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最后一任丞相,亲自抵挡西晋大军,最终以身殉国!

东吴最后一任丞相,亲自抵挡西晋大军,最终以身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94 更新时间:2024/2/13 3:47:22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张悌,则是东吴最后一位丞相,在此之前,东吴有十位丞相,包含了孙邵,顾雍,陆逊等人。对于张悌来说,虽然能力和功绩,都无法和诸葛亮等丞相相提并论。但是,在晋灭吴之战爆发后,张悌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迎敌,在有机会撤退的时候,依然留下来和西晋大军相抗衡,最终以身殉国。从这一角度来看,张悌显然无愧于丞相的身份。

具体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张悌(236年-280年),字巨先,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一带)人。在三国时期,荆州不仅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是人才辈出之地,比如蜀汉的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蒋琬、费祎、李严等文臣武将,都出自荆州之地。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元219年,孙权派遣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在拿下荆州后,该地区的人才,自然也源源不断地涌向了东吴朝廷。

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调集18万大军,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昭派出了邓艾钟会等大将,这体现出他势在必得的态度。在魏灭蜀之战爆发前,很多东吴的文臣武将,都认为蜀汉可以长期抵挡下去,毕竟,蜀汉拥有山川之险,这完全可以阻挡曹魏大权的前进发布。

但是,张悌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蜀汉一定会被曹魏消灭的。当然,张悌的意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元263年11月,邓艾兵临成都后,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这意味着蜀汉的灭亡。对于东吴来说,因为没有早做准备,所以,等到他们派出大军之后,蜀汉已经被曹魏消灭了,也即东吴错过了救援蜀汉的机会。众所周知,魏蜀吴三国鼎立,现在蜀汉灭亡后,东吴的压力也就更大了。

永安七年七月二十五日(264年9月3日),吴景帝孙休驾崩,年仅三十岁。在孙休去世后,孙皓即位。因为受到了孙皓的重用,张悌的官职得到提升。天纪三年(279年)八月,张悌被晋升为丞相,获封山都侯。当然,因为史料的匮乏,我们很难找到张悌之前的官职经历。

对此,在笔者看来,可能张悌不会想到,他会成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在张悌之前,陆逊、步骘陆凯等大臣担任过这一职务。特别是陆逊担任东吴丞相期间,可以说是东吴势力的巅峰了。彼时,东吴不仅夺取了荆州,还在石亭之战等战役击败了曹魏。但是,在陆逊、孙权相继去世后,东吴陷入到内乱中,比如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就因为内乱而被杀害。

并且,皇帝孙亮被废黜等事件,可谓损耗了吴国的国力。至于孙皓这位皇帝,虽然在位初期拥有一番作为。可是,孙皓执掌大权,残暴不仁,滥杀无辜,这促使东吴走向了衰落。在此背景下,晋灭吴之战也随之爆发了。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从而一统天下的战役。

公元280年二月,孙皓得知西晋大将王浑率领大军南下,立即命令丞相张悌统率丹阳(今江苏南京)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兵三万,渡江迎战,以阻止晋军渡江。张悌军行至牛渚(今安徽当涂北采石),沈莹向其分析晋军来犯的形势,并建议张悌应集中兵力于采石,等待晋军前来决战,若能打败晋军,即可阻止晋军渡江,还可西上夺回失地。如若渡过江去与晋军决战,不幸失败,大势必将去矣。

但是,张悌却认为,东吴的即将灭亡,人人早已看清,并非今天才知晓。这样,晋兵一至,众人心中必然恐惧,难以再整军出战。趁着现在西晋大军未到,渡江与其决战,或许还有希望获胜。如若战败身亡,为国牺牲,也就死而无憾了。假如我能战胜,北方的敌人逃走,我军声威便会大震,那时乘胜南下,迎击西来之敌,定能制胜敌人。若依照你的计划,坐等敌人前来,恐怕部队早逃散了。于是,张悌决心率军渡江迎击晋军。

在消灭蜀汉后,西晋的整体实力无疑是东吴的数倍。因此,在这场战役中,西晋自然也投入20多万的兵力,从而轻松击败了张悌率领的3万大军。在此基础上,诸葛靓与五六百人退走,让人去拉张悌一起走,张悌不肯。于是诸葛靓劝张悌,应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负隅顽抗了。值得注意的是,就跟随张悌一起抵抗西晋大军的诸葛靓,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子,曹魏重臣诸葛诞之子。在诸葛诞被司马昭击败后,诸葛靓投靠了东吴。

最后,在诸葛靓劝说自己撤退后,张悌流泪道:“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现在可以以身殉国,为什么要逃走呢?(诸葛靓)不要再拦住我了。”看到张悌誓死抵抗西晋大军的决心,诸葛靓也不禁流泪。最终,张悌被西晋大军杀害。在张悌阵亡后,其他将士自然也放弃了抵抗。并且,因为西晋大军不断突破防线,已经呈现出包围东吴都城建业的态势。

孙皓发现自己内部已分崩离析,便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遣使者送信给王浑、王濬、司马伷,请求降服,企图挑唆三人互相争功,引起晋军内部分裂。当然,孙皓的这一计谋,根本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所以,如同蜀汉的后主刘禅一样,东吴皇帝孙皓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王濬军门投降。到了这个时候,西晋大军连克东吴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东吴宣告灭亡。在此基础上,三国并立的局面可谓彻底结束了。

