家族的血统,学者历来有所争论。有人说这一家族是少数民族,冒用了汉族血统。早在唐代李世民当上皇帝的时候,就有一个和尚当面对李世民说李唐隐瞒自己的出身,乱认祖宗。唐释彦琮在《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中记载,法琳大师对唐太宗说:“弃北代而认陇西,陛下即其事也。”您

  • 南北朝时刘宋历代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宋帝王简介,刘宋历代皇帝主要事迹,南北朝刘宋皇帝介绍

    刘翘,字显宗,汉朝楚元王刘交嫡系后裔。420年,刘裕称帝后,追尊为孝穆皇帝。宋武帝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刘宋建立者。420年—422年在位,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在位期间,崇尚简约,实行“义熙土断”,集权中央。两次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战功赫赫。宋少帝刘义符(406年—

  • 唐朝秘史:突厥十倍于唐军,为何惨遭大败?原来李渊有三大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突厥,唐军与突厥最惨烈之战,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变化

    这时的李渊和李世民,还没有举兵公然反隋。突厥趁隋朝内乱,集结十万大军,悍然南下!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大军,杨广下令,让李渊前去抵抗。可是事发突然,李渊手上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区区一万人,突厥人本就高大,作战勇猛,又该如何对抗这浩浩荡荡的突厥十万大军呢?以一当十,显然,这并不实际。世人只知道李世民打仗有

  • 为什么哥舒翰要率领唐军以弱击强?756年07月14日唐玄宗撤离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名将舒翰,唐玄宗对舒翰的评价,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哥舒翰要率领唐军以弱击强?756年7月14日:受到安禄山所率领的部队不断推进的影响,中国唐朝皇帝唐玄宗立刻撤离当时的首都长安。安史之乱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战役,就是潼关之战。在安禄山军事实力占优,军队锐气最强盛的时候,10多万唐军却

  • 唐朝时期,达官显贵以拥有“昆仑奴”为傲,昆仑奴究竟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有昆仑奴吗,中国唐朝时候的昆仑奴都去哪了,唐朝的昆仑奴都去哪里了

    诗中的“昆仑”有人认为是巍峨壮丽的昆仑山,还有人认为是体壮如牛,侠肝义胆的昆仑奴。唐朝作家裴铏,在被金庸先生誉为中国第一部侠义小说的《昆仑奴》中,刻画了一位豪情万丈的昆仑奴形象,在后世流传极广。盛唐时期,昆仑奴与新罗婢、菩萨蛮一道,并称为豪贵之家的“炫富三宝”。家里没有这三种仆人,出门都不好意思说是

  • 丘行恭救过李世民,参加玄武门,真正佐命功臣,为何没上凌烟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丘行恭和李世民的关系,李世民凌烟阁,丘行恭到底多厉害

    丘行恭家族在唐初一门六公,父亲丘和在武德四年,当时是隋朝的交趾太守,率领一郡之地投降大唐,因功上柱国,交州总管、谭国公。丘行恭在《旧唐书》的评价:“行恭善骑射,勇敢绝伦。”他本姓丘敦氏,祖籍河南洛阳,鲜卑族。隋末,他和大哥丘师立在家乡郿城,拉起一万的兵马起义,同时保护郿城不被袭扰。他大哥就是娘子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