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孩子有错棍棒教育也是有的,但是道光皇帝却像是个例外,一脚就把自己的大儿子奕纬给踢死了,到底这个长子是犯了什么错,才惹得道光如此痛下杀手的呢?
奕纬的生母是和妃,虽然有着辉发那拉氏的姓氏,但是和辉发国主并非同族,所以出身并不显贵。在道光还是皇子旻宁的时候,辉发那拉氏被选为官女子入宫侍奉。而辉发那拉氏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子,并不满足于一直做一个地位低贱的丫鬟给人端茶倒水。
她想要出人头地就必须讨得旻宁的欢心,一步步往上爬到福晋的位置。凭借着出色的容貌,她也很快引起了旻宁的注意,与他暗通曲款,但是这个时候旻宁连一个侍妾的名分都没有给她。
好在辉发那拉氏的肚子足够争气,一次宠幸就让她珠胎暗结,生下了旻宁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奕纬。初为人父,按理来说旻宁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但事实却截然相反。旻宁不仅不高兴,还想把这件事给隐瞒下来。
原来,清朝皇室是非常注重出身的,皇长孙的生母只是一个卑贱的女婢,这说出去不仅仅有损自己光明正大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可能会影响到嘉庆帝对他的看法,破坏夺嫡大计。
奕纬的出现无疑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旻宁自己存在污点,这让他怎么能够忍受,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对奕纬不闻不问,连带着辉发那拉氏母凭子贵的念头都落了空。但是辉发那拉氏显然不是个容易灰心的女子,她巧妙地通过别人的口舌让嘉庆帝知道了奕纬的存在。年迈的嘉庆皇帝喜得麟孙,而且还是第一个,怎么能够不高兴,他当即下令把辉发那拉氏破格册封为侧福晋,对这位皇长孙疼爱有加,就连狩猎都亲自带着他。没过多久,嘉庆过50大寿,他干脆把年幼的奕纬封为了多罗贝勒。
嘉庆帝驾崩之后,旻宁即位为道光皇帝。按照清朝的惯例,新帝登基都是要实行大封的,原本作为皇长子与皇长子的生母,辉发那拉氏母子的地位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得到的封赏不少有多出格,但至少应该是合乎礼制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皇帝大封了一圈,却独独漏掉了自己的长子奕纬,而辉发那拉氏也只是封了个和嫔,过了一年才因为育嗣有功勉强封了妃位。相比之下,初入宫廷的静贵人一有孕就晋升嫔位,生下皇次子奕纲之后又获封了妃位,此后又生下了皇三子奕继。子凭母贵,可以说道光所有的父爱和关注都给了这两个儿子。
然而不幸的是这两个儿子都没有能够安然长大,相继因病夭折。这个时候的道光已经快50了,两位爱子的离世让他备受打击之余更感焦虑,毕竟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下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这个时候被忽视已久的奕纬就成了他的希望。
为此,道光特意挑选了学富五车的鸿儒教授奕纬为君之道。然而二十多年的散养早就养成了奕纬散漫叛逆的脾性,哪里能够安下心来读书,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他甚至大言不惭道当了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杀了老师!
又气又怕的帝师直接跑到了道光面前告状,道光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把奕纬叫来训斥了一番,或许是气昏了头,道光还连踹了几脚。这一踹不要紧,奕纬却一下子就昏死了过去,原来道光正好踹中了关键部位。面对深受重伤的奕纬,御医们也是束手无策,没几天奕纬就重病去世了,年仅24岁。
不过这件事情只有在一本叫《老太监的回忆》的书中才有记载,真实性存在很大的问题,毕竟奕纬正值盛年,而道光也没有踢中要害,这一脚的威力很难会致死。
结合《清史稿》中的记载分析,奕纬在此期间曾经患上遘疾,而且难以痊愈。很有可能道光这一踢是重伤了奕纬,导致他病情反复,最终一病不起。1831年,因病情反复而病故,追封为多罗贝勒。
听到奕纬骤然离世的噩耗,道光皇帝顿时悲痛欲绝,此时的他或许在心中不断忏悔自己往日的冷漠与严格,然而始终是追悔莫及了。