总的来说,对于以身殉国的张悌,罗贯中也表达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在《三国演义》中表示:“杜预巴山见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已拚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综上,作为东吴最后一位丞相,张悌宁死不降,用忠义为东吴丞相一职画上了一个句号,从而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

更多文章

  • 挽救唐王朝的英烈忠臣,却被苍蝇一样的无耻小人诋毁了一千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功臣简介,历史上反唐的将领,唐王朝最厉害的将领

    张巡是我心目中唐代最伟大的历史人物,如果说能够青史留名的话,张巡必须排在第一位。张巡完美的诠释了“牺牲”二字的含义,他不但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还牺牲了古人认为最宝贵的身后名声,他的名声被一些无知无耻小人在他们肮脏的口中咀嚼了一千三百年。(张巡)【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能

  • 武则天4个儿子,为何没一个斗得过她?唐高宗李治实力坑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四个儿子的下场,李治武则天共有几个儿子,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

    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秦国的宣太后,汉朝的吕后,清朝的慈禧,这些人虽然都是女性专政者,但她们始终没有同武则天一样,选择称帝称王。武则天想要称帝,必须得面对自己夫君和儿子,而李治由于长期病重,45岁就是病逝了,无法阻止武则天称帝。但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怎么可能任由武则天称帝?而最终的结果是:武则天一人完胜自

  • 武则天宠爱太平公主,为何却将女儿心爱的丈夫,薛绍给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和薛绍是什么关系,武则天害死了薛绍,薛绍为啥要杀武则天

    据史料记载:“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就是说太平公主的婚车太过宽大,以致不能通过,于是就把县馆的围墙拆了,这才通过。而且当时用来照明的火把,都把沿途的树木给烤焦了。可见这场婚礼的盛大。起初武则天对薛绍这个女婿十分满意,太平公主也十分满意,这原本是一

  • 司马攸:具备皇帝的优秀品质,身死导致国家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世之楷模,失之交臂司马攸很幸运,他一出生便有机会摘取由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种下的果实;司马攸又是不幸的,明明具备皇帝的一切优良品质和有利条件,却不敌“命运”二字,被自己的亲哥哥忌惮了一辈子。不知道未来走向的司马攸在家风的熏陶下安然成长,没有爷爷、祖父和父亲那般铁血强腕,“清和平允,亲贤好施

  • 历史上的张昌宗有何魅力?凭什么能同时服侍武则天、太平公主母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昌宗,武则天和张宗昌,武则天时为啥要杀掉张氏二兄弟

    可无论哪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人愿意做时代的先锋者,总有一些人愿意冲破牢笼和枷锁,总有一些人愿意剔除封建之壁垒,所以他们成为了被史书所留下姓名的人。纵观历史的长河,被史书所留下姓名的女性不在少数,但唯有武则天一人站在了权力的中心,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站在了权力的中心,为了展现出自己至高

  • 唐太宗是胡人还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也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关于李氏家族的血统,学者历来有所争论。有人说这一家族是少数民族,冒用了汉族血统。早在唐代李世民当上皇帝的时候,就有一个和尚当面对李世民说李唐隐瞒自己的出身,乱认祖宗。唐释彦琮在《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中记载,法琳大师对唐太宗说:“弃北代而认陇西,陛下即其事也。”您

  • 南北朝时刘宋历代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宋帝王简介,刘宋历代皇帝主要事迹,南北朝刘宋皇帝介绍

    刘翘,字显宗,汉朝楚元王刘交嫡系后裔。420年,刘裕称帝后,追尊为孝穆皇帝。宋武帝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刘宋建立者。420年—422年在位,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在位期间,崇尚简约,实行“义熙土断”,集权中央。两次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战功赫赫。宋少帝刘义符(406年—

  • 唐朝秘史:突厥十倍于唐军,为何惨遭大败?原来李渊有三大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突厥,唐军与突厥最惨烈之战,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变化

    这时的李渊和李世民,还没有举兵公然反隋。突厥趁隋朝内乱,集结十万大军,悍然南下!面对来势汹汹的突厥大军,杨广下令,让李渊前去抵抗。可是事发突然,李渊手上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区区一万人,突厥人本就高大,作战勇猛,又该如何对抗这浩浩荡荡的突厥十万大军呢?以一当十,显然,这并不实际。世人只知道李世民打仗有

  • 为什么哥舒翰要率领唐军以弱击强?756年07月14日唐玄宗撤离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名将舒翰,唐玄宗对舒翰的评价,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哥舒翰要率领唐军以弱击强?756年7月14日:受到安禄山所率领的部队不断推进的影响,中国唐朝皇帝唐玄宗立刻撤离当时的首都长安。安史之乱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战役,就是潼关之战。在安禄山军事实力占优,军队锐气最强盛的时候,10多万唐军却

  • 唐朝时期,达官显贵以拥有“昆仑奴”为傲,昆仑奴究竟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有昆仑奴吗,中国唐朝时候的昆仑奴都去哪了,唐朝的昆仑奴都去哪里了

    诗中的“昆仑”有人认为是巍峨壮丽的昆仑山,还有人认为是体壮如牛,侠肝义胆的昆仑奴。唐朝作家裴铏,在被金庸先生誉为中国第一部侠义小说的《昆仑奴》中,刻画了一位豪情万丈的昆仑奴形象,在后世流传极广。盛唐时期,昆仑奴与新罗婢、菩萨蛮一道,并称为豪贵之家的“炫富三宝”。家里没有这三种仆人,出门都不好意思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